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五_0001
- 格式:doc
- 大小:399.50 KB
- 文档页数:7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一、什么是经济区域?从属性上看,一国经济范围内经济区域如何划分?二、经济区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三、解释区域经济学中的几个名词:区位、区位因子、点、线、面、网络四、阐述恶性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什么是经济辐射?区域经济辐射一般通过哪些途径与方式进行?六、阐述增长极理论、点轴发展理论、网络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七、简述罗斯托与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八、什么是城市,城市有哪些特征?九、什么是城市群?在我国发展城市群有什么重要意义?十、什么是区域经济分工?区域经济分工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十一、什么是区域特色经济?区域特色经济体现在哪些方面?十二、简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十三、什么是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十四、谈谈你对我国区域经济规划遍地开花的认识.十五、请分析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
十六、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涵义、目标与手段。
十七、请简要说明几种问题区域的发展对策.一、什么是经济区域?从属性上看,一国经济范围内经济区域如何划分?答:经济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从经济区域的属性看,一国内的经济区域包括:1、经济地带:内部具有同质性的经济区域。
2、大经济区:在功能上联系紧密的核心和边缘共同组成的,内部具有很强聚集性功能的经济区域。
3、功能性经济区:是指在经济地带或大经济区内具有相同职能的经济区域。
4、行政经济区:指经济区与行政区的界限完全一致,兼备行政区与经济区两种职能的的区域。
二、经济区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答: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三、解释区域经济学中的几个名词:区位、区位因子、点、线、面、网络答:区位: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时,在地理位置上所选择的一个具有特定优势的有限空间范围.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如影响企业区位分布的区位因子,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市场、企业决策者的行为、企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方式、社会经济环境、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点、线、面、网络是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点-—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经济学基础形考任务五学习记录学习记录:经济学基础形考任务五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分配有限资源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个体、企业和国家在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行为与决策。
在经济学基础的学习中,我通过课堂学习、阅读教材和参与讨论等形式,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下面是我的学习记录。
首先,我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定义。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含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个体与企业的行为、市场的运行等方面。
在经济学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需求、供给、市场、效率、效用、成本等。
这些概念的理解对于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非常重要。
其次,我了解了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供给指的是生产者为了利润而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需求和供给的均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在分析需求和供给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一些因素,如价格、收入、替代品、补充品、个人偏好等,这些因素会影响需求和供给的数量和价格。
然后,我学习了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市场失灵的情况。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换的地方,它通过价格机制来协调资源的分配。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实现资源分配的最佳效果,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对于市场失灵的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政府干预、管制、税收等。
此外,我还学习了效率和公平的经济原则。
效率指的是资源的最优利用,即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分配和利用来满足尽可能多的需求。
公平指的是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个人都能分享社会资源。
在现实生活中,效率和公平可能会相互冲突,需要进行平衡。
在学习过程中,我参与了讨论和小组作业,与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些互动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一些经济学原理,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来说,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我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了解了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学习了市场的原理和市场失灵的情况,掌握了效率和公平的经济原则。
第一次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4)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1. ()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A. 内尔森B. 杜能C. 熊彼特D. 韦伯满分:3 分2.德国学者()提出了着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 廖什满分:3 分3. 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A. 杜能B. 韦伯C. 廖什满分:3 分4.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
A. 独立性B. 知识性C. 综合性D. 应用性满分:3 分5. ()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美国B. 英国C. 日本D. 法国满分:3 分6. 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A. 外在的B. 内在的D. 独创的满分:3 分7.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
A. 物产B. 物力C. 资源D. 技术满分:3 分8.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 实用性B. 应用性C. 综合性D. 实践性满分:3 分9.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深刻总结。
A. 实用性B. 知识性C. 应用性D. 综合性满分:3 分10.199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克里斯塔勒满分:3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1.美国的经济学家()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赫希曼B. 汉斯·辛格C. 内尔森D. 赖宾斯坦满分:3 分2.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
A.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B. 人口管理C. 社区管理D. 环境管理E. 社会管理满分:3 分3. 了解区域经济学必须把握几个概念即()。
A. 区域B. 区域经济学C. 区域开发D. 区域利用E. 区域发展满分:3 分4.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
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索。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屮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休。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威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体化的进程屮, 区域经济一休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I才I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耍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曲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 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题目、
名词解释:区域经济
【答案】
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题目、
名词解释:综合经济区
【答案】
综合经济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可以为实现更高级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题目、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什么作用?
