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选自中国古典经史子集(附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46.19 KB
- 文档页数:31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出处及解释中国古代名言警句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们流传千古,至今仍是人们生活中的准则。
这些名言警句集中了中国哲学、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智慧,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选取几个典型的名言警句,分别从出处及解释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句,“不怕慢,就怕停”。
这是孟子的经典名言,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一章。
该句话是一个寓言故事的结束语,孟子用它来阐述“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怕进展慢,就怕中途停顿,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这句话可谓应用广泛,不仅在工作生活方面有着深刻的含义,而且也是体育生涯的信条。
第二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是王羲之说的一句名言,意为阅读千万本书不如亲身经历万里之行。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于实践的崇尚和对于知识的尊重,“学以致用”是人们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原则。
第三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出自清朝文学家郑板桥的《送君子》诗中,原意是说有心人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人富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特点,也激励着人们在做事情时要有决心,不怕困难。
第四句,“知足常乐。
”这是汉代著名道家张道陵所说的,意思是知足才能常乐,即要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要总想着得到更多。
这句话与当代人们追求繁华的思想相对立,提醒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感恩拥有的一切。
第五句,“家和万事兴。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语出《论语·卫灵公》。
这句话表达的是家庭和睦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强调家庭的和谐氛围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和行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是对于家庭的警示,同时也是对于社会和谐的呼吁。
以上是五句典型的中国古代名言警句,它们一直流传至今,且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这些名言警句不仅能够引导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追求真理、积极向上,更能够塑造人们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品质。
它们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哲学和思想的独特魅力。
国学经典名句收集和解释国学经典名句收集和解释国学名言名句对于现在的幼儿来说依然具有教育意义,很多家长都忽视对孩子进行国学方面的教育。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国学经典名句的意义吧。
言忠信,行笃敬。
选自:《论语》意思:说话忠诚老实,行为厚道严肃。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选自《礼记》意思: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理政事的办法。
现在多指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
一树百获者,人也。
选自《管子·权修》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获的,是培养人才。
培育人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收获很大。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选自《三国志》意思:志士有百种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
后来用来说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选自《左传》意思: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
这句话鼓励大家趁情绪高涨时一口气将事情做下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意思: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
万物之中,以人为贵。
出处:范晔《后汉书·周举传》意思:在天下的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老子》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出处:《礼记》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出处:桓宽《盐铁论》意思: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不迁怒,不贰过。
出处:《论语》意思: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出处:葛洪《抱朴子》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出处:《旧唐书》意思:一个人不敬重别人,实际上是不敬重自己。
古诗词名言警句1、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4、辅辅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1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1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荀子·劝学》)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1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1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1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2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2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论诗》)2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原道》)2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2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2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3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3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中国古代经典名言及注释中国古代经典名言及注释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中国古典名言警句(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国古典名言警句中国古典名言警句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吧,熟记名言警句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理解类题目的理解。
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中的名言名句及解析1《尚书》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以戏弄他人为乐,是道德败坏的表现。
太过沉迷于某一事物,就会丧失斗志。
自身的意志要符合道才能安宁,别人的言论也要符合道才能让人接受。
2《国语》心如欲壑,后土难填。
人一旦被欲望控制,欲望就像深谷,深不可测,多少东西都填不满,他会诱使你一步步走向深渊。
3《战国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太阳过了正午就会偏移,满月之后便会亏缺,任何事情一旦过盛就会走向衰败。
物极必反,万事不必太追求完美。
4《道德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没有人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做。
再难的事,也是从简单开始的,再大的事也有小的方面。
5《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才能取得进步,人要想成长,就要先学会反省自己。
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6《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与理解都是相互的,你以友爱之心对待他人,他人才能回报你以爱心。
你先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7《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一个人如果目标定得过低,成就肯定不会高。
人当志存高远,有较高的理想目标才能促使人不断奋进。
8《史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再聪明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再愚笨的人也有聪明的时候。
为人处世要谦逊,每个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9《淮南子》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船翻了才能看出谁会游泳,万马奔驰中才能看到谁御马技术精湛。
