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文件管理(二)
- 格式:doc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4
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1、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2、档案安全管理制度1、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一)实验室建立技术档案,由专人、专柜统一保管。
仪器设备、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与论文、研究培训、技术服务等与技术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
二)各种资料应及时收集整理,建卡、分类保存,尤其是进口仪器资料,绝对不得遗失。
三)仪器使用人员借阅仪器使用操作手册等,必须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并且按时归还,不得损坏、遗失。
仪器维修手册仅供维修人员使用。
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资料应保持完整,单独立案,包括下列资料:仪器到货、验收时间、安装调试、性能鉴定的详细记录资料;仪器主机部件与附件;合格证;仪器维修手册;仪器使用操作手册或仪器说明书,建立仪器维护、保养、修理登记册等。
(五)仪器设备档案是评价仪器设备性能,了解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情况的重要文件。
六)实验原始记录要求认真、完整填写。
实验数据及结果须由实验指导老师签名确认。
七)所有资料、原始数据,未经允许不得带出尝试室,确认需要使用相干资料时,应由尝试中心主任批准后方可借出,要求按规定时间清偿。
八)资料室要做好清洁、防潮、防火、防盗等相关安全工作。
2、档案管理制度一)、档案材料收集1、公司对内收回、对外上报的各种盖有公司公章的文件由各办公室统一搜集管理。
2、各部门均应指定专人(兼职)负责收集整理、移交本部门的存档文件。
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重要的有价值的文件资料,由主办部门收集存档,会议文件由会议主办部门收集存档。
二)、归档范围1、文书档案1)各种会议的记录和纪要;2)上级机关发来的与公司有关的决定、决议、制度、批复规定、通知、通报等;3)公司对外的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件;4)董事长、总经理的批示指令、批复等;5)集团及各分公司对各部门有存档价值的事情计划、总结、敷陈、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统计报表、条约、协议书等。
6)公司和各分支机构有存档价值的机构设置,合并撤销、更名、人员编制、调动、招聘辞退、培训、干部任免、员工的薪资与奖励、绩效考核、保险、处分决定等资料。
实训七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也是计算机网络的突出特点。
通过设置共享,管理员可以将服务器的资源贡献出来,让网络中所有的用户访问这些资源,而管理员也可以在服务器上集中管理这些资源。
在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打印机、传真机、光驱、软驱、硬盘、Modem等,软件资源包括数据、程序。
一、资源共享1、注意只能共享文件夹或整个磁盘,不能只共享单个文件。
一般不推荐共享整个磁盘,因为这样的安全性太差了。
共享目录的2种方法:①右击目录,选“共享”或“属性”②使用“计算机管理”工具共享文件的方法:建一个目录,把需要共享的文件放入该目录,再共享目录即可。
实验1:在C盘建A1目录,共享给everyone组有所有权限,共享名为aa11在C盘建A2目录,共享给everyone组有读取权限,共享名为aa222、在Win2003中,默认有C$,D$,admin$等共享名,这是为管理需要而自动设置的,无法删除。
共享名后加$表示这个共享在网上邻居中不显示,起到一定的保密作用,但这种保密是不可靠的,用个小工具就可以显示网上所有有$的隐藏共享名。
实验2:在C盘建A3目录,共享名为aa33,共享方式为隐藏共享,共享给everyone组有读取权限,共享给aaa 账户有写和读的权限,共享给bbb账户为完全控制,共享给ccc账户为拒绝访问。
实验3:在主机上连接到虚拟机的共享资源。
步骤1:在虚拟机的DOS窗口用ipconfig命令查看虚拟机的IP地址或者查看网上邻居属性里的IP地址。
步骤2:在主机的运行窗口,打入\\虚拟机IP地址\共享名。
由于二台电脑的用户名、口令不同,可能会要你输入用户名和口令(注意这是虚拟机上的用户名与口令)3、共享文件夹管理工具实验4:用“右击目录”和“计算机管理”工具两个方法分别练习以上实验。
实验5:查看本地计算机有哪些文件已经设置为共享,并且有哪些账户正在访问当前计算机的共享文件资源,查看已经被打开的共享文件夹资源。
文件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文件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文件的存储、组织、检索和访问等操作,熟悉常见的文件系统结构和功能,提高对文件管理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内容1、文件的创建、删除和重命名使用 C++或 Python 编程语言,通过系统调用或相关库函数实现文件的创建、删除和重命名操作。
观察文件在操作系统中的实际表现,如文件的出现和消失,文件名的更改等。
2、文件的读写操作实现对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包括读取文件的全部内容、按行读取文件、向文件写入数据等。
分析不同读写模式(如只读、只写、读写等)对文件操作的影响。
3、文件属性的获取和修改获取文件的基本属性,如文件大小、创建时间、修改时间、访问权限等。
尝试修改文件的部分属性,如只读属性、隐藏属性等,观察修改后的效果。
