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及启动过程)
- 格式:pptx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50
Windows系统安全机制1.前言多年来,黑客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攻击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从最初的猜测用户口令、利用计算机软件缺陷,发展到现在的通过操作系统源代码分析操作系统漏洞。
同时网络的普及使得攻击工具和代码更容易被一般用户获得,这无疑给Windows 系统安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解决Windows 系统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
2.Windows XP安全机制。
Windows XP采用Windows 2000/NT的内核,在用户管理上非常安全。
凡是增加的用户都可以在登录的时候看到,不像Windows 2000那样,被黑客增加了一个管理员组的用户都发现不了。
使用NTFS文件系统可以通过设置文件夹的安全选项来限制用户对文件夹的访问,如当某普通用户访问另一个用户的文档时会提出警告。
你还可以对某个文件(或者文件夹)启用审核功能,将用户对该文件(或者文件夹)的访问情况记录到安全日志文件里去,进一步加强对文件操作的监督。
Windows XP中的软件限制策略提供了一种隔离或防范那些不受信任且具有潜在危害性代码的透明方式,保护您免受通过电子邮件和Internet传播的各种病毒、特洛伊木马程序及蠕虫程序所造成的侵害。
这些策略允许您选择在系统上管理软件的方式:软件既可以被“严格管理”(可以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执行代码),也可以“不加管理”(禁止运行特定代码)。
软件限制策略能够保护系统免受那些受感染电子邮件附件的攻击。
这些附件包括存储在临时文件夹中的文件附件以及嵌入式对象与脚本。
同时,它还将保护您免受那些启动Internet Explorer或其它应用程序,并下载带有不受信任嵌入式脚本的Web页面的URL/UNC链接所造成的攻击。
在Windows 2000中,微软就采用了基于公共密钥加密技术的加密文件系统(EFS)。
在Windows XP中,对加密文件系统做了进一步改进,使其能够让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加密的文档。
第一章1.下面不属于操作系统的是(C )A、OS/2B、UCDOSC、WPSD、FEDORA2.操作系统的功能不包括(B )A、CPU管理B、用户管理C、作业管理D、文件管理3.在分时系统中,当时间片一定时,(B ),响应越快。
A、内存越大B、用户越少C、用户越多D、内存越小4.分时操作系统的及时性是指( B )A、周转时间B、响应时间C、延迟时间D、A、B和C5.用户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若要得到系统功能,必须通过(D )A、进程调度B、作业调度C、键盘命令D、系统调用6.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C )A、CPU使用效率低B、无并发性C、无交互性D、都不是第二章1、若信号量的初值为2,当前值为-3,则表示有(C )个进程在等待。
A、1B、2C、3D、52、在操作系统中,要对并发进程进行同步的原因是(B )A、进程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B、进程具有动态性C、并发进程是异步的D、进程具有结构性3、下列选项中,导致创进新进程的操作是(C )I用户成功登陆II设备分配III启动程序执行A、仅I和IIB、仅II和IIIC、仅I和IIID、I,II,III4、在多进程系统中,为了保证公共变量的完整性,各进程应互斥进入临界区。
所谓的临界区是指(D )A、一个缓冲区B、一个数据区C、一种同步机构D、一段程序5、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B )A、内存和外存B、动态和静态特征C、共享和独占计算机资源D、顺序和非顺序执行计算机指令6、下列进程的状态变化中,(A )的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A、等待->运行B、运行->等待C、运行->就绪D、等待->就绪7、能从1种状态变为3种状态的是(D )A、就绪B、阻塞C、完成D、执行8、下列关于进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A、进程获得CPU是通过调度B、优先级是进程调度的重要依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C、在单CPU系统中,任何时刻都有一个进程处于执行状态D、进程申请CPU得不到满足时,其状态变为阻塞9、CPU分配给进程的时间片用完而强迫进程让出CPU,此时进程的状态为(C )。
第一章测试1.单处理机系统中,可并行的是()。
Ⅰ.进程与进程Ⅱ.处理机与设备Ⅲ.处理机与通道Ⅳ.设备与设备A:Ⅰ、Ⅱ、ⅣB:Ⅰ、Ⅱ、ⅢC:Ⅱ、Ⅲ、ⅣD:Ⅰ、Ⅲ、Ⅳ答案:C2.单道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A:CPU利用率不高B:失去了交互性C:不具备并行性答案:A3.提高单机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是()。
A:脱机技术B:多道程序设计技术C:交换技术D:虚拟技术答案:B4.()操作系统允许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网络B:实时C:分时D:分布式答案:C5.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内处理来自外部的事件。
A:一个机器周期B:被控制对象规定时间C:周转时间D:时间片答案:B6.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鉴于计算机系统非常昂贵,所以有效性曾一度是操作系统最为重要的设计目标。
()A:对B:错答案:A7.操作系统的所有程序都必须常驻内存。
()A:错B:对答案:A8.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系统中的程序道数越多,系统的效率越高。
()A:错B:对答案:A9.多道程序的并发执行失去了封闭性和可再现性,因此多道程序设计中无需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A:错B:对答案:A10.批处理系统不允许用户随时干预自己程序的执行。
()A:错B:对答案:B11.微内核是指精心设计的、能够提供现代操作系统核心功能的小型内核,其通常运行在系统态,而且开机启动后常驻内存,不会因内存紧张而换出到外存。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发生。
