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形特征描述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20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描述方法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描述方法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地形特点描述: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候分布⑥气象灾害4、河流水系水文和特点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④河网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水文特点:①水量大小、②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③汛期长短、④含沙量大小、⑤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5.植被、土壤特征植被:①类型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自然带特点土壤:①类型②分布③特点6.自然资源:(1)农业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生物资源(2)工业自然资源:①矿产资源、②能源、③水运与水能、④土地资源、⑤生物资源(3)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1、区域农业特点:①农业地位②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分;按投入多少分;按产品用途分;按土地利用分;按地域特色分;按农业地域类型分。
③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林产品、水产品④主要农业分布地区⑤农业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⑥农业经营方式⑦农业现代化水平⑧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2、区域工业特点和发展条①区域工业特点主要包括:工业地位、工业部门、工业产品、工业分布、原料及市场的对外依赖程度等3.交通、人口与城市特点与分布(1)区域交通特点:①主要交通方式,②辅助交通方式、③交通线路密度、④综合运输状况、⑤主要线路和港口、枢纽分布港口区位特点:水域条:①航道深度和宽度②泥沙淤积和潮汐影响③船舶停靠港湾陆域条:①开阔平坦地形②广大腹地③依托城市(2)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人口、城市分布特点:面状分布。
世界区域地形特征气候特征1、七大洲的地理范围、地形特征、河流分布、气候特征1、亚洲地理范围: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
地形: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又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和辽阔的平原。
河流: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
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干旱地区,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约旦河等。
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腊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气候: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
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
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2、非洲地理范围:非洲大陆东至哈丰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至吉兰角。
地形: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河流:非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8.2%。
大西洋外流水系多为源远流长的大河,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奥兰治河等。
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
气候: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
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
202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1地形特征描述类答题模板☝真题体验1.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图中区域的地形特征。
解答示例:【答案】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巩固训练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6分)参考答案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气候特征描述类答题模板☝真题体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Ⅰ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Ⅱ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图Ⅰ图Ⅱ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解答示例:【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 1 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富(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巩固训练读罗马和旧金山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比较罗马、旧金山两城市气候的不同点并说明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答案】气温:夏季罗马比旧金山高得多,冬季罗马比旧金山略低,气温年较差罗马大于旧金山;年降水量:罗马比旧金山多。
因为旧金山位于太平洋沿岸,三面环水,气温受海洋影响大,沿海有寒流经过,冬温夏凉,年降水较少。
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由于地中海被陆地环抱,面积有限,其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小,气温年较差较大,罗马纬度较高,受西风控制时间较长,年降水较多。