【答案】
(1)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内部贸易发展。
第二,有利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消极作用
第一,形成区域化组织间竞争加剧。
第二,形成对外壁垒,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题目、
名词解释:区域经济学
【答案】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题目、。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 B。
企业 C.个人 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 C。
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A.经济发达程度 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
A.水平合作 B。
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
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 C。
证券 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1-4及答案全部《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区域开发2、市场区位论3、人力资本4、区域经济增长5、主导产业6、增长极7、区域经济发展8、区域产业结构9、配第—克拉克定律10、产品需求收入弹性11、恩格尔系数12、地区主导产业13、地区产业专业化14、感应系数二、简答题1、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别表现在几个方面?2、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的区别何在?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5、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6、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是什么?7、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8、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9、我国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10、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几个?11、均衡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
12、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有几种?13、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如何防止资源性衰退?14、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15、库茨涅兹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论述内容。
16、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的内容。
17、地区主导产业选择应考虑的条件。
三、论述题1、试分析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别?2、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的现状,谈谈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采取的对策?《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区位因素2、新产业区3、区域贸易4、要素密集度5、贸易条件6、规模经济7、区域经济合作8、合作生产9、直接投资10、城市化11、城市化动力机制二、简答题1、影响产业布局中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什么?3、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有哪些?4、地域合理规模的评级标准是什么?5、我国新产业的分类有哪些?6、什么是区域贸易,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有何表现?7、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8、美国是如何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9、简答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与内涵?10、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11、简述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基本内容。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
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B.科林·克拉克C.配第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五_0001
一、单项选择题
1.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首先提出
的。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2. ()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于1987年首次提
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
A. 日本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3. 1909年()出版了研究区位问题的著作《区位的纯粹理
论》。
A. 韦伯
B. 杜能
C. 胡佛
D. 廖什
4. ()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
A. 工业
C. 农业
D. 手工业
5. 城市化地区是()1950年最早使用的一个概念。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英国
6. 国际上最通行的城市确定方法是根据人口()的规模来确定。
A. 集聚
B. 居住
C. 生长
D. 数量
7. 农村与()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
A. 工业
B. 市场
C. 农业
D. 手工业
8. 工业贸易合作包括合作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生产合作和()贸易合作两个方面。
A. 出口
C. 进口
D. 技术
9. ()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
新理论。
A. 列昂惕夫
B. 俄林
C. 杜能
D. 熊彼特
10. 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转变。
A. 计划经济
B. 市场经济
C. 商品经济
D. 自然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 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A. 农业区位论
B. 工业区位论
C. 运输区位论
D. 经济区位论
E. 商业区位论
2. 资源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资源的()特征是决定区域发展方向,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依据之一。
A. 类型
B. 数量
C. 质量
D. 时空组合
E. 测定
3. 行政调节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
A. 社会基础产业
B. 国有企业
C. 集体企业
D. 第三产业
E. 能源产业
4. 经济资源可分为()两大类。
A. 再生性资源
B. 生产性资源
C. 非再生性资源
D. 消耗性资源
E. 开发性资源
5. 地区形象具有的特点有( )。
A. 地域性
B. 继承性
C. 稳定性
D. 动态性
E. 发展性
6. 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
A. 科技研发合作
B. 技术援助
C. 技术贸易
D. 技术转让
E. 技术补偿
7. 城市化的测度标准有()。
A. 城市化水平
B. 城市化人口
C. 城市化速度
D. 城市化成长系数
E. 城市化时间
8. 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
A. 劳务贸易
B. 信息咨询
C. 旅游
D. 中介服务
E. 商务贸易
9. 城市化具有的内含有:()。
A. 城市化是城市化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
B. 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C. 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D. 城市化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E.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10. 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经济地理有五大传统即()。
A. 德国几何学
B. 社会物理学
C. 积累因果关系
D. 当地外部经济
E. 地租
三、判断题
1.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2.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的动态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3. 克拉克把区域的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
A. 错误
B. 正确
4. 城市成长力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5. 咨询业是一种高度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化产业。
A. 错误
B. 正确
6. 城市成长力系数是学者用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7. 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在地区资源的基础之上,而区域主导产业
的发展则必须以地区的优势资源为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大都市统计区是美国提出的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9.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A. 错误
B. 正确
10. 英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错误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