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家风家训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5
古代好家训好家风格言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下面就为大家收集了古代好家训好家风格言,仅供参考!古代好家训好家风格言【1】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
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
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1.《颜氏家训》: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2.《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3.《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4.《放翁家训》: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5.《包拯家训》: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北宋名臣包拯6.《王阳明家训》: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王阳明7.《诫伯禽书》: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诫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家训书8.《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9.《袁氏世范》:小人当敬远,敬而远之,免致生患。
——南宋官员、学者袁采10.《聪训斋语》:世之聪明多暗毁,愚者多福泽,盖聪明者自恃其聪明,而事事欲胜人,愚者安分守己,故人与之媲美。
——清代名臣张英11.《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代学者朱柏庐12.《曾国藩家书》: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晚清名臣曾国藩13.《郑氏规范》:为家长者,当以至公无私为本,以道义处事,无论卑幼,皆当严而有恩。
——元代浦江郑氏家族14.《温公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5.《庞氏家训》: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清代庞尚鹏16.《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17.《司马温公家范》: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8.《陆氏家训》:子弟之贤不肖,系诸父兄之教。
——南宋陆九韶19.《庭训格言》: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
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清代康熙帝20.《姚氏家训》:凡为人子者,当以尽孝为务;为人妻者,当以从夫为务。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包括:
1. 周公《诫伯禽书》中提到“一饭三吐哺”,意为要谦虚恭敬,把对方奉为贤者,认真请教。
2. 诸葛亮《诫子书》中提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味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才能实现远大的志向。
3. 司马谈《命子迁》中提到“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要善待父母、忠君报国和实现个人价值。
4.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提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意在强调培养个人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性,比积累财富更重要。
5. 李世民《诫皇属》中提到“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激,要珍惜食物,不忘初心。
6. 包拯《包拯家训》中提到“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强调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家族成员不得违法乱纪。
7. 欧阳修《诲学说》中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强调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要不断琢磨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
8. 袁采《袁氏世范》中提到“厚于责己而薄责人”,意味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反思自己的过错,少指责别人的不足。
9. 朱柏庐《朱子家训》中提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味着做事要有计划和准备,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手忙脚乱。
10. 李毓秀《弟子规》中提到“凡是人,皆须爱”,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要互
相关爱和尊重,无论身份地位如何。
这些家风家训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不仅传递了古代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也为我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家规家训,以下列举其中一部分:
1.黄氏家规:孝亲敬长,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2.朱子家训: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3.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袁黄《了凡四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5.乔家大院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6.张英《聪训斋语》: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7.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8.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这些家规家训包含了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勤俭持家等方面的智慧,对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家风家训的古代名言1.家风正,则事业兴。
2.家风正,子孙昌。
3.家风正,家道興。
4.家有明德,国无治难。
5.家有德,国有序。
6.家有德,国有安。
7.家有教育,国无疆域。
8.家有教养,国有文明。
9.夫妻和睦,子女孝顺,乃家训也。
10.子孙若舍家道,则家道不立。
11.家学温良,教子有方。
12.政治清明,家风正直。
13.天下无忧,家风正。
14.家道和谐,祖传美德。
15.家风正,百世兴。
16.家家有炎黄子孙,家家有明德。
17.子孙如养,犹如植树。
18.家有德,国有兴。
19.家风建立,百世兴隆。
20.家风祖训,代代相传。
21.家有一言,国有千史。
22.家有德,国有礼。
23.家风正,儿孙兴。
24.家和万事兴,德润一家盛。
25.家家有德,国国兴盛。
26.家道兴隆,世代繁荣。
27.家有教养,子孙成才。
28.家训如石,代代传承。
29.家有明德,国安无忧。
30.家有教养,世代昌盛。
31.家和万事兴,家风正,子孙贤。
32.家有一德,国无危难。
33.家有德,国安无忧。
34.家风正,子孙昌盛。
35.家天下无忧,家风正。
36.家天下无忧,祖风正。
37.家正而会运行,而家道兴。
38.家无礼,国无文。
39.家无礼,国必乱。
40.家无礼,国必乱。
41.家无礼,国必穷。
42.人以家道为本,顺家道而后能顺天道。
43.家无礼,国必乱。
44.家无礼,国风败。
45.家无礼,国民无道。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家风家训名篇:
1.《朱子家训》: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是明朝朱柏庐所写的
一本家庭教育著作,旨在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处事、治家治国。
其中的名言如“事君务本,本立而道生”、“自修齐,至平
治”等,对于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都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2.《曾国藩家书》:是清朝曾国藩所写的一本家书,内容涵盖了
家庭教育、修身养性、处事之道等多个方面。
其中的名言如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等,对于子女教育和家庭治理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孔子家语》:是孔子及其门徒所写的关于家庭教育、道德修
养、治国安民等方面的论述。
其中的名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对于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都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4.《大学》:是中国古代经典《四书》之一,主要论述了个人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其中的名言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等,对于个人修养和家庭治理都有很高的指导作用。
这些经典名篇都包含了丰富的家庭教育和处事之道,对于子女成长和家庭治理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家风家训古诗大全
家风家训古诗大全无法提供完整的信息,以下是一些有关家风家训的古诗供参考:
1.《家训十则》——唐代白居易
举贤任能求自精,为政无私免祸生。
礼乐进身宽俭恭,教子荣辱重礼名。
2.《家诫》——南朝宋陆机
家贫如我亦无辞,家富如我独不悲。
贫者无染坚垩心,富者有裹细腰思。
3.《家训》——清代曹雪芹
家中重洁悉勤劳,体贴公忠礼让高。
衣食自给善养生,兄弟和睦情义好。
4.《诗经·周南·山有木兮》
玉之瑕兮木之朽,人之常情兮善且败。
履行人道兮无怒无忧,亲仁义和兮家风光。
5.《诗经·卫风·白华》
父慈母爱优贤孝,兄弟和睦乐亲热。
家风正,子孙兴旺昌。
6.《诗经·周南·关睢》
礼乐家风能传承,儿孙子孙依旧盛。
祖先之业传子孙,家风家训代代传。
7.《家训》——明代杨慎
教子立志行方早,修身齐家治国平。
家风家训后人尊,子孙不负祖上荣。
以上仅为部分家风家训相关的古诗,根据不同时期和作者,内容会有所变化。
中国古代家风家训名言名句家风:1.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家族的价值观和方向,就像铭刻在金石上的字一样坚定,不可动摇。
2. 博闻强识,谦虚谨慎:家族成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强大的能力,同时又要保持谦虚和严谨的态度。
3. 君子之交淡如水:家族成员要懂得淡泊名利,注重人际关系,并与君子交往,保持高尚的品德。
4. 勤俭自强,尊老爱幼:家族成员应具备勤奋节俭、自立自强的精神,同时关心家庭长辈和年幼的子孙。
5. 厚德载物,以诚待人:家族的成员要具备广大胸怀和高尚品德,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人。
家训:1. 孝悌忠信,家国之基:中华文化强调孝悌,对长辈和兄弟姐妹要尊重和关爱,同时忠诚于国家和家族。
2. 仁爱善良,待人以诚:家族成员要具备仁爱和善良的品质,以真诚的态度待人。
3. 勤俭持家,不忘精神:家族成员应该勤俭持家,守好家道。
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素养。
4. 敬老爱幼,家庭和睦: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小社会,要保持家庭和睦,必须尊重和关心家庭长辈和年幼的子孙。
5. 温良恭俭,言行一致:家族成员要相互理解和尊重,言行举止要符合家庭的规矩和传统,保持温良恭俭的态度。
