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视频
- 格式:docx
- 大小:71.68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课件目录第一单元 (1)1草原 (2)2丁香结 (5)3古诗词三首 (8)宿建德江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9)4*花之歌 (10)◎习作:变形记 (12)◎语文园地 (13)第二单元 (15)5七律.长征 (16)6狼牙山五壮士 (18)7开国大典 (21)8*灯光 (26)◎口语交际:演讲 (29)◎习作:多彩的活动 (30)◎语文园地...........................31第三单元 (33)9竹节人 (34)10宇宙生命之谜 (38)11*故宫博物院 (42)◎习作:让生活更美好 (48)◎语文园地 (49)第四单元 (51)12桥 (52)13穷人 (55)14*在柏林 (60)◎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61)◎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62)◎语文园地 (63)◎快乐读书吧 (65)第五单元 (67)15夏天里的成长 (68)16盼 (70)◎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 (75)小站 (76)◎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78)第六单元 (79)17古诗三首 (80)浪淘沙 (80)江南春 (80)书湖阴先生壁 (81)18只有一个地球 (82)19*三黑和土地 (84)20*青山不老 (89)◎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91)◎习作:学写倡议书 (92)◎语文园地 (93)第七单元 (95)21文言文二则 (96)伯牙鼓琴 (96)书戴嵩画牛 (97)21*我不能失信........................8222月光曲 (99)23*京剧趣谈 (101)◎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103)◎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104)◎语文园地 (105)第八单元 (107)24少年闰土 (108)25好的故事 (112)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15)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119)◎习作:有你,真好 (121)◎语文园地 (122)写字表 (124)词语表 (126)标*的是略读课文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草原》说课稿一、说教材《草原》这篇访问记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
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
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
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通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之特点提供了直观的视听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美的意境,美的人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索溪谷的“野”》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索溪谷的“野”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什么“一线天”②,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
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水是野的。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山路哥哥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它请树木大叔帮忙,几棵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它身上跨过去了。
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
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水花四溅,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
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
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树下经过时,一只小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走了。
而那个调皮的小家伙,却快活地叫着,跳到另一棵树上去了。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人,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儿时的功课。
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手提皮鞋、*,踩着乱石,从平膝的水中蹚过去。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解课程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知识点讲解。
一、第一单元:自然景观。
- 作者简介。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语言通俗简易,幽默诙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文章主旨。
- 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 重点段落分析。
- 课文第一段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里“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碧绿,“并不茫茫”是因为天空明朗,空气清新。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丘比作中国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丘线条的柔美和草原的碧绿、辽阔。
- 作者简介。
- 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
她的作品大多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和精神追求。
- 文章主旨。
- 文章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
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 重点段落分析。
- 文中描写丁香花的段落,如“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探出”“窥着”等词语将丁香花写得俏皮、可爱,富有生机。
- 作者及背景。
-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这首诗是他漫游吴越时所作。
- 诗歌赏析。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2.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答:文中的老人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将原来狂风肆虐、沙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
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是指转化为青山绿水,转化为不屈服于恶劣环境,顽强执著地开辟荒山、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4.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1)山沟环境十分险恶。
(2)生活条件艰苦。
(3)老人年老、瘦小。
(4)同伴、老伴相继离世。
5.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他的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的绿洲中得到延伸,他的精神与青山共存,永垂不朽。
认识新偏旁彡:三撇儿,上面的两撇稍短,下面的一撇稍长。
穴:穴宝盖,下面是短撇和点刂:立刀旁,短竖要轻,偏上,竖钩劲挺,稍长。
②问题归纳1.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你呢?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你觉得谁的选择好?为什么?都好。
因为他们虽说去的地方不同,但他们都滋润了花草,给大地带来了变化,他们的选择都很好。
2.如果你也是雨点儿,你会去哪里?为什么?我会去干旱的地方。
因为那里的禾苗、小草需要我。
问题归纳1.为什么说一队红领巾?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所以说一队红领巾。
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2.说一说文中有哪些数量词?一只海鸥,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
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
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3.课文前三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所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前三个小节是描写的静态的景色,最后一小节是描写的活动场景。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需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致力于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鉴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全面要求,包括优秀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开放视野,以及涵盖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基础能力,尤其是运用现代技术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合作探究,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强化其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科学精神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此部分需具体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但原文未提供,故无法改写。
)三、教学要求1、识字与写字(1)要求学生具备使用字典、词典的能力,以初步实现独立识字。
(2)能够运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持续提升书写质量。
2、阅读(1)强化朗读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篇目,复述课文内容,以及分角色朗读。
