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9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91.2011·贵港市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2011·甘肃华亭一中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2011·南宁二中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游李商隐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dān)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
①庾郎: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
《晋书·庾翼传》:“翼字稚恭,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明媚的春天出游,见到高桥之上骏马疾驰,白鸟高飞于长川之上。
B.烟轻柳新,春意萌发,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含苞欲放,与诗人心境相契。
C.此诗为即事感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不落俗套,自成一格。
D.庾翼年少有为,就连青草都要妒忌他的春袍,隐含作者怀才不遇的伤感。
2.诗词常借动作细节抒写人物心境,请简要分析诗句“摩挲七宝刀”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表现的不同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花明韦应物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点题,“绿”“朱”二字分别描写枝条和花朵,色彩鲜艳,画面感强。
B.颈联上句以“乱”状风中叶,下句以“妍”写水边花:诗人好恶之情溢于言表。
C.尾联由物及人,“荧煌”一词生动地写出诗人眼前光色闪烁、花影迷离的感受。
D.本诗体物精细,意境闲淡,显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绘景造境功力。
4.诗中是怎样表现夏花之“明”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乙酉八月十一日晨起闻日本乞降喜赋陈寅恪①降书夕到醒方知,何幸今生见此时。
闻讯杜陵欢至泣,还家贺监鬓弥衰。
国仇已雪南迁耻,家祭难忘北定诗。
②念往忧来无限感,喜心题句又成悲。
【注释】①陈寅恪(1890—1969),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亦是杰出的诗人。
①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于1937年8月日军进入北平后绝食而死,死前犹挂念前方战事。
1.默写填空(7分)(1) 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2)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3)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4)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以叙述口吻、传情动作表达真挚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5)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春雨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填空。
(10分)(1)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
(2) __________,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3)《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及其艰辛的诗句是 __________,。
(4)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
(5)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彼此再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说是一种幸运,如“正是江南好风景,”。
缘分不是时刻都会有的,即使相约也世事难料,如“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缘。
3.按要求填空。
(6分)(1)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2)写诗人听到笛声,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描写青山吐月优美意境,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4)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5)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6)请写一句出描写夏季景色的古诗名句。
(课内外均可)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
米树香香,糖树甜甜乔娟①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越来越怀念在真实泥土里生发出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在日月精华里慢慢长成的农家猪。
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ft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ft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ft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 分)【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ft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ft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①楚酒:楚地产的酒。
