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同志革命活动遗址
- 格式:doc
- 大小:3.64 KB
- 文档页数:2
参观贺龙故居心得体会参观贺龙故居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抗日战争的英雄。
贺龙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中心镇,建筑风格独特,环境优美。
在参观贺龙故居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贺龙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到钦佩和敬仰。
贺龙故居是一个传统的湖南农家院落,由几栋古老的建筑组成,整个院落布局合理,犹如一个小型的庄园。
故居内部的陈设和摆放都非常精致,展示了贺龙当年的生活情况和家族的历史。
院落前的花坛种满了各种鲜花和绿色植物,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进入故居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贺龙头像,庄严肃穆,给人很大的震撼力。
参观贺龙故居的路线很明确,通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我首先来到了贺龙的寝室。
寝室内的家具摆放整齐,床铺干净整洁,一面墙上挂着贺龙的照片和一幅字画,这是他的床头照片和字体留念。
看着这些照片和字画,我不禁陷入沉思。
贺龙是一个非常坚强和勇敢的人,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深受部队和人民的爱戴。
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总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的寝室,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决心和毅力。
从贺龙的寝室出来,我来到了他的书房。
书房内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书籍和文件,有一些书籍是贺龙的亲笔题词,有一些是他的手迹,展示了他的学识和文化素养。
在书房的一侧,有一块大理石碑上刻着“红军长征胜利之地”,这是为了纪念贺龙和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站在书房内,我仿佛感受到了贺龙当年在书桌前工作的场景,他坚定的眼神和笔耕不辍的精神令我深感钦佩。
贺龙故居内还有一个展厅,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个人物品。
展厅的第一件展品就是贺龙的军装和胜利的武器,这是他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象征。
在展厅的墙上有一张贺龙和毛泽东的合影,两位伟人手牵着手,非常和谐,令人感动。
展厅内还展示了贺龙的荣誉证书、写有他亲笔签名的照片和手写的文件等,这些都是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证明。
贺龙故居贺龙,原名陈铁军,广东南海人,中国革命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创建人物之一。
贺龙故居位于广东省南海区里水镇澄塘村,是贺龙的出生地和成长地,也是他革命生涯的见证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贺龙故居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
贺龙故居坐落在南海区里水镇澄塘村三岭山麓的山坡上,依山傍水,环境幽静。
这里的历史悠久,居民以耕读为生,文化底蕴深厚。
贺龙的家族就生活在这个富饶的村庄里。
贺龙出生于1896年,他的家庭是一个农民家庭,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以期望他能够有所作为。
贺龙的家庭住宅占地面积较大,由典型的两进四合院构成。
庭院中种植着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故居由朱漆大门进入,门楣上刻有“贺龙故居”四个大字,显得庄重而又独特。
进门后就是一个宽阔的院子,中间有一个用花岗岩铺砌的八仙桌,供人休息和聚会使用。
院子的左边是贺龙的祠堂,里面有他和先祖的牌位,是祭祀、祈福和追思的场所。
祠堂外有一座小山包,上面有一座类似亭子的建筑,是贺龙小时候嬉戏的地方。
故居的正房是一幢二层楼的建筑,整体呈现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外墙以黄色为主,窗户为白色,屋顶则是瓦片覆盖,与周围的乡村风光相得益彰。
贺龙的书房位于楼的东侧,他在这里拜读了许多名著名书,奠定了他良好的文化基础。
书房内的摆设简约而典雅,有一张古色古香的书桌和一把红木椅子,给予人一种宁静和思考的氛围。
正房的西侧是起居室和厨房,起居室内有许多贺龙年轻时的照片和文物,展示了他的革命历程和家族的发展。
贺龙故居是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
它见证了贺龙的成长和革命历程,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壮丽的革命事迹。
