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2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8.88 KB
- 文档页数:73
21.《鲁班和橹板》教案主备学校:天王第一小学审核:华实片一语组课型:阅读授课时间:两课时【教材分析】《鲁班和橹板》是一篇传说故事,主要写的是鲁班怎样从鸭子的脚蹼受到启发而发明橹板的《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2课。
它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
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练掌握生字、词语。
【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一、自读比较,导入课题。
1.(出示鲁班人物像)有谁知道,他是谁?(板书:鲁班,生自读。
)学生交流。
老师简介鲁班:鲁班是建筑行业的祖师爷,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造福人类,被誉为“中国科技发明之父”。
2、(板书:橹板,生自读。
)看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3、把上面两个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与前一个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全班齐读课题加深印象。
4、(在板书中添加一个“和”,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1)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2)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3)橹板是什么样子的?(4)它有什么好处?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2017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识字5《夜晚繁星亮晶晶》优秀教案2017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识字5《夜晚繁星亮晶晶》优秀教案识字5: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想象画面,感受夏夜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唱歌吗?请一生唱一首。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名字叫《闪烁的小星》。
会唱的小朋友可以和我一起唱,也可以加上动作表演。
2、大家喜欢歌曲中满天星星的夜晚吗?(喜欢)请你读好这个词:夜晚(注音)评价:我听出来了,你确实很喜欢。
哟,我好像看到了满天的星星呢!多安静的夜晚呀!3、你们读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6》,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农家小院里去参加农家乐活动,欣赏迷人的夏夜。
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来,和我一起来写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
)4、今天,我们请来的导游小姐是出示贴图、词卡:萤火虫(注音),谁来跟她打个招呼?(注意发准后鼻音、礼貌)(1)你对萤火虫了解多少?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评价:呀,你的知识真丰富,简直像个小博士!怪不得这个萤下面是个虫字呢!(2)谁来当一回萤火虫,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评价:多可爱的萤火虫呀!你提着灯笼,多热心呀!(相机读词,读出感觉)5、下面,就请大家跟着萤火虫小姐出发吧!(唱《郊游》)二、引词认读词串(图片展示:农家小院纳凉图)A、学习第二行词串1、来到小院里,我们看到了主人一家。
他们是谁呢?2、相机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注音)3、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词的读音,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轻声)眼睛真亮!你来读读看。
相机指导朗读、评价。
评价:你的轻声读得真准!你把丁的后鼻音读得特别准。
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这一家人多亲热呀!恩,很温馨!4、齐读。
B、学习第三行词串1、这一家人正在院子里乘凉呢!看,他们坐在哪儿呀?出示:竹椅(注音),注意读准翘舌音。
2、爷爷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东西?蒲扇(注音)(1)读准翘舌音。
《识字1春天春风春雨》教学设计(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想《识字1》是《国标本(苏)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幅春光旖旎、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全文共12 个词语,分为四组,每一横行又从“气象”、“草木”、“动物”、“花朵”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
所以教学时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通过朗读、想像去体会、感悟,要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由整篇课文想到春天特有的场景,要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组关于“春天”词语的记忆板块,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必要的储备。
所以,识字和记忆词串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串识字都有押韵合辙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成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从单个词儿的认读,到每行词串的连读,最后词串成文的诵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掌握诵读的技巧,为今后诵读诗歌奠定了基础。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把生活带进了课堂,使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与生活经验和抽象的词儿融合在一起,一边诵读,一边产生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词义,又训练了语言。
学生们虽然对独立的词儿理解增多了,但像没组装的机器零件,只有把它们组合起来,才能发挥真正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词与词之间的间歇、空白,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想像进行补充和扩展。
