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四种检测方法及计算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在化学、生物学、制药、食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其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将详细介绍四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计算方式。
一、紫外-可见光检测法 (UV-Vis)紫外-可见光检测法是最常用的HPLC检测方法。
在此方法中,样品组分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有吸收,因此可以被检测。
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峰面积或峰高法定量。
峰面积法比峰高法更为准确,因为它同时考虑了峰的高度和宽度。
在计算时,首先需要获得标准品的校正曲线,然后根据未知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在校正曲线上找到对应的浓度。
二、荧光检测法 (Fluorescence)荧光检测法的灵敏度通常比紫外-可见光检测法更高,但并非所有化合物都能产生荧光。
在这种方法中,样品组分被激发光照射后发出荧光,荧光强度与组分浓度成正比。
计算方式与紫外-可见光检测法类似,也是通过校正曲线进行定量。
三、电化学检测法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电化学检测法通常用于检测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化合物,如许多药物和神经递质。
它可以在没有光学性质的情况下对物质进行检测,提高了HPLC的应用范围。
常见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包括安培检测法和电导检测法。
定量计算通常基于法拉第定律,即电流与通过电解池的电荷量成正比。
四、质谱检测法 (Mass Spectrometry)质谱检测法是与HPLC连用的一种高级检测方法,可以提供待测物质的分子量信息,从而确定其化学结构。
在此方法中,HPLC分离后的组分直接进入质谱仪进行检测。
定量计算通常使用内标法或外标法,需要对待测物质进行同位素标记或使用已知量的内标物质。
此外,还可以使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更准确的定量。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和计算。
同时,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还需要对HPLC系统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校准。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设计方案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药学2011级(2)班李智(1103501275)李集毅(1103501276)指导教师:***2014 年 4 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维生素C片剂含量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一般药物含量测定实验的设计方法2. 掌握维生素C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3. 掌握标准曲线法在药品含量测定检验中的运用二、实验器材仪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C18;电子天平;烧杯,棕色容量瓶(50ml*7)0.145μm滤膜,棕色容量瓶(20ml*2)试剂:维生素C片(0.1g/片)(市售),维生素C标准对照品(0.1mg/ml);二次蒸馏水,甲醇(0.1mg/ml色谱纯),草酸(分析纯),磷酸二氢钾(分析纯),磷酸氢二钾(分析纯)三、实验原理1. 标准曲线法:采用梯度浓度稀释法,将对照品溶液稀释至不同浓度的待测溶液,制备成标准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按标准进样得样品吸收峰(峰面积),绘制成标准曲线。
2. 将供试品制剂制成规定含量的待测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对比对照品溶液标准曲线,查看供试品是否符合含量测定要求四、实验内容1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溶液(pH=5.18):甲醇=95:5,流速0.18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 nm,进样10ul。
2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取本品20片(规格0.1g),精密称定,研细,取本品1片(约相当于维生素C100mg),将待测样品用0.1%的草酸溶解至20ml容量瓶,定容;取上述样品1ml 于50ml的容量瓶中,用0.1%的草酸精确定容,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分析前用0.145μm滤膜过滤。
(2)维生素C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维生素C对照品适量,加0.1%的草酸使溶解制成0.1mg/ml的标准溶液。
3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对照品50.80mg置50ml量瓶中,用0.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0.5ml,2.5ml,5ml,12.5ml,25ml 分别置50ml量瓶中,用0.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制成维生素C标准溶液,用0.45um滤膜过滤,用微量进样器进样10ul,依次测出峰面积,然后以维生素C标准溶液质量浓度(mg/ml)作自变量,相对应的峰面积作因变量,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9,说明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
通则0512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色谱柱内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
超高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1)色谱柱反相色谱柱:以键和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优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见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
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向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内径和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
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的pH值一般应在2~8之间。
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值小于2或大于8的流动相。
(2)检测器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包括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
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
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
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 h/2),按n=5.54(t R/W 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肺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引言清肺颗粒是一种中药颗粒剂,常用于治疗咳嗽、喘息等呼吸系统疾病。
其中的甘草酸作为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镇咳、平喘、化痰等功效。
准确测定清肺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对于保证其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清肺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进行测定。
实验方法1. 仪器和试剂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主要包括: 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PH计等;试剂有:甘草酸标准品、乙腈、甲醇、磷酸、二甲基亚砜等。
2. 样品制备取清肺颗粒0.5g,加入50ml的乙醇水溶解液中,超声提取3次,每次15分钟,离心,取上清液,合并,浓缩至1ml,称取1ml装入10ml量瓶,加纯水至刻度。
3. 色谱条件色谱柱: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254nm;柱温:25℃;流速:1.0ml/min。
4. 色谱峰识别用甘草酸标准溶液进行色谱峰识别,测定其保留时间。
5. 色谱峰积分将制备好的清肺颗粒提取液进行色谱测定,测得其峰面积值。
6. 含量计算由色谱峰面积值和标准曲线得出清肺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
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我们测定了清肺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
