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观赏植物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62.19 KB
- 文档页数:3
题目:缙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学校学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年级: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指导老师:向*组员姓名:2014年5月缙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前言:2014年5月日下午,我们2012级旅游管理班第二调查小组几名同学在向老师的带领下,对缙云山风景区进行了为期半天的野外调查。
通过这次野外调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初步培养了我们的实际调查能力,使我们深受启发。
1.调查时间2014年5月5日下午2.调查地点缙云山风景区3.调查人员2012级旅游管理班第2调查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4.调查所用工具:记录本、GPS定位仪、单反相机、北碚区地形图、铅笔、卷尺等。
5.调查目的:⑴通过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目的意义,及其要点及方法。
⑵通过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使我们了解掌握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及如何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6.旅游资源调查要求⑴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⑵熟悉《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表格。
⑶选定缙云山风景区重点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对象,逐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调查内容。
⑷选定缙云山风景区重点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
⑸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所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赋分、评价。
本次调查涉及了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知识点。
二、调查计划实施:(一)、调查区简介:缙云山位于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雄峙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因而有“小峨嵋”之称。
缙云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
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
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实习报告植物<i>还不错哦</i>缙云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蓼科专题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号:指导老师:姓名一、缙云山自然概况(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土壤、地质构造、气候、植被特征)缙云山位于重庆使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951米。
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i>还不错哦</i>零星分布的紫色土。
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雾日数年平均89.8天。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高,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
二、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下的植物多样性:构成常绿阔叶林下的物种主要由报春花科的国路黄和重楼排草,蔷薇科的龙牙草和黄泡子,百合科的菝葜和七叶一枝花,伞形科的鸭儿芹和破子草,桑科菱叶冠毛榕和异叶榕,鸢尾科的扁竹根,大戟科的白木乌桕,毛桐和油桐,菊科的鱼牡丹和辣子草,虎耳草科的黄常山,景天科的佛甲草和凹叶景天,山茱萸科的灯台树,茶茱萸科的马比木,五加科的常春藤,茜草科的毛鸡矢藤和茜树,杜鹃科的乌饭树,金栗兰科的草珊瑚,山茶科的大头茶和黄牛奶树,杜英科的猴欢喜,蓼科的虎杖、尼泊尔蓼、杠板归,荨麻科的糯米团和楼梯草,葫芦科的瓜蒌,松科的马尾松,茄科的龙葵,金缕梅科的枫香等科的很多植物。
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有山矾、山茶,樟,马比木,灌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有异叶榕、虎杖、草珊瑚,草本层的优势种主要有过路黄、黄泡子、鸭儿芹、扁竹根、佛甲草、车前草、尼泊尔蓼、杠板归、瓜蒌等组成。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研究重庆缙云山山脉位于重庆西南部,长约50公里,是重庆市境内陡峭的山区。
在重庆缙云山上积蓄着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中草药的价值,是重庆市珍贵的自然资源。
随着人类发展需求的不断增长,重庆缙云山的有机植被景观正在发生变化,其树种组成、植被面积及树种层次结构等分布特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重庆缙云山是重庆市重要的休养和自然景观和多样性资源保护重地,其珍贵的植被和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重庆缙云山的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以马尾松为主要树种,有马尾松、落叶松、云杉、苹果条松等树种混交栽培。
这种植被覆盖面积占重庆缙云山总面积的97.45%,其丰富的树种和结构复杂性也被认为是地区生态系统特别重要的类型,构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植被层次结构上,针阔混交林是马尾松乔木层、乔木林篱和下层灌木植物的混合树种结构,乔木层由马尾松、落叶松、云杉等乔木构成;乔木林篱由苹果条松等小灌木植物及泡沫榆等矮灌木植物组成,有细根草丛、荒地草等植物混在其中。
泡沫榆和果树等下层植物构成了树种层次的最底层,药用植物分布也极为丰富。
为了保护重庆缙云山自然植被景观,采取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开展针对性的植•被调查和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森林景观构成形成过程,以及森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
对森林景观树木及其分布形态、质量、均衡性、空间动态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效的管护和管理措施,推进植被的更替、优化和建设,以实现重庆缙云山市场的生态系统恢复。