在学生们的相互讨论中,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相似关系的词语整合成一个“春天”的模块,在进行反复诵读、积极记忆后,一幅鲜活的“春天”画面就以模块形式建构、存储于学生脑海中,为学生日后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相似模块提供了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而本课集中学写带“木”的字串,意在让小学生感悟一点汉字文化,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为今后学习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司马光》教学设计PPT课件优质课教案板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司马光》教学设计PPT课件优质课教案板书22.司马光·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
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
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
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
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
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
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
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
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2一、小松鼠找花生过教学目标:熟悉生字新词,能较准确认读。
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
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体会小松鼠的心情转变。
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在合作交流中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激发学生观看植物的爱好。
教学重点:一、熟悉生字新词,能准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二、明白花生在地下结果的生长特性。
教学难点:体会小松鼠的心情转变。
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教学进程:激趣导入:(约2分钟)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的课堂里来了一名新朋友,你们看是谁啊?(课件出示:小松鼠)(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松鼠的话)小朋友,我今天要找一样东西,你们能帮我找吗?这件东西啊,它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有个白胖子。
你明白是什么吗?(花生)那就让咱们和小松鼠一路去大丛林找花生吧。
(板书:小松鼠找花生)初读课文(约15分钟)你们快自己读读课文,碰到不熟悉的字多读两遍,把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瞧,小路两旁长满了生字小花朵啊!你们想让它们露出笑脸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小路两旁长满花骨朵,花骨朵上带有生字新词:鼹鼠、天天、额外鲜艳、喃喃自语地说、种了、大树隔壁、许多、大树隔壁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学生自己操作电脑,认读生字。
小朋友咱们的小花正等着你呢,你情愿让它露出笑脸吗?(汇报,让生字花朵开花。
)你们读的真好!此刻这些字词要躲到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能读准他们么?那就请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吧,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标自然段)反馈(五个自然段)此刻咱们请五个同窗来读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四个要求是:不丢字,不加字,不错字,不回读。
咱们一路给他们读课题。
(指名读)熟读课文,读中感悟(一)、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约3分钟)你们瞧,大树隔壁开满了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花生的花)多美的小花阿!谁能读好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额外鲜艳。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1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
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
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
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
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循文明像,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
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
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师:谁来说说?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
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aieiui》的教案及总评_模板《aieiui》的教案及总评一、导入小朋友,你们好!就在刚才,我遇见了六位老朋友。
听说我来上课,就嚷嚷着要一同来,你们欢迎吗?大家跟着音乐鼓掌,我把它们请出来。
(放音乐,贴上拟人化的单韵母图)熟悉吗?谁来介绍一下?指名读。
如果戴顶帽子还认识吗?(出示带调单韵母)开火车读。
这几位老朋友还托我带了点礼物来,让我奖给学习认真、勤动脑发言的好孩子。
你们愿意得到它吗?老师希望全班小朋友都能成为爱动脑的好孩子。
(导入的语言亲切有趣,赋予单韵母以生命,使本来枯燥的复习也变得趣味盎然。
导语还很有激励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学习ai今天我们要在一起学习新的韵母。
(一)引出ai,知道复韵母小朋友看黑板,我们让六位老朋友一个挨紧一个,空出位置给准备学的韵母,好吗?谁帮助他们?(指名上来挪卡片)瞧,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空出位置给别人,多友好啊!哪个韵母发一个挨紧一个的“挨”这个音呢?板:ai你们有什么发现?(ai是a、i手拉手后组成的)是呀,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就能组成新的韵母,它叫复韵母。
