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汉语史课件 第四讲剖析共37页
- 格式:ppt
- 大小:4.70 MB
- 文档页数:37
绪论王力先生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早年家境贫寒,14岁时,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
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以后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6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
27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从此致力于汉语语言科学大厦的构建工作。
五十多年里,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是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一代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
王力一生著作等身,写了近千万字的学术论著,其中专著40多种,论文近2O0篇。
主要专著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
其重要论著编入《王力文集》(20卷)。
第一节一、汉语史研究的对象、任务及意义1.对象:汉语的历史,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的演变历史。
2.任务:研究汉语史,就是要弄清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特别是特殊的内部规律。
3.意义:(1)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2)有助于理解现代汉语方言、学好普通话(3)有助于中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哲学史、法律思想史、民俗史等学科的研究(4)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普通语言学理论二、汉语史研究的依据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部分。
研究语音史,韵文最为重要。
先秦古音的韵部主要就是根据《诗经》《楚辞》及先秦散文中韵文的用韵归纳出来的。
研究古代汉语词汇、语法,历代文学、哲学、政治、医学、科技等方面的著作非常重要。
甲骨卜辞是研究上古汉语最为可靠的材料。
春秋战国,学术繁荣,典籍大大丰富。
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论语》,诸子散文《老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战国策》《楚辞》等,都是当时重要的研究语料。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
汉语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汉字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今天我们所能谈的只是上古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本义。
了解这种本义,对我们阅读古书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
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注: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如“试”字。
详见古汉语通论(五)163页。
),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
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
举例来说,“向”字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
(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涂好柴门。
)由朝北的窗户这个本义,引申为“朝着”或“对着”。
又如“道”字,它的本义是“路”,《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
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等等。
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
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后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
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
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到现代汉语里。
这类情况很多,也最重要。
一方面,这增强了语言的稳固性,使语言不至於面目全非;另一方面,这使语言丰富化了。
清代的文字学家如段玉裁、朱骏声等,都非常重视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对於彻底了解词义是一种以简驭繁的科学方法。
试看段玉裁对“理”字的解释(注: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玉部。
):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
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