4、文件目录的操作创建、删除和遍历目录。
实现文件在不同目录之间的移动和复制操作。
四、实验步骤1、文件的创建、删除和重命名以下是使用 Python 实现文件创建、删除和重命名的示例代码:```pythonimport os创建文件file_path ="exampletxt"with open(file_path, 'w') as f:fwrite("This is a test file")删除文件osremove(file_path)重命名文件new_file_path ="renamed_exampletxt"osrename(file_path, new_file_path)```运行代码后,可以在指定的目录中观察到文件的创建、删除和重命名操作的结果。
2、文件的读写操作读取文本文件的示例代码:```pythonfile_path ="text_filetxt"with open(file_path, 'r') as f:content = fread()print(content)```按行读取文本文件的示例代码:```pythonfile_path ="text_filetxt"with open(file_path, 'r') as f:for line in f:print(linestrip())```写入数据到文件的示例代码:```pythonfile_path ="outputtxt"with open(file_path, 'w') as f:fwrite("New data written to file")```分别运行上述代码,观察文件的读写结果。
检测实验室的文件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检测实验室的文件管理,保证文件的完整性、保密性、可追溯性和可控性,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风险,有效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检测实验室内的所有文件管理活动。
三、文件的分类(一)根据文件管理的目的和功能,文件可分为以下几类:1.技术文件:包括检验人员的操作指南、试验方法、记录表格等一切与检验过程相关的文件。
2.质量文件:包括实验室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文件等一切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文件。
3.管理文件:包括队列、会议纪要、行政管理等一切与管理活动相关的文件。
(二)根据文件形式和载体的不同,文件可分为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
四、文件的保管(一)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文件室,负责管理文件。
文件室应干燥、通风,并设置相应的保管设施,如文件柜、文件架等。
(二)文件室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和管理文件,确保文件的安全性。
(三)纸质文件的保管,应按照文件的重要性、保密等级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保管要求,并严格执行。
(四)电子文件的保管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保证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五、文件的归档(一)文件的使用周期结束后,应根据文件的重要性和保留价值,归档到不同的档案室。
(二)归档后的文件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号、登记、标识和分类存放,以便日后查阅和管理。
(三)归档文件的保管期限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四)保管期限结束后,应按照文件的分类,进行相应的处置,如销毁、转交等。
六、文件的流转(一)文件的流转应有相应的流转单据,包括发文、收文等。
(二)文件的流转应明确流转范围、流转目的、流转时间等信息,确保文件的准确、及时地传达和交流。
(三)文件的借阅应有相应的申请手续,明确借阅期限和借阅人员,确保文件的安全和保密。
七、文件的备份和恢复(一)实验室应定期对重要的电子文件进行备份,确保文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备份文件的存放应分散进行,确保备份文件的安全性。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文件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文件系统的结构及其组成。
3. 学会使用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文件操作。
4. 了解文件系统的性能优化方法。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文件管理系统:Windows Explorer3. 实验工具:文本编辑器(如Notepad)三、实验内容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2. 文件系统的结构3. 文件操作4. 文件系统性能优化四、实验步骤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1)打开Windows Explorer,观察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
(2)分析文件系统的组成,包括文件、目录、驱动器等。
(3)了解文件名、扩展名、路径等基本概念。
2. 文件系统的结构(1)创建一个新文件夹,命名为“实验文件夹”。
(2)在“实验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文本文件,命名为“实验报告.txt”。
(3)观察文件系统的树状结构,理解目录与文件之间的关系。
3. 文件操作(1)打开“实验报告.txt”,使用文本编辑器进行编辑。
