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1.11 KB
- 文档页数:3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成为了医疗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门诊就诊,而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问题成为了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现状在我国,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医生用药行为的控制不足,一些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依赖于经验和传统观念,忽视了药物的风险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用药不合理。
其次是患者对药物的认识不足,缺乏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疗效预期的认识,容易出现药物滥用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再次是药品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监管,存在着假冒伪劣药品、次标准药品和不良药品流入市场的情况,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在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改进举措。
一方面,加强了医生药物处方的管理,实施了处方点评制度,医院设置了药物管理评审委员会,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重点治疗药物进行了统一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推行抗菌药物点评系统。
积极开展了合理用药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患者用药知识,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管理,规范慢性病患者的配药和用药行为。
加强了药品监管,建立了完善的药品流通追溯制度,加强了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净化了药品市场,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加强点评与合理用药的工作,提升医务人员的用药管理能力,普及患者用药知识,加强药品监管,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门诊中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是处方滥开和用药不当的问题。
因此,门诊处方点评和合理用药的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
门诊处方点评的目的是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审核,发现和纠正处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效果不佳的情况。
因此,在门诊处方点评方面的改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完善的审核体系医院应该建立门诊处方审核工作体系,并根据各门诊科室的特点确定审核标准和审核流程,制定严格的审核程序和操作规范。
同时,应配备专业的药学人员,对处方的开立和审核进行全面的监管和指导。
2、加强医生的教育培训门诊医生是处方写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需要提高医生对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药物治疗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医生开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增强患者意识患者应意识到自己对于用药安全的责任,并遵循医嘱规定,正确使用药物,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药师应提示患者注意用药方法和药品副作用。
加强患者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有效地减少用药不当的风险。
二、合理用药的改进门诊合理用药是指适宜药物的使用,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时机、疗程、疗效与安全性等方面的合理选择。
门诊合理用药的改进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还可以提高药效的显著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合理用药的改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药品质量监管门诊合理用药的前提是药品的品质稳定可靠。
因此,药品质量监管应该得到重视,并建立统一的药品质量控制体系,对药品的生产、质量、储存、运输和销售进行全面监管,确保药品符合标准和规范。
2、建立药品使用观察系统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药品使用观察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可以根据患者使用病历形成的详细行为数据,建议医生更改治疗方案。
健康域用药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于翠丽(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江苏徐州221011)【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我院门诊处方点评情况及用药合理性。
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1月~6月我院门诊药房的2472张处方,依据药品说明书、《2010年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对门诊处方的规范性、适宜性进行点评,统计不合理用药类型。
结果:2472张门诊处方中,合理处方2287张,处方合理率为92.52%(2287/2472),不合理处方185张,不合理率为7.48%(185/2472), 185张不合理处方共存在231个不合理原因,占比22.51%。
结论:我院2022年1月~6月的门诊处方不合理率较高,不合理类型以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为主,临床药师需进一步加强对门诊处方的审核及点评力度,以保证门诊部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用药合理性门诊处方是门诊部医生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用药凭证,在医疗行为中,是承载医疗信息的主要载体[1]。
药师根据处方为患者调配药物,所以处方的用药合理性及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2]。
近年来各级医院逐渐建立规范化、系统化及持续性改进的门诊处方点评制度,不断加强处方点评工作,提高门诊处方的质量,从而保证门诊患者的用药安全性[3]。
近年来,我院门诊药房持续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本研究对2022年1月~6月我院门诊处方的点评情况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促进门诊部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医院的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2022年1月~6月我院门诊药房的电子处方,其中1月抽取389张,2月抽取417张,3月抽取433张,4月抽取406张,5月抽取397张,6月抽取430张,共计2472张处方。
其中剔除体检中心处方、便民门诊处方及中医科门诊处方,处方包括门诊部所有科室,其数据具有代表性。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背景信息我所在的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提供多个科室的门诊服务,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作为门诊医生,我们需要开具处方,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在门诊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以确保处方合理、规范。
问题描述然而,在门诊处方点评的过程中,我院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1. 处方用药不规范在点评处方时,我们发现一些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规范。
考虑到个体差异等因素,每个患者的处方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
然而,一些处方中出现了不合理的药物搭配,或者是选择了不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
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甚至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2. 处方开药数量过多除了药物选择不当外,一些处方还出现了开药数量过多的情况。
一方面,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另一方面,过量、过长地服用药物也可能导致身体问题,例如对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处方开药数量过多。
3. 处方关键信息缺失不少医生在处方中缺少一些关键信息,例如药品用法用量、药品品牌等。
这样会给药房人员带来诸多麻烦,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用药效果。