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困人: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
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24-2025学年九师联盟高三语文(上)10月质检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数学相关的逻辑推理能力一直是当下大模型的短板。
当前用户可以感知到的大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的相关性进行训练分析,从而达到文本生成的人类平均水平。
但是,除了文本的分析和生成之外,人类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中最重要的是推理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认知推理等。
逻辑推理即根据前提条件给出符合逻辑或潜在逻辑关系的结论,而数学运算是用精确的语言和符号进行纯逻辑的推演。
逻辑推理被认为是当前大模型最难攻克的一道关卡。
而除了逻辑推理之外,对有限的碎片信息进行不断重组、搜寻以找到信息全貌等,类似于传统侦探推理小说所呈现的“碎片信息拼凑分析”,也在大模型当前的能力范围之外。
目前,大模型所展现的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资料分析、内容生成等领域,而在涉及数字分析、逻辑推演等领域,大模型的想象空间依然有限。
很难想象,一个难以判断小数点后数字大小的大模型,能够在工业生产制造、金融计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因此,国内外的大模型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如何训练大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推理能力”。
(摘编自王晓凯《分不清9.11和9.9大小,暴露大模型逻辑推理能力短板》)材料二:人工智能既然是一种技术,自然就会蔓延进入人的生活生产领域。
文学艺术生产是人类元状态的精神生产,洞穴中的壁画、结绳记事的环扣都是在为人类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心灵世界做的漫长预热。
因此,从很早开始,计算机技术就已经与语言产生了勾连性的尝试。
与之进行远距离对应的是,超强人工智能在科幻作品中以各种瑰丽奇谲的面貌出现。
比如1968年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超级计算机,它能够自主判断处境,争取自己的命运,甚至表演出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谋虑诡计。
从现有发展水平上看,我们更需要讨论的是在现实和幻想之间处于过渡地带的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呈现”出与人近似的意识,与人类展开交互式学习。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2014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一、(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二、(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2014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参考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原文是“重要成分”而非“最主要的内容”。
)2.C(应该特指“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
)3.B(纸的运用可以使晋人爱用行草字体写书札,但却与其“传世”没有因果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 (阴:暗中。
)5.B (④写的是盗贼的事;⑤写王居安被罢官闲居十多年。
)6.C (“遭到刘佑的仇家威胁”文中未提及)7.(1)当时边境危机刚平定,年成不好,淘汰的军士聚众抢掠,王居安恩威并施,(州内)安定就像没有事的时候一样。
(得分点:“遽”“甫”“晏然”各1分,大意2分,共5分),(2) 遇到江西统帅想用买通贼兵投降来邀功,派人秘密地去游说贼兵,赠给食盐和粮食,贼人高兴,要求更加过分。
(得分点:“会”“间道”“逞”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王居安,字资道,黄岩人。
淳熙十四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徽州推官。
王居安自己请求试任民事官,于是被任命为江东提刑司干官。
提刑使王厚之锋芒毕露,没有人敢触犯,王居安遇到有不可行的事,当面力争一点也不屈服。
任兴化知军。
到任后,逐条上奏便利民众的事。
让商人流通以便降低米价,诛杀大盗为民除害。
召入朝廷做秘书丞。
轮流应对时说:“只应当严格加强守备,增加兵力占据险要之地来等待敌人,这是朝廷制定克敌的上策。
”升任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检讨编修官,兼任代理考功郎官。
弹劾郭倪、郭僎,判处流放岭南以外,天下人对此感到高兴。
任太平州知州。
当时边境危急刚平定,年成不好,淘汰的军士聚众抢掠,王居安恩威并施,(州内)安定就像没有事的时候一样。
将副刘佑被仇家告密到朝廷,拘捕在金陵狱中,王居安写信给当权的人辩白刘佑是冤枉的,有人说:“刘佑自己认罪了,(你这样做)恐怕有袒护邪恶的嫌疑吧?”王居安说:“郡里有无辜的人死去,还要郡守干什么?”事情果然弄清楚了。
当初,郴州黑风峒盗贼兴起,罗世传是倡导人,势头十分嚣张。
2014届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叔明传李叔明,字晋,阆州新政人。
本鲜于氏,世为右族。
兄仲通,字向,天宝末为京兆尹、剑南节度使。
兄弟皆涉学,轻财务.施。
李叔明,字晋卿,阆(làng)州新政人。
本鲜于氏(本姓鲜于),世为右族(豪门大族)。
兄\仲通,字向,天宝末为京兆尹、剑南节度使。
兄弟皆涉学(研究学问),轻财务施(务:致力。
乐于施舍)。
叔明擢明经,为杨国忠剑南判官。
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纥遇瑀慢,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