针对重庆缙云山植被变化,有必要开展植被物种多样性、林分密度和树种结构复杂性等研究,以找出重庆缙云山林隙树木更替规律,深入理解林隙树木更替影响因素,更好地利用林隙树木更替规律的集结性,为地理空间分布变化的预测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缙云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2007级2班李如意指导老师: 甘小洪1.前言: 缙云山环境概况1.1缙云山地理位置缙云山位于东经 106°22’,北纬29°49’,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嘉陵江温塘峡西岸,距重庆市中区约60公里,距北碚城区15公里,海拔350~951.5米,为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一个分支的一段。
其北面与澄江镇相临,东面至嘉陵江之温塘峡,南面与北温泉镇、歇马镇接壤,西面相连于璧山县东风林场,其范围成北北东至南南西走向的长方形,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
1.2 缙云山自然风景概况缙云山雄峙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
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
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
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
缙云山是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缙云山植被丰茂,在1900余种亚热带植物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就达24种,水杉、红杉,伯乐树等更为世上罕见。
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庙、寺、塔、亭隐约可见,峰、寨、洞、壁气象万千,登山远望,云浪滔滔,从魏晋六朝到明代的众多文物点布其间,更是增添了悠悠古意。
在狮子峰观日出赏云海,其壮丽之景不亚于东岳泰山。
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
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
缙云山90种植物1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L′Hérit .ex Vent .落叶乔木。
高可达13m ;树皮灰褐色,小枝密生白色长柔毛,皮孔显著。
叶互生,卵形至阔卵形,长5~20cm ,宽6~14cm ,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或3~5裂,上面粗糙,下面密被细柔毛;叶柄长3~10cm 。
花单性异株;雄花集成圆柱形惉荑花序,长6~8cm ,腋生,下垂;雌花集成头状花序,苞片4片,棒状,顶端圆锥形,有毛,花被筒状,膜质,包围有柄子房,花柱侧生,丝状,子房成熟时肉质柄伸长,红色。
聚花果球形,直径1畅5~3cm ;种子扁圆形。
花果期4~9月。
产于缙云寺等地,海拔300~800m 间阴坡林缘、路旁、坎壁等处。
树皮纤维可制皮纸和人造棉;叶作猪饲料;果可酿酒或药用。
2 黄葛树(黄桷树)Ficus virens Ait .var .sublanceolata (Miq.)Corner半常绿或落叶乔木。
高达15~20m ,分枝繁茂,树冠开展。
叶互生,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9~15cm ,宽3畅5~6cm ,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或截形,全缘或微波状,基出三脉,侧脉7~11对,无毛;叶柄长3~5cm ;托叶早落,留下明显环痕。
雌雄花同生一花序托内;雄花生于近口部,无花丝,雄蕊1枚,花被片3片;雌花与瘿花花被片4片,无柄或有短柄。
榕果1至数个集生,球形,无梗,有红色斑点。
花期4~6月,果期7~11月。
产于北温泉。
现为重庆市市树。
为优良城市绿化树种;材质轻软可制水车;皮纤维绳索;根、乳汁药用。
3、阴地蕨Sceptridium ternatum (Thunb畅)Lyon植株瘦弱,高16~22cm 。
根状茎短,有一簇肉质粗根。
叶二型;总柄短,长约2cm ;不育叶柄长6~10cm ,叶片阔三角形,长8~10cm ,宽10~14cm ,二至三回羽状或羽裂,侧生羽片2~4对,有柄,互生或近对生,斜展,基部一对最大,长5~7cm ,宽4~5cm ,向上各对渐变短,末回小羽片或裂片卵形,先端钝圆,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能育叶出自总柄顶端,有长柄,高出不育叶2~3倍。
重庆市植物园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保存良好,特征典型,植物种类繁多,许多植物起源古老,如:香果树、钟萼木、八角莲等。
据调查,植物园有高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50余种,如:银杏、鹅掌楸、桫椤等。
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植物有38种,如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猴欢喜等,还有胸径达136公分的古红豆杉,胸径100公分的古桂花、马尾松等。
缙云山的植物区系丰富,成分复杂,全山共有6个植被类型、32个群系、54个群丛。
缙云山黛湖水域现已鉴定的藻类植物有19属105种,其中有两个新种是《中国淡水藻类》尚未列入的,黛湖水域藻类植物为我国已有文献记载的淡水藻类植物的70%以上。
缙云山部分珍稀特有植物展示
八角莲秤锤树观光木
白辛树伯乐树长果秤锤树
齿叶黑桫椤鹅掌楸荷叶铁线蕨
董棕杜仲峨嵋含笑厚朴红豆杉华南黑桫椤福建柏珙桐核桃
绞股蓝金花茶金毛狗
红椿红豆树红花木莲金荞麦金钱松连香树攀枝花苏铁青檀水杉木瓜红银鹊树香水月季
四川苏铁苏铁天竺桂南方红豆杉任木桫椤秃杉喜树香果树香樟银杉银杏
浙江楠木中华猕猴桃。
缙云山蕨类植物调查研究班级:xxxx级x班学号:xxxxxxx 姓名:xxx指导教师:xxxx1 前言: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距重庆市中心60Km ,东经106°20ˊ18〞~106°24ˊ42〞,北纬29°48ˊ25〞~29°51ˊ53〞,总面积18K㎡,海拔180m(嘉陵江边)~ 951.5 m。
缙云山是一个很好的实习基地,缙云山自然环境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森林植被繁茂,是长江中下游保存较为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植物种质基因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本色。
缙云山的维管植物202科、870属、1701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8科、74属、4变种,裸子植物7科、37属、5变种,4栽培变种,被子植物157科、771属、1357种、10亚种、20变种。
我们本次实习为期三天(6月28到6月30日),时间比较短,采集的东西比较有限,还望体谅!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存在不足是在所难免的,望老师指正!2 形态多样性:缙云山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含有多种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其中全园面积100余公顷,分为以下9个小区;⑴、观赏植物区面积10公顷,位于绍隆寺至代湖的旅游区内,包括植物标本室、苗圃等。
