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树种质资源

果树种质资源

果树资源与利用

一、基本概念

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2.种质库:又叫基因库,是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是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的。通常指为开展利用果树种质资源而专门设立的种质保存场所。

3.果树种质资源:是指果树种质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存在状况。

4.果树种质资源学:是研究果树植物分类、起源与演化、种质考察与搜集、种质保存、种质评价与鉴

定及种质利用的科学。

5.果树传播:是在人类活动参与下,将其从某地迁移到另外地方的一种现象。

6.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果树种质

资源。

7.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圃或原始

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8.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器官来保存种质资源。

9.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是指自然野生的,未经人们栽培的野生果树。

10.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就是建立以种和品种为单位的种质资源名录或记载项目规范。

11.实生核桃:指采用种子繁殖所生产的核桃坚果。

12.出仁率:核仁重占坚果重的比率。

1.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载体。

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它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另一方面它能在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种质可以是种内一个群体基因的总称,也可以是一个植株或是某个器官——如根、块茎、胚芽组织以及花粉、细胞,甚至可以是染色体的核酸片段。种质资源的丰度是通过其遗传多样性来衡量的。

一种栽培植物的种质资源包括:主栽品种、地方品种、野生种、近缘野生种、育种材料。

2. 果树种质资源学研究的内容:

1)起源与分布:即研究现代果树的原生地及其古今分布范围。对于果树种质资源的引种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演化与传播:包括研究过去野生种演变为当今栽培果树的过程,以及野生果树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等。牵涉到资源的进一步分类等问题。

3)资源的分类:是按照某种属性对不同果树资源进行一定的分类处理,是资源进一步研究利用的开始。

4)收集与保存:有效地收集与保存已有的果树种质资源,不但可以防止种质流失,而且有利于集中研究和利用。收集包括收集对象的选择和收集时期;保存主要是保存方法的研究。

5)资源的评价与利用:评价是利用的基础,同时本身又对资源的收集保存起着一定的反馈指导作用。利用是资源研究的最终目标。

3. 果树资源的研究方法

1)历史考古法;2)资源调查法;3)观察记载法(度量法、比重法、归类法);4)试验法(田间试验、实验室试验

第一章果树的起源、演化与传播

第一节果树的起源

一、果树起源论

1.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指出,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代栽培植物是古代野生植物经人

工选择栽培,发生深刻变化而来,为研究起源指明了方向,即从野生种类,探寻栽培植物的起源。

2.果树起源中心论: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考源》指出栽培植物应有起源中心,瓦维洛夫把德坎道尔、

达尔文和孟德尔的方法与学说融为一体,提出了著名的植物八大起源中心或基因中心理论。茹可夫斯基《栽培植物及其演变中心辞典》,总结了世界各国学者考究、发现和报道的栽培植物及其野生近缘种,并按科、属、种拉丁名名称的字母排序。

第二节果树的演化

一、果树演化的动力

1. 演化的内部原因

现代遗传学及其它生物科学证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所有变异都有其自身的遗传因素(如基因重组、突变等),也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光、温、水、土壤、生物等),这些使得生物的变异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正是这些变异为物种的发生和演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2. 演化的外部原因

选择力的存在。所谓选择,就是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能力的一种有利或不利的选择,具体表现为劣汰良留。这种选择是通过自然力和人工活动实现的。由此可以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在生物发生以来一直悄无声迹地进行着,推动着生物不断向前进化发展。而人工选择,则是人类文明出现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与自然选择相比,其历史短暂。但是人工选择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进化速度快。通过选择活动,形成了当今数以千计的果树品种,使果树成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

二、果树人工演化的原理

1. 果树的人工选择类型:适应性选择和非适应性选择

2. 人工选择的原理(1)达尔文学说(2)气候相似论(3)生态历史论

果树人工选择的反应:适应性选择:1. 增加了属体抗性能力2. 改变了光周期的反应控制3. 改变授粉方式 4. 改变了植物生命周期。非适应性选择:1. 经济性状①果实性状:大小,外观,品质,风味,核的有无等等;②生育期:结果早晚,果实成熟早晚等等;③丰产性。2. 农艺性状:株型(苹果中矮化与乔化之分),开花结果习性,繁殖特性,修剪反应等。

第三节果树的传播

一、果树传播的特点

果树传播是在人类活动参与下,将其从某地迁移到另外地方的一种现象。

二、果树传播的作用及其影响

通过果树的引种和传播,使世界各地都能分享到全人类劳动和智慧的果实。另外,它还可以改变某一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如起源中心在东南亚的香蕉,却成为目前南美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起源中心在巴西的凤梨,世界生产中心却移到了夏威夷;起源于我国的猕猴桃,却富庶了新西兰。

果树传播功不可没,但是传播过程也有其副作用的发生。如可以造成种质资源的丢失,原因主要是人们在引种过程中,存在着选择的“片面性”,使某些类型遭到遗弃。还有新引类型对当地品种类型的排挤,也使种质遭受损失。果树的引种传播,还会妨碍某些果树种类的开发利用。果树的引种传播,往往导致某种病虫害迅速发生,猝不及防。

第二章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和保存

第一节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

果树种质资源考察的内容和方法

(一)考察前的准备;(二)环境与生态条件的考察;(三)植被考察;(四)果树概况考察(五)果树种类和品种考察:(六)果树种质资源考察记载项目表1. 整体概况:2. 植株情况:3. 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习性、结果习性、主要物候期、适应性与抗逆性。4. 经济性状和利用价值:包括产量、品质、用途、贮运性及潜在利用价值。5. 品种和种类的评价:包括优缺点和发展前途。

第二节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

果树种质资源收集的一般原则:(1)根据需要和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种质资源。(2)对需要的种质资源要采用一切必要途径进行收集。(3)种苗的收集要遵循种苗的调拨制度。(检疫)(4)由近及远,从本地到外地,根据需要先后进行。(5)收集时要做到细致周到,清楚无误,分好类。

(一)当地种质资源的收集;(二)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三)外地种质资源的收集

第三节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

三、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

1.就地保存: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果树种质资源。就地保存的方法有建立(果树)自然保护区、人为圈护栽培果树的珍贵的古树和稀有良株等。

2.迁地保存: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

圃或原始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迁地保存的方法是建立诸如果树种质资源圃、种质库、原始材料圃、品种园、母本园等具有一定面积和规模的栽植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圃地。

3.离体保存: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或器官来保存

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有种子保存、花粉保存、营养体保存、分生组织保存等。

四、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

1. 栽植保存:即将整个果树植株在原地(就地保存)或迁移栽植到一定的圃地(迁地保存)中保存的方法。栽植保存是目前最常用、最可靠的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2. 种子保存:即在适宜条件下,用果树植物的种子来作为保存其种质的材料。种子保存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3. 花粉保存:即在适宜条件下,以果树植物的花粉作为保存其种质的材料来加以保存的方法。花粉保存经济、简便,尤其在果树品种改良方面有特殊意义。

4. 营养体保存:休眠期的果树枝条或插穗在低温保湿(-2~2℃,相对湿度96%-98%)条件下可以短期贮藏,避免营养体失水,并延长休眠期,保证再生长的适宜生理状态。在一定条件(如低温保湿、液态冷冻)下有选择地长期(至少10年)保存经过很好鉴定、保持遗传完整行材料的场所称为营养系库。营养体保存或营养系库是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理想方法,其经济简便,更重要的是保存的种质具有个体的全部遗传特性。但该法目前因技术原因尚未达到实用阶段。

5. 分生组织保存: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果树植物的分生组织进行繁殖保存,以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分生组织保存具有占空间少、存份数多、维持费用低、繁殖速度快、可育无病毒材料、繁殖材料能表现出原品种或种质的遗传特性等优点,因而是理想的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果树种植资源圃保存、种子保存、原生境保存、组织培养保存、超低温保存、DNA水平保存

第三章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和利用

第一节果树种质资源的分类

果实构造分类: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坚果类、聚复果类、荚果类、柑果类、荔果类

一、植物学分类

依据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将果树植物分类,即按界、门、纲、亚纲、科、属、种的梯级结构顺次进行的分类体系。

二、园艺学分类

1. 园艺学分类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将果树分为水果和干(坚)果两大类。

2. 按叶生长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两类;

3. 按果树生长习性分为乔木果树、灌木果树、藤本果树和多年生草本果树四类;

4. 按果树植物适宜气候条件分为热带果树、亚热带果树和温带果树三类等等。

三、果树栽培学分类

果树栽培学上,根据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相近似,栽培管理措施大体相似的原则分类,叶子生长期、果树生态适应性、果实构造。

落叶果树种类的栽培学分类:仁果类:苹果、梨、山楂、榅桲、木瓜等。核果类:桃、李、杏、梅、樱桃等。坚果类:核桃、扁桃、银杏、阿月浑子等。浆果类:树莓、醋栗、穗状醋栗等(灌木)无花果、石榴等(小乔木)葡萄、猕猴桃等(藤本)草莓(多年生草本)。柿枣类:柿、枣、酸枣、君迁子等。

第二节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研究

二、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原则:取样的代表性;取样的典型性;尽量减少环境误差;正确分析性状间的关系;先进技术和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一)果树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鉴定、评价和研究

(二)果树种质资源农业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1.果树种质资源的物候学

对落叶果树种质资源进行物候学鉴定、评价和研究,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在年复一年的果树生活史中,果树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如生长期和休眠期;另一个方面即果树的某一性状在年份中表现的具体日期,如绽叶期、花期、果实成熟期和采收期、落叶期等。

2.果树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

果树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出了丰产性外,还包括稳产性、早果性、产量构成因素(如结果枝百分率、果枝结实数、单果重等)以及产量形成和持续的经济寿命等性状。