贺龙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参加过许多重要战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家庭和故居展示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战斗精神和追求进步的决心,对于研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红色之旅——贺龙故居a lucky…来到的湖南,不可能不知道贺龙,来到张家界,不可能不了解贺龙。
这个学期,很幸运地跟着老师一起来到桑植,一起去认识一位革命先烈,更是去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程,一部鼓舞着后人的历史。
车上,大部分都是我们班的同学,秦老师要求我们来个自我介绍外加才艺表演。
窗外固然好风景,但是同学们更注重的是彼此的尊重,每个同学自我介绍完后,都会响起一阵掌声。
同学们当中,有的是怀着对贺龙元帅的敬畏,而无比期待。
车上一位女生唱了两首桑植民歌,突然间才觉得,原来民歌也会那么的好听,那么的动人,也许是当时的心情,让我们真真正正用心去感受旋律,用脑子去思考歌词吧。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目的地洪家关村。
从车上下来,不少同学呕吐不止,但在这个小村子,四面环山,绿水萦绕,很快的大家都打起了精神。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风雨桥,后来贺龙成名后改为贺龙桥,是他的祖父所建。
走过贺龙桥,正对面就是贺龙故居,一间湘西地区常见的木架毛瓦平房。
进去后,一眼就看到正中间堂屋上的匾额“贺龙故居”,是由邓小平亲自题写。
僧多米少,人多地方小,我们只能透过窗子听讲解员的解说。
透过窗子,我们看到了贺龙家人的照片,贺龙的父亲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他认定贺龙的所作所为是为劳苦大众的,主动为儿子四处奔波,操心操劳。
后来为贺龙扩充军备遭当地反动势力和土匪袭击而牺牲。
贺龙的弟弟贺文掌随父同行,也被敌人捉住,用蒸笼活活蒸死。
贺龙的姐姐贺英是个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
贺英驻洞长湾遭敌偷袭,在掩护伤病员撤退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贺龙的二姐贺戊妹也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献身。
贺龙的妹妹贺满姑,参加贺龙和贺英领导的队伍,并组织穷人打土豪,烧田契等革命活动,最后遭桑植反动势力杀害。
贺龙一家,满门忠烈,是名垂青史的革命家庭。
随后我们从后门正真走进了贺龙故居,来到了他姐姐妹妹的卧室,还有他和弟弟的卧室,凡卧室都陈列有木床、被褥、蚊帐、木箱、书桌、靠椅、灯盏架和女人做鞋用的竹篮、洗衣棒等各种常用器物。
贺龙纪念馆,坐落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是中共中央于1995年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贺龙同志生平业绩的纪念场所1996年3月,贺龙元帅诞辰周年之际,贺龙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题写“贺龙故居”匾牌,江泽民同志题写“贺龙纪念馆”馆名贺龙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X)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湖南省“十大魅力场馆”,湖南省红色旅游先进单位.2()08年3月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2016年3月,成立贺龙纪念馆洪家关旅游区,旅游区景点主要包括贺龙纪念馆、贺龙故居、贺龙桥、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旅游区总面积达47平方公里。
34
吕梁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蔡家崖乡蔡家崖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由三个院子组成,其中工作人员办公大院为后来续建,旧址部分为一大一小两个院子的套院,建筑物主要是石拱窑洞、砖包大门、起脊瓦房、盖瓦歇厦等,充分体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地方民居特色。
旧址面积为4500平方米,保护范围为12200平方米。
目前,这里对外开放的原状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贺龙同志的故居、旧居,有“晋绥干部会议会址”、“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旧址”以及“六柳亭”等;辅助陈列有“晋绥边区革命斗争史陈列室”、“毛主席在蔡家崖革命活动展览”、“贺龙同志生平事迹展览”等。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收藏有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为研究晋绥革命史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收藏总量为4100余件,其中有毛泽东的笔砚,贺龙的文件包,林枫的马鞑子,牛荫冠的毛毯、针线包,边区军民用过的兵器、工具、衣物、粮票等,不少图片实物弥足珍贵,为全国少有或