(2)熟练掌握默读技巧,勇于对课文中的不解之处提出疑问。
(3)继续训练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借助字典、词典及生活经验理解生词,并将所学词语灵活运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中。
(4)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并熟练掌握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
(5)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与精彩句段,提倡摘抄好词佳句,以丰富语言积累。
(6)重视诵读优秀诗文,强调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7)培养学生浏览能力,以拓宽知识面,并学会根据需要搜集相关材料。
3、习作(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其书面表达的兴趣与自信心。
(2)鼓励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感受与想象,特别关注那些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令人感动的内容。
(3)在习作过程中,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各类标点符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文朗读MP3免费下篇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习重点: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学法提示:1、查字典或对照文中注视,解释词语,说出句子的完整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根据情况,教师范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读文、背诵课文。
再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一、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绝弦”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3)、我能把文中难写的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2、我能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在文中标注出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⑵、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⑶、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4、对比阅读,加点字的意思分别是: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5、读了几遍课文后,让我最感动的几句话是: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讨论。
Α:我理解词语的方法是:a、查字典。
()b、看注释。
()c、联系上下文()d、先理解句子中重点的字,再连起来理解。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材说明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材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材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简说:1、《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本课的是老舍,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文章以行踪为序,移步换景,由景及人。
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我会写: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陈chén(陈旧、陈列、陈述)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虹hóng(霓虹、彩虹、长虹)蹄tí(牛蹄、马蹄、蹄子)腐fǔ(豆腐、腐败、腐烂)稍shāo(稍等、稍微、稍纵即逝)微wēi(微妙、微笑、轻微)易错字音蒙(měng)古包好(hào)客同行(xíng) 似(sì)乎多音字:行:háng(一行)xíng(行动)勒:lè(勾勒)lēi(勒马)蒙:mēng(蒙骗)méng(蒙受)měng(蒙古族)近义词:渲染—烘托热闹—喧闹明朗—晴朗奇丽—瑰丽疾驰—飞驰回味—体味境界—境地拘束—拘谨反义词:迂回—径直拘束—自然洒脱—拘谨舒服—难受羞涩—大方理解词语:清鲜:清爽新鲜。
千里之外:一眼望去全是绿色,形容绿色的范围很大。
柔美:柔和而优美。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意图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喜欢阅读的文章。
作为一篇优秀诗作的《七律长征》可能会因为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而不被学生所喜欢。
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它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疏导学习情绪,找准体验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阅历设计体验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一旦有了体验目标,学生就会因诗中的喜悲而变色,因诗中的山水而心动,会因诗中的寒热而共鸣,如身临其境,人文合一,百感交集,诗的艺术感染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而学生也不再是仅仅学会了一首诗,有了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总)1.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 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读出节奏。
课前准备教学流程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视频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范文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视频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范文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视频前言:本套中小学校六年级上册语文学科课文原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朗读音频优秀资源在线视频免费下载播放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提供,另外本站还提供各年级学科的教案课件试卷反思说课稿评课稿等!
总目录链接: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朗读音频课文朗诵视频播放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座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学实录、课堂实录教学录像视频公开课第一课、山中访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课文朗读音频视频播放老师范读
第二课、*山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课文朗读音频视频播放老师范读
第三课、草虫的村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草虫的村落》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四课、*索溪谷的“野”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索溪峪的“野”》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五课、詹天佑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七课、*彩色的翅膀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彩色的翅膀》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八课、*中华少年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中华少年》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九课、穷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穷人》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十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十四课、*鹿和狼的故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十五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十六课、*青山不老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十七课、少年闰土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十八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十九课、*一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二十课、*有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小学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诗朗诵视频有的人朗读老师范读
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与诗同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春夜喜雨》课文朗读诗歌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朗读诗歌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二十一课、老人与海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二十二课、*跑进家来的松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二十三课、最后一头战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二十四课、*金色的脚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二十五课、伯牙绝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二十六课、月光曲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
第二十七课、*蒙娜丽莎之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课文朗读课文朗诵老师范读音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