3.果树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

果树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包括外观品质(果形、果个、果面、果色果个匀称度和果实的外观新鲜度等)、鲜食品质(汁液、果肉质地、可食部分比例、果实香味或异味、糖酸含量及比例、单宁、石细胞等)、加工品质(制罐、干、脯、汁、酒、浆、醋等)、营养品质、贮运品质及烹食品质等。

4.果树种质资源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果树种质资源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包含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碱性、抗病性、抗虫性、越冬性、耐热性、耐营养瘠薄性、耐湿性及耐(大气、地下水等)污染毒害性等。

5.果树种质资源的其他农业性状

如果树根系的固地性、采用嫁接繁殖时的亲和性、果树砧木或品种适于何种繁殖方式及其易繁性、砧木的矮化性或品种的紧凑性或短枝型性状等。

(三)果树种质资源的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和遗传学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第三节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

调查、收集、保存、鉴定研究、评价果树种质资源,进行果树种质资源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果树育种通过可利用种质,为果树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和砧木,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从用途上看,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包括育种、生产(砧木、品种、鲜食、加工或特定用途)和观赏。从利用方式看,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第四章仁果类果树

苹果属、梨属、山楂属、枇杷属、木瓜属、榅桲属的果实均为仁果。

第一节苹果

1.起源:苹果属植物原产并分布于欧、亚及北美三大洲。苹果属植物起源的确切时期还未定论,其起源中心亦因考究者与研究者的不同而有异。无疑,我国是苹果属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李育农指出苹果属植物的原生种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形成该属植物起源的多基因中心。

2.传播:(1)中国:远在1400年以前,我国就盛行苹果栽培(绵苹果)。而西洋苹果或大苹果,即一般称的苹果,在我国栽培历史很短,迄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全国以山东烟台栽培最早。(2)欧洲:苹果是欧洲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也就是从16世纪起,生食苹果品种在英国等地得以兴起和发展,成为现代大苹果栽培的开端。而英国园艺学家Knight(1759-1838)则是现代苹果之父,是他首先开始通过杂交方法改良苹果品种,也使得果树育种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3. 苹果属植物的分类

阎振茏将我国原产的24种苹果属植物按其分类依据分为三组六系。

(1)真正苹果组:包括山定子系、苹果系和海棠系

(2)花楸苹果组:包括三叶海棠系、陇东海棠系和滇池海棠系。

(3)海棠组:内含台湾林檎和尖嘴林檎等两个种。

苹果属植物的分类至今尚未完满解决。生产上常用的三个种:A..苹果:包括道生苹果、乐园苹果、红肉苹果、垂枝苹果4个变种。B.花红:又名沙果、林檎。C.楸子:又名海棠果

4 苹果属植物的分布

1989年,李育农报道,世界上苹果属植物定有种名的有37-60种,其中24个种起源于中国,4-7种起源于北美,欧洲和高加索各有2-3种,中亚西亚有1-10种或变种,日本有4种。

二、苹果砧木资源

3. 苹果属矮化砧木资源:1)M系和MM系、EMLA系矮化砧木资源;2)渥太华系矮化砧木资源;3)MAC系矮化砧木资源;4)CG系矮化砧木资源;5)P系矮化砧木资源;6)B系矮化砧木资源;7)我国的矮化砧木资源:在我国丰富的苹果属及异属植物资源中,有很多具有矮化性状,可作为或试作为苹果矮化砧木。此外,山西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从武乡海棠中选出了矮化性能很好的我国苹果属砧木资源SH系列,其中S20为矮化砧,S63为半矮化砧。

三、苹果属品种资源

苹果品种按成熟期分为下述三个类群(以我国华北地区成熟期为例):

1. 早熟品种:成熟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一般不耐贮藏,栽培数量少。

2. 中熟品种: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耐贮性差,但略强于早熟品种,栽培数量也略多于早熟品种,但占苹果栽培品种和面积的比例也很少。

3. 晚熟品种: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或更迟,其果实耐贮性好,栽培品种和面积最大,为苹果栽培的主要品种类群。

在我国,苹果品种还可按成熟果实的果面色泽分为下列四个类群,包括:

1. 红色品种:果面全红,或条红、片红,在栽培苹果品种中数量最大。(红星、富士)

2. 黄色品种:成熟时果面呈现黄色,在栽培品种中占一定的数量。(金冠)

3. 绿色品种:成熟果实的果面呈绿色,在栽培品种中所占数量少于前两个类群。(澳洲青苹)

4. 锈色品种:成熟时因品种特性,果面布满锈层,在栽培品种中数量极少。

按成熟期分类:早熟品种:早捷、藤木1号、贝拉、丰艳、安娜等。中熟品种:霞艳、嘎拉、津轻及红津轻等。中晚熟品种:新红星、乔纳金及新乔纳金、王林等。晚熟品种:秦冠、富士等。

按倍性分类:二倍体品种:2n=34 绝大多数品种。三倍体品种:(伏花皮、大珊瑚、绯之衣、新金帅、乔纳金、陆奥、北斗、北海道9号、新乔纳金等)四倍体品种:皇家嘎啦

(二)苹果属主要的栽培品种资源

1. 短枝型品种:1)短枝红富士;2)新红星:红星芽变;3)金矮生:金冠芽变;4)首红:新红星芽变;5)超红:红星芽变品种;6)艳红:红星芽变;8)魁红:]顶红的枝条进行了γ射线的诱变处理,短枝型芽变;9)黄矮生:金冠芽变;10)丽红:由山西农业大学育成,亲本为红星×金矮生

2. 普通型品种:1)红富士: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盛冈支场育成。亲本为国光×元帅;2)乔纳金(新乔纳金):美国纽约州农业试验站从金冠×红玉后代中选出。三倍体品种。新乔纳金是乔纳金在日本产生的浓红型芽变;3)北斗:日本育成的三倍体品种。亲本富士×陆奥;4)华冠:中国郑州果树所选育,亲本为金冠×富士;5)丹霞: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选育,为金冠实生后代;6)澳洲青苹:原产澳大利亚,为一偶然实生苗;7)陆奥:日本青森县苹果试验场选育,亲本为金冠×印度,三倍体品种;8)王林:日本福岛县从金冠实生苗中选出;9)嘎拉(新嘎拉):新西兰Kidd1939年育成,亲本为(红桔橙×元帅)×金冠;10)津轻(红津轻):日本青森县苹果试验场由金冠实生苗中选出;13)北海道9号:日本北海道中央农业试验场用富士×津轻杂交育成。

3. 三大主栽品种群及其谱系

1)元帅系:○1元帅(第一代)原产美国;○2第二——第五代品种:第二代品种:浓红型芽变红冠。着色好、条红型芽变品种红星。第三代品种:短枝型芽变新品种新红星。人们又陆续选出了矮红、矮壮、艳红、超红等十多个矮枝型芽变品种。第四代品种:代表品种为首红、魁红等十多个短枝型芽变品种。第五代品种:着色更早、色泽浓红、树体开张,半矮化短枝型五代品种,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管理方便,代表品种俄矮二号,矮鲜,华矮红。

元帅系列芽变品种:元帅(第一代)红星(第二代)新红星(第三代)首红、超红、魁红(第四代)矮鲜俄矮2号(第五代)

2)金冠系:○1金冠:19世纪末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现,为偶然实生苗。○2金冠系短枝型品种:金矮生、黄矮生、矮金冠、纳吉特、弗拉贝格等。○3金冠系普通型品种:吉金,乔纳金(金冠×红玉),华冠(金冠×富士),丹霞、王林、津轻(金冠实生),奥扎克金,陆奥(金冠×印度),阳光,嘎拉,秦冠等。3)国光富士系

○1国光:原产美国弗吉尼亚州,系偶然实生苗,为一主栽老品种。

○2国光系统的优良品种:红国光、晋光、富士、红宝石、新国光、秀水国光等。

○3谱系图

第一代国光×元帅国光

↓有性杂交↓芽变选种

第二代晋光富士红宝石红国光、新国光(短枝型)

↓芽变选种秀水国光

第三代红富士

(普通型、短枝型共100多个单系)

B. 三倍体(卡蒂纳、富丽、赤龙、大绿、大珊珊、洛岛绿、陆奥、新金冠、乔金、新乔纳金、伏花皮、北斗、红珊珊、斯派金、阿堪、查登)

○2苹果生产上常用矮化砧综合性状:

山定子(抗寒力和越冬性极强,但不耐盐碱,土壤pH>7.6,叶片即黄化;中部或偏南果产区呈现“小脚”);西府海棠(观赏、加工蜜饯。耐早、较耐盐碱,可至pH8.6土壤;可适应多种土壤;但始果晚,抗寒性低于山定子);楸子(基本同西府海棠);新疆野苹果(与大多数品种亲和力强,长势旺);湖北海棠(类型多,耐旱、涝、盐碱能力差异明显)

第二节梨

一、梨属植物的起源、传播及分类和分布

(一)梨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

1.起源:蒲富慎研究并综合报道认为,梨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中国西部的山岳地带,由于山脉的地理隔离和气候生态条件的差异,梨属植物演化而分为东方梨系和西方梨系两大系统,同时形成了世界栽培梨的三大起源中心,即中国中心、中亚中心和西亚中心。

2. 传播

1)中国梨:我国约在2500年前的周秦时代,已经开始了梨的经济栽培。19世纪以来,我国梨虽然多次以接穗或苗木传到欧美各地,但终因食用习惯的原因,一直未能在当地推广发展,仅作为观赏花木而已。但是美国引入我国梨子梨、棠梨,改良西洋梨品种,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西洋梨火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东方梨系基本只种植于其原产地中国及日本和朝鲜。

2)西洋梨:在欧洲原生地,西洋梨为最古老果树之一,其栽培开始于有史以前。古希腊、罗马,西洋梨栽培。法国的气候最适宜西洋梨发育,故其栽培先于其它各国,品种改良的历史也较早。(二)梨属植物的分类和分布

