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医治疗心脏病的进展

关于中医治疗心脏病的进展

关于中医治疗心脏病的进展
关于中医治疗心脏病的进展

关于中医治疗心脏病的进展

发表时间:2016-07-25T11:41:30.5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作者:卢虹峄

[导读] 结合实际,分析中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1

【摘要】目的结合实际,分析中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辨证论治治疗风心病心衰取治疗并观察。结果25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通过调节患者整体机能而达到控制心衰之目的。结论经临床25例治验,疗效确切,尤其快速型心房纤颤疗效更为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脏病;中医药疗法;心力衰揭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风湿性心脏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而心衰在风心病的病死率中居首位。现采用辨证论治治疗风心病心衰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均系经过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风心病心衰.经长期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疗效不甚满意者.男性n例.女性14例.最小者18岁,最大者65岁。病程4年以下者2例.5~9年者7例.10~20年者9例.2。年以上者7例.瓣膜病变类型:单纯二尖瓣狭窄者12例,二尖瓣狭窄兼二尖瓣闭锁不全者8例.主动脉瓣狭窄者1例.主动脉瓣狭窄兼闭锁不全者1例.联合瓣膜损害者3例.伴风湿活动者9例.心房纤颐者19例,脑血栓者2例.心衰按标准划分为:心功能I级者6例,l级者11例,VI级者8例。

1.2.方法

1.2.1.气阳虚证温阳益气佐以活血利水

方药:红参6~109,白术159.获荃309,熟附片159.桂枝125.川芍109,赤芍129,当归129.草劳子15~309.车前子159,炙甘草69. 1.2.2.气阴虚证益气养阴佐以活痕方药:红参69.寸冬159,五味子129.玉竹129,玄参129,草劳子159,当归129,J,!芍109,丹参309.赤芍129.红花l飞.炙甘草69。

1.2.3.临证加减心悸、气短乏力.动则尤甚者加黄蔑。血寮甚者加山甲、鳌甲、三棱、获术。水肿甚者加猪等、泽泻、大腹皮、益母草。若咯血严重者加缎花蕊石、三七参等.

1.2.4.服法及疗程

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1疗程,连服l~3疗程。治疗期间停用西药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2.结果

25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心律变化、心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3。

3.讨论

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射出足够的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收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症状:①呼吸困难;②咳嗽;③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临床表现为①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仅有轻度症状,当有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腱索断裂时症状加重,75%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生房颤,房颤可增加左心房的压力。左心室容量过大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悸气短的另一重要原因。病变的后期可有肺水肿、咯血和右心衰竭。②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代偿期可无症状,瓣口重度狭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难(劳力性或阵发性)、心绞痛、眩晕或晕厥,甚至突然死亡。③三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可因同时存在的二尖瓣狭窄而不甚显著或与二尖瓣狭窄的症状混淆。患者较易疲乏,常诉右上腹不适或胀痛及周身水肿。颈静脉的明显搏动常使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