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无机化学(三)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1
无机化学考研辅导讲座(上)一.无机化学(理论部分)知识点应用归纳1、无机物(分子或离子)构型:(1)简单分子(或离子):(2)配合物:2、物质的熔、沸点(包括硬度):(1)晶体类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2)离子晶体:(3)分子晶体(4)金属晶体:金属键(与价电子、价轨道有关)3、物质的稳定性:(1)无机小分子:(2)配合物:4、物质的磁性:(1)无机小分子:MO (掌握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共价双原子分子)(2)配合物:5、物质的颜色:(1)无机小分子:极化理论(2)配合物:6、无机物溶解度:(1)离子晶体:(2)共价化合物:(7、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影响因素(1)溶液酸、碱度(2)物质的聚集状态8、化学反应方向:(1)热力学数据:(2)软硬酸碱理论9、分子极性、键的极性、键角、键长等:10、推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级组取值,|选择—组合理量子数:四个量子数取值规则11、溶液中有关质点浓度计算: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解离平衡:利用多重平衡规则,K是关键12、常见的基本概念:对角线规则;惰性电子对效应;Lewis酸、碱;质子酸、碱;缓冲溶液;屏蔽效应;钻穿效应;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镧系收缩;电负性;电离势;电子亲合势;晶格能;键能;有效核电荷及求法等。
二.无机化学(元素部分)(1)结构}(2)性质:重点是化学性质第一讲分子结构(molecular structure)1-1 离子键理论一、基本要点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的原子反应时,生成的化合物如NaCl等都是离子型化合物,它们具有一些固有的特征,如它们都以晶体的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在熔融态或水溶液中可导电等。
这种由于原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生成正负离子,并通过静电库仑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通常,生成离子键的条件是两原子的电负性差大于1.7以上,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键化合物。
《无机化学》课程习题册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2.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相等()3.相同温度下,渗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CaCl2溶液,其渗透压相等()4.临床上的两种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等渗溶液。
()5. 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6.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7.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8.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的NaCl液和葡萄糖液渗透浓度相等()9.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其依数性要用校正因子i来校正。
()二、选择题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0.2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 D.0.4mol·L-1 NaCl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大的是()A.葡萄糖 B.NaCl C.CaCl2 D.无法比较3.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A.0.1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 D.0.2mol·L-1 NaCl4.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小的是()A.葡萄糖 B.NaCl C.CaCl2 D.无法比较5.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在临床上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葡萄糖 B.NaCl C.CaCl2 D.蔗糖6. 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 )a. c(C6H12O6)= 0.2 mol·L-1b. c[(1/2)Na2CO3]= 0.2 mol·L-1c. c[(1/3)Na3PO4]= 0.2 mol·L-1d. c(NaCl)= 0.2 mol·L-1A. d>b>c>aB. a>b>c>dC. d>c>b>aD. b>c>d >a7.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A. 大于280 mmol·L-1B. 小于280 mmol·L-1C. 大于320 mmol·L-1D. 280-320 mmol·L-18.欲使同温度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 质量浓度相同D 渗透浓度相同9. 质量浓度为11.1g ·L -1CaCl 2 (M=111.0 g ·mol -1)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 )A.100mmol ·L -1B.200mmol ·L -1C.300mmol ·L -1D.400mmol ·L -1三、填充题:1.10.0 g ·L -1NaHCO 3 (Mr=84)溶液的渗透浓度为__________mol ·L -1。
初三60个必背化学式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以及变化的科学,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应用,初三的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式。
下面是60个初三必背的化学式,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部分。
一、无机化学1.水(H2O)2.氧气(O2)3.二氧化碳(CO2)4.氯化钠(NaCl)5.硫酸(H2SO4)6.硝酸(HNO3)7.苯酚(C6H5OH)8.硝化甘油(C3H5(NO3)3)10.氨(NH3)11.碳酸氢钠(NaHCO3)12.硝酸钾(KNO3)13.硫酸铜(CuSO4)14.亚硝酸钠(NaNO2)15.硫酸铁(Fe2(SO4)3)16.亚硫酸钠(Na2SO3)17.硝酸钠(NaNO3)18.氯化钾(KCl)19.碘化钾(KI)20.硫酸钠(Na2SO4)21.重铬酸钾(K2Cr2O7)22.氢氧化钠(NaOH)24.一氧化二氮(N2O)25.氟化钙(CaF2)26.氧化钙(CaO)27.氧化铜(CuO)28.五氧化二磷(P2O5)29.硝酸银(AgNO3)30.氮气(N2)31.二氧化硫(SO2)32.二氯甲烷(CH2Cl2)33.氯气(Cl2)34.氮氧化物(NOx)35.硝酸盐(NO3-)36.硫化氢(H2S)38.三氯甲烷(CHCl3)39.碳酸钙(CaCO3)40.二氯乙烯(C2H2Cl2)41.二硫化碳(CS2)42.碳酸亚铁(FeCO3)43.高锰酸钾(KMnO4)44.磷酸二氢钠(NaH2PO4)45.醋酸(CH3COOH)二、有机化学46.乙烯(C2H4)47.丙烷(C3H8)48.乙醇(C2H5OH)49.乙酸(CH3COOH)50.乙酸乙酯(C4H8O2)51.甲醇(CH3OH)52.甲酸(HCOOH)53.甲酸甲酯(HCOOCH3)54.甲酸乙酯(HCOOC2H5)55.乙酸丙酯(C5H10O2)56.丙酮(C3H6O)57.氯仿(CHCl3)58.苯(C6H6)59.甲苯(C7H8)60.醋酐(C4H6O3)这些化学式涵盖了初三学生需要了解的基本无机和有机化学化合物。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总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 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温度的影响4:了解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于反应速度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反应速率的定义1:掌握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两个概念。