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能抓住机会。
在机会没来之前,沉下心来充实自己。
10《汉书》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刺耳的话虽然难听,但却有用,就像药虽然苦,却能去除疾病。
有一个说忠言的朋友比有一百个说漂亮话的有价值得多。
11《三国志》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善行再小也是有益于他人的好事;坏事再小,也会伤害他人。
古名人名言以及批注1. 古代名人名言大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译文:这里的山哪怕不高,但是有了仙人在这里,这山就能非常出名。
这里的水,哪怕不深,只要有了龙,也会非常灵验。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译文: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西汉司马迁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的其所,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而有的人的死无足轻重,因此意义是不同的。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译文: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5、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
——西汉刘向译文: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兰花香气屋子,久了会身染香气,就闻不到兰花香气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咸鱼市场,时间久了就变臭。
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北宋孙昭远译文: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2. 古人名言名句古人名言名句(经典集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古代著名的名人名言出处及意思解释古代著名的名人名言出处及意思解释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中国古代名言名句60条(附译文)儒家经典名言20句1、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大意:事事都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
2、事父母几(j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大意: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很委婉地劝止。
自己的意见表达了,父母不听从,还是恭恭敬敬,并不违抗,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大意: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却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请教,辨正自己的正误是非,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大意:一个人不讲信用,是不可以的。
大车小车,没有了连接辕和前面横木的销钉,还怎么能走呢?5、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大意:知道所达到的目标,才有确定的志向;有确定的志向,才能做到内心宁静;内心宁静,才能安稳泰然;所处泰然自若,才能思虑周密;思虑周密,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大意: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以修养身心为根本。
如果不注重自身修养这个根本问题,想要处理好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末节问题,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应当重视的却轻视,应当轻视的却重视,而要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这样的事情是从未有过的。
7、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大意: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违背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符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在变动不居中做得适度;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中国古诗词名言及翻译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典中国古诗词名言及翻译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古诗词名言及翻译精选1.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译】:办起事来有根据,说起话来有道理。
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译】: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可以明达事理,而偏听偏信就会看不到事实的真相。
3.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译】:形容群英云集,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
4.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译】:面对着深水羡慕鱼儿,不如回家织网捕鱼,与其徒劳无益地空想,还不如脚踏实地地去做点实事。
5.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一般的人都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有了过错就改正,那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6. (明扬仄陋,唯才是举。
) 曹操【译】:发现和选拔因出身卑微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被任用。
7.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译】:开始很容易做到,但能坚持到底的却又很少,告诫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要有始有终,而不能半途而废。
8.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千丈长的堤坝,会因有喽蛄蚂蚁的小洞穴而崩溃;百尺高的房屋,会因有烟囱缝隙里迸出的火星而烧毁。
喻指忽视小的漏洞,就可能造成大祸。
9.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译】:坚持不懈地刻下去,就是金属石头也能雕穿刻空。
喻指持之以恒,必能有所成就。
10. (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
)《老子》【译】:随便答应别人,必定很少讲信用。
常常把事情看得容易的,而做起来就会常常感到很困难。
中国古诗词名言及翻译1. (三折肱,知为良医。
)《左传》【译】:屡次折断胳膊,由于经过反复治疗而积累了知识,最后使自己也成为良医,说明实践能出真知。
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译】:河水太清了就没有鱼,对人的要求太苛刻了,也就失去了伙伴。
中国历代名言精编pdf1.中国历代名人名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论语。
子罕》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引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引自《岳阳楼记》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南宋词人)引自《论治体子· 甲申二月九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滕文公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清代政治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引自《郑板桥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南宋女诗人)引自《乌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
学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引自《盐铁论。
制议》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
义理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好问,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
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二读书·求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古代名人名言及解释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宋陆九渊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6、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10、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1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14、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100句古代典籍中的极简短句,囊括中国文学常识,高中生必读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份珍宝,在其中,古人留下许多智慧之语,在为人处事上,在人生中,这些哲理,在今天看来,依然受用。
1.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谦逊并感到自己的不足,能因此得益。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3.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办到。