独有。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贺龙纪念馆导游词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贺龙纪念馆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在来此之前,您一定听说过许多新中国开国元勋贺龙元帅戎马征战的故事,可您也许还不知道贺龙元帅同凉城人民有过一段不解之缘吧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观瞻一下他的革命活动旧址. 贺龙纪念馆地处厢黄地乡井沟子村教堂院内,北距县城2公里,占地面积约一亩,整体建筑古香古色,环境十分幽雅.1945年10月到1946年1月间,晋绥军区贺龙司令曾率部三进凉城,展开了革命活动.当时晋绥军区政治部设在井沟教堂,贺龙司令及其指挥部也就住在这里.如今在教堂柱子上有当年贺龙部队集会时贴写的10条标语,其中清晰可见的有“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等.〔纪念馆门前〕现在大家面前这处铁栅栏围成的长方形院子就是“贺龙纪念馆”暨“凉城县文物馆”.这是1987年为纪念贺龙元帅而修缮.该馆分为三个陈列室,即居室、展览室和历史文物展览室.〔进入馆内〕大家请看,这两侧墙上的题词分别是高克林、杨植霖、布赫等领导题写的.东首这间屋子是贺龙当时的居室,室内陈列了贺龙当年使用过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具,再现了当年的生活情景;西首这间展室展出的是贺龙的革命活动历程及在凉城等地活动的全过程.朋友们,贺龙纪念馆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旅游重要景点之一,欢迎大家作凉城之游时再度光临.再见。
红军在酉阳1、活动概况1933年12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省宣恩县的大村(今属咸丰县)召开会议,总结了湘鄂边失败的教训。
根据贺龙同志的主张,决定放弃恢复湘鄂边苏区,向川东南的酉阳、彭水、黔江、秀山等地发展,创造新的湘鄂川黔边新苏区。
1934年4月下旬,贺龙率领红三军深入黔江、酉阳境内的蓬东、五里、马喇湖、官庄、杨家坳、黑水、毛坝、板家溪、五福、兴隆、小咸、八穴等10多个区乡,发动群众打击土豪50多家,把大批浮财分给了贫苦农民。
1934年5月初,红三军主力从利川游击到酉阳时受川军进逼,遂于5月8日占领四川彭水县城,歼川守敌1个营。
11日西渡乌江进入黔东,6月1日占领沿河县城,6月2 日红军侦察员朱玉廷向贺龙、关向应特别报告了南腰界情况,6月4日进驻酉阳南腰界。
红三军进驻南腰界后,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及中共湘鄂中央分局和军直属所有机构都分别住在余家桶子、罗家桶子、楠木菁、少年坨等地,其所辖七、九两师分别住杨家寨、柏杨坳等地。
从此,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以南腰界为军事指挥中心和大本营,展开了开拓川黔边根据地——黔东特区的革命斗争。
1934年6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枫香溪召开会议,作出了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登记党员,恢复红三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组织干部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政权建设等决定,纠正了夏曦在红三军中推行的“左”倾错误路线。
会后,红三军在南腰界组织了几支工作队深入酉阳、秀山、松桃、沿河、印江等县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开展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在酉阳境内建立了南腰界、唐家溪、大坪盖、龙池4个游击大队,近400多名游击队员。
与此同时,红三军还以南腰界为中心,在川黔边区、川鄂边区和川东南广大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和赤卫队,打土豪、分田地,壮大了红军队伍。
各地游击队的建立和发展,为区乡苏维埃的政权建设准备了干部等条件。
紧接着,在酉阳就建立了南腰界区革命委员会(区苏维埃)和南腰界、唐家溪、大坪盖、龙池4个乡苏维埃政权。
参观贺龙故居心得体会范文贺龙是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之一, 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他的故居位于湖北省仙桃市, 作为一个爱国将领的故居, 我对他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貌非常感兴趣。
我特地前往贺龙故居进行参观, 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贺龙故居位于湖北省仙桃市, 占地面积较大, 有许多建筑群和花园。
一进入贺龙故居, 我就被它的大门所吸引住了。
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大字——“贺龙故居”, 几个金色的大字庄重而又朴素, 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
大门两侧是两座高大的石狮子, 它们张牙舞爪, 威武雄壮, 仿佛在守护着这座故居。
我进入故居后, 首先参观了贺龙纪念馆。
纪念馆分为多个展厅, 每个展厅介绍了贺龙的不同时期、不同角色的事迹。
在第一展厅, 我看到了贺龙的童年照片和家庭照片。