【解析】比较气候差异应从气温高低及其变化、年较差大小,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变化,气温和降水量的协调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罗马和旧金山的地理位置,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前提下,结合模板说明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成因。
胶东半岛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半岛,位于山东省东北部,临渤海。
以下是胶东半岛的一些地形特征:
1. 平原区域:胶东半岛主要由平原地带组成,特别是沿海地区。
这些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2. 海岸线:胶东半岛的东侧和南侧濒临渤海,形成了较长的海岸线。
沿海地区通常有沙滩、滩涂和沿海湖泊,为渔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山脉和丘陵:胶东半岛的内陆地区有一些低矮的山脉和丘陵,其中以莱芜山脉为主。
这些山脉和丘陵地带对半岛的水流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4. 河流:胶东半岛有一些重要的河流,如黄河的支流——海河,以及一些短小但水流较急的河流。
这些河流在半岛内陆地区形成了河谷地形。
5. 半岛尖端地带:半岛的尖端通常形成了一个相对突出的地带,沿海地形可能更加多样化,有悬崖、岬角等地貌。
总体而言,胶东半岛的地形特征在平原、山脉、丘陵、河流和海岸线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这为该地区的农业、渔业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典型例题】(2015•福建高考•节选)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读图,完成问题。
11-0*17D"E 7B V Eii 国界口册泊—铁圖二:辨價即轉高笛加.*苜都横间麵⑥習会•——李节性何盘。
戦有]QB fc E 方法技巧:如何描述一地的地形、地势特征1•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1)地形类型: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指出该区域主要地形构成,答题语言“以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状况:整体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答题语言“___高___低”。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特殊地形地貌:例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等。
(5)海岸线状况(靠近沿海的地区)描述性词语如海岸线平直或曲折 2.地势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
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 )的地形特征差异。
思维过程.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到着“渭河”及“108°E”。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hj75-Ei ⑶北侧,等局线褻值相比南侧小』表朋地珞较低>分布I 秤疏>表明地势起伏较小,敌地瑾应以商原因主°«-N匚H 湖朗;⑵南例,等高浅数值敦人,海據晟高为57S7^K 』表明讹;|珞高:等高讎佣布豁隼・表明讯坯起代较丈■故申形凯!;山地为主--I-J wP-idift«n-•平节性河烈o 羁CK 山塀F 胃胡J EI⑴渭河平原Cf&lOS -E )的地农特征差异』主要从等肯雀的埶值及疏密上分析口II 国界答案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015届四川省高三“联测促改”活动第二轮测试)下图是四川盆地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也ULt£ 9u□屮水出居民点现零岛红及裔程甲地2004&0iH2.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练习:(2015•高考四川卷)下图为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地形特征怎么描述地形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和形态,包括山脉、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等。
它们是地球自然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构造。
地形特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描述。
以下是对地形特征的一些描述:1. 山脉:山脉是指由岩石构成的地面隆起,通常具有巨大的高度和陡峭的形态。
山脉的形成通常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活动等相关。
它们可以描绘为蜿蜒曲折、峻峭陡峭、连绵不断的地表隆起。
山脉的高峰与峡谷交错,风化侵蚀过程造就了壮丽的山水景观。
山脉的形态和地势往往对周围的地区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2. 平原:平原是指广阔而较为平坦的地表区域,通常位于山脉或丘陵地带的下方。
平原地形相对较为平整,没有明显的起伏和峰谷。
平原地区通常具有肥沃的土壤,适宜农业发展。
平原可描绘为广袤无垠、平坦开阔的地表景观,常见的有大草原、农田和湖泊等。
3.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脉和平原之间的地形特征,起伏较为明显但不会像山脉那样陡峭。
丘陵通常由多个小的起伏和坡度较缓的山丘组成,地表延伸较为广阔。
丘陵地区风景宜人,由于山势相对平缓,常见的植被为草地和灌木。
4. 河流:河流是地球表面的水流系统,是地形特征中最常见的一种。
河流通常从山区或高地源头发源,经过不同地形地貌的洗刷,形成弯曲的河道。
河流的宽度和流速可以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但河流都具有清澈的水质和河岸两侧的流域植被。
5. 湖泊:湖泊是由于地表地势低洼而形成的水质较为静止的水体,通常是由于地下水进入低洼地区或由于河流形成的河湾而形成。
湖泊的大小和形状各异,水质常常清澈见底,并且常常附近生态环境丰富。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的地形特征外,还有其他一些地貌类型,如峡谷、高原、沙漠等等。
每个地区的地形特征都不尽相同,可以通过绘制地图、描绘地物、用文字进行描述等方式进行详细的表达。
这些地形特征以及地貌中的不同景观给地球带来了独特的美丽和多样性,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描述与分析地理特征的描述(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土壤几方面入手。
简述井岗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答: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为红壤为主。
2、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例如描述拉萨市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处300N,纬度位置低,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
