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标通过本章教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背景、体裁以及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与创作背景2.1 作者简介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讽刺文学大师,《格列佛游记》是其代表作。
2.2 创作背景《格列佛游记》创作于18世纪初期,当时英国社会政治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斯威夫特通过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第三章:《格列佛游记》的基本情节3.1 故事梗概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事故后,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
3.2 主要角色格列佛:本书主人公,一位好奇、勇敢、善良的航海家。
利立浦特:小人国的国王,个子矮小,却心狠手辣。
布罗卜丁格:大人国的国王,巨人般身材,性格温和。
飞岛国居民:具有飞行能力的神秘生物。
慧骃国马:具有高度智慧的马,是慧骃国的统治者。
第四章:《格列佛游记》的讽刺手法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4.1 讽刺手法对比讽刺、夸张讽刺、拟人讽刺等。
4.2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当时英国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宗教虚伪等进行讽刺和批判。
4.3 现实意义通过阅读《格列佛游记》,使学生能够认识和反思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第五章:阅读与讨论5.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故事进行阅读,并总结其主要情节和讽刺手法。
5.2 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阅读成果,讨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现实意义。
5.3 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
(完整版)小学读书推荐《格列佛游记》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向小学生推荐经典童话小说《格列佛游记》。
通过阅读与讨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关于人类行为和价值观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推测词义、理解故事要点等;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中涉及的道德和人类行为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他们撰写自己的书评或故事延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格列佛游记》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听说过《格列佛游记》吗?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格列佛游记》的精选部分,并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例如:"故事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3. 讨论与思考(2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涉及的道德和人类行为的问题。
例如:"你们认为格列佛对其他人物的行为有何评价?他的评价合理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不同的意见。
4. 书评或故事延续(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书评或故事延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书评的结构、故事延续的情节设置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研究收获,并展望下一步的阅读活动。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更多的经典童话故事,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参与度;2. 书评或故事延续的内容和表达;3. 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
五、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书评或故事延续,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自主选择其他喜欢的童话故事阅读;3. 开展一场《格列佛游记》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
文学评论: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书,它不是单纯的少儿读物,而是饱寓讽刺和批判的文学杰作,许多人都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中读了不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
记》列入其中。
”由此可以看出乔治·奥威尔对《格列佛游记》可谓是推崇备至。
再次读完全书,你一定有很多感想与启示,对作品的深刻思想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请任选一个角度为本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
《格列佛游记》阅读教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说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立意。
3、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写作手法,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课前学习1、阅读《格列佛游记》,浏览全书,精读精彩部分,写一篇读后感。
2、利用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课堂学习导入:《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今天我们透过格列佛的双眼可以看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踏上格列佛的旅程吧。
一、走马观花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格列佛游历了哪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归纳做成读书卡片。
二、精彩回放请你任选一个国家,讲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要求:语言流畅,情节完整,细节生动。
小组活动,交流精彩故事,推举讲故事代表。
小组代表比赛,学生评价,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三、深入研讨1.你觉得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说说。
2.你认为作者通过格列佛的游历表达了什么思想?3.请你就写作上的一点谈谈《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