贺龙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从小就饱受贫困和苦难的折磨。
然而, 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他, 反而激发了他追求自由和正义的决心和勇气。
在接下来的展厅中, 我看到了贺龙参加革命斗争的历程。
贺龙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也是红军中的优秀将领。
展厅中展示了他在长征中的英勇事迹, 他率领红军浴血奋战, 屡建奇功,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革命战争中, 贺龙顶住了日本侵略者的压力, 带领军队和人民坚决进行抗日斗争, 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参观其他的展厅中, 我还看到了贺龙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修建水利建设、担任湖北省委书记等重要事迹。
贺龙身上展现出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诚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深深地打动着我。
贺龙故居的展厅通过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形式, 将贺龙的历史事迹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使我对贺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除了参观贺龙纪念馆, 我还在故居的花园中漫步。
花园中郁郁葱葱的植被、修剪整齐的花草, 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花园四周环绕着小溪, 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 使整个环境更加优雅。
在花园的中心, 有一座雕塑, 上面刻着贺龙的名字和他的名言: “人民好, 我才好!”这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语道出了贺龙的为人之道和为民之心。
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贺龙军部旧址的红色基地活动体会昨天,我和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参观贺龙纪念馆。
当我们坐在车上时,一路上欢唱着美妙的歌声,我向窗外一看,哇!这里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这里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山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一片绿草正在围绕着一间小房子,让人看见了真想出去玩一玩。
到了目的地,我们按照顺序一个一个下了车。
我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贺龙桥,我们一来,就看见了贺龙桥旁的两只石狮子。
它们是那样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就像是在保护贺龙桥的守卫。
贺龙桥的屋檐上面挂着两排长长的红灯笼,美丽极了!贺龙桥是用木头做的。
我想:这里贺龙爷爷肯定经常从这木桥上走过,他的战士也在这里吃过饭,养过伤,当时的老百姓肯定在这里给他们送过食物!当我走在贺龙桥中间时,仿佛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仿佛自己就是一名为祖国做过贡献的将军,心中无限的自豪。
经过木桥时,我看见桥上面有一片征青色的瓦盖着,就像一座没有装修好的大木房子。
当我往脚下看时,我从桥板的木头之间的缝隙看见了清澈的河水,把我吓了一大跳!当年我们的贺龙爷爷从这里奔跑时,哪里像我这样胆小呢?经过贺龙桥,向左走就是贺龙爷爷居住的地方。
一进贺龙故居,就看见了贺龙爷爷的半身铜像。
进去之后向右走,就看见了贺龙爷爷用过的物品,陈设着锅、床、柜子、书桌很简陋,但是却培养了这样一位英勇的战士。
真是很了不起啊!周围有许多郁郁葱葱的翠竹、苍松,贺龙爷爷和他的家人都像苍松翠竹一样具有坚贞不屈的精神。
走出门后,我对他们全家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
随后,我们就来到了百龙桥,桥样板上面雕刻的龙真多啊,有大的,也有小的,栩栩如生。
有的是双龙戏珠,有的在喷火,还有的在腾云驾雾呢!然后,就来到了贺龙铜像那儿,我看见贺龙爷爷的全身铜像身高4米多,重上十吨吧!贺龙穿着整齐的中山装,穿着皮鞋,夹着心爱的烟斗,正满面笑容地向我们走来。
贺龙同志革命活动遗址
贺龙同志革命活动遗址位于凉城县西南方向三公里处的荆沟村教堂。
1945年冬,贺龙率部驻扎在荆沟村,当年的土台子是贺龙的指挥部,荆沟村是政治部所在地,教堂的正房为贺龙住的地方,直到1946年3月份部队转移。
如今教堂墙上仍保存楷繁体,字迹比较清楚,内容为“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向功臣的长处学习”等口号。
贺龙革命活动旧址由国家拨款,于1987年6月开工,经过两个多月紧张施工,于同年8月18日修复完工,向各族群众开放。
贺龙革命活动纪念馆为二厅式,一厅为贺龙居住时的陈列,另一厅为贺龙革命活动的史实、图片、历史资料陈列。
反映了贺龙元帅的生平事迹。