3、对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组成、地势特点、海拔、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地貌发育。
4、对气候特征的描述: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入手。
描述旧金山的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5、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6、对河流特征的描述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描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并分析成因。
松花江纬度位置高、冬季长气温低、结冰期长;春季积雪融水补给而出现春汛,夏季降水丰富形成夏汛;流经地区森林茂盛,含沙量小;由于补给水源较充足,汇入的支流较多,水量较丰富。
7、确定有关自然带类型①水平面上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②高度坡向(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点描述1、农业特点的描述: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主要农作物、耕作方式、制度、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
思维导图: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思维导图】[考点精析]★★★★★地形特征描述规范答题思路思考方向规范答题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①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地势高、低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平直、曲折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风蚀地貌广布等1.地形类型及分布:如以山地高原为主;西北为高原,东南为平原等;2.地势高低,起伏:如整体海拔高,地势起伏大等;3.海岸线特征:如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或岛屿;海岸线平直,多为淤泥质海岸;4、有无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广布、沼泽、湿地广布等【典题精研】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为利比里亚及附近地区略图。
右图为蒙罗维亚气候直方图。
材料二:利比里亚 2018 年人均 GDP 约为 674 美元(世界人均 GDP 约 1.13 万美元)。
材料三:利比里亚政府目前将公路建设作为施政重点,公路建设优先于铁路建设。
(1)简述利比里亚的地形特征。
(2)分析利比里亚优先发展公路运输的原因。
(3)简析蒙罗维亚夏季降水多的原因。
【答案】(1)地形以平原(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南部为平原,地势起伏和缓;海岸线平直;(2)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公路修建成本低;修建难度小;公路灵活性强(3)暖流增温增湿;受西南季风影响,带来大量水汽;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分析】本题目以非洲气候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气候、降水、交通运输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地形特征主要从主要地形、地势起伏、地形区分布和海岸线特点作答,等高线分布图可知,大部分地区在200米以下,说明这里以平原为主,由等高线数值可知,地势北高南低,北部300米左右,为山地丘陵,且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南部等高线稀疏,海拔低,为平原,地势起伏小,沿海地区要描述海岸线由图可知,海岸线平直。
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方相对于其他地方位置的描述。
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是其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与周围地区的相对位置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地理位置特征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气候、地貌、资源分布等方面至关重要。
下面将以某个地方为例,具体描述其地理位置特征。
地理位置描述一:该地位于北纬40度,东经120度,海拔1500米的高原地区。
周围环绕着山脉,南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东边是一条长江。
地处内陆,距离海洋有一定距离,因此岛屿资源相对有限。
地处中亚热带气候区域,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地理位置描述二:坐落于北纬35度,东经140度,位于海拔1000米的盆地地区。
四面环山,地势相对封闭。
地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
地区内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铁路网使得该地成为交通枢纽。
地理位置描述三:位于北纬20度,东经80度的沿海城市。
地处低海拔平原地带,周围环绕着山脉和湖泊。
长年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地区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河流的纵横交错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理位置描述四:位于北纬50度,东经60度的冰雪世界。
该地距离北极较近,地处高纬度地区,冰川大量存在。
地形多为台地和湖泊,气候寒冷干燥,地区内部交通不便。
该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冰雪旅游业也是该地的一大特色。
地理位置描述五:位于北纬30度,东经110度的内陆城市。
地势较为平坦,地区内部交通便利。
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域,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
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农业和工业均有良好发展。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气候和资源分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准确描述地理位置特征不仅有助于整体了解该地的地理环境,还为该地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无论是地处山区的资源开发,还是沿海城市的渔业和海洋旅游业,地理位置特征都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和把握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特征,以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特征区处于湘江和浏阳河交汇的河谷台地,周围为地势较高的山丘。
