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3 存零用钱
- 格式:pptx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1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存零用钱北师大版教案:存零用钱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7页的“存零用钱”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存零用钱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存零用钱的总额。
2. 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存零用钱问题。
3. 让学生掌握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存零用钱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存钱罐。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讲述一个关于存零用钱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存钱罐,让学生分享自己存零用钱的经验。
二、讲解知识点(10分钟)1. 讲解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元=10角,1角=10分。
2. 讲解加减法运算在存零用钱中的应用。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小明的存钱罐里有3角和5分,一共是多少元?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加减法运算求解。
3. 讲解解题过程,让学生跟随讲解,理解运算步骤。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小红的存钱罐里有8角和15分,一共是多少元?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提问:除了存零用钱,我们还可以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哪些问题?板书设计:1. 货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2. 存零用钱运算:加减法作业设计:1. 题目:小华的存钱罐里有6角和12分,一共是多少元?答案:0.66元2. 题目:妈妈的存钱罐里有1元5角和8分,一共是多少元?答案:1.58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存零用钱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存零用钱(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我在这节课中选择了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教学内容是第三章《存零用钱》。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存款的概念,学会计算利息,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存款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问题学习到合理管理自己的零用钱的重要性。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计算利息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
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计算器、纸张和笔等。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比如,如果小明存了100元到银行,年利率是3%,那么一年后,他会得到多少利息?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在讲解完利息的计算方法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比如计算存入不同金额,不同年利率的存款一年后得到的利息。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利息的计算公式写在上黑板上,并配合相关的例题和练习。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比如计算存入不同金额,不同年利率的存款一年后得到的利息。
并给出详细的答案。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掌握得还不错,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利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利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够好,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我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个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如何选择储蓄产品等。
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还能学到实用的理财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是学生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存零用钱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存零用钱》。
这是一堂生动的数学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货币的计算和简单的理财知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七章的第一节——存零用钱。
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零用钱的总数,以及如何分配使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基本的货币计算方法,理解存零用钱的重要性,并能够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零用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货币计算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如何合理分配零用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大量的硬币和纸币,以及一些小本子,供学生们记录自己的零用钱使用情况。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说,我在商店买东西,需要找零,然后让学生们帮我计算一下我应该找回多少钱。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且让他们理解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我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比如说,我会给每个学生一些虚拟的零用钱,让他们自己计算一下,如果他们有多个愿望,应该如何分配这些钱。
我会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答案,并且解释他们的思考过程。
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也能够让学生们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我会把计算零用钱的总数和分配使用的步骤写下来,让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整个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我会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计算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比如说,设计一些计算找回零钱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些关于如何分配零用钱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去了解更多关于理财的知识,比如说,他们可以了解一下银行是如何工作的,或者是如何存款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存零用钱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
2. 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3. 认识存钱罐,学会存零用钱。
4.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存零用钱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理解存钱罐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存钱罐、硬币、纸币、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面额的硬币和纸币,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2. 新课:讲解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存钱罐,学会存零用钱。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合理使用零用钱,培养学生节约和理财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存零用钱2. 板书内容: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认识存钱罐,学会存零用钱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存钱罐里的钱数。
3. 应用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解决存零用钱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元、角、分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零用钱,培养节约和理财意识。
4. 课后作业要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设计,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及存零用钱的方法。
一、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 元、角、分的概念: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角是元的十分之一,分是角的十分之一。
1元=10角,1角=10分。
2. 换算关系: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如:1元2角=12角,1元2角5分=125分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三课时《存零用钱》北师大版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三课时《存零用钱》。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应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79页至82页的内容,让学生在解决存零用钱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存零用钱问题的实际意义,能够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存零用钱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存零用钱问题。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以及如何在复杂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小明存零用钱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存零用钱的意义。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存过零用钱呢?你们觉得存零用钱有什么好处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存零用钱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例题讲解(15分钟)1. 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个例题:“小明有50元,他又得到了20元,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元?”我会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2. 然后我会讲解这个问题的解法,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解决这个问题。