4.毋意,毋必,毋因,毋我。
——《论语》【译文】不任性,不死板,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选取他的优点学习,对他的缺点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文】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问题。
小人常常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文】君子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8.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文】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9.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文】不会迁怒于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译文】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11.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文】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2.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译文】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译文】千里大堤,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
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1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文】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忠告。
名言警句及解释导读: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的了。
2、是可忍,孰不可忍。
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译文: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
4、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译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7、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译文:读书可以使人聪明。
1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1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对一个国家来说)百姓的地位最尊贵,国家其次,君主的地位应比百姓,国家轻。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分。
17、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古诗文名言警句300条并详细解释古诗文名言警句300条并详细解释1. <spanstyle="font-size:11.0pt;mso-ascii-font-family:Arial;mso-hansi-f 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444444;border:none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alt:none windowtext 0cm;padding:0cm">如切如磋,如琢如磨<spanstyle="font-size:11.0pt;mso-ascii-font-family:Arial;mso-hansi-f 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444444;border:none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alt:none windowtext 0cm;padding:0cm">。
(诗经卫风洪奥)指做玉石的方法,要用锯子切,锉子磋,再慢慢雕琢,最后磨光。
喻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
2. <spanstyle="font-size:11.0pt;mso-ascii-font-family:Arial;mso-hansi-f 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444444;border:nonewindowtext 1.0pt;mso-border-alt:none windowtext 0cm;padding:0cm">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 <spanstyle="font-size:11.0pt;mso-ascii-font-family:Arial;mso-hansi-f 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444444;border:none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alt:none windowtext 0cm;padding:0cm">兢兢业业,如霆如雷<spanstyle="font-size:11.0pt;mso-ascii-font-family:Arial;mso-hansi-f 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444444;border:none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alt:none windowtext 0cm;padding:0cm">。
中国古籍中100句经典语录——含出处,注解|品国学经典,适合典藏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数若子必慎其独也。
一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天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一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一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满足于自己庄稼的好。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香。
)6、《诗》云:“桃之天天,其叶幕幕。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一摘《中庸》(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一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焚夜》)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焚夜》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1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11、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1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1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1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2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南朝黄琼传))2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范晔《后汉书》2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
(曹操《龟虽寿》)2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2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28、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犯敌)3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新五代史》3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3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3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3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
3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3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名言警句-选自中国古典经史子集(附解释)简介:名言警句,选自《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资治通鉴》《论语》等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6.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8.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1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译文: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气候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气候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
14.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15.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译文:事情不应该立马确定下来,防止祸端在没有发生之时。