例如:得到清肺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为Xmg/g。
根据国家药典规定的标准范围,我们可以判断该批次的清肺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对多个批次的清肺颗粒进行测试,得出结果稳定可靠。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清肺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该方法简单、精确、灵敏,能够满足对清肺颗粒中甘草酸含量的要求。
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中药颗粒剂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实验六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效测定093858 张亚辉一. 实验目的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和条件设定方法。
3、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日常分析中的应用。
二. 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借助于高压输液泵获得相对较高流速的液流以提高分离速度、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制成的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即构成反相色谱分离系统。
反之,则称为正相色谱分离系统。
反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流动相成本较低,应用也更为广泛。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
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R= 2[t(R2)-t(R1)] /1.7*(W1+W2)式中 t(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1及W2为此相邻两峰的半峰宽。
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本实验对象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
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
但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
待测物性质见表1。
表1色谱柱测试条件如果要检测不同条件对谱图分离的影响,可按表1配制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HPLC分离检测。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50ul微量注射器。
2、试剂甲醇(色谱专用),高纯水四. 实验步骤1、色谱条件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8)柱温:室温流动相:初始为高纯水:20%,甲醇:80%检测器: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20nm;进样体积:20µl定量环,实际注射每次可控制在40µl。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一. 实验目的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和条件设定方法。
3、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日常分析中的应用。
二. 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借助于高压输液泵获得相对较高流速的液流以提高分离速度、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制成的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即构成反相色谱分离系统。
反之,则称为正相色谱分离系统。
反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流动相成本较低,应用也更为广泛。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
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R= 2[t(R2)-t(R1)] /1.7*(W1+W2)式中 t(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1及W2为此相邻两峰的半峰宽。
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本实验对象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
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
但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
待测物性质见表1。
表1色谱柱测试条件出峰次序样品组成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2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如果要检测不同条件对谱图分离的影响,可按表1配制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HPLC分离检测。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50ul微量注射器。
2、试剂甲醇(色谱专用),高纯水四. 实验步骤1、色谱条件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8)柱温:室温流动相:初始为高纯水:30%,甲醇:70%检测器: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20nm;进样体积:100µl定量环,实际注射每次可控制在200µl。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人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人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色谱柱内径一般为3.9〜4.6 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 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1) 色谱柱反相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见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
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相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
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髙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C。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2〜8之间。
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值小于2或大于8的流动相。
(2) 检测器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包括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柠檬黄的不确定度评定1. 测量方法按照《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 5009.35-2003)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取样10.00g (m 2a ),用水定容至10 mL (V 1)容量瓶刻度后混匀,待固相萃取。
取Strata X-AW (60mg/3mL ),依次用甲醇3mL 、水3mL 活化,上样1.00mL (V 2),再依次用水3mL 、甲醇3mL 过柱洗涤,然后用2%氨水甲醇溶液2mL 洗脱,收集洗脱液,真空离心浓缩至干,加水定容至1mL (V 3),待HPLC 测定,进样20uL 。
仪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 2. 数学模型2.1 样品中被测组分浓度10001000123⨯⨯⨯⨯=V Vm v c w式中:w —样品中被测组分浓度, mg/Kg ;c —检测液中被测组分浓度,µg/mL ; m —取样量,g ;v 1—待上样样液体积,mL ; v 2—上样体积,mL ; v 3—检测液体积,mL 。
2.2 检测液中被测组分浓度bay c -=2.3 标准曲线y =b c +a(b 为斜率,a 为截距) 2.4 标准系列溶液浓度被稀释标准溶液的浓度×被稀释标准溶液的取出量÷定容体积 3. 不确定度来源与量化上述计算式依据不确定度传播公式,可得被测样品中合成色素的相对不确定度u rel :u rel=)5(2)4(2)3(2)3(2)2(22)1(2)(2)1(rel rel rel v rel v relv rel m rel rel u u u u u u u u +++++++式中:u rel (1)一标准溶液配制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u rel (m)一取样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u rel (v1)一取样后的定容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 u rel (v2)一上样量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u rel (v3)一收集的洗脱液在真空离心浓缩至干后定容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 u rel (3)一样品重复性测定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 u rel (4)一工作曲线拟合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 u rel (5)一 回收率相对不确定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
