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解释
- 格式:ppt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34
第六章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概述
第1节三维地震勘探优点
第2节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第3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主讲教师:刘洋
第1节三维地震勘探优点
第6章
VSP 地面地震勘探
地面激发井中接收地面接收接收点激发点
(3)海上四分量地震勘探(单源—四分量)(4)陆上三分量地震勘探(单源—三分量)
模型示意图二维地震成果剖面三维地震成果剖面
第6章
二维资料作的构造等值线图三维资料作的构造等值线图
第6章
第2节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第6章
宽线弯线
十字线环形排列
章
常规正交线束砖墙式奇偶式非正交式
常用三维观测系统--束状观测系统
第6章
8线8炮观测系统
第3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第6章
第六章总结
1.地震勘探的分类
2.三维地震勘探的优点
3.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要求
4.三维地震野外采集过程
第六章词汇
时移地震time-lapse seismic
三维地震3D seismic
三分量地震three-component seismic 三维三分量地震3D-3C seismic
面元bin
方位角azimuth。
2010年第5期0引言当前常用的地震解释(包括交互工作站解释实质上是三维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从三维数据体中沿主测线inline和联络线crossline抽取若干个剖面进行解释。
这样不仅使大量的地震资料未能有效利用,而且成果精度较低,难以发现小的构造和地层特征,造成小断层和小构造的漏失,大大降低了对地下地质体的认识精度,同时也降低了三维地震的应用效果。
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将不能很好的进行小断层的解释,甚至会出现假断层的现象[1]。
随着三维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方法和技术也向着更真实、更准确、更清晰地反映地下地层各种地质信息的方向突飞猛进。
目前,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发展最快的是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供较准确的钻探井位,利用先进的解释软件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
因此,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1三维地震勘探的精细解释技术1.1小断层的正演模拟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地震记录的特征,同时也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为正确研究地下地质环境提供地震波波场证据,以便对解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设计一个三层介质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实验,图1(a是小断层的地质模型。
模型参数:煤的断距为5m,煤层厚度为8m,煤层速度为2000m/s,围岩地层速度自上而下分别为1800m/s、3200m/s、3200m/s;图1(b为小断层正演模拟的地震响应。
根据正演模拟后的地震响应分析,断距为5m的小断层,地震剖面有一定的变化,为后期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依据。
(a地质模型(b地震响应图1正演模拟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5.005能源技术与管理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秦晶晶1,李德春1,程慧慧1,王空前2(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论述了几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小断层的应用方法,为了确保解释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正演模拟试验,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简介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进行地下结构解释和分析的技术。
传统的地震解释技术主要是基于二维地震剖面进行的,而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则通过获取并分析大量的三维地震数据,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地下结构的空间变化。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获取:通过地震勘探仪器获取地下多个点的地震波数据,并进行处理和整理。
2.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去噪、滤波、校正等处理,以使其更符合分析要求。
3. 数据解释:利用数据处理后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地下结构解释,包括地层分析、地震相解释、异常解释等。
4. 数据模型:基于解释结果,建立地下结构模型,对地下层位、分布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5. 可视化展示: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地下结构模型转化为可视化图像,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和分析地下结构。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它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地下结构信息,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听上去很高大上的话题——三维地震勘探。
听名字就知道,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事情。
它是一种能让我们了解地下世界的神奇方法,想象一下,像是在看一部《寻龙诀》那样,揭开大地的秘密。
不过别担心,我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你这一切,咱们轻松聊聊,不让你感觉像在上课。
2. 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三维地震勘探?简单来说,三维地震勘探就是通过发送地震波到地下,然后再接收这些波反射回来的信息,帮我们“看”清地下的结构。
这就像是在用声音给地下“拍照”,而且是立体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像是在玩一个高级的探险游戏,寻找宝藏的感觉。
2.2 三维勘探与传统勘探的区别传统的地震勘探就像是在平面上画图,而三维勘探则是把这个图变成立体的。
你知道的,平面图和立体图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三维勘探能给我们更丰富、更详细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下资源的位置,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这些重要的宝贝。
3. 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3.1 数据采集首先,我们得把“耳朵”伸得长长的,来听地下的声音。
为了做到这一点,咱们需要在地面上布置很多的传感器,这些小家伙就像是地下的侦探,负责接收地震波。
当我们用震源(比如炮炸或者震动器)制造地震波的时候,这些传感器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快速记录下反射回来的波形数据。
3.2 数据处理与解释数据采集完成后,就进入了“数理化”的阶段。
别担心,不用心慌,这可不是高深的数学题。
其实就是把我们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转化成地下结构的图像。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拼图,有时候拼图的碎片可能会缺失,但聪明的工程师们总能用他们的智慧,把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地下世界。
4. 三维地震勘探的应用4.1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大家知道,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生活的命脉。
