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文学中世纪文学(专业论文,考试必备)
- 格式:ppt
- 大小:784.52 KB
- 文档页数:13
一串明珠于世——谈谈对中世纪文学的认识中世纪文学曾经是一串被世人遗落的明珠。
19世纪以前,中世纪文学一直被西方的学术界所忽视,人们普遍认为那个经济停滞、政治反动的十个世纪的文学仅仅是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之间的一个低谷,是一个缺乏光彩,没有灵魂,附庸于神学的傀儡。
直到19世纪早期,浪漫派作家们在哥特文化中看到了理性主义、英雄主义、对精神的崇尚和对女性的赞颂,中世纪文学才得以重新挖掘,重新被世人认识,它的文学精神与文学价值才得以大放异彩,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串曾经遗落的明珠——中世纪文学。
一、中世纪文学的时间划分“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首创,随后才得到欧洲各国学者的广泛采用的。
这个词起初含贬义,指的是西欧历史上从公元5世纪的罗马文明瓦解,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间的那段缺乏光彩的十个世纪。
现在,在一般的史学著作中,中世纪的意义大致相当于文明社会的封建制时代,它的时间上讫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进一步区分又可将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5至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12至14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晚期(15至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
在西方的文学史中,中世纪文学一般只涉及上述前两个阶段的文学创作,不包括最后一个阶段,因为最后一个阶段已经成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二、中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登上历史舞台,欧洲的封建社会也由此开始。
伴随着封建社会产生的是各对立阶级的出现,封建地主阶级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欧洲多种文明,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其次有东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还有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相互融合。
外国文学史研究范文引言一、古典文学时期英国文学的古典文学时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典时期,英国文学受到古希腊戏剧和史诗的影响,尤其是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对英国史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也对英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柏拉图的理想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组织艺术理论。
二、中世纪文学时期中世纪文学时期是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包括安格鲁-撒克逊文学和中世纪教会文学。
安格鲁-撒克逊文学是英国最早的文学形式,主要以口头传统形式存在,如贝奥武夫和杰弗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中世纪教会文学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如《梅瑟传》和《诗篇》。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创作时期。
在这个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成为英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李尔王》等。
同时,文艺复兴时期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诗人,如斯宾塞和伊丽莎白时代的小说作家。
四、启蒙时期启蒙时期是英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主要由启蒙运动影响。
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理性和思辨能力,在文学上提倡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作品。
著名的启蒙时期作家包括约翰·洛克和弗朗西斯·培根。
此外,启蒙时期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诗人和散文作家,如亚历山大·蒲柏、塞缪尔·约翰逊和詹姆斯·波德温等。
五、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重要时期,它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反对启蒙运动对理性和规范的推崇。
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包括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柯勒律治和约翰·济慈等。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爱情、宗教和个体自由的热情描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英国文学历经古典、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和浪漫主义等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多样化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第一章(西方文学)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一节概述●古希腊文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2世纪中叶)●社会历史概况●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古希腊文学的特征(必背)⭐️●1.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古希腊文学的发展概况●第一时期(荷马时代)●主要成就:神话、史诗●赫西俄德●教诲诗:《工作与时日》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叙事长诗:《神谱》系统的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第二时期(古典时期)●琴歌成就最大: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古希腊著名女诗人●独唱琴歌: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合唱琴歌:品达《胜利颂》●“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伊索寓言》名词解释:相传公元前6世纪奴隶伊索所做,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农夫与蛇》、《乌龟和兔子》)●柏拉图:文艺理论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