4.在《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桃花源记》《镜花缘》中任选一部,比较和《格列佛游记》的异同。
学生在1、2和3、4题中各选一题小组讨论,做好讨论记录和问题总结。
各组交流看法,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教师做好引导。
因时间关系来不及讨论的问题或未讨论充分的问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四、整体评价谈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透过格列佛的双眼看到了什么?从中获取的收获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格列佛游记》,修改完善读后感。
语文格列佛游记阅读教案格列佛游记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作品运用挖苦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冲突,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抨击了侵略战斗和殖民主义。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格列佛游记阅读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语文格列佛游记阅读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
2.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品尝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奇特。
4.感受格列佛在布满敌意,奇怪,语言不通的小人国,用他的和善,宽容获得了理解和敬重。
教学重难点:1. 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2. 抓住重点词句,品尝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奇特。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资料,你们都了解了些什么(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之一,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
这是一篇寓言小说,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受。
)我们今日学的课文就是四次经受中的一次----小人国奇遇。
板书课题: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扫瞄课文,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在小组内说说词语的意思。
齐读并说说各自理解的词语意思。
轻举妄动一饮而尽肃然起敬举止文静国泰民安战无不胜一知半解急不行耐罪魁祸首号啕大哭苦痛万状和颜悦色宽宏大量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格列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用笔勾画,在旁边批注。
1、合作沟通,感受小人国的奇怪。
同学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沟通。
学情预设:A.二十辆车装满了肉……一饮而尽(从文中的数量词中,我看到了格列佛的巨人形象, 他在小人国中永久是居高临下的, 无论皇帝还是大臣,格列佛享受着俯视的痛快)B.皇帝比全部的大臣高出大约我的一个指甲盖……肃然起敬。
(原来皇帝与别人不同的就是他比大臣们高一个指甲盖,这在现实生活中极其微缺乏道的高度,在小人国是成为皇帝的重要条件。
文学评论: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书,它不是单纯的少儿读物,而是饱寓讽刺和批判的文学杰作,许多人都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中读了不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
”由此可以看出乔治·奥威尔对《格列佛游记》可谓是推崇备至。
再次读完全书,你一定有很多感想与启示,对作品的深刻思想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请任选一个角度为本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
《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课王蕊凤(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已经读了哪些书?读书有什么好处?出示读书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今天,老师还要向你们特别推荐一本非常好看的书。
2.简介《格列佛游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本书对英国和世界儿童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其幻想手法、离奇的描写令人叫绝,大人和儿童都喜欢读,许多人多次阅读这本书。
中外著名作家伏尔泰、拜伦、高尔基、鲁迅都非常推崇这部作品并给予高度评价。
自出版以来,它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成为世界各国文学爱好者的常备书。
多么高的评价!这本书就是世界文学名著《格列佛游记》。
板书:格列佛游记3.出示书的封面,简介作者——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和政论家。
(二)走进文本,进入“小人国”1.走进文本,简介格列佛。
格列佛,英国人。
十四岁那年,父亲把他送进著名的剑桥大学读书,三年后因负担不起学费而辍学。
他先后在外科医生贝茨先生和莱顿医学研究中心学医。
他最想干的事是航海旅行,他利用休息时间和父亲寄给他的少量的钱学习航海技术和数学知识。
他知道,在将来的航海旅行中,医学会很有用处的。
2. 1699年,格列佛接受了“羚羊号”船长的邀请,在船上做外科医生,随船出航南太平洋,开始了他人生中一系列的奇遇。
他先后去过很多有趣的地方,首先我们跟随他走进小人国看一看。
(板书:小人国)3.出示文字,让学生阅读。
我醒来时,太阳正好从东方升起。
我想站起来,却动弹不得;由于我恰好是仰天躺着,这时我发现自己的胳膊和腿都被牢牢地绑在地上;我的头发又长又厚,也同样地绑着,从腋窝到大腿,我感觉身上也横绑着一些细细的带子。
我只能朝上看。
太阳开始热起来了,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我听到周围一片嘈杂声,可我躺着的姿势,除了天空什么也看不到。
过了一会儿,我觉得有个什么活的东西在我的左腿上蠕动,轻轻地向前移着,越过我胸脯,到了我的下巴前。
小学五年级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寓意和启示。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格列佛游记》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寓意和启示。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及其生平。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格列佛游记》吗?它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格列佛游记》第一、二章,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阅读《格列佛游记》的感悟。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格列佛游记》的故事梗概,重点介绍主人公格列佛的冒险经历。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如格列佛在小人国的遭遇。
