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四级)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77
儿童营养不良体质指数标准表
营养不良的指标,主要观察孩子的体重以及皮下脂肪,出现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或者体重不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可以判断孩子出现营养不良,临床上通常把营养不良分为三度,可如下所示:
1、Ⅰ度营养不良:孩子的体重低于正常体重15%-25%,同时皮下脂肪的厚度在0.4-0.8cm。
2、Ⅱ度营养不良:孩子的体重低于正常25%-40%,皮下脂肪的厚度<0.4cm,同时孩子伴有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肉松弛,皮肤苍白、干燥,而且孩子身高也会较同龄人矮小。
3、Ⅲ度营养不良:孩子体重低于正常超过40%,同时皮下脂肪消失,孩子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
同时孩子的皮肤苍白、干燥、没有弹性,而且身高明显要落后于其他同龄人。
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并发症、护理措施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指由于缺乏能量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特征: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多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喂养不当是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病因
临床表现:
体重改变先体重不增、继之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减少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皮下脂肪厚度是判断患儿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
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2、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并发干眼症、口炎、末梢神经炎(以VA和锌缺乏最常见)
3、感染性疾病
4、营养不良性水肿
5、自发性低血糖导致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并发症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自发性低血糖最严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下降,是早期诊断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
能量供给轻度营养不良患儿维持原膳食基础上,逐渐增加能量中度及重度营养不良患儿需较长时间调整饮食
食物调整:根据病情轻重及患儿的消化能力调整食物的种类和量
遵循由多到少、由稀到稠、循序渐增加
因营养不良患儿心、肾功能较差,输液时速度宜慢,补液量不宜过多。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公共营养师四级-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21小题.每题1.0分,共21.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 第1题3岁到青春期前体重的计算公式是( )。
A 标准体重(kg)=年龄(岁)×2+7 B 标准体重(kg)=年龄(岁)×2+8 C 标准体重(kg)=年龄(岁)×2+9 D 标准体重(kg)=年龄(岁)×2+10 【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目前我国常用的判断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和超重的方法是( )。
A 年龄别身高法 B 总体脂肪法 C 年龄别体重法 D 身高别体重法 【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小宁上小学3年级,身高125cm ,体重26kg ,则他的Rohrer 指数是______,属于______。
( ) A 133.12;中等 B 122.4;中等 C 143.6;肥胖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D 155.3;肥胖 【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Rohrer 指数=体重(kg)÷身高(cm)3×107。
Rohrer 指数评价如表2-5所示。
表2-5 Rohrer 指数评价表第4题Vervaeck 指数公式是( )。
A Vervaeck 指数=[体重(kg)+腰围(cm)]×身高(cm)×100B Vervaeck 指数=[体重(kg)-腰围(cm)]÷身高(cm)×100C Vervaeck 指数=[体重(kg)-胸围(cm)]×身高(cm)×100D Vervaeck 指数=[体重(kg)+胸围(cm)]÷身高(cm)×100 【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中国男、女性按腰臀比例判断腹型肥胖的标准是( )。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了解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
2、膳食史调查询问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最近常摄取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等。
对于1岁以下儿童,还应询问喂养情况,包括是否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是否合理等。
3、了解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寄生虫感染、慢性腹泻、消化道疾病、外科损伤、消耗性疾病等。
4、进行相关体格检查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消瘦、发育不良。
进一步测量包括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头围、胸围、上臂围等指标。
并和既往的体重作比较,判断体重变化的情况。
观察被检查者的外貌、表情、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靡、反应冷淡。
主要检查皮肤弹性,看是否有水肿或皮肤干燥;检查全身下皮脂肪层是否变薄或消失,肌肉组织是否松弛。
5、建议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指标的检查通过初步判断,可以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血清氨基酸比值、尿肌酐、尿肌酐/身长指数、尿羟脯氨酸指数、氮平衡和一些免疫功能指标。
但是这些指标都不是特异性的,应该结合其他结果进行判断。
6、询问获得相关信息了解相关病因(原因/危险因素):饮食不规律;运动量过大;对食物和营养相关知识的错误观念和态度;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获取食物受限等。
询问病史时应注意获取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原因的信息。
进行体格测量时,要考虑是否严格按照相关测量要求,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7、分析考虑要点二、营养性贫血的判断(缺铁性贫血)1、获得相关信息·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
·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常摄取的食物种类等。
·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和肝病史等,儿童是否感染肠道寄生虫,妇女的月经情况,有无服用抗酸药等影响铁吸收的药物,是否在减肥,有无嗜酒等。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二级P77~110)(一)碘营养缺乏状况评价熟悉人体碘缺乏常见的症状了解碘营养状况常用指标及其意义掌握国家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1、碘缺乏的原因(1)人类生活环境中碘缺乏是造成碘缺乏病流行的根本原因(2)碘缺乏的其他原因碘在肠道的吸收率一般是比较高的,膳食钙、镁、氟过量及某些药物如黄胺类药物的碘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外机体缺乏硒、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时碘的吸收率也会降低,但从碘缺乏病的总体流行而言,这些因素起的作用不如生活环境中缺碘。
2、碘的排泄途径经肾脏由尿排出是碘的主要排泄途径,每天摄入的碘大约85%随尿液排出,尿碘水平反映前一日碘的摄入水平,摄碘量越多,尿碘排出量也越多。
在人体碘平衡的情况下,尿碘排泄量近似于碘摄入量。
因此,尿碘是评估人群碘营养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碘缺乏危害和干预措施效果的重要指标。
儿童尿碘水平被WHO采用作为碘营养状况评价的主要指标,并制定用于评价群体碘营养状况的尿碘中位数标准表。
基于学龄儿童尿碘浓度中位数的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成人碘推荐摄入量(RNI)每天为150μ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每天1000μg;孕妇、乳母尿碘低于150μg/L也提示该人群碘营养不良。
推荐摄入量:儿童90~120μg/d,孕妇200μg/d 。
3、碘缺乏病的流行现状碘缺乏地区人群智商数比正常人群低10~15个百分点4、碘缺乏病的表现5、碘缺乏病的预防碘缺乏病应以预防为主,其主要措施为推行碘化食盐以消灭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在饮食中注重含碘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海带、紫菜、鲜海鱼、蚶干、蛤干、淡菜、海参、海蜇、龙虾等。
【案例分析】小青,女18岁,从小在山区(碘缺乏地区)长大,准备进城参加工作,工作体检前她对自己碘状况有担心,就首先找到公共营养师,请求检查相关症状,判断她是否有碘缺乏问题。
1、工作准备(1)在进行判断前,需要掌握碘缺乏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2)准备好膳食调查表、记录表、笔、计算器、膳食调查计算程序等。
儿童三度营养不良分度标准
一、体重下降程度
三度营养不良的儿童体重下降程度通常比二度营养不良更为严重。
这些儿童往往体重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体重,甚至可能低于正常的最低值。
相比之下,正常儿童体重应该在该年龄和性别的平均体重范围内。
二、皮下脂肪减少程度
三度营养不良的儿童皮下脂肪减少程度更加显著,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这些儿童的身体看起来干瘪,皮肤紧绷,肌肉也显得更加突出。
相比之下,正常儿童应该有一定的皮下脂肪,皮肤紧致但并不紧绷。
三、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程度
三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往往会出现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的情况。
这包括但不限于:
1.消化系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症状。
2.循环系统:可能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手脚发凉等症状。
3.神经系统: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4.免疫系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