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
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
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 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 h/2),按n=5.54(t R/W 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 分离度(R)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
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
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
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 h/2),按n=5.54(t R/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 分离度(R)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
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R=2(tR2-tR1)/( W1+W2)。
式中t 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t 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W1及W2为此相邻两峰的峰宽。
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3) 拖尾因子(T)
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T 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拖
/(2d1)。
式中W0.05h为0.05峰高处的峰宽;d1为尾因子计算公式为:T=W
0.05h
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
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0.95~1.05间。
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注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3、测定法
定量测定时,可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
但用归一法或内标法测定杂质总量时,须采用峰面积法。
(1)面积归一化法
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误差大,本法只能粗略考察供试品中的杂质含量。
测定供试品(或经衍生化处理的供试品)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积归一法。
计算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并求出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
但溶剂峰不计算在内。
色谱图的记录时间应根据各品种所含杂质的保留时间决定,除另有规定外,可为该品种项下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倍数。
(2) 内标法不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杂质总量
采用的峰面积法。
取供试品,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配制不含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Ⅰ;再配制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在同样的条件下注样,记录色谱图Ⅱ。
记录的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为该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峰保留时间的倍数,色谱图上内标峰高应为记录仪满标度的30%以上,否则应调整注样量或检测器灵敏度。
如果色谱图Ⅰ中没有与色谱图Ⅱ上内标峰保留时间相同的杂质峰,则色谱图Ⅱ中各杂质峰面积之和应小于内标物质峰面积(溶剂峰不计在内)。
如果色谱图
Ⅰ中有与色谱图Ⅱ上内标物质峰保留时间相同的杂质峰,应将色谱图Ⅱ上的内标物质峰面积减去色谱图Ⅰ中此杂质峰面积,即为内标物质峰的校正面积;色谱图Ⅱ中各杂质峰总面积加色谱图Ⅰ中此杂峰面积,即为各杂质峰的校正总面积,各杂质峰的校正总面积应小于内标物质峰的校正面积。
(3)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精密量取各溶液,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f=(As/Cs)/(Ar/Cr)。
式中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Cs为加入内标物质的浓度;
Cr为对照品的浓度。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或其杂质)峰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按下式计算含量:Cx=Ax/( A’s/C’s)*f
式中A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
C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溶液的浓度;
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C’s为加入内标物质的浓度;
F为校正因子。
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使用等量同一浓度内标物质溶液时,Cs=C’s,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取。
(4) 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供试品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
按下式计算含量:Cx=Cr*( Ax/Ar)
式中A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
C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溶液的浓度;
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Cr为对照品的浓度。
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杂质或主成分含量时,以定量环进样为好。
(5)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当杂质峰面积与成分峰面积相差悬殊时,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用于测定杂质含量。
可分为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和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①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取杂质对照品和待测成分对照品各适量,配制测定杂质校正因子的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公式f=(As/Cs)/( Ar/Cr)计算杂质的校正因子。
此校正因子可直接载入各品种项下,用于校正杂质的实测峰面积。
测定杂质含量时,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杂质限度,将供试品溶液稀释成和规定中限度相当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进样,调节仪器灵敏度,使对照溶液的主成分峰高达满量程的10%~25%。
然后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适量,分别进样,供试品溶液的记录时间除另外规定外,应为主成分色谱峰保留时间的2倍,测量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依法计算各杂质含量。
②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当没有杂质对照品时,也可以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同上所述,配制对照溶液并调节仪器灵敏度后,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适量,分别进样,前者的记录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为主成分色谱峰保留时间的2倍,测量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并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杂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