湘浏盆地经过数十万年的地质变化和大自然侵蚀,形成了南高北低,丘涧交错,红岩白沙的地貌特征。
路线基本位于浏阳河及捞刀河阶地,浏阳河漫滩及丘坡谷地地带,地形开阔,地形有一定起伏,地面标高为30~55m。
起伏不大;浏阳河段水面标高介于26.0~33.0m (勘察期间实测水面标高),水底(河床)标高介于20.0~24.0m之间;浏阳河北岸~洪山路段地面高程为31~37m;洪山路~蟠龙路段地面高程为40~53m。
沿线地貌单元为阶地,丘陵地貌,地形相对较平缓,地势总体南低北高。
2,地质构造位于平(江)—衡(阳)新华夏凹陷带的长—潭凹陷区,平江穹褶断裂和潭宁凹褶断裂两个次级构造单元的接触处,湘江由接合部位流过。
以湘江为界,西岸属褶皱丘陵岭,东侧为内陆湖相沉积的白垩纪地层。
第四纪以前地质构造主要为褶皱和断裂。
自元古代以来,本区经历了武陵运动,雪峰运动,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及喜山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北西向,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南北向五个方向的断褶构造,构成了本区基本构造骨架。
断裂构造以北东向极为发育,其次为北西向和东西向,再次为北北东向和南北向。
3,气象,水文特征(1)区域气候概况长沙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潮湿,雨量充沛,严寒期短等特点。
据1960~2013年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4℃,日平均最高气温38.1℃,日平均最低气温0.4℃,7月份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40.6℃,(1963.8.31),1月份平均气温 6.1℃,极端最低气温—10.1℃(1977.1.30);年平均相对湿度79.5%,年最小相对湿度14.2%,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1394.6mm,最大年降雨量1751.2mm,最小年降雨量708.8mm,最大月降雨量515.3mm,最小月降雨量1.2mm,最大日降雨量192.5mm,每年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
区域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方法形态特征描述是指通过对地面形状的观察和描述来描绘地形地势特征。
常用的描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高度变化描述:通过测量地面相对高度的变化来表达地势的起伏情况。
可以使用等高线图或数字高程模型(DEM)来表示地面的高度分布情况。
2.坡度描述:通过测量地面的斜度或比例来描述地势的陡峭程度。
可以使用坡度图或坡度数值来表示地面的坡度分布情况。
3.地形变化描述:通过对地面形状的变化进行描述,如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等地形类型的划分和描述。
可以基于地形特征对地形进行分类,并使用地形图来表示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
4.水系特征描述:通过描述水流的方向、大小和分布等特征来描绘地势的水系情况。
可以使用河流网图、流域图或河流的长度、密度等指标来表示地势的水系特征。
量化特征分析是指通过计算相关参数来对地形地势特征进行量化,并进一步分析地势的特征。
常用的量化特征包括以下几种:1.高度参数:包括最高点、最低点、平均高度等指标,可以用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情况。
2.坡度参数:包括平均坡度、最大坡度、坡度标准差等指标,可以用来表示地势的陡峭程度。
3.像元值统计:对DEM的像元值进行统计分析,如平均值、方差、标准差等指标,可以用来表示地势的变化情况。
地貌分类是指基于地形地势特征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并描述其特征。
常用的地貌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等高线分类:根据地形起伏的大小和形状,将地势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等等不同的地势类型。
2.峰丛分类:根据地势的高度和尺度,将地势划分为山峰、山脊、山谷等不同的地势类型。
3.河流分类:根据流域的大小、形状和水系的发育程度,将地势划分为河流流域、河谷地带等不同的地势类型。
综上所述,区域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形态特征描述、量化特征分析和地貌分类等。
通过这些描述方法,我们可以对地形地势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为地质勘探、环境评估和自然灾害预测等提供科学依据。
怎样描述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的地形特征盆地:四周被群山环绕。
山地: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500M以上。
丘陵:坡度和缓,连绵起伏多500M以下。
高原:边缘陡峭起伏和缓 1000M以上。
平原:宽广低平,是主要的生活地200M以下。
等高线的特性有:(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
(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
因此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形态的特征。
地形图上的地貌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表示。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
等高线一圈套一圈的地方,不是山就是盆地(要看等高线标注,由内向外数值由大到小的为山,由内向外数值由小到大的为盆地。
或由外向内数值由小到大的为山,由外向内数值由大到小的为盆地,最里面的圈所指示的范围,不是山顶就是盆地的最低处)。
从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面的坡形:1.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2.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3.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4.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渐缓,是凸形坡;5.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是凹形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的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的表示凹形坡)等高线表示的坡形:1、(凹形坡)(注:下图横线右上则的字是“剖面线”)等高线下疏上密,从分水脊线向下。
随着坡长的增加,坡度单调减小,坡度与坡长的关系存在负相关关系,纵剖面为上凹形,凹形坡中部侵蚀最强。
2、(凸形坡)坡面呈一上凸的曲线,表明山体浑圆,坡上部平缓,下部较陡。
3、复合形坡也叫S形坡,坡形变化复杂,表示坡形有时呈拉长了的“S”形,即坡上部浑圆而上凸,下部陡而下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