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可汗为加礼。
复命,迁司门郎中。
叔明擢明经(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
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明清时是对贡生的尊称),为杨国忠剑南判官。
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做……副使)汉中王\瑀\使(出使)回纥,回纥遇(对待)瑀慢(怠慢,傲慢),叔明让(责备)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倨傲),可乎?”可汗为加礼(厚于常规的礼仪,也可说“以礼相待”)。
复命,迁\司门郎中。
东都平,拜洛阳令,招徕遗民,号能吏。
擢商州刺史、上津转运使。
迁京兆尹,久之,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
崔旰扰成都,出为邛州刺史。
旰入朝,即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徙治梓州。
东都平,拜洛阳令,招徕(招:招抚;徕:慰劳)遗民,号\能吏。
擢商州刺史、上津转运使。
迁京兆尹,久之,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
崔旰(gàn)扰(侵扰)成都,出为邛州刺史。
旰入朝,即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徙治(迁移地方官署所在地)梓州。
建中初,吐蕃袭火井,掠龙州,陷扶、文、远三州。
叔明分五将邀击,走之,以功加检校户部尚书。
梁崇义阻命,诏引兵下峡,战荆门,败其众,襄州平,迁检校尚书左仆射。
建中初,吐蕃袭火井,掠龙州,陷(攻陷)扶、文、远三州。
叔明分五将邀击(拦击,截击),走之,以功加检校户部尚书。
梁崇义\阻命(抗拒王命,也说造反),诏引兵下峡,战荆门,败其众,襄州平,迁检校尚书左仆射。
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
初,东川承兵盗,乡邑雕破,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
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拜尚书右仆射。
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
德宗幸(皇帝亲临某地,叫幸)兴元,出家赀(家财)助军,悉(动词,尽其所有)衣币(衣服和钱财)献宫掖(指皇宫。
掖,掖庭,宫中的旁舍,嫔妃居住的地方。
),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
初,东川承(受到)兵盗,乡邑凋破(凋敝),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安抚,接纳)有方,华裔(指我国中原和边远地区)遂安。
后\朝京师,以(因为)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肩舆抬着轿子)以(来)见,拜尚书右仆射。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简作“乞骸”),改\太子太傅\致仕(辞去官职)。
贞元三年,卒,谥曰襄。
始,叔明与仲通俱京兆尹,及兼秩御史中丞,并节制剑南,又与子昇俱兼大夫,蜀人推为盛门。
贞元三年,卒,谥曰襄。
始,叔明与仲通俱尹(动词,治理)京兆,及兼秩(兼任)御史中丞,并\节制(一做节度使;二指挥,管辖)剑南,又与(儿)子(李)升俱兼(兼任)大夫,蜀人推为盛门(豪门,望族)。
叔明素恶道、佛之弊,上言曰:“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
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每等降杀以七,皆择有行者,馀还为民。
”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
叔明素(素来,向来)恶(憎恶,讨厌)道、佛之弊,上言曰:“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
今迷其内而饰其外(现在人们内心迷失而只修饰其外表),使农夫工(工匠)女(织女)堕业(荒废本业)以(来)避(躲避)役(劳役),故(所以)农桑(农耕与桑蚕,代指农业生产)不劝(勤勉,努力),兵赋日屈(兵赋日渐减少),国(国家)用(财用)军(军事)储(储备)为斁耗(yì hào 损耗)。
臣请本道(古代行政区划名)定寺(寺庙)为三等,观(道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每等降杀(shài,减少,减省)以七,皆择有行(德行)者,馀(其余)还为民。
”德宗善(认为……好,赞同)之,以为(认为)不止本道,可为(被)天下法(效法),乃(于是,就)下(交付)尚书省杂议(共同商议)。
子昇,以少卿从德宗梁州。
叔明严敕以死报,故昇有功,擢禁军将军。
贞元初,迁太子詹事。
坐郜国公主,贬罗州别驾。
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第舍田产。
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
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子升,以(以……的职务)少卿从德宗梁州。
叔明严敕(告诫,叮嘱)以死报,故升有功,擢\禁军将军。
贞元初,迁\太子詹事。
坐(因为)郜国公主,贬罗州别驾。
叔明素豪侈(豪华奢侈),在蜀殖财(经商),广(扩大)第舍(住宅)田产。
殁(死)数年,子孙骄(骄横)纵(放纵),赀产(钱财家产)皆尽。
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选自《新唐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兄弟皆涉学,轻财务.施(2)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3)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4)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1.务:致力,专力从事。
辞:推辞,不接受。
悉:尽其全部。
致仕:交还官职,退休。
2.请概括李叔明的人物形象。
(每点概括不超过4个字)(2分)2.乐善好施,为官有方,屡建战功,生活豪侈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叔明是阆州新政人,世代为豪族,他的哥哥叫李仲通,天宝末年担任京兆尹、剑南节度使。
他们兄弟两人都在学业方面较用心。