(出示“复韵母”三字,注拼音)跟读。
(过渡到新课的学习非常巧妙,无关紧要的挪开字母卡片也变成了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中牢牢记住了读音,并且在这样的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去观察ai的特点,复韵母这个新的知识点是学生主动去学习发现的,不是第三者给予的,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二)读准ai谁已经会读这个复韵母了?指名读。
我听清了,还看清了。
发Bi时口型要变化,由a慢慢地滑向i。
就请小老师领大家读三遍。
指名读。
纠正。
齐读。
现在,杨老师想和小朋友合作读,谁愿意和我合作?(握握手)我现在是坐在南边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同桌。
请你读ai,读三遍。
(生读,师翘起拇指:你真棒!非常好。
)现在我读,你听。
(师故意读错,请同桌纠正。
纠正后再读,请同桌表扬)象我们这样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小朋友会不会?请一组合作读。
1、《晨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晨光照耀下,风、树、鸟、云、海焕发的勃勃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5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晨光照耀下,风、树、鸟、云、海焕发的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清晨海边晨光微露的美丽景象,播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
师描述:清晨,大海醒了,在海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亮光,那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这就是——晨光。
2、“晨”是前鼻音,也是翘舌音,谁来读好这个词?3、出示生字卡片“光”,看老师写“光”,记住它的笔顺。
要领:上半格写尚字头,先中间,再两边,一横长长写在横中线,“儿”字写在下半格,甩开双臂大步走。
(一起书空)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晨光5、指图:看,这晨光多美啊!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晨光和它的朋友吗?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二、听文识字,引导初读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晨光都有哪些好朋友?你听出来了吗?(风、树、鸟、云)每天清晨,只要晨光一出现,它们就会一个个地被(卡片)——叫醒(读准“醒”)3、让我们一起去叫醒晨光的好朋友吧!出示(第一句):(1)自己读读这句(2)谁第一个来叫醒它们?(3)这些好朋友们可真有趣,一起读一读。
4、最淘气的要数云了,它摇身一变,就变成了许多可爱的小水滴,滴落在大海里,瞬间,海水竟变蓝了,蓝蓝的海水洗亮了升起的太阳,太阳公公开心地笑了。
课件分别出示:变成雨滴滴落变蓝洗亮升起的太阳(背景图是可爱的雨滴争先恐后地跳入蔚蓝的大海,太阳公公微微笑)A(1)开火车读词语,“成”读准后鼻音(2)“成”字里藏着一个有趣的字,看老师把它找出来。
(用红笔描出“成”里的“戈”)(3)认识“戈”字旁,读一读,写一写,记住它的样子。
(4)给“成”找朋友。
B(1)出示“亮”,巧妙记住“亮”:像栋小楼房,一点一横是屋顶,开扇窗户亮堂堂,秃宝盖儿在窗下,几字好像把门开。
(2)认识新偏旁:(红笔描出一点一横)是“亮”的偏旁,叫玄字头(3)给“亮”找朋友。
C出示“起”(1)拼读,认识偏旁:走,范写外面的“走”,最后一条腿要伸伸长,里面“己”的笔顺,把自己藏里面。
(2)“起”有哪些好朋友?D出示“的”“阳”(1)“的”读好轻声,找朋友(2)认识双耳,指导写法,给“阳”找朋友。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读一读。
出示第一句话,练习读。
5、引读第三句“太阳睁着眼睛——到处热热闹闹”(1)出示“处”,认识新偏旁:冬字头,记住写法(2)给“处”找朋友。
6、出示全文感情朗读。
三、指导写字完成《习字册》“光、成、亮、起”4个字。
四、板书: 1、晨光风、树、鸟、云、海、太阳1、《晨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晨光照耀下,风、树、鸟、云、海焕发的勃勃生机。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晨光照耀下,风、树、鸟、云、海焕发的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1、同学们,和生字宝宝打声招呼——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光成亮起的阳处)二、展开想象,朗读感悟1、清晨到了,让我们和晨光一起去把它的好朋友叫醒吧。
出示第一句,一起读(1)晨光是怎样叫醒风的?它对风说了什么?(练习对话演一演)(2)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吧!(指导朗读)(3)同桌演一演、说一说二、三、四行(4)指导朗读(5)这么多好朋友都被叫醒了,真热闹啊!谁来读好这一句?2、调皮的云娃娃又会做什么呢?赶快读读第二句你就知道了。
(1)调皮的云娃娃做什么了,谁来说一说?(2)云娃娃就像神奇的魔术师,看,早晨的一场小雨过后,海水显得更蓝了,这时候出现在远处的海平线上,慢慢地、慢慢地露出了红红的脸蛋,一切都亮起来了,真美啊!谁来把这美丽的景象读给大家听听。
(3)红彤彤的太阳放射出万道光芒,喜欢阳光的小朋友一块儿来读读吧!3、引读并出示第三句话,并想象说话。
阳光下的世界真美啊!谁来把这美丽的世界带给大家?指导读好第三句话。
太阳的眼睛还看到了谁呢?你能说一说吗?出示:太阳睁着亮眼睛,望着____,望着____,望着______。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真是太多了,难怪说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
三、诵读诗歌,感受美好1、想象:早晨海边的美景(树——风;海水——沙滩;小鸟——天空;太阳——大地)2、美美的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填空式——完全背出来)四、指导写字1、出示“的”,(1)说一说:()的树()的鸟()的云()的大海()的云()的花(2)书写要点:左小,上平齐,上面的两撇短。
2、出示“阳”,(1)认识新偏旁,双耳,指导书写,两笔,第一笔横撇弯钩,第二笔竖。
(2)书写要点:左窄长,竖挺直;右方正,放正中。
(3)早晨的太阳叫朝阳,傍晚的太阳叫夕阳。
3、出示“处”(1)认识新偏旁,冬字头,指导书写。
(2)给“处”找朋友(3)书写要点:左收紧,捺伸展,竖靠左,要挺直。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六、板书 1、晨光花花绿绿热热闹闹七、教后感2、《春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4、教育学生敢于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教学难点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述:轰隆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竹笋。
