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8章微观经济学应用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50
微观经济学《第⼋章分配理论》第⼋章分配理论总体介绍:本章的中⼼是⽤价格理论来解决为谁⽣产的问题,即解决收⼊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产要素共同造了社会财富。
分配就是把社会的财富分配给这四种⽣产要素的所有者。
劳动得到⼯资、资本得到利息,⼟地得到租⾦,企业家才能得到正常利润。
收⼊分配理论就是要研究各种⽣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到底是如何决定的。
⽣产要素的收⼊取决于两个⽅⾯:⼀是要素的数量.⼆是要素的价格,当拥有的要素数量既定时,要素的价格越⾼,则得到的收⼊也就越多。
和普通商品⼀样,⽣产要素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分配理论实际上就是⼀般价格决定理论在收⼊分配中的运⽤。
第⼀节⽣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产要素的需求★(⼀)⽣产要素需求性质1.派⽣需求(也叫引致需求)⽣产要素的需求是⼀种派⽣需求。
需求者是⼚商不是消费者2.联合需求。
即对⽣产要素的需求是⼀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影响⽣产要素需求的因素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
2.⽣产技术状况。
3.⽣产要素的价格。
分析⽣产要素需求时要注意这样⼏个问题:第⼀,产品市场的类型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
第⼆,⼀家⼚商对⽣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业对⽣产要素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只有⼀种⽣产要素变动与多种⽣产要素变动的情况。
第四,⽣产要素本⾝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的。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要素需求★1.⼚商对⽣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商对⽣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
即:MC=MR=P。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家⼚商来说,要素价格是不变的。
⼚商对⽣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2.⽣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位某种⽣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果以实物来表⽰⽣产要素的边际⽣产⼒,则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PP),如果以货币来表⽰⽣产要素的边际⽣产⼒,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第八章应用:赋税得代价问题与应用1.比萨饼市场得特征就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画出竞争市场均衡图。
标出价格、数量、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存在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
答:没有无谓损失。
自由竞争市场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消费者对该物品得评价等于生产者得成本。
在均衡状态下,总剩余达到,最大,如图8-2。
图8-2 比萨饼市场均衡图B.假设政府令每个比萨饼店每卖出一个比萨饼交纳1美元税。
说明这种比萨饼税得影响,确定并标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以及无谓损失。
每块面积与税前相比有何变动?答:这种比萨饼税使卖者得到得价格降低,买者支付得价格增加,销售量从Q 减少到Q 。
消费者剩余由税收前得面积A+B+E 减少为税收后得面积A;生产者剩余由税收前得面积C+D+F 减少为税收后得面积D。
税收收入为面积B+C。
无谓损失为面积E+F。
税收前没有税收收人与无谓损失(见图8-3)。
图8-3 有税收时得均衡图C.如果取消税收,比萨饼得买与卖者得状况变好,但政府会失去税收收入。
假设消费者与生产者自愿把她们得部分收入给予政府。
各方(包括政府)得状况能比有税收时更好吗?用您得图上所标出得面积做出解释。
答:如果取消税收,消费者与生产者自愿把收入交给政府,她们对市场得需求与供给就不会改变,市场仍处于原有得均衡状态。
虽然买者实际支付得价格上升了,卖者实际得到得价格下降了,但就是销售量不变。
买者与卖者所得减少得部分都交给了政府,不存在无谓损失。
各方得状况比有税收时好。
如图8-3 所示,如果比萨饼得生产者交给政府得收入就是面积C,消费者交得收入就是面积B,此时得销售量仍就是Q ,生产者剩余就是面积D+F,消费者剩余就是A+E,没有无谓损失。
2.评价以下两句话。
您同意吗?为什么?A.“一种没有无谓损失得税收不能增加任何政府收入。
”答:不同意。
有些税收不会产生无谓损失,只会增加政府收入。
例如庇古税,它就是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得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