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必须确保关键信息齐全且准确。
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医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无法选择合适的药品;另一方面,医生也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开药量多一些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此外,医生还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压力的影响,例如医保政策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医生开具处方的行为。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医学素养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医生的医学素养。
医院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医生的药学知识、药理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让医生了解更多的药物信息,提高开药的水平。
2. 严格控制用药数量其次,我们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数量。
通过医疗信息化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监控医生开药的情况,并及时对处方进行点评,以避免过度用药的情况发生。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是医疗服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医生在门诊处方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对于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进行分析。
一、门诊处方点评的现状当前,门诊处方点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医生在门诊处方中存在过度开药、滥用抗生素等问题。
有的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需求或者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会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开具药品。
一些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用药、药不到病不治等问题。
有的患者只注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而忽略了药品的作用和适应症,导致用药不当,甚至是产生药物滥用的情况。
目前门诊处方点评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二、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方案为了提高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
完善门诊处方点评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和激励惩罚机制,对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监管和点评,通过点评结果来考核医生的绩效,促使医生规范用药,提高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加强患者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用药自觉性和合理用药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用药指导,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药品,提高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加强门诊处方点评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处方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促使医务人员加强用药规范,提高就医的质量和效果。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工作,我们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服务。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在我们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中,我们分析了门诊处方点评的必要性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探讨了门诊处方点评工作和合理用药措施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最后在我们总结了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对医疗质量的意义,展望了未来改进的方向,并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将有助于优化门诊处方点评工作,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关键词】门诊处方点评、合理用药、改进情况、医疗质量、门诊处方点评工作、合理用药措施、改进建议、未来展望、总结思考。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门诊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门诊处方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了医疗费用,甚至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对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进行改进是当前医疗卫生系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门诊医疗服务的质量,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开展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工作势在必行。
通过对当前的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可以有效提升门诊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其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门诊处方点评的必要性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研究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改进方向,提高患者用药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相关问题,有望为今后的医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更好的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
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日益普及,处方作为医疗行为的重要记录,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为了提高处方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我院自20xx年始,定期对门诊和住院处方进行点评,现将近期处方点评工作总结如下。
二、点评内容与方法本次点评主要针对门诊和住院处方,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多个科室。
点评内容包括:1. 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包括处方格式、字迹、签名等。
2. 用药合理性:包括药物选择、剂量、用法、疗程等。
3. 抗菌药物使用:包括适应症、药物选择、剂量、疗程等。
4. 中药处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等。
点评方法采用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300张,住院病历50份,同时针对重点科室和重点药物进行专项检查。
三、点评结果与分析1. 处方书写规范性:总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字迹潦草、签名不规范等问题。
2. 用药合理性:大部分处方用药合理,但部分处方存在药物选择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
3. 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总体合理,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适应症不适宜、药物选择不合理、疗程过长等问题。
4. 中药处方:中药处方总体合理,但部分处方存在药物组成不合理、剂量过大等问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医师对处方书写规范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处方书写不规范。
2. 部分医师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够,导致药物选择不合理、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