A:不同时间间隔内B:同一时间间隔内C:同一时刻D:不同时刻答案:B2.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A:进程变为运行状态B:PCB移动到就绪队列之首C:优先级变大D:该进程可以重新竞争CPU答案:D3.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
A:前者分时使用CPU,后者独占CPUB:前者在一个文件中,后者在多个文件中C:前者存储在内存,后者存储在外存D:前者是动态的,后者是静态的答案:D4.下列选项中,会导致进程从执行态变为就绪态的事件是()。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第一章操作系统介绍1.1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缩写为OS)是一种系统软件。
它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和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控制,还能使用户方便使用硬件提供的计算机功能,也使硬件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1)并发性:多任务、多进程、多线程。
2)共享性:互斥访问、同时访问。
3)虚拟性:把一个物理上的对象变成多个逻辑意义的对象。
操作系统理论研究者有时把操作系统分成四大部分:驱动程序: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它们的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提供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
内核:操作系统内核部分,通常运行在最高特权级,负责提供基础性、结构性的功能。
接口库: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它们职责在于把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编程接口(API),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
例如,GNU C 运行期库就属于此类,它把各种操作系统的内部编程接口包装成ANSI C和POSIX 编程接口的形式。
外围:是指操作系统中除以上三类以外的所有其他部分,通常是用于提供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
例如,在微内核结构中,大部分系统服务,以及UNIX/Linux中各种守护进程都通常被划归此列。
总结:操作系统是靠近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
1.2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分类其发展历程如下:操作系统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分类。
1、应用领域可分为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2、所支持用户数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如MSDOS、OS/2、Windows)、多用户操作系统(如UNIX、Linux、Windows Server);3、源码开放程度可分为开源操作系统(如Linux、FreeBSD)和闭源操作系统(如Mac OS X、Windows);4、存储器寻址宽度、架构可以将操作系统分为8位、16位、32位、64位、128位的操作系统。
win11 wtg原理Win11 WTG(Windows To Go)原理是指将Windows 11操作系统安装在外部可移动存储设备上,通过该设备启动计算机并运行操作系统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介绍Win11 WTG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Win11 WTG的原理Win11 WTG的原理基于Windows 11操作系统的可移动性和兼容性。
通过将Win11操作系统安装在外部可移动存储设备上,可以实现在不同计算机上运行相同的操作系统,同时保留个人数据和自定义设置。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兼容性:Win11 WTG需要计算机的硬件兼容Windows 11操作系统的要求,如CPU、内存、硬盘等。
只有满足这些硬件要求的计算机才能正常运行Win11 WTG。
2. 外部可移动存储设备:Win11 WTG需要一个外部可移动存储设备,如USB闪存驱动器、外置硬盘等。
这个设备需要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安装和运行Win11操作系统。
3. 安装和启动过程:安装Win11 WTG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或软件,将Win11操作系统镜像文件写入外部可移动存储设备。
然后,将该设备插入要运行Win11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并通过BIOS或UEFI 设置将计算机的启动顺序调整为从外部设备启动。
4. 运行和应用:一旦计算机从外部可移动存储设备启动并加载Win11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像在本地安装的操作系统上一样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和功能。
同时,个人数据和设置也可以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共享和同步。
二、Win11 WTG的应用Win11 WTG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便携性:通过Win11 WTG,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操作系统随身携带,并在不同计算机上运行,无需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和配置操作系统。
这对于经常需要在不同工作场所或不同设备上工作的人来说非常方便。
2. 数据安全:由于Win11 WTG在外部可移动存储设备上运行操作系统,用户的个人数据和设置都保存在该设备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或敏感信息在计算机上。