任务是宣传植物科技知识和供游人游览。
⑵、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定位观察区面积20公顷,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常绿阔叶林内部的物质转化,能量流动,水分平衡和林内各层成分间相互关系的局部规律性,阐明常绿阔叶林内群落的结构,功能及某些调控原理,进而说明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的演替规律。
⑶、引种驯化区面积9.6公顷。
位于寨子山至杉木园间。
主要培育本山特有、稀有和珍贵树种,引进驯化国内外适合本山生长的植物种,充实本山植物种质基因库。
⑷、裸子植物区面积15.3公顷,主要任务是引进适应本山栽培的裸子植物。
⑸、被子植物区面积43公顷,主要保护该区的天然分布植物,引进适应本山栽培的被子植物。
北碚区缙云山珍稀植物的相关知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探寻北碚区缙云山珍稀植物的相关知识1. 缙云山简介。
缙云县大洋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对策摘要经调查,缙云县大洋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分属9科1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10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2种,二级保护植物有12种,对其利用价值从科研、观赏、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大洋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利用价值;保护对策;浙江缙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它们在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数量非常稀少,对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的开发利用一定要合理,使这些资源以保存和发展,使之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为此,笔者对缙云县大洋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开发利用进行初步研究,现将其资源种类、开发利用价值及保护对策简述如下。
1自然概况缙云县大洋山位于浙江省中部,处于中亚热带的南亚带与北亚带交界线的南侧,主峰大洋山位于东经120°15′,北纬28°31′,海拔1 500.6m,为括苍山脉最高峰,大洋山在缙云县境内面积2.13万hm2。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受海洋暖湿气流调剂,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
年均气温14.5℃,年均降雨量 1 900mm,相对湿度76%,土壤分布为在海拔750m以上为黄壤土类的山地黄泥土和山地厚层黄泥土,海拔750m以下,主要是红壤土类的黄壤土、石砂土、秃岩等。
整个山地属于中山地貌,海拔900m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
大洋山森林植被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植被保存较好的西溪坑、水笕坑等地看,群落优势种主要由松科、樟科、壳斗科、冬青科、山茶科等组成。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根据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统计[1],缙云县大洋山天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14种,约占浙江省天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数的28%,分属9科1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10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种,二级保护的有12种(见表1)。
重庆缙云山天南星科植物调查及园林应用作者:高瑜徐茜茜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7年第04期摘要:对重庆缙云山天南星科植物资源的现状调查,从其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及园林应用等方面讨论天南星科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得出天南星科植物叶形丰富、花形奇特,具有很强的园林应用价值,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重庆缙云山;天南星科;资源;园林应用 1 天南星科植物概述1.1天南星科植物的形态特征天南星科植物为多年生常绿或落叶草本,大多陆生,极少为浮水植物,也有攀援灌木,地下部分具块茎或伸长的根茎。
叶通常基生,叶具长柄,有鞘,叶形变化很大,幼期与成熟期形状不一,该科植物的显著特点是有一个粗直、肉质的中央佛焰花序。
花小,密集着生于苞片之上的穗轴上,雄花在上、雌花居下,缺花被,仅在肉穗花序的基部有一佛焰苞片,佛焰苞片色彩一般艳丽。
果为浆果状,密集于佛焰花序轴上,有的种类颜色艳丽。
常见栽培的有粗肋草、花烛、花叶芋、花叶万年青、龟背竹、喜林芋、马蹄莲、白鹤芋、绿萝等。
1.2天南星科植物的生态特征天南星科,单子叶植物,115属,2000余种,广范分布于全世界,主要原产于热带地区及西印度,少数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亚洲是本科的发源地,热带美洲则是本科的多样化中心(含1350余种),92%以上产于热带。
中国有35属,206种(其中有4属,20种是引种栽培的),南北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
有些供药用,有些种类的块茎含丰富的淀粉供食用,有些供观赏用。
多数生于阴湿环境,喜温暖、湿润和荫蔽环境,抗寒力较低,冬季一般要求15℃以上的温度,否则叶面冻伤甚至落叶死亡。
栽培以微酸性、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
2实地调查2.1重庆缙云山概况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最高海拔951m,总面积7600h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降雨量1100mm以上,年相对湿度85%以上,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土壤肥沃,这里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保存良好,物种多样性丰富、特有性显著、稀有性程度高,区系起源古老,是长江流域不可多得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植物种基因库,现有高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45种,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植物有38种。