1. 梨属植物的分类

目前,对梨属植物种的数量尚未完全确定。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蒲富慎综合梨属植物种的演化和生态地理条件,将世界梨属植物的30余种中的28种分为两个系四个种群,即西方梨系(包括欧洲种群、北非种群和西亚种群)和东方梨系(仅有一个东亚群种)。梨品种在世界上的分布也是以亚洲、欧洲为主,其次是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二、梨砧木资源

(一)梨属砧木资源

杜梨(P. betulaefolia Bge.):耐寒、耐早、耐涝力极强,抗砂和粘土,且具有很强的耐盐碱力。对梨衰退病、梨木虱和苹果蠧蛾抗力强,抗叶斑病、细菌性疮痂病、白粉病、梨叶疹壁虱和绵蚜,不抗根线虫病和火疫病。本种无栽培品种,野生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朝鲜和日本。为我国北方梨区的主要砧木,嫁接西洋梨、中国梨均易成活。

豆梨(P. calleryana Dcne.):为野生种,适应暖冬气候,对潮湿、砂土、粘土抗力均强,抗干旱、酸土,但抗寒力较差,不抗高pH,对腐烂病、火疫病、根线虫病、梨木虱、梨绵蚜和苹果蠹蛾抗力强,抗颈腐病、细菌性疮痂病、叶斑病和冠瘿病,不抗栎根病,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华南各省及越南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我国南方多用本种作为砂梨的砧木,嫁接西洋梨亲和力也强。有人认为本种有好几个变种,似有选出矮化砧木的可能。

(二)梨的近缘植物

在实际当中应用最广的是榅桲。榅桲嫁接梨有矮化、早果、品质好、丰产等优点,但由于梨树种类和品种不同,嫁接后表现不一,我国的榅桲与西洋梨亲和力好,与新疆梨次之,白梨较差,砂梨最差。因此榅桲与中国梨嫁接要用西洋梨作中间砧。

三、梨品种资源

(一)各种优良品种

目前世界上主要梨品种绝大多数属于秋子梨、白梨、砂梨和西洋梨,此外还有部分是新疆梨、雪梨、褐梨等,这是梨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西洋梨系统:起源于欧洲和亚洲西部。西洋梨喜冷凉干燥气候,但不抗寒,一般只能耐-25℃低温。代表品种有巴梨、恩久、鲍斯克、伏茄梨、寇米斯、三季梨、康费仑梨、茄梨、克拉桑等。

2. 秋子梨系统:野生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以及朝鲜等地。抗寒力强,可耐-52℃低温,是梨属植物最抗寒的种。代表品种有香水梨、满园香梨、八里香等。风味极佳的有京白梨和南果梨。

3. 白梨系统:形成于我国华北地区。耐寒性弱于秋子梨而强于砂梨,当最低温低于25℃时一般要发生冻害。代表品种有延边苹果梨、辽宁绥中秋白梨、河北定县鸭梨、赵县雪花梨、山东莱阳茌梨、栖霞大香水、黄县长把梨、四川金川鸡腿梨、金花梨、安徽砀山梨。

4. 砂梨系统:野生于我国长江流域,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广大地区,日本砂梨也属本种。代表品种有浙江义乌早三花、严州雪梨、福建政和大雪梨、广西灌阳雪梨、四川苍溪梨、云南呈贡宝珠梨、贵州威宁大黄梨;日本砂梨有太白、二十世纪、菊水、二宫白、新世纪、幸水、新水和丰水等。

5. 新疆梨系统:为西洋梨和白梨的种间杂交所形成的新种,分布于我国新疆、甘肃、青海一带。喜冷凉干燥,抗寒性较强,适应性广。代表品种有新疆库尔勒香梨,甘肃兰州花长把梨,青海贵德甜梨等。(二)我国栽培的优良梨品种或梨育种亲本

1. 巴梨(Bartlett 2n=34):英国品种,自然实生。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的西洋梨品种。适应性较强,喜肥沃砂壤土。抗寒力弱,在-25℃情况下受冻严重;抗病能力也弱,尤其易染腐烂病。抗风、抗黑星病和锈病的能力较强。

3. 苹果梨:原产于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果实大,果实呈不规整扁圆形,状似苹果。果实极耐贮藏,一般可贮至翌年5月。适应性强,较抗寒,能耐-30℃低温。抗旱及抗涝能力强,抗黑心病能力较强。但抗风、抗药力差,也易感染腐烂病。

4. 鸭梨:我国古老的品种,原产河北省。果实近短瓢形,果梗一侧常有状似鸭嘴的突起,并具锈块;果肉质细而脆;汁液极多,味淡甜,微有香气。果实较耐储藏。

5. 茌梨:又名慈梨、莱阳慈梨。原产于山东茌平、牟平和莱阳一带,是古老的优良品种之一。在山东栽培较多。果为不正纺锤形,肩部常一侧突起;果面粗糙,果梗很长。果实较耐储藏。适于砂壤土栽培,抗旱不抗涝,抗寒力弱,对黑心病、食心虫、药害和风害的抵抗力较弱。

6. 砀山酥梨:又名酥梨、砀山梨。原产于安徽砀山。适应性强,抗寒,抗病虫能力中等,对黑星病抵抗力较弱,但强于鸭梨。

7. 南果梨:原产辽宁鞍山,自然实生后代。果实小,圆形或扁圆形;果皮绿黄色,阳面有鲜红色晕;耐运输,但极不耐储藏,一般可储25天左右。适应性强,抗黑星病,抗寒力强,高接树-37℃时无冻害。

8. 京白梨:又名北京白梨。原产于北京郊区,是较优良的品种之一。果实中等大,扁圆形,不耐储藏。适应性较强,喜冷凉、肥沃砂质地,抗寒力较强,抗风力强;黑星病和梨园蚧壳虫危害较重。

(二)梨种质资源的整理和研究

1. 产量和品质性状:1)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2)高产潜力:在西洋梨、白梨、砂梨中都有许多丰产的基因资源,砂梨的栽培种是一个对改进丰产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基因资源。3)对生理失调的反应及贮藏性能:苹果梨具有很好的贮藏特性,可贮藏一年而不腐烂,从而对改良梨的贮藏特性很有意义。4)梨童期的遗传:砂梨后代童期较短,白梨和西洋梨童期较长。

2. 抗性和适应性:一般梨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抵抗性和适应性,都受多基因控制,子代实生苗表现连续变异,这是由于基因加性互作效应的结果,与环境变化无关。

五、梨种质资源的利用

1. 直接利用:全世界各国现有的梨树主栽品种和砧木,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考察、搜集、引种并经适应性研究后或实生、芽变选育出来,以直接利用的方式用于生产的。

2. 间接利用:虽然传统的有性杂交和选育方法费时费力,但它仍然是基因改良,特别是那些遗传和生理机制知道很少或根本就不了解的复杂种质改良的有效方法。例如美国利用抗火疫病的砂梨与西洋梨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在30年代就育成了贵妃、康德等品种,不仅增强了抗病性,更适于加工制罐用。近年来利用秋子梨血统的实生株系与西洋梨杂交,获得抗病品种马格里斯、黎明等,品质、大小均上乘。我国也用杂交或实生选种等育成了早酥、锦丰、锦香、脆丰、苹香梨、大梨、黄脆梨、兴城一号等优良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梨的品种组成和种质库容。其中锦香(南果梨×巴梨)兼具秋子梨和西洋梨的风

味,能在辽西条件下安全越冬,并免患西洋梨在东北地区所具有的腐烂病。锦香梨的实生后代S1-S6树体紧凑矮壮,树高只相当于普通型的36.1%-54.0%,是十分宝贵的梨紧凑型种质资源。

白梨系统:鸭梨、雪花梨、酥梨、茌梨、苹果梨

砂梨系统:苍溪雪梨、宝珠梨、秋水、丰水、幸水

秋子梨系统:京白梨、南果梨、巴梨、伏茄梨

西洋梨系统:阿巴特

新疆梨系统:库尔勒香梨

新优品种:早酥、锦丰、晋酥梨、黄冠、西子绿、绿宝石、七月酥、早美酥、硕丰、雪芳、雪青

第三节其它仁果类果树

一、山楂(hawthorn,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蔷薇科山楂属栽培种。山楂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早期,现存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亚热带(北纬30°~40°),分为欧洲与亚洲西部、亚洲东部、北美洲三个大陆地区,其中北美种类最多,欧亚大陆和地中海地区(西亚和北非)种类较少。中国山楂资源丰富,大山楂(晚熟品种占80%以上),其余为秋山楂(中熟品种)和伏山楂(早熟品种),共计约有50多个。在大山楂中,有多倍体品种如:金星、红瓢面球、敞口等;红肉优质品种有燕瓢红、滦红、西丰红等;Vc和总黄酮含量高的品种如:面楂、寒露红等。

第五章核果类果树

第一节桃

1. 起源:桃原产中国,中国西部是桃的起源中心。光核桃是桃的原生种。

2. 演化

2.1 桃原生种光核桃与桃近缘野生种间的演化

新疆桃

光核桃→甘肃桃→山桃→陕甘山桃

→普通桃

2.2 桃品种群的演化

桃品种和类型的形成是有序的,并与当时人们活动与经济中心变迁相一致。

西班牙系统黄桃

(欧洲黄桃)北方蟠桃南方蟠桃

毛桃(普通桃)西北桃北方硬肉桃蜜桃南方水蜜桃

西南桃西北油桃南方硬肉桃上海水蜜桃系

黄桃、油桃

3. 传播

桃资源的大批输出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世纪),沿“丝绸之路”传播到波斯乃至西亚各国。再由罗马人从波斯传至欧洲地中海国家。最早是古希腊、古罗马、公元530年法国从意大利引进桃,13世纪左右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再从法国引种栽培。只有西班牙是在11世纪左右,由阿拉伯人从波斯和小亚细亚直接引入,并加以良好的改良,形成所谓西班牙系统的品种。