16.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译文: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17.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18.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1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20.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21.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译文:处事谨慎,能够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
22.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译文:大丈夫立志,越是处境困难时越是坚定不移,越是年老,其志向越是雄壮。
2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译文:富贵时不要忘记贫困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24.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译文:拒绝接受别人意见的视听闭塞,自己独断专行的遭到孤立。
25.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后汉书》译文:做事不要让自己亲近的人感到痛心,敌对者感到高兴。
26.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译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译文: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28.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译文:喜欢一个人,就会察觉不到他的过错;讨厌一个人,就会不知道他的优点。
2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译文:不应为地位不高而羞愧,应因德行不崇高而羞愧。
不因得到的报酬不高而耻辱,应该因为自己的见识不广阔而耻辱。
30.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1.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译文:把锅里的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不如把火灭掉抽去柴薪。
32.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译文:迷路后知道回来,就离正确的道路不远了;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错误就不算什么。
33.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译文:良将不会为了怕死而苟活着,壮士不会为了求生而毁掉自己的名节。
34.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译文:说话跨越了真实的情况,不可以太过重用(这个人)。
3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译文: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
36.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译文:有志行走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止;谋取四海之大的人,不能计较小利而妨碍大事。
37.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三国志》译文:要使国家兴盛,就要把百姓当作婴儿一样照顾(即爱民如子),国家败亡,是因为老百姓被当成泥土草芥。
38.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三国志》译文:对照明镜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为了知道今天的时势。
39.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40.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4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4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43.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晋书》译文:成全一个人功不足道,拯救天下人功德重大。
44.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
《晋书》译文:不是得到贤才困难,而是使用贤才困难;不是使用贤才困难,而是信任贤才困难。
45.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晋书》译文:学习的人,不担心才学比不上别人,而是担心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
46.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译文:长久积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了坏事,四面八方都会知道。
47.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
《宋书》译文:起了强风,才知道何种草足以抵挡风力;下了冰寒的霜,才知道哪种树能够受耐严寒。
48.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
《宋书》译文:处罚面不能过宽,奖励面不能过窄;处罚过于宽泛,还不如不罚;奖励面过窄,还不如没有奖励。
49.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译文:不先使民众富裕起来,而只谈什么国家利益,难道有百姓穷于天下,而国家富强的事吗?50.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
《南齐书》译文:有贤才却不知道,知道了贤才而不用,即使用了却不委以重任,委以重任却不信任人家,这是通患。
51.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梁书》译文:对于富裕和显贵不得意忘形,对于所想要的不匆匆忙忙去追求。
52.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梁书》译文:沟壑可以蓄满水,而人的志向和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53.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陈书》译文:在后面,望着眼前,那是前;而在前面望着后面的,就为后。
54.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陈书》译文:取草断了根,在没有蔓延;扑火停止燃烧,贵在迅速消失。
《魏书、北齐书、周书》55.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魏书》译文:要了解耕田方面的知识,,去向农夫请教;;要了解纺织方面的知识,,去向织女请教。
56.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魏书》译文:崇尚节俭的人打开财富之源,喜欢奢侈的人于贫困的征兆。
57.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北齐书》译文:思政不明白逆顺的道理,不知道大小的形状,不度强势的势,有了这三个遮蔽,他们应该抓住。
58.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北齐书》译文:负担重莫如身体,经历险莫如口舌,时间长莫如年代。
负重任,行险路,长期坚持,唯君子才能做到。
59.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周书》译文:勤俭乃修养德行必须的态度;奢侈是恶行之中最严重的。
60.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
《周书》译文:清白廉洁是做官的根本,节俭是做人的基础。
61.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周书》译文:学习不刻苦勤奋,不如不学。
62.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
《周书》译文:成功的人必然都是从默默无名开始才有后来的闻名天下,功劳也是小功绩慢慢积累才成为大功劳。
63.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周书》译文: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作经师)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作人师)就不那么容易了。
64.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
《南史》译文:人的一生如果不能施展抱负,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像是死了一样。
65.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史》译文:蝉儿的叫声越喧闹,森林就越发显得静寂;鸟儿的鸣叫声越响亮,山野就更加显得清幽。
66.行生于己,名生于人。
《北史》译文:行为是自己做出,名声是别人赋予。
67.审而后发,犹未为晚。
《北史》译文:仔细瞄准了,再把箭射出去,这样虽多费点时间,也不算是迟误。
68.时不可再,机不可失。
《隋书》译文: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69.因人成事,其功不难。
《隋书》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取得成功并不困难。
70.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
《隋书》译文:如果想要让水流清澈就必须保持水源的清澈,如果想要端正其行为就必须端正其思想。
71.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译文:先谋划后做事的人成功,先做事后谋划的人失败。
7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73.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74.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
《新唐书》译文:喜欢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没有不兴盛的;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