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息检索第一节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53
出版专业实务(初级)第一章信息检索第一节常用工具书的类型1.工具书是供查找和检索知识、信息用的书。
具有内容概括、信息密集、检查方便的特点。
2.类型:1)根据功能,可分为: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书目、索引、文摘,年鉴、手册、名录,表谱,图录。
2)根据职能:语言性(字典、语文词典);检索性(书目、索引、文摘);参考性(百科全书、专科词典、类书、年鉴、手册、表谱、图录)。
一、字典、词典:(一)特点:1.以条目为基本单元;2.检索的转指性强;3.解释简明、规范。
(二)组织结构:1.正文;2.辅助说明、目录、索引;3.相关附录。
(三)字典类型:普通、特种。
(四)词典类型:1.按语言种类:单语、双语、多语;2.按规模:大型、中型、小型;3.按编排:形序、音序、义序;4.按所收录词目的性质和释文内容的着重点:语文、专科、综合。
A.语文词典:普通:兼收汉字和多音节的复词、固定词组成语;特种:某一类或几类的,如方言词典。
B.专科词典:若干学科专业词语:如经济大词典;C.综合:普通语文词典和专科词典结合如辞海。
(五)常用字典、词典1.《新华字典》:1953初版。
1万多单字;复音词3500多个;形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拼音排,备有部首检字;我国最通行的小型字典,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
2.《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90。
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辞书,收字54678个按200部首排列;收集古字、常用义、生僻义和僻字义项。
2001年由8改4卷本。
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初版;最新2005第五版。
收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字典。
按拼音排;释义以现代为主,不详列古义。
收词6.5万条。
6个附录。
4.《辞海》:1936初版;1958修订,1979后每10年修订一次,收字17523个;(1999)版本达7种。
《辞海》是一部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书。
是兼有字典、语文字典、百科词典的大型综合性辞书。
信息检索(第二篇)天津理工大学信息检索教研中心第一章信息检索基本知识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主要是让大家了解一些文献、信息、检索等常识,初步建立起信息意识。
♦第一节信息的基本知识♦第二节检索的基本知识第一章信息检索基本知识第一节信息的基本知识这一节的中心内容包括:信息、知识、情报信息与文献科技文献种类及特点第一章信息检索基本知识三者的关系信息与知识、文献的关系•信息是知识的基础,知识是信息的核心。
•文献是传播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知识、载体、记录是构成文献的三要素。
•文献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信息与情报的关系•情报包含于信息,是信息的一部分。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第一章信息检索基本知识科技文献种类及特点依出版类型划分•图书、连续出版物、特种文献(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政府出版物、档案、产品样本等)依文献内容加工深度划分•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依文献载体划分•印刷型、缩微型、电子型、声像型(作业10练习总结的一个方面)各种信息源的特点♦书:系统、全面(历史悠久,多用于学习参考)♦刊:动态、量大、内容新、影响广(研究价值高,利用率高)♦报告:新颖、专深、具体(情报价值高、获取成本高)♦会议录:专业、及时、可靠(与科技期刊相似,利用率仅次期刊)♦学位论文:独创性强、水平参差♦专利:新颖、具体、题材广(经济和技术价值不容忽视)♦标准:系统性、指令(指导)性、时效性(可关注阶段性技术底线)♦政府出版物:权威性♦(Internet:综合性、交互性、包容性、即时性)♦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新颖、具体。
如期刊、专利等♦二次文献:工具文献,汇集性、检索性。
如目录、题录、索引等♦三次文献:综述性文献,参考性、可检索性。
如年鉴、手册等♦零次文献:未公开文献,原始、详尽、具体。
如手稿、记录等(所用的方法: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第二节检索的基本知识这一节的中心内容包括:信息检索检索语言检索工具检索方法、途径和步骤信息检索♦按存储和检索的内容划分–文献检索(过程、方法和策略)–资料检索(数据、数值检索)–事实检索–多媒体检索♦按检索手段划分–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检索工具♦检索工具的形式–按加工程度划分•目录、题录、索引、文摘–参考工具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字典、词(辞)典–按收录范围划分•综合性检索工具、专业性检索工具、单一性检索工具♦检索工具的内容结构–编辑使用说明、正文部分、索引部分、附录部分(产品说明书、网站帮助等可以参考此内容结构)检索工具的特点♦目录:以单位出版物为著录对象,按“种”为单位记录与报道。
信息检索第一章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第一节基础概念一、信息概述(一)信息的定义:信息指的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世界三大基本要素:信息物质能量(二)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①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物质相对独立地存在。
②信息业来源于精神世界,但又不限于精神的领域。
③信息是具体的,并且可以被人所感知、提取、识别,可以传递、存储、变换、显示、检索和利用。
2.普遍性3.可存储性4.可传递性5.扩散性6.共享性7.时效性(三)信息的功能1.经济功能①运用信息可以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创造财富。
②使用信息取代劳动力、资金、材料等资源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倍增。
③直接让信息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中创造财富。
④通过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减少失误,创造财富。
2.管理与协调功能5M资源:人、财、物、设备、管理办法信息的管理与协调功能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①传递整个组织的运行目的,有效管理5M资源。
②调节和控制物质流和能源流的数量、方向和速度。
③传递外界对系统的作用,保持组织的内部环境稳定。
3.选择和决策功能4.研究与开发功能二、知识1.知识的概念: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是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
2.知识的类型①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②实体知识和过程知识。
③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
三、情报1.情报的概念:情报是具有特定传递对象的特定知识货有价值的信息。
2.情报的特征①动态性②按特定的方式传递③为特定目的服务的④常常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机密性3.情报的类型零次情报:私人笔记、手稿、设计草图、会议记录、口头言论等。
一次情报: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科学论文、专利说明书、会议文献、专著等。
二次情报:书目、索引、文摘等三次情报:综述、专题评论、年度总结、研究进展报告、数据手册、专业年鉴等。
第一章信息检索第一节信息检索概述一、信息与信息检索(一)信息的概念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
但信息的概念,再各个学科中的定义确不尽相同。
通常认为,信息指音讯、消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对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无论是选题策划、审稿、编辑、校对。
还是营销发行,处处都要用到信息。
与编辑出版工作有关的信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进入编辑流程的稿件中所包含的信息;另一类是各种与出版物内容有关的信息,包括国内外形式,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市场信息,作译者信息,相关知识领域的动态信息,以及与编辑、宣传、促销等出版全程策划有关的信息等。
本章所讲的信息主要涉及前一类信息。
对这类信息的检索、核实,目的在于保证高建忠所传递的信息正确无误。
而后一类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再第二章讲述。
(二)信息检索的概念信息检索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指将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所需信息的过程和技术。
这包含了存储和检索两个环节。
存储过程是利用检索语言对信息进行标引,形成特征标识并输入检索工具,为检索提供有规律的检索途径。
检索可以说是存储的逆过程,即利用检索语言对检索提问进行标引,再按检索途径,对提问标引与信息的特征标识进行匹配,并从检索工具中输出。
简言之,就是用户根据自身的信息需求,搜寻存储在检索工具中的信息,进行比较、选择、匹配的过程。
狭义的信息检索仅指检索这一环节,本章所述也是狭义的信息检索。
(三)信息检索的类型信息检索可以根据检索对象的不同和操作方式的不同来进行划分。
1.根据检索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根据检索对象的不同,信息检索可分为事实型信息检索、数据型信息检索和文献型信息检索。
在实际工作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都会遇到。
事实型信息检索是以特定的事实或只是为检索对象,如某一事物(事件)的性质、定义、原理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等。
可利用的工具有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及相应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