3.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四、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格列佛游记》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学生继续阅读《格列佛游记》后续章节,了解格列佛的冒险经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格列佛游记》的基本内容,培养了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寓意和启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后作业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及其生平。
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著名作家、讽刺家,被誉为“英国讽刺文学之父”。
他的代表作品有《格列佛游记》、《一只桶的故事》等。
《格列佛游记》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主要情节与历史背景的关联。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精彩的片段,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格列佛游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格列佛游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引用评价,直接导入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乔治·奥威尔曾说过,“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这部评价颇高的讽刺小说。
二、漫谈情节,交流共享1、大家都读过这本书了,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格列佛游记》内容,你会用什么词语?【预设】荒谬的、奇幻的、神奇的、讽刺的、丰富的想象、荒诞的……2、请大家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你觉得可以让人发笑的故事情节。
【板书】可笑三、聚焦情节,感受可笑皇帝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和地面平行,候选人员一个个依次跑上前去,有时候跳过横杆,有时候在横杆下面来回爬几遍,这完全要看横杆上升或者下降的情形而定。
有时候皇帝和首相各拿着木棍的一头。
有时候也由首相一个人拿着木棍。
谁表演得最敏捷,跳来爬去的时间最长,就赏赐给他一根蓝丝线。
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
他们都把这些丝线缠两道围在腰间。
你可以看到朝廷里的大人物几乎没有人不用这种腰带作装饰的。
【预设】填写动词,“跑”能不能换成“走”(更能表现候选人员的争先恐后,迫不及待),为什么“来回几遍”(表现候选人员为了争得丝线获取恩宠)。
朗读时注意动词,“最”字。
以此赏析候选官员的人物形象——阿谀奉承,哗众取宠的丑态,如同跳梁小丑,极具谄媚丑态;国王以此取乐的无聊与可恨。
【小结】这个片段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小人国官员们不惜生命危险跳爬横杆只为那丝线的那种阿谀奉承的丑态,小人国国王不惜官员们的生命以此取乐的昏庸无能,以丝线来示荣宠的可笑!【原版】他站在台阶上,回头看右边的那块田,大声喊起来,声音比喇叭要响好多倍,我还以为是打雷了呢。
河南中考名著《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明确课标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对此提出如下建议: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考真题回放】◆(2016·河南)名著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猪八戒(《西游记》)②武松(《水浒》)③米开朗琪罗(《名人传》)答案示例:①“猪八戒”示例:优点是能随机应变。
孙悟空赌气不跟他回去救师父,他揣摩孙悟空的心理,编出黄袍怪侮辱孙悟空的话,成功激怒孙悟空去救师父。
缺点是他好吃懒做,途经五庄观,听说有人参果,马上挑唆孙悟空去偷;途经平顶山,孙悟空派他去巡山,他却钻到草丛里睡大觉。
②“武松”示例:既有行侠仗义的优点,又有粗暴蛮横的缺点。
他夜走娱蚣岭,见道人霸占民女,便拔刀杀了道人,救下民女;他从蜈蚣岭下来,到了酒店,想喝酒吃肉,店家说是别的酒客的,不卖给他,他大怒,暴打店家。
③“米开朗琪罗”示例:优点是敢于挑战,意志坚强。
教皇让他为教堂画天顶画,对壁画技术一窍不通的他毅然接受挑战,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史诗般的西斯廷作品。
缺点是不善合作。
受命建造圣罗朗察教堂,他不善与人合作,导致工人罢工,连运石料的船也找不到,工程被迫搁浅。
《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及其作品背景。
2. 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章节概要:《格列佛游记》共四卷,分别介绍了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
2. 重点分析:第一卷小人国和第二卷大人国的篇章,理解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3. 难点解析:第三卷飞岛国的荒诞性和第四卷慧骃国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斯威夫特及作品背景,概述四卷内容。
2. 第二课时:阅读第一卷小人国章节,分析小说讽刺手法。
3. 第三课时:阅读第二卷大人国章节,讨论作者的批判意图。
4. 第四课时:阅读第三卷飞岛国章节,解析荒诞性特点。
5. 第五课时:阅读第四卷慧骃国章节,探讨寓意及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2.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章节,进行深入分析,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分享。
3.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小说中讽刺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2. 结合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评估学生在合作、分析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格列佛游记》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网上资源:如视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和丰富学生视野。
八、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 鼓励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3. 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鼓励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思考。
《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掌握第一卷(小人国)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
2.通过品析精彩的片段和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题。
进一步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析精彩的片段和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题。
