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年级八年级教师王盟
课题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
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感受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亲社会能力,培养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知道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知道亲社会行为的内容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亲社会行为的做法与意义
教学方法:
活动法、总结法、提问法
教学辅助手段:
计算机、PPT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
引入出示社会实践活动资料
阅读材料
感受亲社会行为
利用学生生活经验
进入,感受在社会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得什么?
生:在社会课堂中,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
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
会成员
总结: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思考问题
归纳总结
通过情境的创设,
问题的思考,学生
逐步体会人的生存
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初中____八__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一. 教材分析《1.2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性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
3.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如何融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方案,便于学生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社会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以及如何融入社会。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加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社会化,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知道哪些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增强自己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置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亲近社会,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人的社会化和亲社会行为两个知识点,其中社会化重在理解,亲社会行为是重点,也是难点,而且这一知识点与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也有密切联系,此处可算作是第三单元的铺垫,为第三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知道哪些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活动激趣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课型:新授课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借助课本“运用你的经验”中的情境,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学生发言后小结:你们所说的这些经历,其实就是你们参与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你们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在这些亲社会行为中,你们受益匪浅,这正是在社会中成长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与亲社会有关的这些问题。
二、新课学习目题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环节一自学感悟请同学自读课本P7,完成以下任务:1、人的成长是不断____过程。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____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要与___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___,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_____和_____。
如有必要,在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可向同伴求助,与同伴轻声交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的作用,以及在社会中如何成长。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认识还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社会中的成长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情境。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社会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环境。
提问:你们觉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影响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典型案例,讲述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故事。
提问: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讨论后,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巩固(5分钟)总结学生在讨论中提到的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住这些方法。
5.拓展(5分钟)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1.2在社会中成长一、教课剖析:1.教材剖析:本课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第二框。
主要目标是要指引学生踊跃参加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余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结婚社会行为。
教材图文并茂,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整体设计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别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环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睁开。
2.学情剖析:在身心发展方面,八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更为成熟、稳固;在知识累积方面,比七年级学生更为丰富、多元。
渐渐长大的他们,拥有更多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社会的时机。
所以,他们的生活半径逐渐扩展,生活视角日趋宽阔,他们与社会的联络愈来愈多,也愈发密切。
但受各样主观、客观要素的影响,他们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方法的指导与经验的累积,这也是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
二、教课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社会化,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育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门路 , 经过典型的事例剖析、情形模拟,加深对本框内容的理解。
2.养结婚社会的习惯;认识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3.培育亲密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学习要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
学习难点: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自学检测】1.在社会讲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停的过程。
经过、、和等 , 我们的不停丰富 ,不停提高,不停加强,日渐养成 , 我们逐渐成长为一名的社会成员。
(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头万绪的。
人的生计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每一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取和。
( 3)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先的自然的转变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 , 我们经过学习社会知识, 认识和认识社会 , 并从中获得, 形成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养结婚社会行为(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 我们应当建立,关注社会 , 认识社会 , 服务社会 , 养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主要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在社会中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到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但对社会关系的理解仍较为片面。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认为个人与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在社会中成长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原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系列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课堂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讲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原理。
5.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体验社会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与社会保持联系。
笔记: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第二目养成亲社会行为探究二: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表现5.多媒体展示4个图片思考:面对以上“看客”现象和冷漠心态,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总结笔记: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2)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探究三: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6.思考:张桂梅帮助贫困山区女孩上学是一种什么行为? 提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7.展示图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8.播放视频:青年志愿者实践活动思考:观看视频,这些青年志愿者从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有什么收获呢?提示: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笔记: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学生观看视频,6月18日凌晨重庆多地下起大雨一位22岁小伙冒雨打出近20通电话通知车主挪车,请你评价视频中小伙的行为?这一行为有什么意义?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答案。
汶川地震“敬礼娃娃”,准备报考北大思考: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司机深夜“狂飙”,收费员却霸气放行思考:收费员的做法启示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探究四: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9.展示图片:“致敬最美环卫人”,看这群中学生志愿者的 暖心行动提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 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
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2.能够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3.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知道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4.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视频内容为疫情期间志愿者工作的不怕苦不怕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引发学生去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2.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养成亲社会的习惯;3.增强亲社会的意识,投身社会实践。
板块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自主学习+同伴互学A.什么是社会化?B.实现社会化的过程?2.谈一谈我们能否离开社会而存在?活动二:分享讨论1、结合教材P7相关链接看视频,了解到什么是社会化。
3.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讲解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什么途径变得社会化)4.合格的社会成员有什么样的表现?5.通过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来指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小总结: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板块二: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三:视频为郑州暴雨的紧急救援,感受亲社会行为带来的效应。
从视频中引出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及其表现。
活动四: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年多照片)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贫穷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
期间,孩子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
想一想:为什么6岁的孩子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活动一:情景探究(多媒体展示《狼孩的故事》)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提示: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2.想一想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意图:以食物和图书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代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来源进行探讨,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1.观察图片,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取哪些东西?提示:从社会中我们可以获取粮食;书籍;购买服装;乘坐公交车;观看电影等。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做社会的好公民。
3.法治观念: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5.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政治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通过对政治理论的深入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国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以及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担当。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同时将政治、法律等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政治理论知识,系统地阐述国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道德规范等内容,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法律、道德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在讨论中拓宽思维,增强合作意识。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与政治时事相关的视频,如国家重大政策的发布、社会热点事件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认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通过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到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成长需要的,从而认同并积极践行亲社会行为。
健全人格:3.引导学生在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人际关系。
4.通过参与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意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培养学生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在亲社会行为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以及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使学生明确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表现和重要性,并掌握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难点:3.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人从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4.亲社会行为的内化和持续践行:如何引导学生将亲社会行为的理念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亲社会行为,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关于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小故事,例如:原始人类如何从独自生活逐渐走向群居生活,开始分工合作,共同狩猎、采集食物等。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发现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可能会回答出人类从独自生活到群居生活,学会了分工合作等变化。
影响可能包括提高了生存能力、促进了文化的传承等。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中成长。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回答: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探讨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是不断社会化的活动一: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教师总结: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提示:这四幅图片表明了我们成长的社会化过程。
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
图2是几名好友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
图3是老师在教学。
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2.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这些活动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开始,是未成年人了解、熟悉社会活动、社会规则的开始,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从牙牙学语到参加劳动,是不断的社会化过程。
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们有助于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展示图片)。
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
4.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过一副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告诉我们应该( )
A.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B.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C.具有回报社会的意识
D.干一番大事
5.“00后”的青少年正日益成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
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评价总少不了“没规矩,不负责任”这样的话。
作为“00后”的中学生,要想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就要(B)
①遵守社会规则
②彰显个性,不理会他人的看法
③关爱集体,奉献社会
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四、合作探究
社会是我们成长的大家园,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我们除了要学会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外,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
【走进生活】
(1)你曾经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列举两例即可)
【关注国家社会】
(2)说出自己知道的国家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或发生的一些大事件,谈谈你的感想。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知识梳理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