(2)保存并关闭编辑器。
(3)将“实验报告.txt”复制到“实验文件夹”的子目录中。
(4)删除“实验文件夹”中的“实验报告.txt”。
(5)重命名“实验文件夹”中的子目录。
4. 文件系统性能优化(1)查看磁盘属性,了解磁盘空间占用情况。
(2)对磁盘进行碎片整理。
(3)使用磁盘清理工具清理磁盘中的临时文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文件、目录、驱动器等。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文件。
2. 文件系统的结构实验中,我们创建了文件夹和文件,并观察了文件系统的树状结构。
文件系统采用分层结构,目录与文件之间通过路径连接。
3. 文件操作实验中,我们进行了文件操作,包括创建、编辑、复制、删除和重命名。
这些操作是文件管理的基本技能。
4. 文件系统性能优化通过磁盘碎片整理和清理磁盘中的临时文件,我们提高了文件系统的性能。
最新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最新的文件管理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该系统在处理大量文件时的效率、安全性以及用户体验。
以下是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一、系统性能测试
1. 读写速度:通过对比不同大小文件的读写时间,我们发现该系统采用了优化的读写算法,显著提高了文件操作的速度。
2. 多任务处理能力:实验中模拟了多用户同时进行文件操作的场景,系统展现出良好的并发处理能力,无明显延迟现象。
二、安全性评估
1. 加密机制:系统内置了先进的加密算法,对存储的文件进行实时加密,有效防止了数据泄露。
2. 权限管理:通过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文件的访问和操作权限,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三、用户体验分析
1. 界面设计:系统提供了直观的用户界面,使得文件管理变得简单易行,即使是非专业用户也能快速上手。
2. 搜索效率:系统具备强大的搜索功能,支持关键词、文件类型等多种搜索方式,大大提升了查找文件的效率。
四、问题与改进建议
1. 在处理超大型文件时,系统偶尔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建议进一步优化文件处理算法。
2. 尽管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备份功能,但缺乏自动化和云同步的选项,建议增加这些功能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最新的文件管理系统在性能、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方面均表现出色,但仍有改进空间。
我们期待开发团队能够根据这些反馈继续优化产品,以满足更广泛的用户需求。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文件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对文件管理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实验,了解文件管理的相关原理和方法,提高文件管理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文件管理系统:Windows文件管理器3. 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文件和数据三、实验内容1. 文件创建与删除2. 文件夹创建与删除3. 文件与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命名4. 文件属性的设置与修改5. 文件搜索与查找6. 文件权限管理7. 文件压缩与解压四、实验步骤1. 文件创建与删除(1)在Windows文件管理器中,新建一个名为“实验文件.txt”的文本文件。
(2)在“实验文件.txt”上右击,选择“删除”,确认删除。
2. 文件夹创建与删除(1)在Windows文件管理器中,新建一个名为“实验文件夹”的文件夹。
(2)在“实验文件夹”上右击,选择“删除”,确认删除。
3. 文件与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命名(1)将“实验文件.txt”复制到“实验文件夹”中。
(2)将“实验文件.txt”移动到桌面。
(3)将“实验文件.txt”重命名为“实验文件修改.txt”。
4. 文件属性的设置与修改(1)在“实验文件修改.txt”上右击,选择“属性”,设置文件属性为“只读”。
(2)修改“实验文件修改.txt”的属性为“隐藏”。
5. 文件搜索与查找(1)在Windows文件管理器中,输入“实验文件”进行搜索。
(2)使用“查找”功能,查找“实验文件修改.txt”。
6. 文件权限管理(1)在“实验文件夹”上右击,选择“属性”,点击“安全”标签。
(2)添加用户权限,设置权限为“完全控制”。
7. 文件压缩与解压(1)将“实验文件夹”压缩为“实验文件夹.zip”。
(2)解压“实验文件夹.zip”到指定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文件创建与删除:实验成功创建和删除了文件,验证了文件管理的可行性。
2. 文件夹创建与删除:实验成功创建和删除了文件夹,验证了文件管理的可行性。
学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对实验室的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
下面是一个学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的例子:一、档案管理的目的为了保证学校实验室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二、档案管理的范围涵盖学校所有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包括实验室建设档案、设备档案、实验项目档案、实验数据档案等。