(抽拉幻灯片)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出示实物春笋)春笋娃娃裹着浅褐色的外衣,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春笋》。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先将方框内生字读几遍,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并分好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⑴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声、冲”是后鼻音。
⑵去掉拼音再读,开火车读。
⑶认读词语:一声春雷唤醒冲破掀翻冒出来浅褐色娃娃一节嫩生生笑⑷指导读好长句子: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⑸分段抽读课文。
(长句子老师领读)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学老师读书的语气、停顿。
4、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模仿老师的语气。
5、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春笋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么生长的?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自学生字笔顺,准备交流: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重点指导: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四、板书1、春笋冲破掀翻冒不怕困难顽强生长1《春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3、教育学生敢于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教学难点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2、抽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齐读,说说有几句话。
⑵学习第一句话:“唤醒”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
(叫醒)谁唤醒了春笋?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春笋生长的季节)这里把春笋当成什么来写?为什么?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中把事物当成人来写?⑶指导朗读:“一声春雷”要读得慢些,清晰有力,“唤醒”要读得重一些。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⑷学习第二句话:春雷唤醒了春笋,躺在泥土里的春笋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指名读第二句话。
出示:它们()泥土,()石块,一个一个()地()出来。
指名填空,齐读句子。
“它们”指的是谁?为什么要冲破泥土?“掀翻”是什么意思?“冒”改成“钻”好不好?为什么?“一个一个”说明什么?(说明春笋很多,而且你追我赶地往上长)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
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这种生长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我们在读这句话时,要把“冲破、掀翻、冒”读重些,读得有力些。
(范读,指名试读,同桌互读,齐读)⑸指导背诵: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说春雷唤醒了春笋;第二句话讲了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2、学习第二自然段:⑴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读后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⑵学习第一句:(出示幻灯片)谁来说说春笋的样子和颜色?书上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指名读句子。
①“裹着”(动作演示)“浅褐色”(看图理解)②指导朗读,看图激情:小朋友看,这些嫩生生的娃娃冲着你们格格地笑呢,你们喜欢它们吗?谁能用喜爱的语气读这句话?⑶学习第二句话:师述:春笋的生长离不开雨露和阳光。
指名读第二、三句话。
①春笋长成什么样儿了呢?(指导看图)②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语气要逐渐加强,语调渐渐提高。
(指名试读,齐读)③指导背诵。
用问答方式引导背诵:春笋是什么样子的?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三、总结读了课文,你觉得春笋怎么样?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是啊!春笋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一个一个地冒出来。
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又健康的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
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1、扩词:节:春节、节日、过节来:来去、来回、回来冲:冲破、冲出、冲开声:笑声、叫声、小声2、背诵课文。
3、辨析组词:中()外()冲()处()4、兴趣题:⑴用“唤醒”说一句话。
⑵春笋长大后,长成了竹子。
想一想,竹子有什么用呢?说给同桌小朋友听。
五、板书设计1春笋冒又一节再向上掀翻一节向上、冲破一节向上不怕困难顽强生长教后感3、《叶子的眼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晨间山林的变化,指导“叶子的眼睛”指露珠,感受妙趣横生的世界。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教学难点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眼睛(板书)2、你见过谁的眼睛?是怎样的?3、你见过叶子的眼睛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子的眼睛》(板书)学习“叶”,认识新偏旁“口”:左右结构,左边“口”,让点位置给右边的“十”。
4、齐读课题,叶子的眼睛是什么呢?它是什么样子的?一起看书——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出示自读要求(读三遍,遇到不会的可以拼拼,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三、了解内容,随文识字(一) 1、叶子的眼睛是——(词卡:露珠)2、见过露珠吗?(出示图片,教师相机讲解露珠的形成过程)指导“露”的写法3、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也是雨字头,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