美洲引入桃树栽培始于1530年,当时由西班牙人带往墨西哥,后经西班牙人于1565年将桃又引入美国佛罗里达州。最初引进美国的桃几乎全部采用实生苗栽培,品质低劣,果品仅用作酿酒原料和饲料,很少作鲜食之用。日本古代也是从中国引进的桃资源,到江户时代,栽培较为普遍,但是果形偏小,品质欠佳。直到明治维新初期,从中国引进“上海水蜜”“天津水蜜”等优良品种之后才开始淘汰原有的小果形品种。在国外纷纷从中国引进桃资源的同时,桃在其原产国,经长期驯化改良,经历了从桃(冬桃)、硬肉桃到蜜桃,最后形成柔软多汁、香浓味美的水蜜桃品种的发展过程。水蜜桃的出现,凭借其优异的综合性状,便成为世界范围内现代桃育种的最原始的遗传基础。美国1850年从上海引去“上

海水蜜”,其实生苗结果后选出的Elberta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内一直是美国的主栽品种。美国利用Elberta及其实生后代“J. H. Hale”作为遗传背景共选育出近500个桃品种。在这些育成的品种中包括现今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的优良品种如:“金童”系“红港”等黄桃品种以及“Sunfre”“Flordared”等油桃品种。

日本引进“上海水蜜”稍晚于美国,1875年从中国引进“上海水蜜”和“天津水蜜”等大果形品种,随之产生了“土用水蜜”,“离核水蜜”,“金桃”和“白桃”等优良品种,使困于病害和生理落果重的日本桃的栽培有了转机。其中由“白桃”产生的“白凤”,“大久保”,不论在日本本土,还是在中国的南北桃产区,都成为近代桃的主栽品种。

“上海水蜜”的输出,改变了世界桃的品种组成,全面提高了桃果实品质,增强了抗性。然而桃在国内的分布亦更趋广泛,出现了适应各种生态条件的多种类型,这些类型后来对于改进桃的某个或某些性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桃源于中国,然也盛产于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30年代中熟品种“白凤”和“大久保”在日本出现后不久,即由中国学者殷植引入。由于当时传统的名优品种都是晚熟品种,“白凤”和“大久保”恰好填补了中熟优质水蜜桃的空缺,改变了早、中熟硬肉桃占主导的局面,因此在短期发展迅速,称为南北方桃产区的主栽品种。同时,作为优良的亲本材料,还参与了许多新品种的选育。

二、桃的分布

1. 影响桃分布的因素

大量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影响桃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

在高纬度地区,冬季最低温度和早春晚霜危害是一个限制因子。一般说,桃的花芽大约能耐-23~-26℃的冬季低温,而蕾期的受冻温度为-1.7℃,开花期为-1.1℃。低于这些温度就可能出现冻害或霜害。

在低纬度地区,影响桃树正常生长的因素则往往是桃树的需寒量不能满足,以至不能正常发芽、开花等。桃的多数品种低温需求量为:低于7.2℃的低温时数在500-1000h。

三、桃的分类

通常我们所说的桃,广义上讲包括桃亚属,狭义的指普通桃种。现将主要桃种叙述如下:

1. 普通桃(毛桃)

在中国长期栽培的有以下5个变种:

(l)油桃:果皮光滑无毛,果实一般较小。国际上经改良,果实体积大大增加。

(2)蟠桃:果实扁平形。蟠桃多分布于我国南方,近年北方也有栽培。

(3)寿星桃:植株矮小,枝短节密。花有红色、粉红色、白色三种类型,作观赏或矮化砧木。

(4)碧桃:花为重瓣,变形很多,良好的观赏植物。抗病虫及耐寒力强。

(5)垂枝桃

2. 新疆桃:

3. 山桃:本种野生我国华北、西北各地。耐寒力、耐旱力、耐热力均强,为优良砧木,良好观赏植物。

4. 陕甘山桃:与山桃极近似。产于陕西、甘肃等地,可作普通桃砧木,比山桃更耐旱。

5. 甘肃桃:产于陕西、甘肃等省,当地广泛用于普通桃的耐木,据认为有抗线虫能力。

6. 光核桃

四、桃的品种资源

(一)桃的品种栽培类群的划分

1. 桃品种的形态学分类

1)根据绒毛有无分为:有毛品种(果面有毛)和无毛品种(果面光滑无毛)。

2)根据果肉色泽分为:黄肉品种(普通桃黄肉品种肉质较韧,多为加工;油桃黄肉品种多为鲜食)和白肉品种(多为鲜食);在中国、日本白桃多于黄桃,在欧美黄桃多于白桃。

3)根据果肉与核的粘离关系分为:离核、粘核和半离核(硬熟期不易分离,充分成熟后易分离。但分离程度不及离核清晰。一般粘核品种果肉较致密,纤维少,果肉成熟度较为均匀,宜加工制罐。黄肉桃多为粘核。

4)按果肉质地分为:溶质桃(果实成熟时可以剥皮,果肉柔软多汁,多为鲜食桃;在溶质桃中,有些肉质较坚实,需充分成熟后方可剥皮,又称硬溶质,果肉也可加工,如大久保)、不溶质桃(果实

成熟时不易剥皮,果肉具韧性,粘核,多用于制罐)和硬桃(果肉脆、硬,离核,汁液少,过熟后肉质变面。如五月鲜等)

2. 桃品种群划分

汪祖华等(1990)把桃品种划分为6个品种群。1)硬肉桃品种群:2)蜜桃品种群:3)水蜜桃品种群:4)蟠桃品种群:5)油桃品种群:6)黄桃品种群:

3.桃品种生态类群的划分

1)北方桃品种群:2)南方桃品种群:3)欧洲桃品种群:

核桃

核桃科:核桃属:核桃、铁核桃。山核桃属:山核桃、长山核桃

1 按来源分为两个种群:普通核桃、铁核桃;

2 以进入结果期早晚分为:早实核桃、晚实核桃。

3 按照壳的厚薄分为:露仁核桃、纸皮核桃、薄皮核桃、厚皮核桃;

4 按果实特性分为5个品种群:露仁核桃、绵核桃、夹核桃、穗状核桃、隔年核桃

5 按产地分:新疆核桃、石门核桃、汾阳核桃等

核桃分类(早实核桃、晚实核桃)早实核桃类群:特点:种子播种后2~3年生、嫁接后1~2年生能开始结实的类型,树体较小,有二次生长及结果,发枝力强,侧生果枝率高。优良品种:薄壳香、薄丰、鲁光、绿波、香玲、元丰、北京861、辽核1号、辽核4号、温185、西扶1号、扎343、中林1号、中林3号等等。晚实核桃类群:特点:凡种子播种后6~10年生、嫁接后3~5年生能开始结实的的类型,树体高大,无二次开花现象,发枝力弱,侧生果枝率低。优良品种:晋龙1号、晋龙2号、礼品1号、礼品2号、西洛1号、扁圆绵、大花、大龙眼、多果绵等等。

世界四大坚果:榛子、核桃、杏仁、腰果

坚果类果树——

果皮坚硬,内含1粒种子。

坚果是植物的精华部分,一般都营养丰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维生素较高,对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极好的功效。

枣:

枣属主要的种:1) 酸枣,棘。原产我国北方,类型多,花期长,可作蜜源2) 枣为主要栽培种,有变种如下:无刺枣、龙须枣、作观赏葫芦枣、磨盘枣3) 毛叶枣、滇池枣,印度枣。北方不能露地越冬。如台湾青枣。

枣品种的划分:1)以淮河、秦岭为界,划为两个生态型。北枣——含糖量高,制干。南枣——含糖量低,制蜜枣2)按用途分:制干——肉厚、汁少,含糖量高。制成红枣:圆铃枣、相枣、金丝小枣等。鲜食——脆枣,皮薄,肉质嫩脆,汁多,含糖量高。制干率低:冬枣、梨枣、早脆王。加工品种——果大肉厚,疏松少汁,皮薄核小。如:大泡枣、糖枣。鲜食制干兼用品种——金丝小枣、赞皇大枣、板枣、灰枣、骏枣、赞新大枣、鸣山大枣。观赏品种:龙须枣、茶壶枣、葫芦枣。3)按果实大小分类大枣——果大、树壮、生长旺,适应性强,耐瘠薄。如:赞皇大枣、阜平大枣、灵宝大枣。小枣——树势弱,树冠小,适于枣粮间作或密植。如:金丝小枣、无核枣、密云小枣等

山西四大名枣——运城相枣、稷山板枣、交城骏枣、太谷壶瓶枣

中国十大名枣:板枣、相枣、骏枣、壶瓶枣、梨枣、木枣、油枣、官滩枣、屯屯枣、郎枣

五果(桃、李、杏、枣、栗)

猕猴桃:

主栽品种: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软枣猕猴桃毛花猕猴桃阔叶猕猴桃繁花猕猴桃品种分类

1 按来源分类: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软枣猕猴桃、毛花猕猴桃。杂交种品种

2 按用途分类:鲜食品种、加工品种、观赏品种

3 按果肉颜色划分:绿色品种、红色品种、黄色品种

4 按性别划分:雌性品种、雄性品种

优良品种:

4.1美味猕猴桃雌性品种:最先被开发利用,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多。果实耐贮藏,货架期长。维生素C 含量50~ 150mg/100g。有30多个品种。海沃德、布鲁诺、蒙蒂、艾博特、阿利逊、徐香米

良1号、金魁、哑特、华美1号、红美、华美2号、秦美

4.2中华猕猴桃雌性品种:鲜食加工品质优良,维生素C含量50~ 420mg/100g。是开发利用最有前途的猕猴桃属植物;有40多个品种。园艺16A、魁蜜、武植3号、红阳、华光2号、庐山香、通山5号、金丰、桂海4号、早鲜、金桃

4.3 软枣猕猴桃雌性品种: 果皮光滑无毛。果实味甜、清香,不耐贮藏。维生素C含量81~430mg/100g。我国分布区主要用于加工果酱、果汁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魁绿、华特