2:学会用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错误!平均速率:2121c c r t t -=-- 错误!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1掌握反应级数的概念,学会建立简单的速率方程. 错误!掌握速率常数k 的概念及意义,可以由速率常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第三节:反应机理○,1了解什么是基元反应。
错误!学会从微观角度角度建立速率方程探讨反应机理。
第四节: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错误!熟练掌握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错误!学会计算零级、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了解二级、三级反应的半衰期。
第五节: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了解解释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碰撞理论和解释阿仑尼乌斯方程的过渡态理论。
第六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三种表达方式及计算○,1aE RTk Ae -=错误!ln ln Eak A RT =-+错误!ln lg 2.303a E k A RT=-+,错误!熟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学会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的关系212112lg ()2.303a E k T Tk R TT -=. 第七节: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简单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Ⅱ 习题一 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B.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C.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从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2.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不能改变反应的△G , △H, △S, △UB 不能改变反应的△G ,但能改变△H ,△S, △UC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但能改变△S, △UD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 △U ,但能改变△S3.对任意化学反应,其含义是( )A 。
无机化学反应生产工三级(高级工)题库100题及答案(三)一、选择题1、能用于输送含有悬浮物质流体的是()。
A、旋塞阀B、截止阀C、节流阀D、闸阀答案:A2、能自动间歇排除冷凝液并阻止蒸汽排出的是()。
A、安全阀B、减压阀C、止回阀D、疏水阀答案:D3、启动往复泵前其出口阀必须()。
A、关闭B、打开C、微开D、无所谓答案:B4、若被输送的流体黏度增高,则离心泵的压头()。
A、降低B、提高C、不变答案:A5、若被输送液体的黏度增大时,离心泵的效率()。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定答案:B6、试比较离心泵下述三种流量调节方式能耗的大小:①阀门调节(节流法);②旁路调节;③改变泵叶轮的转速或切削叶轮()。
A、②>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①D、①>③>②答案:A7、低温泵的气相平衡线的作用是防止泵的()。
A、汽蚀B、汽缚C、憋压D、超温答案:B8、输送膏状物应选用()。
A、离心泵B、往复泵C、齿轮泵D、压缩机答案:C9、输送小流量,但需高扬程的物料(如精馏塔回流液)。
应选用:()。
A、离心泵B、往复泵C、齿轮泵D、旋涡泵答案:D10、通风机日常维护保养要求做到()。
A、保持轴承润滑良好,温度不超过65℃;B、保持冷却水畅通,出水温度不超过35℃;C、注意风机有无杂音、振动、地脚螺栓和紧固件是否松动,保持设备清洁,零部件齐全;D、以上三种要求。
答案:D11、往复泵的流量调节采用()。
A、入口阀开度B、出口阀开度C、出口支路D、入口支路答案:C12、往复泵适应于()。
A、大流量且要求流量均匀的场合B、介质腐蚀性强的场合C、流量较小、压头较高的场合D、投资较小的场合答案:C13、为防止离心泵发生气缚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启泵前灌泵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C、降低被输送液体的温度D、关小泵出口调节阀答案:A14、为了防止()。
现象发生,启动离心泵时必须先关闭泵的出口阀A、电机烧坏B、叶轮受损C、气缚D、汽蚀答案:A15、下列不是用来调节离心泵流量的选项是()。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一、沸点和凝固点蒸发: 表面气化现象称为蒸发。
沸腾: 表面和内部同时气化的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过程中的温度。
只有当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和外界大气的压强相等时,液体的气化才能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这时的温度即是沸点。
凝固点: 液体凝固成固体(严格说是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这个温度称为凝固点。
凝固点的实质是,在这个温度下,液体和固体的饱和蒸气压相等。
即为:液体固体平衡若 P固 > P液,则固体要融化(熔解);P固 < P液,液体要凝固;(和H2O自动向糖水转移是一个道理,都是蒸气压在起作用) 二、饱和蒸气压图物质的饱和蒸气压 P,对温度 T 做图。
左侧是冰,水,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图。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冰,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都升高。
②在同一温度下,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低于 H2O 的饱和蒸气压。
③冰的曲线斜率大,随温度变化大。
④37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强(),故 373K 是 H2O 的沸点。
⑤如图中 A 点,在该温度下,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小于,溶液未达到沸点。
⑥只有当温度达到 T1时(T1>373K, A’点),溶液的饱和蒸气压才达到,才沸腾。
可见,由于溶液的饱和蒸气压的下降,导致沸点升高。
即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水。
⑦冰线和水线的交点(B点)处,冰和水的饱和蒸气压相等。
此点的温度为273K,P ≈611Pa,是H2O 的凝固点,即为冰点。
在此温度时,溶液饱和蒸气压低于冰的饱和蒸气压,即: P冰>P溶,当两种物质共存时,冰要融化(熔解),或者说,溶液此时尚未达到凝固点。
⑧只有降温,到T2时,冰线和溶液线相交(B’点),即: P冰 = P溶液,溶液开始结冰,达到凝固点。
T2<273K,即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比纯水低。
即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导致其冰点下降。