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我们能够找到这些资源的埋藏地点,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能安全高效地开采。
可以说,这项技术就像是给石油公司带来了“金钥匙”,打开了通往财富的大门。
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摘要: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在解释地震剖面时, 要以盆地构造样式和盆地的充填模式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平衡剖面技术,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综合利用钻井、野外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其解释结果采用模型计算的方法和平衡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该解释方法在构造复杂的泌阳凹陷应用效果良好。
地震资料解释是整个油气勘探的核心,其精度直接影响勘探效益。
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勘探目标与对象越来越复杂,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解决复杂构造,提高勘探精度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但随着油藏的规模越来越小,构造越来越复杂, 用常规解释方法和思路己难以满足目前勘探的需要。
因此,应该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工作站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以地震、测井、录井、试油等资料为基础,以油气藏为研究对象,来研究构造特征与砂体展布规律,分析目标区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并针对油气藏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
1 复杂地区构造解释面临的问题1.1 构造运动引起的复杂性由于凹陷(或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组合复杂,油藏类型多,地层遭受剥蚀程度和分布范围难以在地震剖面上正确解释。
同时,由于构造应力的不同,在同一凹陷的不同时期,同一凹陷同一时期的不同区块,具有不同的充填序列;不同区块之间砂体横向变化大,沉积相研究、储层预测难度大。
1.2 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复杂性1.2.1 地震反射界面的复杂性地震反射是由具有波阻抗差的界面产生的,其反射机理与产生这种差异的地质条件没有关系。
地震剖面上一个地震反射同相轴代表一个波阻抗界面,这个界面可以是一个不整合,也可以是一个岩性界面(主要是年代地层界面)。
其中既有构造信息,还有沉积现象的反射信息, 因此不能认为一个岩性界面或时代界面一定能产生强反射; 同样不能认为连续的不整合面一定要产生一个连续的反射。
如果不整合上覆为均匀软地层,下伏地层的岩性由较硬变为硬,再变为较软, 这就意味着沿不整合面反射波振幅,将由较强变至强,再变弱。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随着三维地震采集和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不断的下降,解释手段的完善,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效果日趋明显,勘探效益也不断提高。
因此,应用好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是油气勘探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1、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资料准备资料的准备包括三大部分。
1)地震资料三维地震数据体,把奥扩成果带和纯波带。
成果带经过修饰,相位特征较好,主要用于构造解释。
成果带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叠后修饰不影响砂体的变化时,也可以用于储层预测。
纯波带在叠后偏移后,基本没有经过修饰处理,有一定的保幅特点,比较适合储层预测,但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地区,进行构造解释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两种数据体的特点,最好都加入工作站解释系统。
地震资料的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牵扯到合成地震记录的正确的标定,以及油层在地震剖面上的精确位置,如果极性搞错,拾取的地震相位有可能不代表油气层。
因此,在收集地震磁带数据体时,必须搞清地震资料的极性。
通常在地震采集前,仪器都按初至波下跳校定,即正反射系数代表波谷,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单独做极性转换,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体就应该是负“normal polarity”正常极性,一般表示处理中没有单独做极性转换,也属于负极性剖面。
处理数据体磁带外,还有工区内三个不同的坐标点,以及每个坐标点对应的x,y大地坐标,同时要了解钙坐标的坐标体系。
工区内的地震测井资料十分重要,一定要了解是否有地震测井资料,如果有一定要想办法收集到。
还有VSP资料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钻井资料工区内所有井的井位坐标,分层数据,录井油气显示情况,钻井取心资料,完钻井深,井斜数据,岩性剖面,泥浆槽面油气显示情况,气测资料等。
这些资料在完井综合录井图和完井报告上均可查到。
最好能把完井综合录井图和完井报告收集到,供地震构造解释时参考使用。
3)测井资料做构造解释时,需要的测井数据带有:声波、自然电位、米底部底部梯度电阻率,1:200综合测井图(用于合成记录环境校正分析),测井成果解释表。
对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认识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的初步学习,我认为想要更好的认识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方面的内容:什么是三维地震勘探以及一体化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三维地震勘探呢?我们知道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当前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地下天然矿产的主要勘探技术。
它兴起于70年代末,那时正是世界范围内出现石油供应紧张的尖锐矛盾时期,当时由于二维地震方法的局限性,即使反复加密测线、增加覆盖次数,也难于查明较复杂的油气田地质问题,并且钻探成功率低,或成本幅度上升。
在这种形势下,已经从试验阶段发展到理论与实践都较成熟的三维地震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维地震勘探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有其优越性。
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
地质勘探人员利用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找油找气。
三维数据采集不存在二维数据采集时来自非射线平面内的侧面反射波;采集的数据按三维空间成像处理,可以真实地确定反射界面的空间位置;三维观测可以避开地形、地物的障碍,对地表条件适应性很强;可对原始数据有更大的保真度,相位数据更齐全,便于研究地层的岩性;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完整统一性及显示技术的现代化,更便于人工联机解释。
一体化的意义在于高精度。
一般来讲,一体化是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
我认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并不是将采集、处理、解释三个环节简单的结合在一起,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应该是地震勘探采集、处理、解释的综合化,整体化。
以往我们的地震勘探采集,处理,解释是单独进行的三个环节,它们之间是相对脱节的,它们各具独立性和特色。
野外采集了地震资料,在室内进行地震资料的处理,最后进行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
如果不将它们很好的结合起来,必然会影响地震工作的准确性和精度,比如:野外采集的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