4.4 毛花猕猴桃雌性品种: 果皮密被白色茸毛或绵毛。果实味酸,维生素C含量500~1379mg/100g。花瓣顶端和边缘橙黄色,中央和基部桃红色。已选育出部分鲜食品种和观赏品种。

4.5 雄性品种:美味猕猴桃:马阿图(与大多数雌性品种相遇,可作早中花期品种的授粉树。)、陶木里(花期晚,主要用作海沃德、秦美等晚花性品种的授粉树)。中华猕猴桃:磨山4号(花量多,花期长15~20天,可与大多数中华猕猴桃雌性品种的花期相遇,是较理想的授粉树。)

4.6 观赏品种:金铃、江山娇、满天星、超红、重瓣

阔叶猕猴桃:果实小,重2~4g。维生素C含量671~2140mg/100g。是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繁花猕猴桃:因其花繁密艳丽别于其他种类,故称“繁花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314mg/100g。鲜食或加工,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柿按果实能否自然脱涩分为:

1)甜柿:

pcna完全甜柿:不论果实有无种子均能自然脱涩,果肉内常形成少量褐斑;罗田甜柿、秋焰甜柿、宝盖甜柿、湘西甜柿、华柿一号

pvna不完全甜柿:种子多时有褐斑,可脱涩;无籽果实不能脱涩。

2)涩柿:

pca完全涩柿:无论果实有无种子均不能自然脱涩,果肉内无褐斑;磨盘柿;镜面柿;莲花柿;牛心柿pva不完全涩柿:有种子时,种子周围形成少量褐斑,但种子生成乙醇少不能使果实完全脱涩。

原产我国的柿品种除“罗田甜柿”属于甜柿外,其它已发现的品种均属于涩柿。

葡萄

在国内外葡萄育种中引起强烈兴趣的原产于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和朝鲜的山葡萄,它在第三纪凛冽严酷的严寒考验下保存下来,是葡萄属中生长期最短,抗寒性最强的树种。欧洲葡萄抗低温的极限是-20℃~-22℃,而山葡萄可抗-50℃以下的低温而不见冻害。由于东亚种群葡萄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其研究利用比较落后。最先应用东亚种群的首推米丘林,他在本世纪初用山葡萄作亲本,开展了一同欧洲葡萄的杂交工作,选出了一些抗寒葡萄品种。迄今,山葡萄在国外仍然作为抗寒亲本,用于葡萄的杂交育种。我国自50年代初,也逐渐开展了以山葡萄为主的杂交育种工作,选育出了推广面积很大的北醇、公酿一号、公酿二号等品种。但相对而言,大量的东亚种群葡萄的许多有利特性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和利用,这将成为今后葡萄学中的一大重要任务加以不断解决。

等等。

葡萄属中真葡萄亚属可分为欧亚种群,东亚种群和北美种群三大种群,

1)欧洲种群:因在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两次冰河期都受到严重的冰川侵袭和危害,只有欧洲葡萄一个种,原产小亚细亚,栽培利用历史悠久;栽培类型的果穗和果粒均大,具有丰富多采的外形,色泽、风味和品质差别很大,品质都较好;抗性较差,特别对根瘤蚜和真菌性病害感染严重,唯具抗石灰性土壤之特性;是品质育种的重要亲本。

2)北美种群:原产北美大西洋沿岸的美国、墨西哥及加拿大东部地区。在其演化过程中受冰川危害较轻,保留下了较多的种。北美东南部是葡萄根瘤蚜和霜霉病、白粉病等多种真菌病害的发源地,因此促进了北美种群葡萄抗性的形成。北美种群分布较广,种类数目较多;在抗病性、抗虫性、抗寒性、抗盐碱、抗石灰性土壤等多方面存在较强的抗性,是重要的抗性育种材料;美洲种与欧洲种杂交选育的许多品种在生产上广泛推广;筛选的砧木品种称为欧美根瘤蚜疫区现行葡萄栽培中不可替代的生产材料。

主要的种有:美洲葡萄(果实具麝香味,抗寒力强,抗根瘤蚜能力差,不宜在石灰性土壤栽植,

可作抗寒、抗病、抗湿育种原始材料)康可、、河岸葡萄(北美种群中最抗寒的种,生长期短、浆果成熟期早,抗葡萄根瘤蚜能力极强,抗真菌病害,与欧洲葡萄嫁接亲和力强,扦插易生根,主要用作砧木生产及抗性育种原始材料)、沙地葡萄(抗旱力弱、抗寒力中等,耐瘠薄,抗葡萄根瘤蚜及真菌病害力强,扦插易生根,与欧洲葡萄嫁接亲和力强,主要作砧木或抗根瘤蚜育种原始材料)、冬葡萄(高抗根瘤蚜、白粉病、霜霉病,极耐石灰质土壤,扦插不易生根,与欧洲葡萄嫁接亲和力强,主要用作杂交亲本,选育抗根瘤蚜和耐石灰质土壤的砧木品种)等。

3)东亚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南朝鲜等地,在其演化过程中受冰川危害较轻,保留下了较多的种。东亚种群种类最多、分布较广,形态变异丰富,存在着广泛的抗性。其中绝大多数原产于中国。中国野生葡萄抗寒性强,多数种类的抗寒性都比欧洲葡萄强,对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白粉病等有较强的抗性。萌芽期存在广泛变异,最晚萌发的毛葡萄比一般欧洲葡萄可以迟30多天。一些种类成熟期早,糖分积累速度快。山葡萄是葡萄属中抗寒性最强的一个种,条可耐-50℃的低温,对白粉病、白腐病和黑痘病等,也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本种成为世界性葡萄抗寒、抗病育种的宝贵资源。

野生果树

主要特点:1. 庞大的数量、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 突出的抗性和适应性 3. 口味独特、营养丰富 4. 利用广泛、综合效益显著5. 纯天然、无污染

利用前景: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罐头、果脯、果酱、果酒、果汁饮料,提炼芳香油,制药、保健品;可作为果树的繁殖材料、砧木利用。可做良好的观赏树木。是良好的蜜源植物。防风固沙能力强,是营造防护林的良好树种。可作为木本粮油。

开发利用现状:进入80年代以来,全国范围的野生果树热潮正在形成。一方面地区性和重要专属专种野生果树的深入调查和整理工作如火如荼,有关野生果树新种、新分布、新用途的报道如雨后春笋;一方面野果的开发正向更多的树种、更广的地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迈进,并开始进入品种化、栽培化和综合开发的崭新阶段。

我国野生果树的开发利用现状:我国野生果树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从整体上看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资源底码欠清、性状评价严重滞后 2.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3.重开发轻保护,资源浪费严重4.生境条件恶劣,生产效率低下5.科研落后于生产

我国主要野生果树种类:1. 银杏2. 山核桃3. 三叶木通4. 五味5. 山桃6. 山杏 7. 欧李8. 刺梨 9. 沙棘10. 枸杞11. 蓝靛果忍冬 12. 翅果油树

福州市五大果树品种资源分布及加工现状

福州市五大果树品种资源分布及加工现状 张小红 【摘要】福州市具有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果树种质资源丰富.李、柑橘、橄榄、枇杷、龙眼为福州市五大主要果树,简要介绍了五大果树的品种资源,调查五大果树在福州市的生产种植分布,李主要分布在永泰县大樟溪两岸(海拔200~500 m),种植面积1.35万hm2,产量为12.4万t;柑橘主要分布在闽清县、永泰县、闽侯县、连江县等,种植面积0.97万hm2,产量为12.3万t;橄榄主要分布在闽侯县、闽清县等,种植面积0.82万hm2,产量为7.2万t;枇杷主要分布在福清市、永泰县、连江县等,种植面积0.71万hm2,产量为4.7万t;龙眼主要分布在长乐市、福清市、闽侯县等,种植面积0.47万hm2,产量为2.9万t.最后阐述了五大果树果实采后的加工现状.【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3页(P26-28) 【关键词】福州;果树;品种资源;生产加工 【作者】张小红 【作者单位】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福州市因其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果树种质资源丰富。福州市目前的五大主要果树为

李、柑橘、橄榄、枇杷、龙眼(按种植面积大小排列)。据2015年底统计,福州市五大果树种植总面积为4.29万hm2,占全市果树总面积的83.6%,总产量为41.7万t,占全市果树总产量的78.7%[1]。本文对福州市五大主要果树的品种资源、种植分布及采后加工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制定福州市五大果树发展对策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1 五大果树品种资源简介 1.1 李 芙蓉李占95%,胭脂李、柰李、猴李、玫瑰李、金线李、黑李等占5%。 1.2 柑橘 柑占35%,橘占32%,橙占27%,柚占6%。主要品种有福橘、雪柑、脐橙52等。 1.3 橄榄 长营类品种占70%,惠圆类品种占20%,还有檀香类品种及20多个种质资源。主要品种有鲜食品种:檀香、福榄1号(大个子)、清榄1号(小个子),加工品种:惠圆1号、惠圆2号,优质种质资源鲜食类品种:梅埔2号、凌峰1号、竹岐1号、德仕种、人参榄、安仁溪檀香等。 1.4 枇杷 早钟6号占60%,解放钟占20%,东湖早占10%,其他10%。主要品种有早钟6号、解放钟、太城4号枇杷、大红袍、东湖早、贵妃、新白1号等。 1.5 龙眼 晚优品种(长乐市青山系列)占60%,福眼占15%,南园占10%,其他占15%。主要品种有青山0号、溪北1号、扁核臻、立冬本、冬宝9号等。 2 福州市五大果树生产种植分布情况 2.1 李