我会强调加法运算的规则,并让学生跟我一起口算出答案。
3. 我会再出一个类似的例题:“小明有35元,他花去了18元,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同样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然后我会讲解这个问题的解法,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运算解决这个问题。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小明有40元,他又得到了15元,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元?2. 小明有60元,他花去了23元,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2. 然后我会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存零用钱问题吗?”让学生尝试提出更多的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8.3《存零用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存零用钱》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银行储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存零用钱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储蓄的基本方法,理解利息的概念,能够计算存款的利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但是对于银行储蓄的概念和利息的计算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储蓄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银行储蓄的基本知识,理解利息的概念。
2.培养学生存零用钱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3.让学生掌握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储蓄的基本方法,理解利息的概念,能够计算存款的利息。
2.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存入一定的金额,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计算出存款的总额和利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储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存零用钱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银行的宣传资料,让学生了解银行储蓄的基本知识。
2.准备一些存款利息的计算表格,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银行的宣传资料,让学生了解银行储蓄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存零用钱,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利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储蓄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存款利息的计算表格,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存款利息的计算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存入一定的金额,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计算出存款的总额和利息。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存零用钱北师大版教案:存零用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货币”的第二节“存零用钱”。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银行储蓄的基本知识,掌握存零用钱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银行储蓄的基本知识,知道存零用钱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存零用钱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存零用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课件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储蓄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零花钱吗?你们是如何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的呢?学生:我有零花钱,我妈妈给我每个月100元。
学生:我没有零花钱,但是我会帮家里做事,然后妈妈会给一些钱我。
老师:同学们真棒,会帮家里做事。
那么,你们知道如何正确管理和使用零花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存零用钱。
2. 知识讲解:学生:明白了,存零用钱就是把我们多余的零花钱存起来。
3. 例题讲解:老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小明的妈妈每个月给他100元零花钱,他每个月能存下50元。
那么,他一个月能存多少钱呢?学生:50元。
老师:正确。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我们来一起做一下练习。
4. 随堂练习:老师:同学们,请你们拿出练习册,做第8题。
学生:正在做题。
5. 储蓄罐使用讲解:学生:正在看老师演示如何使用储蓄罐。
六、板书设计存零用钱:1. 概念:把我们多余的零花钱存起来。
2. 方法:使用储蓄罐进行存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跟家长讨论一下如何存零用钱,并制定一个存零用钱的计划。
2. 答案:因学生个体差异,答案会有所不同。
主要看学生是否理解存零用钱的概念,以及是否能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存零用钱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例子、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存零用钱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储蓄罐。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8.3《存零用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存零用钱》这一节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银行储蓄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储蓄方法,培养学生珍惜金钱,合理消费的观念。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货币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已经掌握。
但是,对于银行储蓄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经济状况和对于金钱的认识程度都有所不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银行储蓄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储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金钱,合理消费的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银行储蓄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储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正确进行储蓄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学习储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储蓄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储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引出储蓄的概念。
2.学习新课:讲解银行储蓄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储蓄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储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储蓄经验,总结储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储蓄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储蓄流程图或者储蓄方法的,让学生一目了然。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存零用钱》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存零用钱》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存钱方法,学会用小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理财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在存钱这一方面,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存钱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存钱的基本方法,能够用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理财的能力和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3.通过对存钱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存钱的基本方法,能够用小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财的能力和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激励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存钱的方法。
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人民币、存钱罐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存钱方法。