代表作《对话录》、《理想国》、《伊安篇》●亚里士多德《诗学》古希腊学术集大成者,认为文艺的本质是模仿现实●第三时期(希腊化时代)●新喜剧作家:米南德●古罗马文学●社会历史概况●向外扩张●古罗马文学发展概况●早期喜剧●普劳图斯《孪生兄弟/双生子》《一坛黄金》●泰伦斯《婆母》《两兄弟/哥儿俩》●黄金时代●卢克莱修《物性论》●西塞罗:演说辞●奥古斯都时代:●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歌颂罗马帝国体现作者敬神、爱国思想。
《牧歌》《农事诗》●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歌集》《诗艺》●奥维德:《爱经》《变形记》●衰落时期●阿普尤列斯《金驴记》(又译《变形记》)●早期基督教文学公元1世纪中期到2世纪末(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碰撞交融产生)●最高成就●《新约全书》●古希腊神话●希腊神话内容●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最早的文学样式●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奥林波斯神系-一12主神●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冒险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英雄气概,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反映古希腊人民生产劳动一希腊神话完美/鲜明的特色●希腊神话特点重点必背⭐️●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
西方文学理论论文3700字_西方文学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文学理论论文3700字(一):翻转课堂在西方文学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开始注重西方文学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翻转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西方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整体质量。
鉴于此,文章将对翻转课堂在西方文学理论课程中的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西方文学理论课程;实践一、引言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应用到各科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应用到西方文学理论课程中,有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西方文学理论课程,是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二、翻转课堂视角下的西方文学理论课程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模式发展了很大的改变,翻转课堂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西方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
虽然我国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加强创新,但是在翻转课堂视角下的西方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难的,必须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进行革新。
以往的西方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主要在本科生三年级与四年级设置课程,一般而言,都是一周2节课,关于文学课程的安排非常单一,课时的设置少,随意性较大,存在很多问题。
同时,在市场经济与社会环境逐渐改变的背景下,西方文学理论课程已经开始被压缩,有个别学校将其压缩成选修课或者是辅修课。
如果要在一年时间内确保学生的阅读量,还要求西方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向专业化方面发展,几乎是非常困难的。
除此之外,面对逐渐加剧的就业压力,学生在保证紧张就业需求的同时,英语基础课也就是阅读写作课,还有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等的实践时间越来越少,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的时间也逐渐压缩,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下降。
因此,我国在本科院校中的西方文学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减少专业化的理论课程设置,将关键内容放在学生思想的启迪和能力的开发方面,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中西方文学论文2500字_中西方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西方文学论文2500字(一):中西方文学人物塑造中的侧面描写论文摘要:海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绝世美女,她的美在《伊利亚特》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得到了高度的阐释;无独有偶,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世说新语》中对于魏晋名士的形象塑造同样应用了侧面描写这一手法。
本文将二者进行对照,剖析侧面描写在中西方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时所起到的作用,探索中西方文学作品与文化之美。
关键词:海伦形象;晋人之美;侧面描写一、《伊利亚特》中的海伦之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讲述了希腊人与特洛亚人十年战争的始末,引起这场战争的是“世上最美的女人”——海伦。
那么海伦究竟有多美?希腊抒情诗人安拉克耐翁诗中的海伦,“在她的香腮上一个酒窝,绕着她的玉颈一切的爱娇浮荡着(1)。
”只有“一个酒窝”的外貌描写,却将那种娇憨可爱的神态写的活灵活现。
这说明古希腊的诗人已经有意识的避开直接的外貌描写,而用侧面的情态刻画来表现海伦的美丽。
将这一点发挥到极致的是荷马的《伊利亚特》。
莱辛说:“荷马……他故意避免这一切片段地描绘身体美,以至于我们在翻阅时很不容易地有一次获悉海伦具有雪白的臂膀和金色的头发(2)。
”而荷马对于海伦之美的表述,则是通过他人之口。
那些原本打算要将海伦交还给希腊的长老们见到她时竟然说:“怪不得特洛亚人和坚胫甲开人为了这个女人这么久忍受着苦难呢,看来她活像一个青春常驻的女神(3)。
”甚至愿意为了她的美而进行一场战争。
而那些曾经求娶海伦的英雄,也愿意立下誓言与她的丈夫结盟,终有一天为她而战。
海伦究竟有多美?仅凭“雪白的臂膀”和“金色的头发”也只能有一个模糊的记忆点,但是我们可以在诗中读到长老们因为海伦的美而失去冷静,英雄为被海伦的美所倾倒的狂热,我们在感受这些情绪同时也其所感染,海伦集合了我们个人所认知的所有美的部分,在读者的想象中有了永不褪色的美丽。
这就是侧面描写的魅力,它是在读者的认知中再造的艺术手法,它具有延时性,它契合了读者的个人审美倾向而又不损害整体的人物塑造,因而更加彰显出人物形象的光辉,也使文学作品更加精彩。