果树资源与利用资料

果树资源与利用 一、基本概念 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2.核心种质:以最少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地理分布。 3.果树种质资源学:是研究果树植物分类、起源与演化、种质考察与搜集、种质保存、种质评价与鉴定及种质利用的科学。 4.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迁地保存,就地保存,离体保存。 5.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果树资源。 6.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圃或原始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7.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器官来保存种质资源。 8.种质资源保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保存方法的研究,这是一个十分广阔的技术领域,如组织培养保存方法,低温保存方法,基因文库保存方法等,其宗旨是安全可靠,经济方便。 9.超低温保存:在-80℃以下超低温中保存种质的技术,通常称为液氮保存或LN(-196℃)保存,可长期稳定保存。 10.适应性选择:通过选择使果树获得了对某一地区气候环境特性的适应能力 11.非适应性选择:在适应选择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与栽培有关的农艺特性,如品质,产量,生产管理等特性,对这些非适应环境特性的选择称之为非适应性选择。 12.气候相似论:1906年德国著名林学家迈伊尔指出能否引种成功,要看原产地气候条件与新引种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否相似,瓦维洛夫认为植物在与自己的原产地气候相似的地带适应性较强,这一学说对于指导人们在引种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具有明显的作用。 13.潜在适应性:在地质变化以前所具有的适应性,一旦将植物从现代分布区引入古代分布区后,即可表现为较强的适应能力。 14.渐进适应性:植物在某地逐渐选择形成的适应性,逐渐适应性往往在现今分布地中发挥作用。 15.早实核桃:种子在播种2-3年生,嫁接后1-2年生,能开始结实类型,树体较小,有二次生长及结果,发枝力强,侧生果枝率高。 16.晚实核桃:种子播种后6-10年生,嫁接后3-5年能开始结实的类型,树体高大,无二次开花现象,发枝力弱,侧生果枝率低。 17.完全甜柿:不论有无种子均能自然脱涩,有少量褐斑。 18.不完全甜柿:种子多时有褐斑可脱涩,无籽果实不能脱涩。 19.完全涩柿:无论果实有无种子均不能自然脱涩,无褐斑。 20.不完全涩柿:有种子时少量褐斑,但不能使果实完全脱涩。 二主要果树种类,学名,科,属 蔷薇科苹果属苹果山定子沙果海棠果 蔷薇科梨属:砂梨秋子梨白梨西洋梨杜梨豆梨 蔷薇科桃属普通桃扁桃蔷薇科扁桃亚属沙棘胡颓子科沙棘属 普通杏蔷薇科杏属中国李蔷薇科李属 葡萄科葡萄属欧洲葡萄山葡萄美洲葡萄 中华猕猴桃:猕猴桃科猕猴桃属 枣:鼠李科枣属柿科柿属柿君迁子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 托普云农果树种质资源圃具有利用价值的果树遗传物质的总体。携带有果树种质的材料,主要是种子和各种无性繁殖用的器官、组织等。具体包括:①对果树育种工作有特殊价值的种、变种、、和杂种;②具有特定用途如用作果树砧木、中间砧、病毒病害指示植物的野生种和栽培品种;③能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和品系,包括需要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突变体等;④具有潜在用途但目前还不了解的野生种和变种。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但迄今已为人类利用的果树种质资源还极有限。因而做好搜集和保存种质资源的工作,对于不断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果树的种类和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果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以果树中占重要地位的蔷薇科苹果属(Malus)、梨属(Pyrus)、李属 (Prunus)等温带果树而言,中国可称世界首富。很多柑橘类果树的栽培起源中心在中国。原产中国的果树有白梨、花红、海棠果、中国樱桃、猕猴桃、等。此外还有不少尚待驯化的栽培果树的近缘种、野生种和砧木资源。中国从世界各地引种果树的工作也早已开始。如和的栽培种引入中国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引入的种类通过长期的栽培选择,形成了许多适应中国自然条件的生态类型和地方品种。仅梨的栽培品种估计就有1000个以上。中国的果树种质资源也为世界果树品种改良作出了贡献。如桃和甜橙在世界各地、温州蜜柑在日本已普遍栽培;板栗、沙梨、杜梨、秋子梨和山荆子等分别为美国和欧洲的栗、梨和苹果的抗性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种质。中国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如山葡萄、越橘和许多果树砧木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为进一步发展世界果品生产提供更加宽广的领域。 一、种质资源的保存 随着现代果树生产的发展,果树优良品种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大量原始品种和地方品种被陆续淘汰。这一方面改良了果树品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果树种质的贫乏。特别是19世纪营养繁殖技术广泛推广以后,改良了的新品种的单一无性系在全世界范围内繁衍,使大量原始异质自然体被同质的“标准”品种所取代,品种与品种间亲缘关系过多地接近,对生产构成了危险。如19世纪香蕉主产区热带美洲的品种已只有少数几个三倍体的无性系,它们虽有适合大规模经营和耐远距离运输的优点,但对真菌病害却非常敏感。因此,搜集和保存各种野生、半野生和品质上虽有缺陷但具备某些特色的地方品种,已成为培育优质、抗逆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甘肃省木通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甘肃省木通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摘要:对甘肃省木通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木通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有4属7种2变种。阐述了木通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分布、果实经济性状及利用价值,提出了木通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木通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利用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总面积45.4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3000m。年平均气温4—15℃,1月3—14℃,7月11~27℃。年日照时数1700~3300小时,无霜期130~280天。≥10℃的积温2500~4600℃,年均降水量42~760mm,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植物区系复杂,野生果树种质资源丰富。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多年来笔者深入洮河林区、白龙江林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小陇山林区、康南林区、子午岭林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等,采用线路调查与典型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采集标本4万余份,并通过访问农户、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和分类鉴定等途径,已查明具有食用、药用和生态价值的木通科野生果树4属,7种,2变种,现将各属种的性状、经济价值与分布简介如下。 1甘肃省木通科的野生果树资源 1.1木通属(Akebia Decne) 1.1.1木通(野木瓜)[A.quinata(Thunb.)Decne.]落叶木质缠绕藤本,长3~15m。掌状复叶,每复叶有小叶5枚,倒卵形或椭圆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浆果长椭圆形或略呈肾形,长约8cm,直径2~3cm,柔软,熟后紫色,沿腹缝线开裂;每果有种子多枚,长卵形而稍扁,黑色或黑褐色。4—5月花期,8月为果熟期。果实可鲜食、加工、酿酒和制饮料,嫩叶代茶,茎蔓药用。分布于文县及小陇山等地,生长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或沟谷阔叶树林内。 1.1.2多叶木通[A.quinata var.Polyphylla Nakai]变种,落叶藤本植物。果实食用、药用或酿造,种子榨油。分布于文县,生长于海拔490—800m的山坡灌丛中。 1.1.3三叶木通(白木通)[A.trifoliate(Thunb.Koidz.]落叶藤本。三出复叶,小叶呈卵圆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浆果长椭圆形,长约lOom,直径5cm,略弯,果皮深绿,有不同程度的锈斑,果粉褐色;单果重120~240g,肉质,含可溶性固形物19.1%,内含大量种子,种子扁椭圆形,红棕色。4~6月为花期,6~9月为果熟期。 果实含蛋白质0.98%、有机酸3.17%、每100g鲜果含总糖11.82g,维生素C22.6mg,铜15.4mg、锌16.32mg、铁64.00mg、锰13.8rag、钙2420mg、镁2028mg、

种质资源相关知识点总结

种质资源相关知识点总结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之为生物资源的核心。种质资源既包括野生的天然生物资源,也包括人工繁育培育的农作物、果树、蔬菜及树种等。种质资源的定义有多种,广义上种质资源泛指与生物体有关的一切遗传物质,狭义上指能用于植物育种和植物遗传改良的全部生物遗传物质。 二、种质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1. 分类 (1)按来源不同,种质资源可分为野生种质资源、栽培种质资源、品种种质资源、地理种质资源等。 (2)按形态和功能不同,种质资源可分为种子、嫩枝、幼苗、花药、花粉、受精卵、幼胚、胚乳、根、茎、叶、果实等。 2. 特点 (1)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涵盖了各种生物的遗传成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适应性广泛:不同的种质资源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生态可塑性。 (3)耐性抗病:一些野生种质资源中富含耐病性、耐逆性等重要的抗性基因。 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保护和管理好种质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建立健全的种质资源库:建立全国性或地区性的种质资源库,对各种生物的种质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鉴定。 2. 加强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禁止乱砍滥伐,保护珍贵的野生动植物。 3. 建立生物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确保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 推动生物资源现状调查:加强对各类生物资源现状的调查工作,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种质资源的利用

果树品种资源调查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果树品种资源调查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果树是农业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食品供应和经济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动,果树品种资源的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得愈发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果树品种资源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意义及其方法。 一、果树品种资源调查的意义 果树品种资源调查是指通过实地考察和信息搜集,对某地区果树品种的分布、数量和品质进行全面了解和总结的工作。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果树遗传资源:果树品种资源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地果树品种的分布情况,及时发现并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果树品种,保护果树的遗传多样性,防止遗传资源的丧失。 2. 促进果树品种改良:通过果树品种资源调查,可以了解果树品种的特点和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3. 丰富果树产业发展:果树品种资源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农民提供果树品种选择的参考,帮助他们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果树品种,促进果树产业的发展。 二、果树品种资源调查的方法

果树品种资源调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文献查询等。具体方法如下: 1.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走访果树种植基地、农户果园等地,了解当地果树品种的分布情况、数量、产量和品质等信息。在考察过程中,可以进行果树的品种鉴定和采集样本,为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样本基础。 2. 调查问卷:设计问题清晰简明的调查问卷,针对果树种植户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种植的果树品种情况、种植技术和市场需求等信息。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快速了解大量果树品种的分布情况和种植模式。 3. 文献查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果树品种资源的研究成果和记录,包括科学研究报告、品种登记证书、果树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档案等。文献查询为果树品种资源调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果树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意义 果树遗传多样性分析是通过遗传学方法研究果树在遗传水平上的多样性和相关性,旨在了解果树种质资源的遗传特征和变异趋势。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筛选与改良: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评估果树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变异程度,为品种筛选和改良提供依据。了解果树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遗传距离,有助于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提高果树品种的抗逆性和经济价值。

