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百年传奇家族 东至周家代代有名人
- 格式:doc
- 大小:13.72 KB
- 文档页数:2
周氏名人及事迹篇一: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先祖轩辕黄帝18世:文王姬昌54世:亚夫号细柳67世:周瑜字公瑾92世:敦颐字茂叔号濂溪125世:恩来字翔宇125世: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夏岭周氏宗祠孟宗青云房大周继瑞派家字班辈周季历之子周文王周朝开国帝王(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享年97岁周勃之子周亚夫西汉将军(?——公元前143(:周氏名人及事迹)年)周异之子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大都督(公元175年——210年)享年36岁周辅成之子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大理寺丞国子博士理学派开山鼻祖(公元1017年——1073年)享年57岁周贻能之子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军事家(公元1898年——1976年)享年78岁篇二:周氏族谱简历周氏族谱简历轩辕黄帝18世:文王姬昌54世:亚夫,号细柳67世:周瑜,字公瑾92世:敦颐,字茂叔号濂溪125世:恩来,字翔宇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夏岭周氏宗祠孟青云房大周继瑞派家字班辈历史名人周季历之子周文王,周朝开国帝王(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享年97岁周勃之子周亚夫,西汉将军(?——公元前143年)周异之子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大都督。
(公元175年——210年)享年36岁周辅成之子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大理寺丞,国子博士,理学派开山鼻祖(公元1017年——1073年)享年57岁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军事家(公元1898年——1976年)享年78岁。
篇三:关于周氏姓周姓来源及历代名人周姓是全国大姓之一,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
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
周姓又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最大的一脉来源于姬姓,这一脉中又有两大源头:一是岐山:周文王姬昌的二子周武王姬发伐纣时,他的七弟周公旦立了功,武王逝世时他的王位继承人周成王只有l3岁,由周公旦摄政。
周公旦有这样大功劳,故武王和成王时,两次对他加封,都是将陕西丰邑(今咸阳)首都附近的岐山作采邑(采邑就是收租子代替薪俸)。
东至周氏家族文学书目东至周氏家族是江西省宜春市东至县地区的一个成熟家族,始祖周履山于清朝乾隆年间从福建南安迁至东至县,家族后代世代耕耘,努力不懈,逐渐成为东至县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为了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东至周氏家族的后代们也不遗余力地将家族历史文化故事进行了整理和出版。
以下是东至周氏家族文学书目介绍。
1.《东至周氏家族史稿》这是东至周氏家族的官方著作,是以家族史为基础进行编撰的一部大型家族文化题材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四卷,收录家族的历代族人简介、家族谱系、祭祀仪式、家族共同经历等内容,是了解东至周氏家族的核心著作。
这部书的出版,不仅是家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增加了彼此的家族认同感。
2.《东至周氏家族文化史话》这是一部介绍东至周氏家族文化历史的专著,主要讲述了家族历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对家族的文化底蕴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旨在引起家族后代对家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家族的文化底蕴。
3. 《东至周氏家族传》这是一部纪实性质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家族交流的方式展开,收录了许多家族后代的亲身经历和传承经验,是一部真实记录家族发展史的佳作。
其中不乏家传的故事、史实和家族文化的呈现,这些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的总结值得借鉴。
4. 《叶龙山先生家运论》这是一部介绍东至周氏家族文化精神的专著,主要通过分析东至周氏家族历代祖先的故事,总结出了家族发展的成功之路。
这部书成为许多家族后代的信仰之光。
它的出版证明了家族精神的背后已经累积了丰富的文化因素和文化资源。
东至周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沉淀着家族后代数百年所积淀的人文情感和思想智慧。
这些家族文化的书目,不仅有助于家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摆脱当下的功利主义,从家族内部的文化精神中汲取力量,重新审视和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家族的持续发展问题。
这是值得推崇的。
五年级下册三单元作文周氏历史名人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周氏历史名人的知识。
你们知道他们都是谁吗?让我来给你们一一介绍。
首先是周武王,他是周朝的开国君主。
在商纣王统治下,百姓生活非常痛苦,到处是战乱。
周武王就率领大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新的朝代——周朝。
周武王非常勤政爱民,他废除了残酷的法律,实行仁政,让人民过上了安康的生活。
大家记住,用武力推翻暴君,建立新朝代的,就是英勇的周武王。
再来说说周公旦,他是周武王的弟弟。
周武王在位期间,让周公旦来辅佐自己。
周公旦非常有智慧,他制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比如他废除了什么畚箕法,奖励耕种、丝绸等生产事业;还设置了六宫制度,选拔了能干的人当官。