UC头条:缙云山:植物王国都市绿洲空中俯瞰缙云山的常绿阔叶林金文驰摄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金文驰摄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缙岭云霞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长蕊杜鹃金文驰摄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缙云四照花金文驰摄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缙云山雪景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缙云九峰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南方红豆杉古树缙云山,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因山间长年云雾缭绕,色赤如霞,似雾非烟,磅礴郁积,加之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此得名。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9年,2001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生存栖息地,珍稀濒危物种、模式植物和特有植物。
保护区面积7600公顷,海拔200-952.2米,横跨北碚、沙坪坝、璧山三区,距重庆市中心仅35公里。
1982年,缙云山被评为首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虽然地处主城区,但缙云山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96.6%,有“川东小峨眉”之称。
初秋时节,夏的燥热渐渐褪去,雨后的缙云山,空气氤氲,入肺清凉。
拾阶登上狮子峰,俯瞰嘉陵江水在山脚下绕城流淌,远眺群峰竞秀在云雾间起伏,让人感受到“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的诗意。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9座山峰,一字排开,常年苍翠,尽显巴山蜀水的幽、险、雄、奇、秀。
这片难得的“都市绿洲”还是重庆市植物园所在地。
由于山势落差大,缙云山植物多样性丰富,保存有森林10万亩,植物种类达2407种,其中,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桫椤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含引种),厚朴、青檀、红花木莲等珍稀濒危植物83种(含引种),是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缙云槭等35种植物的模式产地。
缙云县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摘要缙云县有79科181属251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
分别介绍可用作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绿篱植物、垂直绿化植物、盆栽和盆景植物的种类。
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开发;利用;浙江缙云缙云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区,总面积15.01万hm2,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丘陵、谷地4类,其中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温和,降水充沛,光、热、水条件良好,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年均温17.9℃,年均相对湿度81%;年降雨量1610.5mm。
属于东部湿润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带性红壤呈酸性,土质黏重,分布于海拔750m以下的山地,土层厚度中至厚,普遍缺磷,有机质含量偏低,肥力中等。
黄壤分布于海拔750m以上的山地,间有黄棕壤分布。
缙云县自然地形复杂,水源条件充沛,森林植被保存较完整,森林覆盖率达75.2%。
缙云县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是浙江省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区域,有大量的野生观赏植物。
该文对缙云县野生观赏植物的种类、分布、分类及园林用途等进行调查和研究。
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1缙云县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的分类通过调查发现,缙云县有野生木本观赏植物79科181属251种。
依园林用途,将所选野生观赏植物分为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绿篱植物、垂直绿化植物、盆栽和盆景植物6个大类(表1)。
1.1园景树指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树形优美,花多或大而美丽,叶形秀丽,叶色美丽,果实鲜艳,在园林绿地中能独自构成景致的树木,共46种。
如南方红豆杉、江南油杉、华东黄杉、火力楠、刨花楠、檫木、红楠、糙叶树、乳源木莲、乌桕、南岭栲、紫茎、椿叶花椒、黄连木、臭椿、猴欢喜、红豆树、福建柏等。
1.2绿篱植物缙云县共有绿篱植物37种,其可以利用树木密植代替篱笆、栏杆和围墙,达到隔离、围护和装饰的作用。
一般绿篱植物萌芽力强,发枝旺盛,耐修剪。
缙云山主要野生观赏蕨类植物的调查和引种栽培
白志川; 刘园
【期刊名称】《《畜牧市场》》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近年来,绿色观叶植物在世界备受青睐,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观叶植物热”,这是因为多数人的生活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由于室内光照不足,观花植物的种植受到限制,而观叶植物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易于培植。
同时人们对花卉的爱好也是变化的,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那优美淡雅,返朴归真、别具风韵、令人赏心悦目的碧绿叶片,它们明显地起到了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其中,野生观赏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
【总页数】1页(P27)
【作者】白志川; 刘园
【作者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
【相关文献】
1.云南省主要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研究 [J], 樊智丰;岳锋;彭建松
2.缙云山野生草珊瑚的引种栽培试验及其园林应用 [J], 何会流;李加海
3.河北省太行山野生观赏蕨类植物及引种技术 [J], 韩九皋;唐伟斌
4.莫干山主要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调查与引种栽培 [J], 张杰;黄超群;戚理敏;张一超
5.采石风景区野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 [J], 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