纪念馆的建成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井沟子村教堂院内,凉左公路通过该村,旧址距县城2.5公里,占地面积约2亩,整体建筑为欧式教堂风格,古香古色。
夏季绿树成荫,鲜花满院;冬季松柏相映,一片绿色;环境优雅怡人。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贺龙同志命许光达旅由晋西北北上,于8月27日首次攻克凉城。
同年10月19日,贺龙同志亲自率部北上,二次解放凉城,并发起卓子山战役,于25日告捷。
接着与聂荣臻同志率领的晋察冀部队一起,打响绥包战役。
12月中旬,贺龙同志重返凉城,在井沟子、土台子修整时,住在教堂神甫的居室里,并在教堂中多次举行革命集会,柱子上留下了当年张贴的“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等十多条革命标语。
1946年1月中旬,在离开井沟子村前,贺龙同志请当地群众同吃“八大碗”,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贺龙同志在凉城人民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为了纪念贺龙同志在凉城、内蒙以至整个革命历程中的丰功伟绩,在发现当年留下的革命标语后,县政府以及上级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对教堂进行了维修和保护,并将其辟为“贺龙革命活动旧址”,其中分设贺龙革命活动历程、凉城革命斗争史和历史文物陈列三部分,在陈列中复原了当年贺龙同志的居室与办公室。
展览主要通过历史照片和有关资料以及征集到的文物,简要介绍贺龙同志的革命事迹。
贺龙革命活动历程陈列部分分为:早期革命活动、创建红二军团、开辟晋绥革命根据地、三驻凉城以及建国后的主要活动,其中以介绍晋西北和三驻凉城的资料与文物为主,生动展示了贺龙同志的革命历程和丰功伟绩。
凉城县是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蛮汉山、马头山根据地,起着连接大青山与晋西北以至延安的枢纽作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凉城的革命文物陈列,深刻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党、建政,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全过程。
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洒遍凉城大地,象壮丽的马头山、蛮汉山一样,将长驻人间,光辉永存。
凉城县不仅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还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
历史文物陈列从新石器到元、明、清,序列完整,祖先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岱海文化和古老文明。
贺龙革命活动旧址是凉城县的一个综合性文化设施,它真实的记录了凉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展示了近代凉城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人们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场所。
近年来,县政府提出了“以老区精神为依托、以贺龙革命活动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构想,纪念馆正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这一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接待参观者逾万人,并经常邀请一些当年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同志,开展重温革命历程活动,同时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为了加强贺龙旧址的保护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精神,县文化主管部门配备了专人进行管理,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每年对旧址进行粉刷和维修,对文物和照片进行科学保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制定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预案,有效地杜绝了文物被盗现象的发生。
1991年贺龙革命活动旧址被确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确定为乌兰察布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凉城县设想在旧址的基础上,建设贺龙公园,将贺龙革命活动旧址建设为研究贺龙同志在华北地区革命活动的基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陈列方法,增加声、光、电现代化高科技陈列技术,使其真实地体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陈列特点,以满足广大参观者的需求。
[1] 内蒙古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