西方古典文学(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西方古典文学的概述二、西方古典文学的主要时期三、西方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四、西方古典文学的影响正文一、西方古典文学的概述西方古典文学,是指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 800 年 - 公元 476 年)以及中世纪(公元 476 年 - 公元 1453 年)产生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古典文学主要包括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以及中世纪文学。
二、西方古典文学的主要时期1.古希腊文学: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146 年,古希腊文学是西方古典文学的开端。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古希腊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和欧里庇得斯的作品。
2.古罗马文学:公元前 200 年至公元 476 年,古罗马文学在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包括诗歌、散文和戏剧。
代表作品有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贺拉斯的《诗艺》以及奥古斯都的戏剧作品。
3.中世纪文学:公元 476 年至公元 1453 年,中世纪文学主要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题以宗教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特点。
代表作品有但丁的《神曲》,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及各种骑士文学作品。
三、西方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文学的瑰宝,讲述了特洛伊战争以及英雄奥德修斯的冒险故事。
2.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品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阿伽门农》等,他的作品强调命运的力量和人的不可抗力。
3.索福克里斯的悲剧:索福克里斯的代表作品有《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等,他的作品关注人的内心冲突和悲剧命运。
4.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品有《美狄亚》和《赫拉克勒斯》等,他的作品以心理描绘见长,展示了人的复杂性格。
外国文学练习题——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一、名词解释1、奥林匹斯神统:奥林匹斯神统是古希腊神话中最重要的神的系统。
它以宙斯为首,由宙斯的亲属为主要成员,按照父权制方式组织起来,在高高的奥林匹斯山上掌管着宇宙和人间的万事万物。
主要有赫拉是宙斯的姐姐和夫人,是天后、贵妇的庇护神、掌管婚姻和生育,雅典娜是宙斯与墨提斯的女儿,是智慧女神,女性劳动的保护神、编写乐曲和战舞的女神、纺织、法律、秩序、军事策略、科学、才艺的女神,等等。
2、《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
《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
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
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
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
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3、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4、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西方古典文学(实用版)目录一、西方古典文学的概述二、西方古典文学的主要时期和特点三、西方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四、西方古典文学的影响和价值正文一、西方古典文学的概述西方古典文学是指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 800 年 - 公元 400 年)以及中世纪时期(公元 500 年 - 公元 1500 年)的西方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古典文学的主题涵盖了神话、史诗、戏剧、诗歌等形式,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历史事件以及思想观念。
二、西方古典文学的主要时期和特点1.古希腊罗马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关注人性、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古希腊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和欧里庇得斯的作品。
古罗马文学则以维吉尔、贺拉斯和奥古斯都的作品为代表。
2.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主要包括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等。
其中,但丁的《神曲》、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及各种骑士文学作品如《罗兰之歌》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三、西方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1.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开篇之作,描绘了特洛伊战争以及英雄奥德修斯的归乡历程,成为了西方史诗的典范。
2.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这三位悲剧家的作品代表了古希腊悲剧的黄金时期,深刻探讨了人性、道德、命运等主题。
3.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这部史诗是古罗马文学的杰出代表,描绘了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寻找新家园的历程。
4.但丁的《神曲》:这部作品是中世纪文学的巅峰之作,以梦幻般的形式描绘了人类的生死轮回以及对上帝的寻求。
5.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作品是中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通过一系列故事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四、西方古典文学的影响和价值西方古典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复兴,还是现代文学的发展,都可以看到古典文学的影子。
有关西方文学的论文范文2篇有关西方文学的论文范文一:小议西方文学的研究趋向对话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褒贬某一文论,而是对文艺理论研究进行反思与自省。