名言:1. 孝心为本,家道兴隆:强调孝道,尊重并照顾老人,才能使家庭和睦,家族兴旺。
2.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尊敬老人,家庭才能应有尊严,也能够得到长辈的保佑和祝福。
3. 贤妻良母,家和万事兴: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成为贤妻良母,才能使家庭和谐。
4. 以诚待人,杜绝欺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人,这样才能避免欺诈和不良风气,使家族更加尊贵。
5. 天下为公,谋及万世:要有志向和远大的目标,不仅是为家族,更是为天下、为子孙谋福利,才能让家族更加繁荣昌盛。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篇1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古代经典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我国古代家训家规100条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家庭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诸如曾国藩家训之类的家庭管理、教育、相处文化,对我国家庭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意义,也促进了我国家庭的和谐、和睦。
现将我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100条家训整理成册,相关家训如下。
1、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
2、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4、做了好事莫夸耀,做了错事敢担当。
5、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
6、以德服人者昌,以理服人者顺,以信服人者智,以威服人者亡。
7、是非面前不含糊,原则问题守底线。
8、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9、须知男女终有别,坚守道德莫超越。
10、债不可轻举,语不可轻言,行不可冲动,学不可半废。
11、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12、以德交友,以友为邻,诚信为上,帮困扶贫。
13、做事要勤,做人要忠。
14、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15、为人讲诚信,不怕家不富。
16、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17、孝父母,友兄弟,爱儿女,友邻里。
18、不求万贯家财,但求健康平安。
19、耕种要勤,言语要真,买卖要公,做人要诚。
2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2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2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23、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24、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25、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26、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
27、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
28、和睦友善,勤俭节约,科技致富,读书为先。
29、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30、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薄财重义,为国为民。
31、肩担道义,胸怀天下,诚实劳动,四海为家。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3、有毒物莫吃,违法事莫做。
家风家训古文内容
家风是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训是家族智慧和教诲的结晶。
以下是古文家风家训内容,供大家参考。
家风
夫婿贞心,妇道家传;兄友弟恭,邻里睦邻。
孝悌忠信,诚心待人;克勤克俭,厚德载物。
养德养人,养人须有恒;爱己爱人,爱人需无私。
清心寡欲,闲情逸致;躬行节俭,宁静致远。
尊敬祖先,传承家风;敦厚仁慈,树立家德。
家训
君子不夺人利,不滥杀生。
养恭养敬,不以傲物;养谦养让,不以欺人。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养德养行,让儒替道。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随贪欲犯规。
以诚相待,以理相处。
家人和睦,有爱有德。
经常反省,谴责自过。
用人不疑,猪狗不食。
言传身教,风范影响。
松柏枝叶,相依相生。
求知若渴,虚怀若谷。
宁静致远,道义传家。
古代家风家训名言1. “家和万事兴,你看那一家人整天吵吵闹闹的,能有啥好事?就像一艘船,大家不齐心,怎么能航行得稳当!”例子:在古代,很多家族都将家和视为最重要的,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扶持,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2. “百善孝为先,这还用说吗?你想想看,要是对父母都不好,还能对谁好呢?简直就像大树没了根一样!”例子:从前有个人对父母极其孝顺,后来他遇到困难,邻里都纷纷来帮他,这不就是因为他的孝吗?3. “俭以养德呀,老祖宗的话可不能忘!就跟攒钱一样,一点点积累,品德不就越来越好了嘛!”例子:古代有个书生,生活俭朴,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书学习,最终成为了大学问家。
4. “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啊,你要是说话不算数,谁还信你呀,那不就跟那飘在空中的云朵一样,没个踏实地方!”例子:有个商人因为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大,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
