烟草农药残留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32.24 KB
- 文档页数:2
烟草农药残留污染成因及应对措施探析烟草是全球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
长期以来,烟草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给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本文将对烟草农药残留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探讨。
一、烟草农药残留污染的成因1. 农药广泛使用烟草生长过程中,由于其易受害虫侵害,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来控制害虫和病害。
这些农药中包括有机磷、杀菌剂、杀虫剂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农药对人体和环境可能会造成危害。
2. 不合理使用由于烟草生产者为了获取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常常会不合理使用农药,超量喷洒,超量喷洒,不按照说明书上的规定施用,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给人体和环境带来潜在威胁。
3. 惰性监管一些地区的烟草生产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效果不佳,导致农药使用和施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违规操作,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相对严重。
4. 治理不力即使发现了烟草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有的地区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导致问题的延续和扩大。
1. 加强监管加强对烟草生产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技术规范,确保烟草生产过程中农药的合理使用和施用。
引导烟草生产者科学施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上的规定进行施用,遵守农药使用的技术规范,控制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污染风险。
3. 宣传教育加强对烟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农药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的认识,增强农药安全意识,使之能够主动防范和控制农药残留污染问题。
4. 提倡有机种植鼓励农民实行有机种植,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更加注重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烟草的品质和安全性。
5. 加强监测和处置加强对烟草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确保烟草产品的安全性。
一旦发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避免农药残留污染的扩散和影响。
6. 推动绿色化生产鼓励和支持烟草生产企业进行绿色化生产,采用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等替代传统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各国都在加强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
本文将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1.传统检测技术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的优点,但是存在着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仪器昂贵等缺点。
而且这些传统检测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快速检测。
2.快速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快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微生物、酶等生物材料快速识别农药残留。
这些方法不仅检测速度快,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新趋势。
3.智能检测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检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领域。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
这些智能检测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检测成本,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促进食品安全的保障。
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1.多样化检测技术未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将趋向于多样化发展,结合传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等不同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检测体系。
通过多样化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农产品、不同农药残留的全面检测,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2.简化化检测流程未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将趋向于简化化发展,不断提高检测方法的简便性和操作性。
目前一些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快速、便捷的检测,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检测成本,推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我国烟草农药残留的现状、摘要:本文分析了烟草农药残留的形成过程和影响烟草农药残留的相关因素,介绍了农药残留对烟叶安全性的影响,列举了国内外针对烟草农药的限量标准,并综述了我国主要烟区农药残留的现状和烟草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农药残留是影响烟叶安全性的重要内容,应该在生产中重视烟叶农药残留的控制。
关键词:农药残留;烟叶;安全性;控制病虫害是影响我国烟草产质的重要因素,烟草在种植和存放过程中都会遭受多种病虫的危害,据全国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和全国烟草昆虫调查,发现我国的烟草侵染性病害有68种,害虫200多种[1],其中为害较重并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TMV、CMV、PVY)、黑胫病、青枯病、赤星病、根结线虫病等,以及害虫烟蚜、烟青虫等。
烟叶受害后产量降低、质量下降。
生产过程中针对病虫害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化学防治,全国烟草生产中每年使用的农药为4500~8000吨。
但是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生物种群与生态环境、药效与残毒的不协调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广泛、大量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烟叶中农药残留的增加,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和再度猖獗,即“三R”(Residue, Resistance, Resurgence)问题。
随着对卷烟安全性认识的提高,人们对烟叶农药残留问题也越来越关注。
1烟草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残存农药的数量叫做残留量,常以农药占物体重量的百万分比浓度(mg/kg)来表示[2]。
烟草的农药残留,烟草科学合作研究中心(CORESTA)目前关注的有14种,主要是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生长调节剂类(见表1)。
国内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青州烟草研究所通过资料调研,掌握了国内外烟草农残限量要求现状及国内外烟草农药使用基本情况,确定44种农药作为农药残留的检测对象。
二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氯氰菊酯生长调节剂马来酰肼?1.1 烟草农药残留的形成过程农药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同时在生态系统中产生很大的移动,最理想的是施用的农药在其对害虫产生作用后立即分解。
《烟草及烟草制品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项目提出的背景本项目名称为“烟草中多农残分析体系的研究”,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9年下达(国烟科[2009]100号)。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共同承担单位包括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该项目的提出是为了顺应烟草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农药残留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而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我国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将烟叶原料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主题之一,其中烟叶农药残留的控制技术是急需研究的内容之一。