诗学如此对话的目的,就是去探寻深层次的共同的有关人类审美文化的价值倾向。
动态研究。
研究当代西方文艺理论,采用静止的或孤立的观点,是行不通的。
要采用发展的、具体的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与研究问题。
在研究西方文艺理论过程中,我们不照搬照抄,而是通过参照对比,整理着、分析出、总结好我们的当代文艺理论,从而,更好地建设我们自己的当代文艺理论体系。
当研究透彻后,当我们洞悉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内涵与真实意义,并从真正意义上知晓当代文论下隐藏的存在本体论的重要意义时,到时候,我们将有全新的知识型结构。
深层次地研究文艺理论与美学,就会触及到一个比较深远并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关中西文化精神的走向问题。
所以,研究诗学,不但关涉着诗意般的思维方式)问题。
所以,对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体系进行构建,务必要弄清楚西方文化与诗学的价值取向和主要趋向。
多元化研究。
由于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所以,我们应该进行多元化研究。
我国文论界,仔细地对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文化进行研究,发现,对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关系,进行批判的后殖民主义,着重于第三世界对第一世界的文化“拿来主义”,并没有意识“文化对话”,在新世纪,对中国的重要性。
当然,由此也提出了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如何摆正中国的文化以及文论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问题。
笔者认为“,全球化”并不意味全球单一化,而是逐步呈现出差异性的动态过程。
别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应用派别研究方法。
我们都知晓,后殖民主义与批判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密切相关。
引入后殖民主义,使后现代主义的反权威问题、价值平面问题、中心与边缘问题,变得更加繁杂,也使得我国文论界,面临着以下许多问题:后学研究的阐释中国的焦虑,后现代哲学与中国哲学审理以及哲学新方向,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的复杂状态,形而上学的命运与后现代实在论,后现代主义与文学艺术的危机,当代诗学与后现代审美文化,后现代后殖民与文化保守主义,人文精神的困境与价值反思,后殖民主义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思想的内在矛盾,后殖民场域中的第三世界文学和批评,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以及妖魔化等等。
西方文学的总结西方文学源远流长,凝聚着无数个体的智慧和创造力。
从古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学,到现代人们熟悉的杰出作品,西方文学在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西方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学的影响进行总结。
一、古典时期的西方文学古希腊和罗马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端。
希腊古典时期的史诗《荷马史诗》展现了古希腊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气质,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罗马时期的作品以历史记载和政治议论为主,如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和塞尼加的历史《古迹》。
古典文学以其叙述方式、人物塑造和思想深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中世纪的西方文学中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以宗教为题材,以传教和道德启发为目的。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文学流派“行吟诗歌”,如《诗篇》和《朝圣者》。
这些作品宣扬了基督教信仰和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学的重要转折点。
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衷和对人类本性的探索促使出现了可称为“现代意识”的作品。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如《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作品,如培根的《新工具》和蒙田的《随笔》,主张质疑传统观念,倡导思辨与人文主义。
四、启蒙时代的西方文学启蒙时代是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挑战时期。
思想家们提出了人类理性和自由的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
伏尔泰的《哲学词典》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同时,启蒙时代还催生了小说的兴起,如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五、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20世纪是西方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成为主导。
现代主义文学探索形式和语言的边界,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
后现代主义文学进一步挑战传统叙事结构和语言规范,如托马斯·品钦的《重返家园》和伊恩·麦克尤恩的《中场故事》。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重点一、考试范围本次期末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考试内容将涵盖古代至近现代的外国文学史,涉及的作家、作品及流派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考查。
二、考试重点1、古代文学部分:古希腊罗马文学。
重点掌握荷马史诗的题材、风格、主题和艺术特色,了解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2、中世纪文学部分:重点是中世纪骑士制度、骑士精神及其文学表现。
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部分: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理念,了解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4、17世纪文学部分:掌握巴洛克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了解古典主义文学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家。
5、18世纪文学部分:掌握启蒙运动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家。