5. “勤奋才能有出息,整天偷懒可不行!就像种地,不勤劳播种浇水,哪来的好收成呢?”例子:古代一位学子日夜苦读,终于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6.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呀,你一旦骄傲了,不就像那膨胀的气球,随时会爆掉嘛!”例子:一个年轻人因为谦虚向长辈请教,学到了很多本领。
7. “与人为善,自己也开心呀!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就像那温暖的阳光,人人都喜欢!”例子:村里有个善良的人,经常帮助别人,大家也都很尊重他。
8. “读书明理,不读书怎么能明白大道理呢?这就好比在黑暗中没有明灯指引呀!”例子:古代很多有学问的人都是通过刻苦读书成就自己的。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愿意的事,干嘛要强加给别人呢,这不是很霸道吗?就像你不喜欢吃苦瓜,也不能逼别人吃呀!”例子:有个人总是体谅别人,从不会强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大家都很喜欢他。
10. “宽容是美德,别老是斤斤计较!就像大海容纳百川,那才是大气呢!”例子:一个家族中有人犯错,长辈用宽容的心对待,那人从此改过自新。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意味深长,读懂受用一生!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意味深长,读懂受用一生。
1.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
--彭玉麟贫穷并不是羞耻的事情,可羞的是贫穷却没有志向;低贱并不会让人觉得可恶,可恶的是低贱却又没有能力。
2. 古人仕学兼资,吾独驰驱军旅。
君恩既重,臣谊安辞?--卢象升《居官日省录》古人为官时也兼及治学之道,从以不断充实自身,而我却只能整日忙碌奔波于军旅之中。
皇恩如此浩荡,作为臣子的又怎么能不誓死效命呢?3.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博士:战国时称博学的人,秦、汉为官职名,秦有博士七十人,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后泛指儒生学士。
博士买驴,书契写了三张纸,还未写到驴字。
讥讽酸儒言语拉杂,不着边际。
也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绕了半天圈子不及正题。
4.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朱子家训》。
每天刚刚微亮的时候,就会起床。
用水洒湿台阶上有灰尘的地方,用扫帚扫地,使得房子里面和外面都要整洁。
黄昏的时候便休息,睡前将房门关好,一定要亲身检查。
5.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
--《贾昌朝家训》今天教诲你们,居家中要懂得孝顺长辈,在朝为官要懂得忠君为国,待人要和善谦恭,对待晚辈要慈爱。
6.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
--司马光《训俭示康》我出生在一个历代贫寒的家庭,清正、节俭的家风作为古训历代传承。
我的性格也崇尚简朴,不喜欢华丽奢侈。
7.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
习气熏人,不醪而醉。
其始无端,其终无谓。
--王夫之《示侄孙生蕃》立志最开始要做的,首先就是要改正和革除自身不良的习气。
不良习气时刻影响着人生,就像不喝酒也会因为酒气而醉醺醺一般。
这种坏习气来去没有踪迹可寻,没有开始的预兆也没有最终结束的迹象。
8.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清·蒋伊《孝友堂家训》。
中华优秀家训家规
1、孔府: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2、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3、闻喜裴氏:厚德载福,宽让能宁。
4、诸葛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王羲之:执事有恪,厥功为懋。
6、客家家训: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7、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颜之推:与善人居,如如芝兰之室。
9、钱鏐: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10、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12、司马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3、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4、苏东坡: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15、黄庭坚:藏万卷书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16、《徐氏家谱》家规:
一、尊先祖,孝父母,赡老幼;
二、睦家庭,和社会,善乡邻;
三、端身范,教子女,勤俭业;
四、保生态,重自然,健肌体;
五、敬师表,重读书,崇科学;
六、守诚信,敦礼让,举公道;
七、知荣耻,懂感恩,济弱困;
八、绳祖武,铭训规,贵践行。
家训:
爱国守法,睦族敬宗。
仁爱为本,诗礼传家。
格物致知,精进有为。
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自古以来,有很多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流传至今,这些家风家训承载了先贤智慧和传承,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指南和信仰,对后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迪。
以下是一些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一、孟子家训孟子的家训有“笃行诚意,亲爱仁人,尊敬学问,宽厚待人”的要义。