3. 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4. 中药处方存在药物组成不合理、剂量过大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对医师的培训,提高其对处方书写规范、药物知识、抗菌药物使用等方面的认识。
2.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干预和纠正。
3.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4. 规范中药处方,加强对中药知识的培训。
五、总结通过本次处方点评,发现了我院在处方书写规范性、用药合理性、抗菌药物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引言:门急诊是医院中病人就诊和治疗的重要环节,处方质量是评价门急诊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一、门急诊处方点评1.处方类型:根据统计数据,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中,西药占比为65%,中药占比为35%。
由此可见,西药处方在门急诊中占据主导地位。
2.处方质量:综合评估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的质量,大部分处方能够符合规范要求,包括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等方面。
然而,也存在少量处方存在问题。
1.过度使用抗生素:在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中,发现了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但其滥用和不合理应用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这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集中在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等疾病时的处方中。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增加医疗费用,同时也加重了医院药物供应的负担。
2.过度使用镇静催眠药:在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中,还存在少量过度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情况。
这主要表现为在治疗失眠等疾病时,医生倾向于过度使用镇静催眠药,而忽略了对患者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的调整。
过度使用镇静催眠药不仅会导致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增加,还可能会引发药物滥用问题。
3.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在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情况。
这些联合用药不仅缺乏权威的指南或临床实践的支持,而且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4.过度使用处方药:在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中,还存在过度使用处方药的情况。
这些处方药在一定程度上被过度推广和滥用,部分是由于医患之间的不合理预期和信任关系。
相较于非处方药,处方药需要经过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使用,但过度使用处方药往往会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总体质量良好,但仍需着重解决不合理用药的问题。
我院门诊处方基本指标评价及用药分析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6月6个工作日的门、急诊、儿科处方2190张进行统计评价分析。
结果: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2.30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09%,注射剂处方率为12.26%,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64.46%,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98.63%,单张平均处方金额103.42元。
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抗菌药物的选用还需进一步规范,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标签:处方分析;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2007年5月1日卫生部颁布实施了《处方管理办法》,其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检查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据此医院制订了我院的处方点评制度,以综合评价我院处方管理、合理用药、费用控制等情况,我院处方点评小组开展门诊处方分析多年。
在此采用回顾性分析点评我院门诊处方,并调查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份6 个工作日的门诊处方共计2190 张,处方样本覆盖我院门诊各科,具有一定代表性。
1.2方法:统计每张处方日期、患者年龄、药品种数、抗菌药物(有/无)、注射剂(有/无)、基本药物品种数、药品通用名使用、处方金额和诊断。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以及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医药学书籍、药品说明书等权威资料为评价标准,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按照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
2结果2.1處方评价结果见表1。
表1门诊处方基本情况抽查处2.2抗菌药物使用2.2.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在抽查的219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40张,使用率为20.09%;抗菌药物应用种类有29种,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内酰胺类。
一、引言为提高医院处方管理水平,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我院自20xx 年起,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定期开展处方门诊点评工作。
现将本月处方门诊点评总结如下:二、点评工作概况本月,我院处方门诊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医务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
共抽取门诊处方500张,其中普通门诊处方400张,专家门诊处方100张。
三、点评结果分析1. 处方规范性本月,处方书写规范性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以下问题:(1)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填写不完整,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诊断等。
(2)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书写不规范。
(3)部分处方未注明用药疗程。
2. 用药合理性本月,处方用药合理性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处方存在重复用药现象,如患者同时开具多种抗生素、中药等。
(2)部分处方用药剂量过大或过小,与患者病情不符。
(3)部分处方用药疗程过长,如开具7日以上用药未注明理由。
3. 抗菌药物使用本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较上月略有下降。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处方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2)部分处方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如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联用。
(3)部分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处方书写规范培训组织临床医生、药师进行处方书写规范培训,提高医生对处方书写规范的认识,确保处方书写完整、规范。
2. 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加大对处方点评工作的力度,对不规范处方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提高处方质量。
3.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减少不合理使用。
4. 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处方电子化,便于实时监控和审核处方。
五、总结本月处方门诊点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我们将继续加强处方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处方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门诊处方点评分析报告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逐渐规范化、标准化,门诊处方点评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诊处方点评不仅可以帮助医院发现和纠正处方中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还可以促进医生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报告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分析,旨在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一、处方点评总体情况本次点评范围为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份门诊处方,共计点评处方1000张。