6、19世纪文学部分:掌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了解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7、20世纪文学部分: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了解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
同时需要当代外国文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三、考试形式及题型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题等。
其中,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简答题和分析题则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能力。
四、备考建议1、认真复习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作家、作品、流派等。
2、多读原著,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3、外国文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当代外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作为学生,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考试和复习。
而在文学领域,尤其是外国文学,复习的过程可能会感到更为复杂和困难。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期末复习,本文将探讨如何深入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类型。
在外国文学中,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小说、诗歌和剧本等。
西方文学作品论文1700字_西方文学作品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文学作品论文1700字(一):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西方文化论文一、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西方文化以及英汉翻译(一)《圣经》故事方面英美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宗教的影响,特别是基督教思想影响非常深远、广泛。
通常西方人会把《圣经》作为他们的生活道德准则,《圣经》的内容深深地融入到西方文化中。
在西方人的文学艺术以及日常语言中也会广泛应用到《圣经》故事。
比如,“godforbid”“oh,heavens”“forgodsssake”等已经成为西方人的口头常用语。
实际上,《圣经》不单单是基督教的一部正式经典,而且也是一部内容、思想的经典文学作品。
英美文学家常常为了丰富写作题材,进而巧妙地引用《圣经》中的词句、人物或者典故。
比如,“absalomsshair”,本意是指押沙龙的头发,潜台词是“美丽反而是一种致命伤”;“manna”在《圣经》中赐给以色列以及摩西人的食物,潜台词是代表意外收获。
圣经的典故以及故事也被常常应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其中英国诗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的《力士参孙》《复乐园》及《失乐园》中都采用了《圣经》里的典故。
(二)词汇代表的不同文化内涵文化和词汇密切相关,每个民族的语言词汇中都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风俗民情、政治制度、经济、历史、地理及文化艺术等,但是如果文化背景不同的话,相同的词汇代表的涵义也会有所差异。
就日常生活称呼语而言就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比如,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汉语中主要用“老”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尊敬,常常也会使用“老王”“李老”或者“老先生”。
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年长通常代表着智慧、经验、身份,但是西方文化中,将“o ld”这个词汇表示过时、落后于潮流等意思。
并且在西方,年龄是个人的重要隐私信息,尤其是西方的女性非常忌讳他人询问其年龄。
因此,西方人一般不会叫对方“oldpeople”“grandma”等,通常会直呼其名。
论文题目:浅谈中世纪的文化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系别:材料系材料物理与化学姓名:梁艳学号:SA09014005浅谈中世纪的文化从公元5世纪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
中世纪的文化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如:神学、文学、哲学和音乐等等。
每种文化都具有当时最具特色的风格,因历史时期的转换受到人们不同程度的评价。
对于中世纪的文化,我们究竟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由于中世纪有落后反动的一面也有进步革命的一面,所以导致人们对中世纪文化的评价存在偏颇的观点。
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者和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形成了一种流行的错误观点,即认为中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中断”,中世纪文化是统治阶级的压迫欺诈与老百姓的愚昧无知结合的产物。
黑格尔从唯心论辩证法出发,在《历史哲学》中论断:“中世纪的艺术是沉了的夜色,文艺复兴的艺术是新吐的曙光。
”而恩格斯则认为:封建制度较之奴隶制,毕竟是更进步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对中世纪文化全盘否定。
所以他在严厉批判中世纪的愚昧朦胧的同时,也批判了18世纪唯物主义者的看法,肯定中世纪文化进步,革命的一面。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中世纪文化中的四个方面:神学、文学、哲学与音乐。
在中世纪,神学占统治地位,所以没有纯粹的哲学体系。
当时人们研究神学的手段,为的是论证神学的正确性,只有经院哲学存在,以讨论圣经为目的的哲学,但是也加进了人的推理,排斥了绝对的服从和盲目的信仰,而在推导中所出现的不和谐情况,自然就产生了争论,即实际性问题。
宗教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阶段,作为一种文化体系,是一个复杂、立体的文化结构,有它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它包含着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愚昧、审美与反审美等诸多矛盾的文化要素。
但相对来讲,中世纪前期文化具有较多的专制、迷信、落后、愚昧、反审美和反艺术特征,这些特征与长期的文化低谷互为因果;中世纪后期文化则具有较多的民主、科学、进步、文明、审美与艺术的要素特征,这些特征与后期文化的发展跃进互为因果,构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不可缺少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