2.新课导入:介绍存钱的基本方法,如整数存钱、小数存钱等。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小数进行存钱计算。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7.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零用钱进行管理,并写出心得体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整数存钱2.小数存钱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3 存零用钱∣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3 存零用钱∣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8单元的第3课,存零用钱。
我们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存零用钱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和使用零用钱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制定和遵守预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制定合理的预算并遵守它。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存零用钱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和使用零用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片。
2. 学具:学生带的钱包或零用钱、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入课题,例如:“你们有零用钱吗?你们通常怎么使用你们的零用钱呢?”2. 讲解:教师通过投影片展示不同的零用钱使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零用钱。
3. 实践:教师给学生发放零用钱,让学生自己制定预算并使用零用钱。
4.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预算和使用情况,讨论是否合理并给出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存零用钱的意义2. 合理安排零用钱3. 制定预算并遵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制定一个月的零用钱预算,并记录每天的实际使用情况。
2. 答案:学生的作业答案应该包括他们的预算和使用情况,以及他们是否遵守了预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存零用钱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例如学习更多关于理财的知识,或者组织一次关于存零用钱的实践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讲解的细节:一、引入环节的生活情境我在引入环节中,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日常的零用钱使用情况。
这个环节是重点之一,因为我认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更好地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更直观地理解存零用钱的意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3存零用钱∣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3存零用钱∣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八章第三节《存零用钱》。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了解存零用钱的重要性,学会如何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我们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习如何计算和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以及如何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存零用钱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计算和比较价格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做出明智消费决策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理解存零用钱的重要性,并学会计算和比较价格。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数学知识,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带零花钱、商品价格标签、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零花钱,并讨论如何管理和使用这些零花钱。
2. 讲解: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商品的价格标签,讲解如何计算和比较价格。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选择一种商品,计算其价格,并与其他商品进行比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存零用钱2. 板书内容:存零用钱的重要性计算和比较价格的方法做出明智消费决策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0元零花钱,他想要买一本书和一支笔,书的价格是25元,笔的价格是10元。
请问,小明应该如何管理和使用他的零花钱?2. 答案:小明可以先计算出书和笔的总价格,即25元 + 10元 = 35元。
然后,他可以用他的零花钱减去这个总价格,即50元 35元= 15元。
这样,小明还剩下15元零花钱,他可以选择将这部分钱存起来,或者用来购买其他物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存零用钱的重要性是一个重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认识小数第3课时存零用钱北师大版(年秋)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章认识小数的第三课时——存零用钱。
这一课时主要围绕北师大版(2014年秋)的教材展开,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教材第八章认识小数的第三课时内容,重点讲解小数的应用,以存零用钱为例,让学生学会使用小数进行计价和找零。
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存零用钱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练习本、文具、人民币模型。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1.小数的加法运算:价格 + 价格 = 总价格;2.小数的减法运算:总价格价格 = 剩余金额。
七、作业设计1.题目:小明去超市购物,购买了2支铅笔,每支铅笔3元,还购买了一块巧克力,价格为5.8元。
请问小明一共花费了多少钱?找零多少元?2.答案:小明一共花费了2×3+5.8=11.8元,找零为10011.8=88.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存零用钱这一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的消费情况,学会使用小数进行计价和理财,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
8.3《存零用钱》(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一、教学内容我正在教授的是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的8.3《存零用钱》。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小数除法,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我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小数除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难点。
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小数除法的步骤,并教他们如何将存钱这个问题转化为小数除法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除法,我准备了PPT和实际的钱币作为教具,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假设每个学生都有10元钱,他们想要存5元钱,那么他们需要存几次?通过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理解存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除法的过程。
然后,我通过PPT展示了如何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小数除法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一起做了一个例子。
在学生们理解了小数除法的步骤后,我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另一个实际问题:如果他们有12元钱,想要存6元钱,他们需要存几次?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计算,验证了他们理解了小数除法。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小数除法的步骤,以及两个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除法的问题。
七、作业设计我设计了两道作业题让学生课后练习。
第一题是:如果一个学生有8元钱,他想要存4元钱,他需要存几次?第二题是:如果一个学生有15元钱,他想要存7元钱,他需要存几次?答案分别是2次和2次余1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小数除法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案:存零用钱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合理消费、节约用钱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 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3. 合理消费、节约用钱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合理消费、节约用钱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人民币挂图、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面值。
2. 新课:讲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
3. 实践环节:让学生模拟购物,使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支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讨论合理消费、节约用钱的意义,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适当的方式记录自己的零用钱使用情况,下次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存零用钱2. 板书内容:(1)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2)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3)合理消费、节约用钱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记录自己的零用钱使用情况,下次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了解了合理消费、节约用钱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使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值。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人民币知识,如:最大面额是多少?最小面额是多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