其中,合理处方950张,不合理处方50张,不合理处方占比5%。
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不适宜3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0%;超说明书用药2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0%。
二、不合理处方分类分析1. 用药不适宜(1)药物品种选择不当:如将头孢克肟替换为阿莫西林,治疗细菌性感染效果不佳。
(2)药物剂量不当:如阿莫西林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加重。
(3)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将肌肉注射的药物改为口服,可能导致药物吸收不稳定。
(4)用药时间不适宜:如将每日三次的给药方案改为每日一次,可能导致药物血药浓度波动过大。
2. 超说明书用药(1)药物品种选择不当:如将尚未批准用于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用于治疗该疾病。
(2)药物剂量不当:如将超说明书用药的剂量超出常规剂量,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3)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将尚未批准用于某种给药途径的药物用于该给药途径。
(4)用药时间不适宜:如将超说明书用药的给药时间与说明书推荐的给药时间不符。
三、处方点评结果处理对于不合理处方,医院采取了以下措施:1. 及时反馈:将点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医生,指出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2. 教育培训:组织不合理处方的医生参加合理用药培训,提高其用药水平。
3. 跟踪监测:对不合理处方涉及的药物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四、结论与建议1. 总体情况:本次点评的门诊处方质量较好,合理处方占比达到95%。
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理处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成为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过去,门诊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往往无法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用药安全性,导致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而如何提高门诊处方的质量,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对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门诊处方点评的现状分析门诊处方点评是指医院药剂科或者临床药师对门诊处方的审核和点评工作。
目前,门诊处方点评存在以下问题:1. 人员短缺:目前医院药剂科或者临床药师的人员普遍短缺,导致门诊处方点评的力量不足。
2. 审核标准不一:由于缺乏统一的审核标准,导致不同的药剂科或者临床药师对同一处方的审核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3. 审核流程不畅:目前一些医院的审核流程不够畅通,导致处方审核工作无法及时进行,影响了处方的质量。
二、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合理用药是指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尽可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费用的消耗。
目前,合理用药存在以下问题:1. 临床指南未得到充分实施: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完全遵循给定的临床指南,导致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情况。
2. 患者用药依从性低:一些患者由于对药物的不了解或者对治疗缺乏信心,导致用药依从性比较低,影响了治疗效果。
3. 药物滥用和不合理用药:一些医生在处方中滥用抗菌药物等高风险药物,同时一些患者在自行用药时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三、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方案鉴于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现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 加强药师队伍的建设:医院需要加大对药剂科和临床药师的人员的培训和招聘力度,确保门诊处方点评的力量充足。
2. 制定统一的审核标准:医院需要制定统一的门诊处方审核标准,确保不同的审核人员对处方的审核结果一致。
4. 加强医生的临床指南培训:医院需要加强对医生临床指南的培训,确保医生在开具处方时能够充分遵循临床指南。
中国药事2010年第24卷第2期185・临床药学・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李祥春,邓利华。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广安638001)摘要:目的对我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门诊处方进行抽样分析,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门诊用药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每月抽查10名门诊医师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按《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审查。
结果处方书写质量有较大提高,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茵药物使用率和平均处方费用有所下降。
结论应进一步重视处方规范化书写,加强合理用药。
关键词:处方调查;用药分析;门诊处方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777(2010)02—0185—03Out-patientPrescriptionCommentsandAnalysisofDmgUseLiXiangchunandDengLihua。
(Guang'anPeople"Hospital,SichuanProvince,Guang'an638001)ABSTRACT:ObjectiveFromAugust2007toJuly2008out—patientprescriptionsweresampledandanalyzed,inordertOunderstandthebasicsituationofthequalityofoutpatientprescriptionwrittingandout-patientdrugsandexistingproblemsinGuangeanPeople'Hospital.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wasused.10out—patientphysician'sprescriptionspermonthwerestatisticaIanalysis.andreviewedaccordingto”PrescriptionsManagementApproach”.ResultsThequalityofprescriptionwritinghasgreatlyimproved,thenumberofvarietiesofprescriptionmedication,anti—bacterialprescriptiondrugutilizationratesandaveragecostsdeclined.ConclusionPrescriptionwritingshouldbefurtheremphasizedonstandardization,andrationaldruguseshouldbestrengthened.KEYWORDS:prescriptioninvestigation;analysisofdruguse;Out—patientprescription处方是医师为患者治疗的文字凭证,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意义,同时也反映了医疗机构的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
《处方管理办法》[1](简称《办法》)自2007-05-01施行。
《办法》从处方书写、调配、审核等多个环节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旨在确保合理用药。
其中“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是一个重点。
我院组织全院临床医师学习《办法》,进行了微机系统中药品通用名维护,编写了医院药品通用名目录,成立了合理用药督导办公室,负责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按照《办法》中的规定,我院临床药学人员每月抽查lO名门诊医师开具的各5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方法抽查我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门诊处方,共计6000张,并对处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处方基本指标比较,见表1。
2.2不合格处方分析,见表2。