三、档案的建立和归档1. 档案应按照实验室建设、设备配置、实验项目等的顺序建立和归档。
2. 档案应采用统一的编号和命名规则,确保档案的唯一性和可识别性。
3. 档案应按照文件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以方便查询和使用。
四、档案的保管和借阅1. 档案应设置专门的存放空间,要保证环境干燥、通风,并具备防火、防水等基本设施。
2. 档案的保管应有专人负责,并制定相应的保管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
3. 档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借阅,借阅时必须填写借阅申请表,并经过审批。
五、档案的备份和恢复1. 定期对档案进行备份,确保档案的安全可靠。
2. 如发生档案丢失或损坏情况,应及时进行档案的恢复。
六、档案的销毁和报废1. 档案根据保管期限进行调整,过期的档案应进行销毁和报废。
2. 销毁和报废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七、档案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 档案管理工作应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如出现档案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并进行改进。
八、档案管理的培训和宣传1.对相关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
2. 定期进行档案管理的宣传,使全体员工都能够遵守档案管理制度。
以上是一个学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的简要内容,具体的制度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学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二)是学校为了规范实验室工作、保障实验室安全、加强实验室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1. 档案登记制度:建立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每个实验室都应有相应的档案,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设备设施清单、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使用记录等。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模版为做好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完善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功能和效率,适应实验室教学的改革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验室工作档案的内容1.实验室管理和建设部分。
实验室管理人员基本情况表;实验室建设计划申报材料;实验室评比、总结材料;实验室各类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实验室工作计划,活动记录,人员考核记录,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
2.实验室教学部分。
实验室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项目卡片、实验教材,实验教学考核考试办法及试卷。
典型的实验报告,有关实验教学的记录报表等;实验教学方法研究、文章材料等。
3.实验室设备部分。
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帐(卡)技术资料;维修使用记录;借用登记记录;设备的购置报告、设备报废调拨单,设备的论证报告、订货合同、安装验收报告、使用、检修及故障记录等。
二、实验室工作档案的管理1.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建实验室要及时建立工作档案。
2.根据实验室工作档案的内容,实验室管理人员、有关教师和其他人员,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和事项记录工作,并提供给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
三、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模版(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实验室档案的价值,保障实验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内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条实验室档案包括实验室日常工作记录、实验室项目资料、实验室设备资料、实验室人员档案等。
实验室档案应当按照制度进行管理。
第四条实验室档案的管理应当遵循有保护、有利用、有传承和有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档案管理部门第五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由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该部门应当设立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第六条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目录、档案鉴定标准等,并进行档案编制和整理工作。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实验内容:实验七文件管理(二)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专业班级:11gb软件2班
