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目录(45分钟)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6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教学年级:3. 教学班级:4. 教学时间:5. 教学地点:6.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b. 能力目标: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知识点:b. 技能点:2. 教学难点:a. 理解难点:b. 操作难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创设情境:b. 引入课题:c. 学生回顾旧知:2. 新课讲授a. 知识点讲解:1. 第一部分内容:2. 第二部分内容:3. 第三部分内容:b. 技能点讲解:1. 第一部分技能:2. 第二部分技能:3. 第三部分技能:3. 课堂练习a. 基础练习:b. 提高练习:c. 综合练习:4. 课堂小结a. 知识点回顾:b. 技能点总结:c. 教学反思:5. 布置作业a. 课后作业:b. 拓展作业:c. 实践作业: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a. 学生参与度:b. 学生提问与回答问题:c. 学生合作学习: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a.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b. 拓展作业完成情况:c. 实践作业完成情况:3. 教学反思与改进:a.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b.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c. 改进措施: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a. 课件名称:b. 课件内容:2. 教学视频:a. 视频名称:b. 视频内容:3. 教学材料:a. 材料名称:b. 材料内容: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2. 教学重难点突破情况:3. 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情况:4.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情况:5. 教学效果评价与改进措施: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应具备基础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课程相关知识背景。
三、授课时间本课程设计为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XX老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应用能力。
- 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学习策略,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信息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练习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调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求知欲。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与示范。
- 实践活动中关键步骤的指导与解析。
- 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与培养。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回顾已学知识或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设计一个简短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状态。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或板书讲解等方式,清晰、系统地传授新课程的知识点和关键概念。
- 结合实际案例和具体操作,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准确把握。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程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
表格式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00字表格格式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课程名称:数学授课对象:小学生授课时间:45分钟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 了解数学中的加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2. 学习加减法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前期准备1.1 课堂氛围的营造。
1.2 情境的创设,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2.1 加法概念的讲解,包括加法符号、加数、和的概念。
2.2 加法的具体运算过程的讲解。
2.3 减法概念的讲解,包括减法符号、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
2.4 减法的具体运算过程的讲解。
第三部分:知识运用3.1 加法的练习。
任务要求: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列式运算。
活动过程: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加法比赛,取得胜利的小组还可获得奖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3.2 减法的练习。
任务要求: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列式运算。
活动过程:通过口算或列式计算,让学生练习减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
3.3 知识应用。
任务要求: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活动过程:老师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加减法问题,让学生通过图形表示来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课程总结4.1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加深学习印象。
4.2 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
4.3 做好课堂检测,检验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程评估:1. 学生对加减法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加减法运算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4. 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及评价。
课后作业:1. 设计一些加减法的列式计算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
2. 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加减法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3. 要求学生练习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备注:本节课是关于加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的基本知识,所以在设计课程过程中,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诱发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记忆能力。
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教师宋里学科信息技术课题: flash脚本运用复习学案任务:打开F8.fla文档,对其做如下操作:1.删除文档中名字为“无用”的场景(场景面板哪里呢?)。
2.测试动画发现片头场景没看到,想要动画开始播放时停止在片头场景中,等待选择,应该对片头场景怎么样设动作?(使用什么动作,添加在哪里?)3.在片头场景中,对场景中的按钮“元件1”设置动作,当鼠标按下时,动画跳转到“校园活动”场景中的第1帧,并停止在第1帧。
(注意:选择按钮时要观察蓝色外框)(使用什么动作,请写下来)4.在片头场景中,对场景中的按钮“元件5”设置动作,当鼠标释放时,动画跳转到学校场景中的第1帧,并且播放。
(注意:选择按钮时要观察蓝色外框)(使用什么动作,请写下来)提高篇:(有余力的同学做)5.在“校园活动”场景中,对图层二中的“返回”按钮添加动作,点击返回,回到并停止在片头场景的第一帧。
(注意:选择按钮时要观察蓝色外框)(使用什么动作,请写下来)6.在学校场景中,对图层二中的三个按钮添加动作,点击PLAY按钮,动画开始运行,点击STOP 按钮,动画暂停,点击REPLAY按钮(重播按钮),动画从新开始播放。
PLAY按钮中添加什么命令()STOP按钮中添加什么命令()REPLAY按钮中添加什么命令()7.测试影片,检查有没有达到如上的要求。
8.保存FLASH文件,上传作业。
总结填空:gotoAndplay(“视频”,13) 其含义:【转到“”场景的第帧,并。
】; gotoAndstop(“音乐”,20);其含义:【转到“”场景的第帧,并。
】geturl("d:\2011\1.txt") 其含义:【打开盘里目录中的文件】on(press){gotoandplay(“main”,1);}其含义:【当鼠标时,转到“”场景的第帧,并。
】自己犯的错误:少括号,(){}都是成对出现,是否不小心删除了——删除了符号。
教学设计方案目录(45分钟)
一、教学目的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步骤
五、学习效果评价
一、教学目的
本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在本课时结束后,学生能够:(第1点为核心目标,其他为附带目标)1)抓住故事叙述的逻辑顺序,把握Morgan和Perry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境遇及心理状态。
2)运用两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通过略读(skimming)理解故事梗概;
通过寻读(scanning)定位有用信息。
3)注意、领会并应用文章相关信息。
4)通过讨论生命、友谊及牺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s (45mins) (具体见表格)
本课时教学设计仅涉及阅读中“while-reading”教学环节,共有3个教学步骤(Step),3个学习任务(Learning tasks)。
活动类型:(CW=Class Work全体回答; IW=Individual Work个
体阅读及访谈; PW=Pair Work两人讨论; GW=Group Work小组讨论及展示;Ss=Students学生)
六、学习效果评价
结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难点,对学习效果采用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自评两种方式。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2.学生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