正是周公旦的英明政策,使得周朝开了个好头,国力进一步增强。
接下来介绍的是伊尹和伊挚。
他们两兄弟原本只是普通的农民,热爱劳动,勤恳耕作。
有一天,周公旦路过他们家,发现他们兄弟俩勤恳劳作的样子十分可贵,于是就录用了他们为官。
伊尹和伊挚用诚实勤劳的品德深受人民爱戴,成为周朝杰出的大臣。
可见只要肯努力,平民百姓也可以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最后说一说我最喜欢的大臣裘璠。
他家境贫寒,小时候靠捡矿摊贩来维持生活。
但裘璠非常努力读书,后来因为聪明能干被周幽王任命为大臣。
在任职期间,裘璠廉洁奉公,处处为国家和人民着想。
比如他提出修建了著名的通古陆浍运河,方便了当时的交通运输;还首创了春秋的编年体裁,记载了历史。
裘璠做事一丝不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介绍这些周氏名人,大家是不是对古代伟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他们都是周朝的栋梁之材,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名人。
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勤恳好学、富有正义感的好学生。
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栋梁之材。
希望大家都记牢了这些名人的事迹哦!篇2周姓名人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周姓的历史名人。
周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说起源于周文王。
东至周氏宗祠的故事东至县周家宗祠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孔城镇,是一座著名的宗祠建筑。
它是为了纪念周姓先祖而建造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据传,周家宗祠的故事始于明代嘉靖年间。
那时,周家是东至县的一户富有的大家族。
周姓先祖周廷贵在政治和商业上都非常有才华,他为人忠诚正直,广交朋友,信誉极好。
但是,由于政治变局和家族内部纷争,周廷贵不幸陷入了一个困境。
有一天,周廷贵被一个敌对家族诬告,指控他蓄意破坏公共事务并通过走私贩卖国家禁品牺牲了国家的利益。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样的指控如果被证实,周廷贵将面临严重的处罚,甚至是死刑。
周廷贵对这个指控感到非常愤怒和无奈。
正当周廷贵陷入绝望之时,神秘的东村古祠中出现了一个白胡子老者。
老人自称是祠堂的守护神,并告诉周廷贵,只要他牢牢相信正义会最终战胜邪恶,并保持自己的清白,他就会得到公平的审判。
周廷贵对老人产生了强烈的信任和敬意。
他立即为自己清白辩护,并亲手为百姓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来证明指控是虚假的。
在周姓家族和其他很多人的帮助下,他最终打败了敌对家族的指控,获得了完全的清白,并摆脱了陷害。
为表达对神秘老人的感激之情,周姓家族决定为他兴建一座宗祠。
于是,周家宗祠在东至县孔城镇修建,并供奉了多位神明,包括守护神老者。
周家宗祠的建筑格局独特,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和周姓家族的特色。
它是一座典型的宗祠建筑,有大型的正殿、副殿和祭祖厅,整个建筑群落布局严谨,雄伟壮观。
如今,东至县周家宗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每年,来自各地的人们都会前来参观,感受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了解周姓家族的故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2017.02.(下)24主持人:单 洁主题阅读六世书香:人才荟萃集于一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城东郊有个叫周村的小村庄,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周氏家族。
周馥(1837~1921)因一笔好字被李鸿章赏识,为李器重,协助李办理洋务达30余年,参与筹建北洋海军,协助设立天津机器局、天津电报局、天津武备学堂等事宜。
自1881年始,他先后任津海关道、直隶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职。
于朝廷危难时,治水、兴实业、理外交,政绩突出。
周馥育有六子,四子周学熙(1866~1947)尤为出色。
周学熙是近代著名实业家,他开了华北实业之先河,创办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煤矿,促进了华北近代工业的发展,与当时南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齐名,并称“南张北周”。
第三代传人中,周叔弢(1891~1984)是著名民族实业家,曾担任天津市副市长,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此外,还有著名佛教史研究专家周叔迦;著名数学家、中国集邮大王周达;著名文物收藏家周季木;著名民族实业家周志俊等。
周家第四代良字辈、第五代启字辈依然人才辈出,学者居多。
比如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周一良,著名数学家周炜良,著名红学家周绍良,著名生物学家周以良,著名建筑家、曾任北京亚运会工程总建筑师周治良,空间及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周启鸣等,传承至今,长盛不衰。
百年家风:见证传承的力量周氏家规家训包括《周氏家庭家规十八条》《周氏家族周馥家训六条》和《负暄闲语》三部分。
《负暄闲语》是周馥晚年为教育子孙后代而撰写的家训,从读书、体道、崇儒、处事、待人、治家、葆生、延师、婚娶、卜葬、祖训、鬼神等十二个方面出发,要求后世子孙随时参悟以助学力。
勤学习□家规第三条:“子孙七八岁须入塾读书,朝夕不离书房,勿与邪避之人相近。
”周馥认为,第一等好事是读书。
他在《负暄闲语》读书篇中告诫子孙,要“眼觑千古之上,心契造化之微”,教育后人读书、做人、做事都要树立大格局。
作者: 张宪华
出版物刊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216-221页
主题词: 文史研究;三十年;学术;八十年代;世家;读书札记;五十年代;大学毕业;学人;述要