种质资源 种植资源

种质资源种植资源 种质资源和种植资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介绍种质资源和种植资源的概念、作用和保护措施。 一、种质资源 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会认为农作物种子就是种质资源,但是实际上,种质资源的范围远不止于此。种质资源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的种属群体的遗传材料,包括种子、细胞、组织、DNA、RNA、蛋白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信息和环境因素。种质资源的保护是指保存多样性、利用有价值的品种,并避免遗传性灾难和生物入侵的行动。 种质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材料基础 种质资源是农作物育种工作的基础,它包含了我们所需要的遗传材料,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新品种的育成和改良提供材料基础。 2.增强农作物抗性 当农作物遭受到各种病虫害、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时,通过种质资源的引入和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性,从而减少收成损失。

3.丰富农作物物种多样性 种质资源是丰富农作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保障食品安全 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可以促进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植,从而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减少传统农业对资源的依赖,有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和稳定供应。 二、种植资源 种植资源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植物资源,包括适宜各个地区种植的作物、果树、草地等。种植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是指公共利益与私人经济利益的平衡,旨在保护和利用种植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种植资源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种植资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提供了膳食、纤维和能量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种植资源的利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乡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3.保护生态环境

果树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果树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果树是农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对于果树的品种改良、产量提高以及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方法和利用价值,并分析其在果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方法 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是选择、鉴定和利用优质品种的基础,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 性状表征:通过观察果实的形态、颜色、大小、质地、口感等性状,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初步评价。这一方法相对简单易行,能够提供直观的信息,但不能全面反映果树的遗传特性。 2. 遗传分析: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分析和评价。通过测定果实的遗传性状、染色体结构、遗传多样性等,可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价结果。这一方法需要专业的分析设备和技术支持,对于大规模评价较为困难。 3. 遗传改良:通过模糊集理论、统计学分析等方法,对果树的遗传资源进行筛选、杂交和选育,研发新的品种。这一方法需要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但能够为果树产业带来新的品种和经济效益。 二、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果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其利用价 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改良:通过利用不同品种的遗传优势,培育出更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的新品种。这有助于改善果树的抗逆性能、提高产 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经济价值:良好的果树种质资源可以为果农提供丰富的经济效益,提高果树产业的竞争力。不同品种的果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 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果农的收入水平。 3. 生态保护:保护和利用果树种质资源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 多样性。合理利用果树种质资源可以减少对野生果树的依赖,降低环 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4. 文化传承:果树在不同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其 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通过开展果 树节庆活动、推广果树文化,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果树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果树种质资源是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果树产业的发 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 保持品种多样性: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有助于保持和丰富 果树品种的多样性。多样性的存在有利于果树品种的抗性提升,减少 病虫害的发生,并有助于适应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水果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水果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水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水果中的树种质资源更是水果产业发 展的关键因素。大量的树种质资源被挖掘和利用,为果树的育种和种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不同地域、环境、生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树种质资源的遗传进化更加复杂,不断的灭绝和减少也成为了制约水果生产和发展的瓶颈。因此,水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果树种质资源的意义 水果树种质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所有水果植物种类及其完整的遗传基因组。与诸如实物资源、环境资源等不同的是,它有其独特的意义。首先,保护和利用水果树种质资源是保障水果业永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不同的树种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会形成不同的品种和特性,适应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其次,水果树种质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水果树种质资源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平衡,构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土地得到更好的保护。最后,水果树种质资源也是文化遗产和美食文化大长脸的重要资源。在纪念馆、博物馆以及各种文艺表演中,水果的文化意义显而易见。 二、水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 由于许多树种质资源种群面临严重的危机,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传资源,我 们必须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领先的保护措施是对树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和鉴别。这种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许多方面的分析方法。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形成更加完整、具有系统性的树种分类学体系,更好地去保护和利用这些贵重资源。 在分类鉴别的基础上,建立保护和开发计划也是首要的工作。保护任务重中之 重就是实施树种资源保存,也就是说利用舒适的环境,保存水果树种在保护地或者全球种质收集所中。同时进行更多的种子收集、种苗、繁殖,以及搭建水果树有机

果树种类及其分布

第一章果树种类及其分布 果树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世界大约有2792种果树,分布在132个科、659个属中,我国约有670余种,分布在59个科、158个属中。这一章主要介绍果树的分类方法、资源分布及果树带的划分。 第一节果树种质资源 果树种质(germplasm of fruit tree是指可将果树遗传信息传给后代的物质。凡是携带这种物质的材料都是果树种质资源(fruit germplasm resource如种子、接穗、细胞、DNA等。一世界果树起源中心 按Zeven和de wet 1982年编著的《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词典》,介绍12个起源中心。I中国和日本中心。 2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支那中心。 3澳大利亚中心。 4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心。 5中亚细亚中心。 6西亚细亚中心。 7地中海中心。 8非洲中心。 9欧洲和西伯利亚中心。 10南美洲中心。 11中美洲中心

12北美洲中心。 二我国现有果树资源分布 1. 广泛作为经济栽培,已经成为大宗商品的树种落叶果树有:苹果、沙果、梨、葡萄、枣、柿、桃、杏、李、梅、樱桃、板栗、核桃、山核桃、山楂、榛、石 榴、银杏、猕猴桃、和草莓;常绿果树则有柑桔类、菠萝、香蕉、荔枝、龙眼、枇杷、杨梅、橄榄、椰子、杨桃、黄皮等。 2. 局部地区有一定栽培面积,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树种如无花果、果桑、树莓、醋栗、木瓜、山葡萄、阿月浑子、越桔、番荔枝、西番莲、枣椰子、人心果、油梨、苹婆等。 3•已引起人们注意,并已经进行开发利用的树种如沙棘、金樱子、小果蔷薇、刺梨、等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野生、半野生果树。 4.可供同属或近缘树种作砧木、或具有杂交育种用途的果树如苹果属、梨属、桃属、杏属、柑桔属、核桃属、栗属和柿属的野生、半野生种以及其他尚待研究利用的野生果树种类。第二节果树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fruit trees 果树的分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植物学分类法,另一种是园艺学分类法。 一•植物学分类法 植物界pla nt kin gdom 门 纲 科

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水果消费量不断增长, 种植水果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在我们享受美味水果的同时,也要关注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问题。 果树种质资源是指植物遗传学上的可利用基因信息,是果树生长发育、适应环境、抗病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因此,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果树种质资源的受威胁状况 1.人为因素:过度采摘、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都对果树种质资源造成了威胁。 2.自然环境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水灾、风灾等极端气候和气候的连续 变化,导致果树种质资源的减少和丧失。 3.病虫害问题:病毒、真菌、昆虫等病虫害也对果树种质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二、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方法 1.建立果树园区:制定果树园区规划,统一管理、维护和更新果树种质资源。 对于珍稀、濒危的果树,可以在园区集中种植,进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繁殖。 2.建立数据库:建立果树种质数据库,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果树种质资源的 状况,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3.加强病虫害防治:对于果树种质资源极为珍贵的优良品种,要加强病虫害的 防治,避免病虫害对种质资源的危害。 4.加强科研与实践:加强对果树的研究,探讨其繁殖、架设、组组织培养等技术,不断提升果树的繁殖能力和抵抗力,以保证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 1.新品种选育:对果树进行适度的人工干预,筛选出具有商业价值和良好适应 环境的新品种。 2.保护意义:保护优良品种,避免其灭绝,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及时的保护意义。 3.经济意义:毫无疑问,果树种质资源在现代农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果 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取决于 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从园艺工作者到普通消费者,都是构建可持续和繁荣果树产业的关键力量。在享受美味水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衷心感谢那些致力于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人们,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果树更加茂盛和多样化。

黑河市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

黑河市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 中国是一个果树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中,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重要果树生 产基地之一,在果树种质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黑河市的野生果树也是该地区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本文将对黑河市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资源。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野外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询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前往黑河市的乡村地区, 走访了当地农民,实地察看了大片的果树林,了解了当地的果树品种、分布情况、生长状 况和采摘情况等。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术期刊等途径,查询了相关 文献,了解了黑河市野生果树的历史和研究现状等。 二、果树种类与分布 据调查,黑河市的野生果树品种繁多,主要有杏、桃、枣、李、苹果、梨、山楂、野梨、石榴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野杏、野桃、野枣、野苹果等。 野杏:野杏是黑河市最常见的野生果树之一。野生杏树大多长成矮树或小灌木,枝条 细弱,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单生或2-3朵束生,果实呈椭圆形或近球形,果皮橙 黄色或金黄色,果肉呈黄色或橙色,熟时呈酸甜味,有香味。野生杏树主要分布在黑河市 的北部地区,如北安市、五大连池市等。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尽管黑河市的野生果树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广泛的分布区域,但是在实际利用中, 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野生果树的利用率不高。由于野生果树通常分布在荒山野岭或较为偏远的地区,采 摘条件较为艰苦,而且野生果树的种果数量和品质难以保证,导致野生果树的利用率不高,浪费了大量的果树资源。 2.野生果树的品种与质量不稳定。由于野生果树的自然交配、不同树之间的异花传粉 等原因,导致果实品种的多样性和品质的不稳定性,这也给果树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带来了 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管理和保护。加强对野生果树的科学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野生果树资源,通 过控制采摘量、限定果实种类和果树面积等方式,延长果树寿命、增加果树数量和保证果 实的品质和数量。