三、公式1. 沸点升高公式用T b表示沸点升高值,即: T b = T b- T0b ( T0b是纯溶剂的沸点, T b是溶液的沸点)。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三)课程代号:0291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及目标一、课程性质及特点《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是药学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和元素周期律等初步知识,并在理论的指导下掌握常见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和药学相关应用。
该门课程既是学生学好药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从事药学研究所需的普通化学原理及基础元素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并具有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各相关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理解和掌握溶液理论,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基础理论,溶液中的酸碱、沉淀、氧化还原及配位四大平衡理论,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及配合物结构等的初步知识;在此基础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元素及其常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典型反应及变化规律;了解常见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药用价值;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习药学专业有关理论知识的入门课。
无机化学与药学是相互关联的,某些无机物质可直接作为药物,很多药物的结构、合成、性质及生物效应等的研究需要运用无机化学的理论知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无机化学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后续其它课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学习无机化学相关知识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化学理论基础,是培养药学专业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无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了解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熟悉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中国法定计量单位<重点)识记:常用的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
<二)无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次重点)理解:无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三)无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般)识记: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溶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常用浓度表示法及换算。
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含义及医药学应用;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能根据拉乌尔定律求溶液的蒸气压或利用稀溶液依数性求溶质摩尔质量。
了解电解质溶液偏离依数性公式的原因;掌握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度。
了解离子强度、活度和活度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重点)识记:溶液浓度的不同表示法;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含义。
理解: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的原因;渗透压及其医学意义。
应用:常用浓度不同表示法间的换算;根据拉乌尔定律求溶液的蒸气压;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求溶质摩尔质量。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次重点)识记: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电离度、电离平衡的含义。
理解:电解质溶液偏离依数性公式的原因。
应用:电离度的计算。
<三)、强电解质溶液<一般)识记:表观电离度、活度、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
理解:离子氛、强电解质理论。
应用:活度、活度系数及离子强度等的有关计算。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能运用质量作用定律及阿仑尼乌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碰撞理论及过渡态理论,掌握实验活化能及其与速率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反应机理概念、浓度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重点)识记: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零级反应等概念。
理解:浓度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应用:质量作用定律及阿仑尼乌斯公式。
<二)反应速率表示法、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次重点)识记: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催化剂、催化作用、催化反应和催化剂中毒等概念。
理解:催化剂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三)反应速率理论<一般)识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
理解: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活化能及其与速率的关系。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初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掌握标准生成焓的定义,能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掌握标准生成吉布斯能,能利用吉布斯公式∆G=∆H-T∆S进行有关计算,并根据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反应热的计算;吉布斯能<重点)识记: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热和功、内能、焓和标准生成焓、热力学第一定律、吉布斯能和标准生成吉布斯能等。
应用: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吉布斯公式的有关计算及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二)等容反应热和等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次重点)识记: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理解:等容反应热与内能及恒压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三)反应进度概念、自发过程、熵和熵变<一般)识记:反应进度概念、熵、自发过程。
理解:混乱度和微观状态、热力学第三定律。
