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六个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
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取。
以下是其中六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1. 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制氧剂,可以将高锰酸钾固体加热至高温,然后收集氧气。
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2. 加热氯酸钾
氯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制氧剂,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氧气。
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
3. 过氧化氢分解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制氧剂,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氧气。
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 氧气
4. 镁与二氧化碳反应
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氧化镁和碳,同时释放出氧气。
文字表达式:镁+ 二氧化碳→氧化镁+ 碳+ 氧气
5. 铁与水蒸气反应
铁可以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产生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同时释放出氧气。
文字表达式:铁+ 水蒸气→四氧化三铁+ 氢气+ 氧气
6. 铝与氯气反应
铝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氯化铝和碳,同时释放出氧气。
文字表达式:铝+ 氯气→氯化铝+ 碳+ 氧气。
制取氧气的七个步骤1. 氧气的重要性氧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气体之一,它不仅支持我们的呼吸,还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实验等领域。
制取氧气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2.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占0.9%。
为了制取纯净的氧气,我们需要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3. 负压吸附分离法负压吸附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它利用了不同气体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的差异,通过吸附剂吸附氮气,而将氧气保留下来。
这个过程需要以下七个步骤:3.1 压缩空气将空气通过压缩机进行压缩,将空气的体积减小,增加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概率,为后续分离步骤提供高浓度的气体。
3.2 去除水分由于水分的存在会影响吸附剂的性能,所以需要通过冷凝器去除空气中的水分。
冷凝器将空气冷却至露点以下,使水分凝结成液体,然后通过排水阀排出。
3.3 分离氧氮将经过去除水分处理的空气通过吸附剂层,吸附剂层中的吸附剂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与氮气发生作用,而对氧气具有较弱的吸附作用,从而实现氧气和氮气的分离。
3.4 脱附当吸附剂层饱和吸附氮气后,需要进行脱附过程,将吸附的氮气从吸附剂中释放出来。
这一步骤通常通过减压或加热吸附剂来实现。
3.5 氧气收集脱附之后,得到的是富含氧气的气体。
通过收集器将氧气收集起来,同时排除其他杂质气体。
3.6 再生吸附剂在吸附剂中,氮气只是被吸附在表面,通过再生吸附剂,可以将吸附剂中的氮气释放出来,使吸附剂恢复到可再次使用的状态。
3.7 循环运行吸附剂经过再生后,可以再次用于分离氧气。
这样,整个制取氧气的过程就可以循环运行,实现持续供氧。
4. 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除了负压吸附分离法,还有其他一些制取氧气的方法。
例如,通过液态空气的分馏法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
此外,还有电解法、膜分离法等方法可以制取纯净的氧气。
5. 应用领域制取的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实验等领域。
● 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 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1. 二氧化锰分解制氧气的方程式
2MnO2(固体)→2MnO(固体)+O2(气体)
该反应可通过加热二氧化锰(MnO2)进行,它会分解为氧气(O2)和锰(IV)氧化物(MnO)。
2. 高温电解水制氧气的方程式
2H2O(液体)→2H2(气体)+O2(气体)
这是一种通过高温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在高温下,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3. 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程式
2NaOH(固体)+H2O2(液体)→Na2O2(固体)+2H2O(液体)+O2(气体)
这是一种通过反应氢氧化钠(NaOH)和过氧化氢(H2O2)制取的氧气。
这个方程式的反应会产生水(H2O)和氧气(O2)以及钠过氧化物(Na2O2)。
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超有趣的方法!
先来说说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吧!就好像我们做饭,把高锰酸钾这个“食材”放在试管这个“锅”里,加上酒精灯这个“大火炉”加热,哇塞,氧气就慢慢跑出来啦!比如,你想想看,就像煮汤的时候,热气腾腾,香味扑鼻,氧气不就是这样被“煮”出来的吗!