其中,“笃行诚意”寓意孟子家风所在,强调诚实和真诚,这是维护社会正义和和谐的根本所在;“亲爱仁人”强调亲和、慷慨和真心,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尊敬学问”则意味着知识和思辨的力量,是积极学习和承认学问的重要态度;“宽厚待人”则是表现出孟子家风中的仁爱和包容,是领袖和人民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基础。
二、阮籍家训阮籍的家风家训“为人益之,有功必酬之,有过必罚之,好善恶恶”的特点,体现出了勇气、责任感和正义观念。
其中,“为人益之”意味着要尊重和关心他人;“有功必酬之”则要强调奖励和口碑,创造一种互利互惠的社交氛围;“有过必罚之”则是指责恶魔和打击犯罪行为;“好善恶恶”是一种直觉的人文精神,是指尊重道德和冷静思考。
三、李时中家训李时中家训有“尊亲宽己、恭敬问学、择善去恶、虚怀若谷”的特点。
其中,“尊亲宽己”是对家庭色彩的强化,要强调家人之间的尊重和宽容,为家人提供强大的支持;“恭敬问学”则是寓意着学习意识和求知精神,培养知识和智慧;“择善去恶”是指避免邪恶和违法行为,是保护社会公正的关键;“虚怀若谷”则是表现出谦虚和抱怨的态度,是人格和人文教育的基础。
四、司马迁家训司马迁的家训有“知进退之分,存贵贱之分,明是非之分,守道义之分”的特点。
其中,“知进退之分”是一个人应该有选择的信仰,以便获得安全和发展的最佳方式;“存贵贱之分”则是指尊重和看待身份、权利和财富的真实价值;“明是非之分”则是说,必须有一种清晰的愿景和正义意识。
家族成员必须意识到公众道德和行为规范,并固守正确的立场;“守道义之分”是一组信仰和道德规范,包括正直、忠诚和勇气等品德素质,是家族和社会共同财富的保护。
古代家风家训的经典名句非常丰富,这些名句体现了古代家族对家风家训的重视,以及对后代的期望和教诲。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代家风家训名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吾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欧阳修《诲学说》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5.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朱柏庐《治家格言》
6.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姚崇《遗令》
7.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刘向《说苑·敬慎》
8.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
——钱大昕《恒言录》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遗诏敕后主》
10.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
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颜之推《颜氏家训》
这些名句涵盖了修身、节俭、廉洁、家国情怀等多个方面,是古代家族传承家风家训的重要内容。
这些名句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从古代开始,我国的家训智慧便已经产生,且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人必有家,而家必有训。
家风家训的存在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代代传承,可以让家族兴旺,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1、好奢侈者,服玩必华,饮食必珍,非有高资厚禄,则必巧为计划,规取货利,勉称其所欲。
有一些喜欢奢侈生活的人,穿衣打扮、兴趣爱好总是追求华丽的,饮食总是吃最珍稀的,他们就算没有丰厚的财产,肯定会想尽办法去搜刮钱财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2、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天地赋予了生命,有生就一定有死。
自古以来的圣人和贤人,谁能独自避免呢?3、吾家以四代甲科,鼎鼎名家,世传忠孝,汝当此变故之来,不为避地之策,而甘心与诸人为亏体辱亲之事。
我家四代进士,素以忠孝为家风世代相传,是个享有盛名的家族,而你在时局震荡时,不考虑如何避免灾祸的降临,却甘心和其他人一起做着有损祖先名声和伤害身体的事情。
4、大参到任,必受知也。
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
大的官员到来,一定会有人受到赏识,只需要勤学奉公,就不用担心前途。
5、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等孩子长大了再去教育他们,就像将鸟笼打开,再去抓鸟,将缰绳解开,再去抓马匹一样。
与其那样,还不如最初不放开鸟和马匹呢!6、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福。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古往今来多少名门世家,没有不追求积攒福份的。
天地之间最受赞赏的人品,还要数攻读圣贤留给后世的诗书。
7、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人活在世上一天,如果能够听到一句善言,或者见到别人做一件善事,或者自己做一件善事,那么这一天就算没有白白度过。
8、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我们兄弟如果都在家,一定会坐在一起吃饭;如果有人去了近的地方没有回来,一定要等他回来才吃;有时过了中午还不吃,忍着饥饿等他回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1.朱柏庐《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颜氏家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4.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治家格言》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6.《家诫要言》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7.《家庭谈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 曾国藩《家书》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