2.3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3。
裘1处方基本指标比较通讯作者:邓利华,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Tel:013688269541;E-mailtxiayu052703@126.colIl万方数据186中国药事2010年第24卷第2期表2不合格处方分析表3不合理用药情况3讨论3.1从表1看出我院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6,与wH0制定的标准相符合(平均用药品种数1.6--,2.8种)[2],而抗菌药物处方在我院所占的比例却远远高于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20.o%"-'26.8%)[2],属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我国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较严重的国家之一[3],随着抗菌药物品种不断增多,为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但临床使用整体上存在起点高、档次高和滥用问题[4]。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是药物滥用中最重要的一类,也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医药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各级医院共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课题。
3.2我院实行微机通用名和医院药品通用名目录手册后,处方使用通用名情况较好,推广采用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有助于防止重复用药,也有利于临床会诊及国内外学术交流[5]。
3.3基本药物制度在维护全民用药权益和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其作为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6|。
处方评价表中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这一指标,可反映医疗机构遵从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程度。
3.4处方书写错误中缺诊断项主要是以前的处方前记无诊断一栏。
现在《办法》对处方的诊断有严格的要求,诊断是医师开具处方的重要凭据,正确诊断有利于医师合理开药,有利于药师审核、调配处方,同时也是尊重病人知情权的需要。
处方中药品规格错误往往以×片(支),而不开具×g(mg)等具体的规格为多见,这往往造成病人错误用药。
因此临床医师开具处方应写明具体的规格。
3.5不合理用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从表3可见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以下情况:3.5.1药物联合使用造成毒性增加或疗效降低:如环丙沙星和氨茶碱合用,氨茶碱的治疗浓度范围较窄,而环丙沙星可严重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联合应用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故应严密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J。
3.5.2重复应用同类药品:一般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药物不宜合用,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8]。
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与加替沙星胶囊同时使用,二者均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相似,用其中一种药物足以达到治疗目的,二者合用不仅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不符合“安全、经济、有效、适当”的用药原则。
3.5.3用法用量错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克林霉素属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此类抗菌药物无抗菌后效应(PAE),其使用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1次,每日1次用量根本无法达到抗菌要求,反而容易引起耐药菌生长,其用药原则是少量多次,一般每日药量分3-'-,4次给药[93。
3.5.4中药注射剂应用不合理:中药注射剂由于其成分复杂,含有蛋白质、淀粉、鞣质、色素、黏液、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一旦人血,刺激肌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组织,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后即发生过敏反应[I引。
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品同时使用易产生配伍禁忌。
如痰热清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配伍产生沉淀等。
3.5.5用药与诊断不符: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是常由病毒所致的自限性疾病,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不需用抗菌药物,除少数诊断为细菌性感染,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方可有指征应用抗菌药治疗[11]。
针对上述情况,应强化药剂科的职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向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知识,协助临床合理用药;建立门诊电子处方系统,(下转第191页)万方数据中国药事2010年第24卷第2期191图5交接班窗口图6查询窗口3结论与手工管理相比,麻醉药品管理系统的优越性体现在:①实现了药品使用批号跟踪,患者取药时的批号、数量与退回药品、空安瓿的批号和数量可以一一对应。
②即时查询。
随时可以查询某药品在某时间段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确保其帐物(上接第186页)完善医院内部计算机网络;临床药学室应加强对门诊处方的抽查,对不合理处方给予公示,并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改正;做好新分配来的临床医师的岗前培训,把相关的药学教育作为岗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药师调配时一定要按《办法》中的规定严格审查处方,对病人做好用药交待,开展用药咨询。
参考文献:[1]处方管理办法[s]。
卫生部令第53号,2007.r2]李洋,颜虹.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中国医院统计,2005,12(1)l79-81.[3]吴永佩,颜青,李喜西.加强教育与干预,促进l临床合理用药l-j].中国医院,2004,8(8):10-12.相符。
③方便了麻醉药品登记资料的建立与保存。
手工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将每一张处方信息抄到登记册,将每一天消耗数量相加,再从库存中减去得出实际库存,工作量大,容易产生差错。
而管理系统则将专册登记这一工作分担到每一个配方药师,电脑计算药品消耗和库存情况,管理员只要核对电脑帐与实物数量的相符性,按需要通过查询并导出EXCEL表,打印出药品逐日消耗帐、专册登记帐等,达到手工帐与电脑帐双重保险。
④完善了交接班过程。
手工管理交接班局限于实物与处方数的交接,而此系统实行了电脑帐、药品实物数、处方数、空安瓿数、押金等情况多次核对,一次交接班,就对全部的使用管理情况作全面的核查,达到日清日结,确保了数据的准确。
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在我院门诊药房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非常实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数据准确可靠,提高了麻醉药品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但由于笔者编程知识水平有限,系统中尚有许多不足,有待今后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1-1卫生瓿关于印发《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的通知[Z].卫医发EZ005]438号,2005.[21处方管理办法Es].卫生部令第53号,2007.[31肖汉阳,徐江红,于永洲,等.利用Excel实现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笺的管理[J].中国药房,2007,18(25):1948—1949.[4]刘必铿.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管理[J].海峡药学,2008,20(1):110_111.[53匡玉霞,苏君,曾丽娜,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批号管理的实施D].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8,14(1):44-46.[4]魏国义,史强,钟春凤,等.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8):632—635.[5]杨世民主编.药事管理学[M].北京z中国科技出版社,2002:208-210.[6]刘宝,武瑞雪,叶露.论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障碍[J1.中国药房,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