第十节 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一、作业现场环境管理概述 一、作业现场环境管理概述 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内各种构成要素的总和,它包括设备、工具、物料的布局、放置,物流通道的流向,作业人员的操作空间范围,事故疏散通道、出口及泄险区域,安全标志,职业卫生状况及噪音、温度、放射性和空气质量等要素。
二、作业现场环境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二、作业现场环境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结合作业现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的具体要求,生产作业现场环境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4类。
(一)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室内作业涉及的作业环境不良的因素包括室内地面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梯架缺陷,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房屋地基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包括受限空间作业),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良,室内涌水,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二)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室外作业涉及的作业环境不良的因素包括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地狭窄,作业场地杂乱,作业场地不平,交通环境不良,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地面及地面开口缺陷,建(构)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门和周界设施缺陷,作业场地基础下沉,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作业场地光照不良,作业场地空气不良,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作业场地涌水,排水系统故障,其他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三)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地下(含水下)涉及的作业环境不良的因素包括隧道/矿井顶板或巷帮缺陷,隧道/矿井作业面缺陷,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火,冲击地压(岩爆),地下水,水下作业供氧不当,其他地下作业环境不良。
(四)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包括强迫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以上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标准linux系统启动流程
标准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BIOS/UEFI 启动、引导加载程序、内核加载、系统初始化和用户空间启动。
首先是BIOS/UEFI启动阶段。
当计算机开机时,计算机会首先执行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或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固件程序。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进行自检(POST)以及硬件初始化,然后寻找启动设备。
接下来是引导加载程序阶段。
在BIOS/UEFI确定了启动设备之后,它会加载引导加载程序(如GRUB或LILO)。
引导加载程序的作用是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并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
然后是内核加载阶段。
引导加载程序会加载Linux内核,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系统的各种资源和提供各种系统服务。
一旦内核加载完成,它开始初始化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并创建第一个用户空间进程init。
接着是系统初始化阶段。
在内核初始化完毕后,init进程接管控制权,开始进行系统初始化。
这个阶段包括挂载文件系统、启动
系统服务和设置系统参数等操作。
最后是用户空间启动阶段。
一旦系统初始化完成,init进程会启动其他系统服务和用户空间进程,最终将控制权交给登录管理器(如GDM或KDM),用户就可以登录系统了。
总的来说,标准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经历了硬件初始化、引导加载程序、内核加载、系统初始化和用户空间启动等多个阶段,最终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启动过程。
Q1.什么是制表位?有什么用处?答:根据Word 帮助”的解释:制表位是指水平标尺上的位置,它指定文字缩 进的距离或一栏文字开始的位置。
制表位可以让文本向左、向右或居中对齐;或 者将文本与小数字符或竖线字符对齐。
上述这段话可能难以理解。
按我的理解,制表位是用来规范字符所处的位置的。
虽然没有表格,但是,利用制表位可以把文本排列得像有表格一样那样规矩。
所以,把它称为制表位。
人们也可以利用空格键来规范字符的位置,但是,一键一键地敲,那就太麻 烦了,而且,也不能保证能排得很规矩。
利用制表位就可以克服以上缺点。
所以, 当人们给出选择题的答案时;打印菜单时;写价目表时;编排公式时;编写文档 目录时;写公文的单位落款时;在文件后署姓名或日期时; ……都需要使用制表位。
Q2.制表位有几种?它和制表符是什么关系?答:根据根据Word 帮助”的解释:制表位有5种,分别用符号表示他们,这些符号就叫制表符。
这5种制表位的制表符是:L 一 左对齐式制表苻 -I ——右对齐式制表符 丄一居宁武制表符 图1 5个制表符左对齐是把字符编排到制表符的右面;右对齐是把字符编排到制表符的左面;居中是把字符编排在制表符的两侧;竖线对齐是在某一个段落中插入一条竖线;小数点对齐当然是把小数点对整齐了。