教师:贺红艳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实现的方法。
2、掌握Linux文件系统中文件的建立、打开、读写、执行、属性等系统调用的使用
二、相关函数
1、int creat(const char *filename, mode_t mode)
mode:创建模式(指定文件的属性)可以直接用数字表示文件的访问权限
filename:要创建的文件名(包含路径,缺省为当前路径)
2、int open(const char *pathname, int flags)
int open(const char *pathname, int flags, mode_t mode)
pathname:要打开的文件名
flags:打开标志
O_RDONLY 只读方式打开
O_WRONLY 只写方式打开
O_RDWR 读写方式打开
O_APPEND 追加方式打开
O_CREATE 创建一个文件
O_NOBLOCK 非组塞方式打开当使用
O_CREATE标志时,则使用第二个函数,即三个参数的。
需要使用mode来指定文件的访问权限。
3、文件关闭
int close(int fd)
fd:文件描述符(打开文件时,由系统分配)
4、int read(int 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gth)
从文件描述符fd所指向的文件中读取length个字节到buf所指向的缓冲区中,返回值为实际读取的字节数。
5、int write(int 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gth)
把length个字节从buf指向的缓冲区中写到文件描述符fd所指向的文件中,返回值为实际写入的字节数。
6、int lseek(int fd, offset_t offset, int whence)
将文件读写指针相对whence移动offset个字节。
操作成功时,返回文件指针相对于文件头的位置。
(可以利用lseek计算文件长度lseek(fd, 0, SEEK_END))
whence可用以下值描述:
SEEK_SET:相对文件开头
SEEK_CUR:相对文件读写指针的当前位置
SEEK_END:相对文件末尾offset可取负值,表示向前移动。
三、实验步骤
1、编写一段C语言程序,使其完成:对用户输入的文件内容进行拷贝。
例如用户输入:./copy aFile bFile,(如果目标文件名为copy)则将文件aFile的内容拷贝到文件bFile中。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fd1,fd2,n;
char buf[512];
if(argc<3)
{
printf("参数太少\n");
exit(0);
}
if((fd1=open(argv[1],0))<0)
{
printf("open error\n");
exit(0);
}
if((fd2=creat(argv[2],0644))<0)
{
printf("create error\n");
exit(0);
}
n=read(fd1,buf,512);
write(fd2,buf,n);
close(fd1);
close(fd2);
}
2、编写一段C语言程序,使其完成:创建一个新文件,输入一段数据,然后随机移动指
针,接着插入一段数据,完成后,查看该文件的大小和内容。
(程序运行完成后,使用ls –l test命令可以显示文件的实际大小,然后使用od –c test 命令显示文件的内容)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char buf1[]="abcde";
char buf2[]="12345";
main()
{
int fd;
if((fd=creat("test",0644))<0)
{
printf("create file error\n");
exit(0);
}
write(fd,buf1,5);
lseek(fd,30,SEEK_SET);
write(fd,buf2,5);
close(fd);
}
3、阅读以下程序,并运行,写出运行结果,并分析程序的功能。
#include <stdio.h>
#include<unistd.h>
main()
{ int fd,a[10],i;
for( i=0; i<10;i++)a[i]=i+1;
fd=creat(“abc”,0755);
printf(“lock 40 bytes in parent…\n”);
lockf(fd,1,40);
printf(“…locked \n”);
fflush(stdout);
if(fork()==0)
{printf(“enter child,write 20 bytes.\n”);
write(fd,a,10);
printf(“…writen. \n”);fflush(stdout);
printf(“loc k 80 bytes in child…\n”); fflush(stdout);
lockf(fd,1,80);
printf(“…locked in child.\n”);fflush(stdout);
sleep(2);
lockf(fd,0,80);
printf(“…unlocked in child.\n”);fflush(stdout);
exit(0);}
printf(“parent sleep now. \n”);
sleep(10);
printf(“parent wakeup. \n”);
printf(“parent unlock now.\n”);fflush(stdout);
lockf(fd,0,40);
printf(“…parent unlocked.\n”);fflush(stdout);
wait(0);
exit(0);
}
三、总结
多动手实践,多上机操作,Linux的操作其实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四、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