目前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烟草农药残留提出最高限量要求,这一方面无形中形成烟草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也对烟草农残分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在农残分析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希望通过研究、开发、建立分析方法体系,不断丰富我国烟草行业在农药残留分析领域的成果,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分析方法,促进农残分析水平的不断进步。
1.2 项目实施方案的执行2009年7月,项目组在郑州召开了第一次项目组会议,讨论制定实施方案。
项目组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方案供与会者讨论。
根据这个方案,项目组首先要确定本项目需要确定的研究目标物。
CORESTA 2008年公布的农用化学品指导性残留限量名单共有118种农药,此外还有大量的同分异构体或降解产物未被计算在内。
项目组最后决定以这个名单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我国烟草农药使用以及农残分析技术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现行的11个烟草及烟草制品农药残留量测定标准方法决定项目的具体研究对象。
经讨论,项目组决定保留两个现行农残标准方法不进行新方法研究,分别是《YC/T 180-2004 烟草及烟草制品毒杀芬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和《YC/T 181-2004 烟草及烟草制品有机氯除草剂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这两个标准方法共涉及毒杀芬、麦草畏、2,4-D和2,4,5-T四种农药。
130ECOLOGY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陶俊杰,生于1996年,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烟草青枯病。
烟草抗青枯病定位的研究进展广州大学 陶俊杰摘要:烟草青枯病在烟草种植中的一种毁灭性疾病,定位出抗烟草青枯病相关基因能有效应对日渐严重的青枯病。
烟草抗青枯病遗传由多基因控制,目前一般用连锁分析、关联分析和连锁与连锁不平衡分析进行定位。
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在烟草抗青枯病定位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极大促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进程。
关键词:烟草青枯病;连锁分析;关联分析;连锁与连锁不平衡分析中图分类号:B0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5-0130-0003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具有毁灭性的土传性疾病(孔凡玉等,1995),且有从南向北蔓延的趋势。
目前对烟草青枯病主要以防治为主,但无论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都面临农药残留、破坏土壤微生态环境、效果不好等问题(李凯和袁鹤,2012;张永春等,2007)。
选育出对抗青枯病的烟草品种是应对青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研究表明,烟草的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性的遗传呈现出复杂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Yang 等,2012)。
而烟草抗青枯病性状较为复杂,不同研究的遗传效应差异较大(高加明,2010;张振臣,2017)。
当前对多基因控制性状的研究一般利用家系群体开展的连锁分析、自然材料开展的关联分析和两种群体结合的连锁与连锁不平衡分析的方法。
一、烟草的遗传图谱与烟草青枯病的连锁分析Nish 等(2003)首次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对烟草青枯病抗病基因进行定位。
作者利用青枯病抗病品种W6和在外观上相似的易感品种Michinoku 1为父母本,构建出拥有125个后代的双单倍体群体(double hapolid ,DH)。
利用3072对引物对各材料进行扩增,绘制出含有117个AFLP 标记、10个连锁群的构建连锁图,全长383cm ,各标记间平均3.3cm 。
生物防治在我国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研究摘要:烟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是每年由于烟草病虫害给烟草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会带来大量的遗留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生产需要,因此生物防治成为了当前烟草病虫害防治所使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介绍了我国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运用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防治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生物防治菌剂的筛选与应用、生物防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
关键词:生物防治;烟草病虫害;防治烟草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质量。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不仅效果逐渐降低,而且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因此,生物防治成为了烟草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原微生物等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具有环保、安全等优点。
本文旨在介绍我国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运用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一、生物防治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一)环保安全生物防治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其环保安全性。
相对于化学农药,生物制剂通常是从天然的微生物中提取或人工培养出的菌剂,对环境、人体和非目标生物的危害较小,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生物制剂具有较高的环保安全性,可以避免农药残留污染和毒性物质的积累,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无残留毒性生物防治使用的微生物在土壤和植物上分解的速度较快,不会在土壤中残留,不会对后续种植产生影响。
相比之下,使用化学农药会在土壤中积累,对土壤生态系统和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生物防治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之一是可以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三)对害虫和病菌的作用持久性较好生物防治使用的菌剂往往具有长期的作用期,通过在病虫害寄主上形成菌落或孢子,可以长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这与化学农药的短期作用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且,生物制剂可以增强作物的免疫力,增加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进一步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烟叶中二甲戊灵、仲丁灵、氟节胺残留量烟叶中二甲戊灵、仲丁灵和氟节胺残留量的重要性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烟叶中残留的农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包括了一些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如二甲戊灵、仲丁灵和氟节胺等。
这些农药在烟叶种植和制造过程中使用,残留在烟叶中,并可能通过吸烟进入人体。
因此,了解烟叶中这些农药的残留量以及潜在危害是至关重要的。
二甲戊灵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的杀虫剂,常被用于防治各种作物害虫。
然而,研究发现,二甲戊灵在烟叶中的残留量较高。
相关研究指出,长期接触二甲戊灵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致癌或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影响。
___是一种用于杀虫的有机磷化合物,被广泛使用于农业领域。
然而,___也被检测出在烟叶中的残留量较高。
仲丁灵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神经毒剂,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氟节胺是一种用于杀虫的有机磷酸酯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同样地,氟节胺也被检测出在烟叶中的残留量较高。
一些研究已发现,长期暴露于氟节胺可能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烟叶中二甲戊灵、仲丁灵和氟节胺的残留量对于保护吸烟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相关的监管机构和烟草生产商需要加强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烟叶中这些农药的残留量符合安全标准,从而降低人们接触到的潜在危害。
二甲戊灵残留量二甲戊灵是一种常见的农药,也被广泛用于烟草生产过程中。
它作为一种残留化学物质,可能出现在烟叶中。
二甲戊灵在烟叶中的残留量主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施用剂量、使用时机和农药处理方法等。
烟草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和管理方式,以及化学物质在土壤和水源中的降解速率也会对二甲戊灵残留量产生影响。
二甲戊灵的来源二甲戊灵的主要来源是农药的使用。
在烟草种植的过程中,农民会使用二甲戊灵来防治病虫害,以确保烟草的生长和质量。
然而,如果使用不当或超过推荐的使用剂量,二甲戊灵残留量就有可能超过安全水平。
可能的健康风险二甲戊灵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归类为可能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