B.李叔明出使回纥时。
回纥人对汉中王礼节简慢,他对其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批评,最终使回纥可汗认识到了错误。
后被升为司门郎中。
C.东川地区有兵盗侵袭,村落凋破。
李叔明在此治理了二十年,安抚、接纳有方,该地区才安定。
D.李叔明生活的时期佛、道盛行,很多人为逃避劳役、兵役和赋税,纷纷信佛信道,致使国家财用军事储备大大减少,后被德宗加以限制。
7.D [解析] “后被德宗加以限制”不符合原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
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4分)(2)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
(3分)(3)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
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3分)4.(1)李叔明责备(他们)说:“我们大国与你们通好,特遣贤王持符节出使。
(你们)可汗,是我大唐的女婿,却依仗功劳傲慢,可以这样吗?评分建议:共4分。
“让”“恃”“倨”,语句通顺各1分。
(2)德宗觉得很好,认为不只李叔明所在的行政区适用,可以被天下效法,于是就交付尚书省商议。
评分建议:共3分。
“善”,“为天下法”“下”各1分。
(3)他死后几年,他的子孙骄横放纵,钱财家产都败光了。
世人都传言说家产丰厚的人都应以叔明的遭遇为借鉴。
评分建议:共3分。
“殁”“多藏者”“鉴”各1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村①梅尧臣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②。
【注】①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
②王民:臣民。
版籍:交租税的户籍。
论:看待。
(1)这首诗描绘了小村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3分)(2)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常为后世赏读者称道,试作赏析。
(4分)(3)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
末句婉而多风。
”请作具体分析(3分)5.(1)水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十分艰难。
评分建议:共3分。
答对1层给2分,答对2层给3分。
仅对诗句加以解说而未加概括的不给分。
(2)“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明深秋这一季节;“啮”,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评分建议:共4分。
生动描摹形象,1分;巧妙点明季节,1分;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写出内容,1分。
比拟,也可写成“拟人”。
(3)该诗看似无只言片语表示指责之意,实则婉转地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对小村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
评分建议:共3分。
看似未指责、谴责做法、寄予同情三层意思,各1分。
赏析:这首诗作于庆历八年秋。
诗人途经淮河,见到那里的农村水患之后凋敝不堪,有所感触。
诗人精心选择了破篱败门、形瘦的家禽、无衣的老幼、断缆与枯桑等镜头组合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笔调客观冷峻。
第三四句描写水灾后村中凄凉情景。
三句写村中无粮,从鸡子寻食落笔:寒鸡偶然寻得食物,还呼唤它的伙伴。
言外之意,百姓在痛苦中煎熬,生活极其艰难。
四句画面是:村中老人无衣遮体,还抱着孙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儿取暖。
诗中没有写青壮年,暗示村中人口稀少,青壮年流离外地谋生了。
第七八句是写沙洲村上人家尽管灾后如此凄凉,他们还是被谬误地编入交租的户籍。
结尾发出强烈感叹:尽管沙州村上人家灾后现状如此凄惨,他们还是被编以户籍以向统治者交纳苛捐杂税,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作者咏叹至此,不再作评论,可见他对这些穷苦灾民,倾注着同情的泪水。
诗人融情于事,咏而不评,对穷苦灾民同情之心让人意会。
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
末句婉而多风。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骆谷晚望韩综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释】韩综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此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2)有人说“岭花多是断肠枝”“无理而妙”。
请赏析。
(3分)(3)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
(4分)6.(1)【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描绘了秦川沃野千里渭水东流如白练的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和诗歌画面的描绘,难度较低。
(2)【参考答案】“岭花”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所谓断肠枝,而作者却说它断肠,此是“无理”,而“岭花断肠”只是因为作者是个断肠人,深刻地传达作者对失官还乡时的郁结。
【解析】赏析本题,只要找出本句的“无理”在何处,妙在何处即可。
“无理”一般指不合自然规律,“妙”一般指传达情感。
(3)【参考答案】乐景衬哀情,首句描写锦山秀水的美丽图景与下文断肠人的悲伤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景结情,尾句“岭花断肠”含蓄隽永。
【解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多钟,如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情景分写等等,需要联系诗歌写景句逐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