应用: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第五章化学平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意义和与∆r G mΘ(T>的关系,能进行相关计算和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了解浓度、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了解如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合理选择生产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与∆r G mΘ(T>的关系<重点)识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平衡到达的标志、相对平衡浓度、标准平衡常数(KcΘ和KpΘ>和平衡常数表示式的书写。
应用:KcΘ或KpΘ的有关计算,初浓度或转化率的计算;根据∆r G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次重点)识记:化学平衡的移动。
理解:浓度、温度及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应用:浓度、温度及压力改变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计算。
<三)多重平衡;如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合理选择生产条件;生物体系中的稳态和内稳态(一般>理解: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在生产条件选择中的作用。
第六章酸碱平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要点和有关概念。
了解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了解弱酸弱碱及两性物质的电离平衡,掌握一元弱酸弱碱水溶液中[H+]或[OH-]的浓度计算、pH的计算和判断溶液酸碱性;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酸碱电离平衡的影响。
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原理,能进行缓冲溶液配置中的相关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酸碱理论、水的自递平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重点>识记:质子给体、质子受体、共轭酸、共轭碱、共轭酸碱对、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两性物等概念。
理解:酸碱质子理论、离子积、路易斯酸碱。
应用:一元弱酸弱碱水溶液中[H+]或[OH-]离子浓度的计算、pH计算及酸碱性判定。
<二)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次重点)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缓冲溶液和缓冲作用。
<三)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两性物质的电离平衡;缓冲溶液的计算;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置;人体正常pH的控制与失控(一般>理解:逐级电离;pH如何影响溶质的存在状态;如何选择和配置缓冲溶液。
应用:多元弱酸弱碱及两性物质溶液的pH计算;缓冲溶液配置中的相关计算。
第七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溶度积的概念及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和溶度积的相互关系。
掌握溶度积规则,并能用其判断沉淀是否生成、溶解或转化;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难溶物溶解度的影响。
了解分步沉淀及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先后顺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溶度积原理;沉淀的生成<重点)识记:溶解、沉淀、饱和溶液、离子积理解:溶度积常数(Ksp>;溶度积规则。
应用:K sp和溶解度S之间的计算;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溶液混合后有无沉淀产生。
<二)沉淀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次重点)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沉淀平衡的影响;沉淀溶解及沉淀转化的方法。
<三)分步沉淀;沉淀反应中的速率问题<一般)理解:分步沉淀原理;沉淀的类型及决定因素。
第八章氧化还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质,能熟练应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了解原电池的原理和电极类型;掌握电极和电池符号表达方法。
了解电极电势的产生原因;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方法,了解其应用。
了解浓度、酸度和沉淀剂对电极电势的影响,能运用能斯特方程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元素电势图、电势-pH图及相关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极电势<重点)识记: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型和还原型、氧化还原电对。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数;电极电势的产生、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势及其测量方法。
应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利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二)原电池与电极;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次重点)识记:原电池、盐桥、半电池、电极和电池的符号表示。
理解:正极和负极、电动势、电极反应;溶液酸度改变及沉淀剂加入对电极电势影响。
应用: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的电动势。
<三)氧化还原平衡、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电势-pH图(一般>理解:根据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能判断反应的进行;元素电势图、电势-pH图及相关应用。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计算。
第九章原子结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玻尔模型建立的基础及玻尔氢原子模型的基本假设。
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了解原子轨道和波函数、原子轨道的角分布图和径向分布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和径向分布图、电子云图等;掌握四个量子数n,l,m,m s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了解多电子原子结构中的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熟练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的高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以及与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多电子原子结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重点)识记: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周期律、能级组与周期的关系;族、主族与副族;周期中主族、副族、零族、第VIII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规律;周期表的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