进一步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部作品,1726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受到读者喜爱,一周之内售空;三周售出一万册。
出版几个多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这部作品的前两个部分,被人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电影的伟大宝库之一”,这部作品就是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由《格列佛游记》改编的电影片段。
小说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这节课就让我们携手走进《格列佛游记》,共同欣赏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
师板书课题二、展示学习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掌握第一卷(小人国)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
2.通过品析精彩的片段和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题。
进一步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三、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
据我了解,大家目前已经读完了小说的第一卷对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我们已读的作品内容,下面我们来进行一轮知识竞赛。
(一)知识竞赛要求:1.全班分为3组,以组为单位竞赛。
2.竞赛题目均为抢答题,一共三轮。
3.答题时间10秒,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4.竞赛结束后分数最高组获胜。
第一轮(填空题)1.本书的作者是()国作家()。
英,斯威夫特2.格列佛在书中的职业是()外科医生3.小人国中人们身高大约是()?15厘米(6英寸)4.格列佛先后到了()()()()四个国家?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第二轮(选择题)1.格列佛被俘虏,在昏睡后被运往小人国首都,他为什么会昏睡?( B )A.他被打晕了B.他吃了含催眠药的食物C.他被吓晕了D.他被毒箭射中后中毒了2.小人国的书写方式也很荒谬,他们的书写方式是( C )A.自左而右B.自右而左C.从纸的一角斜着写向另一角D.自下而上3.格列佛最终获得自由,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 B )A.替国王递送信件B.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C.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D.参加战斗摧毁敌人4.格列佛用( C )浇灭了皇后寝宫火灾,皇后引为奇耻大辱,怀恨在心。
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的片段。
(2)、学习这部小说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艺术。
(3)、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阅读名著的能力。
(4)、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5)、认识《格列佛游记》的现实意义,感受作者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的片段;
(2)、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简介
①时代背景
本书成书于1726年左右,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的代表作。
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生活艰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勉强上完大学。
1688年,斯威夫特来到英国,曾先后做过乡村牧师以及贵族的私人秘书。
《桶的故事》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格列佛游记》的构思源于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创作。
成书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争议。
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②作者生平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1699年,故事的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跟随布里查德的船出海。
他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因为无法阻止他的行为也只好一同登上了货船。
船在行驶途中遭遇了风暴,所有的船员都落入了大海,格列佛醒来时发现自己漂泊到了一个叫利立浦特的小人国,正巧利立浦特王国与邻国正面临着一场征战,格列佛帮助利立浦特把邻国的战舰全部收缴,避免了一场战争,因而得到了人们的一致爱戴,但贪得无厌的国王却在格列佛因救火而毁坏了王后的新衣服后,将他逐出小人国。
格列佛又漂流到了一个大人国,在那里他遇见了被暴雨冲散的未婚妻伊丽莎白。
大人国的人都很小气,格列佛因为在下棋时赢得了国王而被看成了巫师,尽管他治好了王后的病,但还是不能逃脱火刑的处罚,幸好有小女孩格兰的帮助,他和伊丽莎白才逃出了大人国。
经过了飞岛和无人岛、慧骃国的游历后,两人终于又回到了家乡英格兰的瓦平都。
3、《格列佛游记》是一部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国籍)小说家_________.
4、格列佛游历的四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1、你喜欢这部小说吗?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请同学们从《格列佛游记》中选出你喜欢的情节,做读书笔记并完成读书卡。
读书卡
页码:______ 书名:《》
作者:
精彩情节:
妙语摘录:
我的领悟:
阅读收获:
教(学)后感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教学目标:
(1)、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的片段。
(2)、学习这部小说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艺术。
(3)、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阅读名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的片段;
(2)、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快速阅读《宫廷游戏》和《语言的妙用》两个精彩片段完成下题。
○1《宫廷游戏》中介绍了哪几种游戏?分别为了什么而“游戏”?这说明了什么?
○2如何理解“绳上舞蹈”游戏的寓意?
○3《语言的妙用》中究竟是如何“用”语言的?“妙”体现在哪儿?真的“妙”吗?说说你的看法?
二、合作交流
1、三位教授的语言计划却因妇女和俗人、文盲的联合反对而难以实现,作者写这个的目的是什么?
2、联系课文具体语句,谈谈斯威夫特作品语言的讽刺艺术。
3、《格列佛游记》与《鲁滨逊漂流记》比较,两部作品有什么异同?
直击中考
名著《格列佛游记》阅读题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根据__________的好坏选拔官员;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_(国名)。
(山东省威海市2005年中考题)
教(学)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