山东省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多样性

山东省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多样性 作者:林红妍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3期 一、山东省果树栽培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我国山东省的实际位置处于东部的沿海地区中属于温带气候,在植物方面的种植类型非常多,尤其是在果树方面的种植与栽培,更是拥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山东省的果树种类在世 界各地都拥有一定程度的知名度,在《诗经》之中就有山东省的果树栽培记载,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中,鲁地就开始存有栗子、枣、梅子、桑葚等果树的种植,这就表明了山东省果树在种植 方面的实际历史远在三千年之上。比如在曹州耿饼中所指的就是菏泽周围的柿子饼,在明朝时 期的时候其就是皇家贡品,在历史的记载中能够得知柿子树是由秦汉时期开始种植的,在最为 昌盛的阶段中曹州柿子树的实际种植量已经高达五万株。在历史中肥城桃也是较为有名的果树 种类,因为肥城桃的外形较为美观,且果树所结的果实较为丰厚,自身在营养方面也有着较高 的价值,而且红玉杏、金丝小枣等在,在历史之中都是为皇家所进贡的珍品果实。但是山东省 的果树种植在20世纪的30年代年收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导致整个山东省中所有类型水果生 产的实际数量开始直线下降,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70年代才逐渐开始恢复,但到80年代的时 候因为市场的需求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导致整个山东省的山楂、苹果等多种果树的种植面积开 始大量减少,在一系列的适当调整之后,山东省果树的种植行业才开始逐渐步入到正常的发展 状态下。一直到目前为止,整个山东省在果树方面的栽培面积开始逐渐扩展,而且在果树种植 行业中已经开始构建较为科学的的发展模式,不仅使水果的实际产量逐渐有所上升,也使整个 山东省果树种植行业的经济收益,已经完全占领了果农的全部经济来源。 二、山东省果树种质资源的组成多样性 在经过相关部门的实际调查后所显示,在山东省所有的果树资源中一共包含有24科与50属,全部加一起为168种,而且在这些果树的相关资源之中,最为原始包含有21科与39属, 全部加一起为113种,在对全部的果树资源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后能够得知,在所有种属之中 科目最为庞大的就是蔷薇科,这种种类的果实实际能够达到12属,在整个山东省中规模较大较为普遍的科目就是这一种类,例如:杏、樱桃、苹果、山楂、桃等。在这种蔷薇科之中属最大 的就是李属一共具有26种,之后就是苹果属一共具有14种,然后是桑科与芸香科各具有4属,核桃、葡萄等科也各具有3属,其他科则是属于单属科。通过分析所得结果能够明显得知,在 山东省中所有果树的相关资源,自身都拥有较为突出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主要是因为在山东 省中以往原始的果树种类较为丰富,其次就是因为山东省无论是在气候方面还是在土壤方面的 实际状况,都非常的良好与肥沃,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果树种植的实际需求。 三、山东省果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在经过专业人士的相关调查后所表明,我国在种植板栗方面的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五个品种群,分别是:西北、华北、西南、东南与长江流域。在地质区域的范围上展开研究,可以得知 山东省所种植的板栗属于华北地区的品种群,但因为其实际种植栽培的时间较为久远,而且在 对其展开实际种植与栽培时,采取了多种种植与繁殖的方式方法,所以使得板栗的种植群体的 实际规模较为广泛,并在单株的形状中能够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而且板栗的品种会存有较大 的变异情况,在实际的外形上通常都是较为天然的杂种种植,属于人工种植的实际数量非常少,这就直接呈现出山东省的果树资源有着遗传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主要是因为山东省果树种植 与栽培的历史所造成。因为果树在较为悠久的种植历史之中,由于自然成长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会导致很多植物开始发生自然杂交的状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中导致山东省果树具有遗传多样性 的主要特点。另外,果农在上时间对果树展开种植时,为了能够开创出新型的果树资源,就开

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果树种质资源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然而,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许多宝贵的果树种质资源正面临丧失的威胁。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被广泛应用。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一下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1. 超低温保存的原理和方法 超低温保存是一种利用极低温度(通常在-80℃至-196℃之间)对生物材料进行保存的技术。其原理是将生物材料放置在低温液体中,使水分子停止活动,从而防止组织细胞的损伤或死亡。在超低温条件下,生物材料的代谢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并且细胞组织的结构保持不变,可以长期保存。目前主要的超低温保存方法有两种:液氮冷冻和离子凝胶冷冻。 2. 不同果树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2.1 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在生境保护、生态系统服务、食品加工和药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种质资源保存至关重要。目前对于不同种类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已经取得了部分成功。例如,2007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研究表明,苏门答腊的红毛丹种子可以在超低温下保存三年以上。此外,

在印度的橘子和柠檬种子中首次实现了成功的液氮冷冻保存,开展了超过十年的超低温保存研究。 2.2 经济果树种质资源 经济果树种质资源是人们的食品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由于种质资源保护不力,这些果树品种正在遭受严重的基因流失。因此,超低温保存对于维护经济果树种质资源的完整性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芒果、苹果、葡萄等不同经济果树品种的超低温保存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例如,在中国的研究中,将苹果和梨种子分别进行液氮冷冻和离子凝胶冷冻,成功实现了长时间的保存。 3. 对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挑战和展望 虽然超低温保存技术是维护并保护果树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是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由于一些果树种子或组织的特殊结构和成分,超低温保存存在着保存质量下降和保存寿命缩短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厘清物种差异和超低温保存对果树种质资源的影响,并探索新的保存方法和技术。 总之,果树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是当前保护和发掘种质资源的一项重要手段。虽然目前该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限制。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创新探索,以进一步提高超低温保存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为实现果树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利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柑橘的种质资源

柑橘的种质资源 柑橘类果树,通常是指柑橘属、金柑属、枳属及其亲缘杂交种,其品种类型有数千个之多。生产上栽培的主要种类为甜橙、宽皮柑橘、柚、柠檬、金柑等。 一、甜橙类 甜橙是世界上栽培最多的柑橘种类,约占世界柑橘总产量的70%,由于不断产生突变,形成了非常庞大的营养系变异群体,通常分为四类:①普通甜橙,有伏令夏橙、佩那和沙漠蒂甜橙等,我国栽培的主要有锦橙、哈姆林甜橙等。②脐橙,主栽品种有华盛顿脐橙、纽荷尔、朋娜等。③血橙,如桑吉韦尼血橙,脐血橙。④无酸甜橙,具有极低的含酸量,有新会橙、冰糖橙、暗柳橙等。 (一)、普通甜橙 普通甜橙通常是指除了脐橙、血橙以外的大多数甜橙品种,是世界上主要的橙汁加工品种,依成熟期可以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类,代表品种分别为哈姆林甜橙、凤梨甜橙和伏令夏橙。巴西以中熟的佩那为主要品种。美国以晚熟的伏令夏橙为主,与早熟的哈姆林、柏森布朗,中熟的凤梨甜橙等品种组合,基本上可以做到周年榨汁。在中国,甜橙的主要品种为锦橙、先锋橙、桃叶橙、雪柑、改良橙、伏令夏橙以及哈姆林等,以鲜食为主,用于加工的比例很少。甜橙除了用于果汁加工外,还用于精油提取等多种用途。 (二)、脐橙 俗称抱子橘,其果顶有脐,着生着一个次生果,果实无核、味

甜、肉脆、清香、化渣。脐橙是甜橙类中早熟的品质类型,多在10~11月成熟,树势稍弱,对气候的适应性较窄,主产于西班牙、摩洛哥、土耳其、南非、美国加州、澳大利亚、乌拉圭和阿根廷。我国自西班牙、日本、美国引入的数十个脐橙品系,集中产地为江西赣州、重庆奉节、湖北秭归等地。脐橙以鲜食为主,出汁率较低,果汁容易产生后苦,故不适合加工橙汁。其主要品系有:朋娜、纽荷尔、清家、红玉脐橙。 (三)血橙 血橙是一种含有红色花青素的甜橙,成熟期在1~3月,介于中晚熟甜橙品种之间,通常成熟果肉为紫红色,不同于普通甜橙,可少量发展用于调节市场。一般多用枳作砧木,也可用红橘、酸橘等作砧木。主要品种有:脐血橙、路比血橙、靖县血橙。 (四)无酸甜橙 又名糖橙,通常含酸量在0.4%以下,口感甜而不酸。我国的无酸甜橙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浙江的黄岩、温州有少量栽培。由于酸度过低,无酸甜橙不宜久贮,也不适合加工制汁,宜鲜销。砧木可用酸橘、红橘、红黎檬等,不宜用枳。主要品系有:新会橙、冰糖橙、暗柳橙。 二、宽皮柑橘类 宽皮柑橘是指一类果皮宽松、剥皮容易的柑橘品种群,包括橘类、柑类。在世界柑橘业中,宽皮柑橘的地位仅次于甜橙,其栽培面积和产量约占总量的14%左右,1999-2000年度全球宽皮柑橘总产量达到

果树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及耐盐突变研究现状

果树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及耐盐突变研究现状 张庆霞;魏海蓉;刘庆忠;宗晓娟;王甲威;崔海金;张学寅 【摘要】种植果树比一般的大田作物和绿化植物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要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必须作到适树适栽,充分了解各种果树的耐盐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迫在眉睫,如果能够利用果树来开发盐碱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盐碱地农业发展方向,但是现有果树还很难直接用于盐碱地,必须要培育更加耐盐的新品种,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研究是抗盐植物育种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对部分已有的果树耐盐性评价及耐盐突变体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生产上合理利用果树资源和开发盐碱地提供参考.%It has higher economic benefit to plant fruit trees than the general field crops and greening plants. In order to improve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tree species must match with site, so the salt tolerance of various fruits must be fully understoo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imminent to develop and utilize saline land reasonably along with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decreasing farmland. If fruit trees can be used to development saline land, it is undoubtedly a good salin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However, the existing fruit tree varieties can' t be grown in saline-alkali soil, therefore more salt resistant varieties must be bred. Study on somatic salt tolerant mutant screening has become a new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plant salt tolerant breed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ruit tree resources in saline land, par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evaluation of fruit salt tolerance and salt tolerance mutant were summariz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