摘要: <正> 建德周氏,自周馥奋迹皖南,历第二代学字辈,第三代明字辈,第四代良字辈,学问文章照耀海内,为世人所瞩目,为学者所取资。
近年来一些书刊虽也提到建德周氏,但系统地介绍这一学术世家的文史著述,则很少见到。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一周馥(1837-1921),字玉山,别号兰溪,安徽建德(今东至)人。
咸丰十一年入。
人与事 > 往事钩沉82185年来,安徽省东至县周氏家族六世不衰。
周氏第一代中有参与创建北洋海军的晚清重臣周馥,第二代中有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的“北方实业巨子”周学熙,第三代中有著名实业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周叔弢,第四代中有杰出数学家、著名教育家、知名历史学家、知名翻译家、著名建筑设计专家、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著名植物学家、知名微生物学家等杰出人才。
今天的周氏第五代、第六代依然人才辈出。
2016年9月建成的东至县周氏家风馆,已经成为池州市的“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安徽周氏家族书香六代文/殷晓章官场后,创办了滦州矿务公司、当时全国最大的水泥企业——启新洋灰公司,以及山东青岛、天津、河北唐山、河南卫辉四个华新纺织厂和耀华玻璃公司、北京自来水公司等知名企业,成为“北方实业巨子”,他和江南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并称为“南张北周”。
1901年10月,周学熙出任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前身)的首任校长。
他的五弟周学渊曾与国学大师、翻译家辜鸿铭等组建诗词社。
1906年,周学渊成为山东大学第六任校长。
同胞兄弟先后担任一所大学的校长,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周学海育有五子,长子周美权是著名数学家和邮票大王,三子周叔弢是著名实业家,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美权长子周震良,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1952年任山东工学院电机系教授,1981年去世;次子周熙良,是著名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1932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外文系晚清重臣创建新式学堂1837年,周馥出生于今天的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梅城村。
清同治元年(1862)春,李鸿章组建淮军,避战乱流落安庆的周馥凭着一手好字和好文章,留在了李鸿章身边。
他支持洋务运动,创办了天津电报局、天津机器局等,参与了北洋海军的建立,还编撰了我国治水史上颇有影响的《治水述要》一书。
后来,周馥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加兵部尚书衔,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两广总督,成为晚清重臣。
揭秘中国百年传奇家族东至周家代代有名人
“家族”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史研究
领域的常新话题,横向的周氏三兄弟,纵向的陈氏祖孙(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梁氏祖孙(梁启超-梁思成-梁从诫)、俞氏父子(俞樾-俞平伯)、叶氏家族(叶圣陶-叶至善、叶等-叶兆言-叶子)等,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今年出版的《合肥四姐妹》、《江南席家》等,都分别记录了不同文化、商业世家的历史。
在安徽建德(今东至县),也有一个周氏家族,在一百多年的
时间里,枝繁叶茂、绵延昌盛、人才辈出,令人瞩目。
第一代
“富而好学”是陈寅恪给周一良的评价。
这个评价,用来评价
周一良所来自的东至周家家族也是恰当的。
周氏家族的第一代人,是周馥(1837-1921)。
他曾因家境贫寒流亡他乡,家人怕他不得归,改其名为“复”,后来李鸿章手书褒奖单时,误
将他的名字写作“馥”,后来便将错就错,沿用此名。
同治元年(1862)春,李鸿章组建淮军。
因避战乱流落省城安庆的周馥前往应募,因写得一手好字和好文章,“招往办文案”。
从此,他跟随李鸿章办洋务达三十余年,深受倚重,成为淮系集团中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人物。
中日甲午战争中,周馥是李鸿章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创办了天津电报局、天津机器局等洋务事业,并主持建立天津水师学堂和北洋武备学堂,参
与了北洋海军的建立。
还将毕生治水之法写成《治水述要》一书,是我国治水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但在早期,他的官运并不亨通。
1899年,慈禧召见周馥,原有“授河督”之议,但因“有阻之者”而搁置,李鸿章对此极为气愤,曾与友人言:“吾推毂天下贤才,独周君相从久,功最高,未尝一自言,仕久不迁。
今吾年老,负此君矣。
”中年之后,周馥才先后被任命为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加兵部尚书衔,又迁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再迁两广总督。
张勋复辟任协办大学士。
周馥共有六子三女,其中三女瑞珠适袁世凯八子袁克轸(凤镳)为妻。
除第三子夭折外,其余五子均各展才学,另辟新路。
如周学海一生钻研医学,校刊有《周氏医学丛书》;周学渊曾与辜鸿铭等组建诗词社;周学Q辛亥革命后,当选为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一生追随其兄学熙致力实业,奠定了周氏企业集团的纺织业基础。
而周学熙(1866—1947)则是他们兄弟的杰出代表。
“北方实业巨子”周学熙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创办实业,他和江南的状元实业家张骞并称为“南张北周”,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不同的是,1925年张骞去世时,他的企业已濒临破产,一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