其实,除了这5种制表符以外,还有一个默认的制表符,它是按过 Tab'键 以后产生的那个灰色向右的箭头。
默认情况下,按一次 Tab 键,Word 将在文档中插入一个制表符,其间隔为 0.74厘米。
所以,这个制表符本身也可以规范字符的位置。
但是,要想保证在文本中有这个默认制表符出现,还需进行如下的设 置: (1)用工具” T 选项”命令调出 选项”窗口;(2)在 视图”选项卡的 格式标记”选项中勾选 制表符”或全部Q3.怎样利用默认的制表符制作一个菜谱?答:用按Tab”键的方法调出制表符就可以把相关内容隔开了,而且它们可以自动对齐。
例如:上一小数点对齐式制表符I 一竖麦对齐式制表符当打印时,制表符是不会被显示出来的。
操作系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操作系统的功能?A.进程管理B.内存管理C.安全管理D.病毒防护答案:D.病毒防护。
病毒防护不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而是由单独的防病毒软件提供的。
2、下列哪个不是进程的概念?A.程序的执行实例B.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C.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D.一个执行中的程序片段答案:D.一个执行中的程序片段。
进程是指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它包括程序的代码、数据和系统资源(如内存、文件、设备等)。
3、在分页系统中,页面的大小由哪个因素决定?A.物理内存的大小B.操作系统的类型C.程序的大小和类型D.虚拟内存的大小答案:C.程序的大小和类型。
在分页系统中,页面的大小通常由程序的大小和类型决定。
较大的程序需要更大的页面,而不同类型的程序可能需要不同的页面大小。
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文件系统的特点?A.可重用性高B.易于维护和升级C.数据安全性高D.数据可共享性强答案:C.数据安全性高。
文件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并不一定高,它依赖于特定的安全措施和权限管理。
例如,一些文件系统可能没有访问控制列表(ACL)或其他安全机制。
二、简答题5、请简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案: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进程管理负责创建、调度和终止进程;内存管理负责分配、保护和回收内存;文件管理负责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文件;设备管理负责控制和管理各种输入/输出设备。
51、请简述分页系统和分段系统的区别。
答案:分页系统和分段系统都是用于实现虚拟内存的技术,但它们在组织和分配内存空间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分页系统将内存空间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面,而分段系统将内存空间分为不同大小的段。
分段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程序的需求,因为每个段可以具有不同的属性(如访问权限、大小等)。
操作系统复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操作系统的功能?A.进程管理B.内存管理C.文件系统管理D.数据库系统管理答案:D解释:操作系统主要负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打开电源启动机器几乎是电脑爱好者每天必做的事情,面对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幅启动画面,我们一点儿也不会感到陌生,但是,计算机在显示这些启动画面时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呢?相信有的朋友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就来介绍一下从打开电源到出现Windows 9x的蓝天白云时,计算机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事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是直接与硬件打交道的底层代码,它为操作系统提供了控制硬件设备的基本功能。
BIOS包括有系统BIOS(即常说的主板BIOS)、显卡BIOS和其它设备(例如IDE 控制器、SCSI卡或网卡等)的BIOS,其中系统BIOS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角,因为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正是在它的控制下进行的。
BIOS一般被存放在ROM(只读存储芯片)之中,即使在关机或掉电以后,这些代码也不会消失。
第二个基本概念是内存的地址,我们的机器中一般安装有32MB、64MB或128MB 内存,这些内存的每一个字节都被赋予了一个地址,以便CPU访问内存。
32MB的地址范围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就是0~1FFFFFFH,其中0~FFFFFH的低端1MB内存非常特殊,因为最初的8086处理器能够访问的内存最大只有1MB,这1MB的低端640KB被称为基本内存,而A0000H~BFFFFH要保留给显示卡的显存使用,C0000H~FFFFFH则被保留给BIOS 使用,其中系统BIOS一般占用了最后的64KB或更多一点的空间,显卡BIOS一般在C0000H~C7FFFH处,IDE控制器的BIOS在C8000H~CBFFFH处。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看计算机的启动过程吧。
##1 第一步: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太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内部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CPU在此刻不会马上执行指令。
当芯片组检测到电源已经开始稳定供电了(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它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工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从前面的介绍可知,这个地址实际上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