还有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这个“魔法催化剂”的作用下,“噗噗”地就变出了氧气。
哎呀呀,这不是和变魔术一样神奇嘛!咱可以想象一下,过氧化氢是个小懒虫,二氧化锰就是那个催它动起来的小精灵,一下子就变出了氧气这个宝贝。
最后呢,就是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啦。
这就像是给氯酸钾这个“小家伙”洗了个热乎乎的“热水澡”,它一高兴,氧气就跑出来啦。
好比我们冬天泡个热水澡,浑身舒畅,氯酸钾也是这样呢!
总之啊,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奇妙,各有各的乐趣!实验真是太神奇啦,不是吗!。
●制取气体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假设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考前须知: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响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而要等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答:刚开始出现的气泡中,混有空气;为了排尽装置内空气,使收集到的氧气更纯洁。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氧气?答: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8、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代表收集满了?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9、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呢?答: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沿而使试管炸裂。
10、排水法收集气体不纯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①未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气体②集气瓶内未装满水三、气体制取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反响物都是固体,反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响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反响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响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b、c、d装置):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那么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收:收集气体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1. 利用分子筛吸附法制取氧气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分子筛吸附法来制取氧气。
这种方法是利用分子筛的特性,将空气中的氮气、水蒸气等杂质吸附,使含有高浓度氧气的气体从分子筛中释放出来。
2. 利用压缩空气分离法制取氧气
压缩空气分离法是将空气通过空气压缩机进行压缩,然后通过冷却、除尘等处理步骤得到液态空气,再通过液空压缩机进行进一步压缩。
接下来,利用液空的温度差异分离液态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从而制取纯氧气。
3. 利用电解水制取氧气
电解水是一种通过电解方法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电流通过水中的电解质,将水分子分解为氢离子和氧离子,然后在电极上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过控制电流和电极材料,可以实现选择性制取氧气。
4. 利用气化工艺制取氧气
在一些工业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含有氧气的气体混合物。
通过气化工艺,将这些气体混合物经过净化、冷却等处理步骤,使其中的氧气得到富集和分离,从而制取纯氧气。
5. 利用膜分离法制取氧气
膜分离法是通过选择性透过物质的膜,将混合气体中的氧气和其他气体分离的方法。
通过控制膜的孔径和选择性,可以实现
氧气的有效分离和制取。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较小的优势。
制取氧气的化学公式氧气(O2)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气体,微生物如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因此,如何制取氧气也变得尤为重要。
在生活中,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但这些方法大部分都是基于特定的化学反应。
本文将介绍四种不同的化学公式用于制取氧气,分别为水分解、酸性水溶液中氧的表面产生、氧的电动析出和光触媒氧的水分解。
第一种是水分解,它是制取氧气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
水分解的基本原理是水在高温环境下分解,其化学反应公式为:2H2O(℃)→2H2(g)+O2(g)。
此反应具有自发性,即温度越高,水分解的速率越快,但是,此反应产生的热量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反应本身会变得不稳定。
第二种方法是在酸性水溶液中产生氧,即氢氧化物反应,其化学反应公式为:2H2O+2H++2e-→2H2+O2。
此反应在强酸性环境中发生,氢离子能够在水溶液中移动,同时电子从碳基发生器中释放出来,随后与氧相结合,形成氧气。
第三种方法是氧的电动析出,其化学反应公式为:H2O+CO2+2e-→H2+O2。
此反应是通过电解介质将电荷运载到反应器中,然后将碳酸氢根与水分解,释放出氧气。
最后,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是用光触媒水分解,其化学反应公式为:H2O+光→H2+O2。
此反应是由光触媒催化而产生的,光触媒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然后使水发生分解。
总之,上述四种不同的化学公式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水分解的反应速度快,但需要冗余的能量输入。
此外,在酸性水溶液中氧的表面产生、氧的电动析出和光触媒氧的水分解等反应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但这些反应相对而言比较慢,但没有舍弃任何能量使用。
因此,在生活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制取氧气,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最终,人们可以把氧气分解的化学反应公式作为有效的工具,帮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