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养殖技术讲述资料共87页
- 格式:ppt
- 大小:6.97 MB
- 文档页数:87
黑水虻的养殖方法黑水虻(family Stratiomyidae)是一种昆虫,也被称为龟甲虻。
其个体较大,体长约1~2.5厘米,身体呈现深绿色、蓝色或黑色。
黑水虻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优质蛋白源,被广泛用于鱼、家禽和动物的饲料添加剂,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同时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黑水虻的养殖十分容易,不需要大面积场地和复杂设备。
下面我们将介绍黑水虻的养殖方法,供有意者参考。
1. 选择养殖器具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养殖容器。
黑水虻通常在较大的塑料、木质或草制容器中生长,也可以在常规的蚕室、鸡笼、养殖箱、树干等处养殖。
可以将容器大小和数量根据养殖的规模进行选择。
2. 繁殖材料黑水虻的繁殖材料主要包括垃圾、动物尸体和养殖废弃物等。
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酵母、麸皮等物质,增加黑水虻的产量和营养及快速成长的速度。
3. 养殖环境黑水虻通常在温度在15~30℃之间、湿度在40%~80%之间的环境中生长。
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光照和温度控制,避免养殖器具过热或过冷。
4. 黑水虻的繁殖及饲养黑水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黑水虻的幼虫添加至添加了养分的废物中,让它们自动吞食杂质并繁殖;另一种是将黑水虻的成虫与含有繁殖条件的杂质及营养物质的废物混合,在一定时间内培养黑水虻的繁殖。
一般建议采用第二种方式,更加方便和简单。
黑水虻的幼虫需要适时地补充食物和适当的水分。
在此期间,需要监测容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保持较稳定的适宜环境。
当幼虫发育成熟后,会开始脱变成蛹状态。
成虫需要定期补充养料,并定期清理养殖器具。
需要定期更换繁殖材料,避免杂质和细菌滋生,保持容器的清洁卫生。
5. 采收黑水虻的采收期一般为黑水虻幼虫经过3个星期变成蛹,再经过5~6天到成虫羽化。
在此期间,会有大量的幼虫和蛹出现,需要进行采收。
采收的方法一般是倒出养殖容器中的杂质和虫体,进行筛选和分离,将幼虫、蛹和成虫分开存放。
幼虫和蛹可以进行烘干、冻结或加工成饲料或有机肥料,成虫则可以直接供食或加工成食品、饲料或药用。
黑水虻的养殖技术黑水虻简介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从07年即开始进行黑水虻的养殖探索,通过数年的研究,解决了黑水虻生产中的一些难题,希望黑水虻的大量规模养殖得到推广。
通行的方法是,将黑水虻饲养分为并行的两部分:一部分为种虫的饲养,另一部分为幼虫规模养殖。
种虫养殖较为精细,要求生产虫体个体大,能够用来产卵繁殖后代,为生产提供不间断的虫源;幼虫规模养殖部分以生产应用为目的,最大限度提高幼虫体及预蛹产量。
大规模生产,不仅要考虑到生产量最大,而且要生产成本最低,并且能产生一定量的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
黑水虻养殖场地的选址建立黑水虻养殖场所,应远离居民生活区,最好选择在具有大量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地方。
如养殖场内,农村菜市场旁边,造酒厂等地方。
可以就近获得大量廉价饲料,不会造成环境不协调。
以养殖场、村落为单位进行饲养,通过提高规模来缩减管理成本。
在这些地方交通方便,接近市场,而且可以利用现有厂房资源快速进入生产。
虫卵的采集首先要从室外设置引诱盆采收卵块,做为虫源。
黑水虻产卵一定选择缝隙,一般缝隙宽度不大于2mm,深度不小于7mm。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收卵方法。
在室外选一处遮光、防雨的地方,放置引诱盆,盆内放置鸡粪、发酵好的麸皮等臭味物质;盆上放置的多孔收卵板。
Booth and Sheppard在1984年发明的瓦楞纸板收卵盒方法较为实用。
收卵板用瓦楞纸箱做成,将纸箱剪成长约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条,其中长边为多孔的边。
硬纸板大约三层叠放起来。
两天后,将已经带有虫卵的硬纸板放入饲料培养盒上边,孵化后的幼虫自动爬行落入饲料中取食。
瓦楞纸板也可以用其它带有缝隙的物块代替,如两块木板叠放在一起,由于木板自然弯曲形成缝隙,可供黑水虻产卵于木板间隙。
幼虫饲养与分离黑水虻卵孵化需要2~4天,孵化后的幼虫自动爬行落入饲料中。
在饲养过程中,黑水虻卵尽量以一天内产的卵一起饲养。
这样到后期幼虫生长整齐,易于管理。
幼虫初期的饲料用发酵一天以上的麸皮,饲料的湿度以手握出水(约70%含水量)为宜。
黑水虻人工养殖技术作者:靳任任刘杰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10期黑水虻,又称亮斑扁角水虻,属双翅目水虻科,是一种利用价值非常高的资源昆虫和环境昆虫。
黑水虻幼虫在自然界以动物粪便和腐烂的有机物为食,能够有效地减少粪便堆积,防止家蝇滋生;烘干的黑水虻幼虫可以加工成昆虫干粉,替代鱼粉,成为优质的饲料原料;黑水虻幼虫可以在水中生存,是水产养殖不可多得的活体饵料;幼虫还可以直接作为饲料喂养鸡、鸭、鱼以及观赏鸟、龟类、蛙类等经济动物;幼虫的粪便烘干后经过专业加工,可以用做有机肥;黑水虻蜕掉的壳可以饲喂家禽,为其补充维生素。
可见,黑水虻全身是宝。
随着黑水虻价值的发现,人们开始进行黑水虻人工养殖,利用废弃物生产昆虫蛋白资源。
养殖黑水虻的饲料为动物粪便,如鸡粪、猪粪,餐厨垃圾,一般6千克鸡粪或3千克豆腐渣可产1千克鲜虫,用它作为蛋白质饲料喂养牲畜、家禽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形成生物链式养殖。
黑水虻饲养分为并行的两部分,即种虫养殖和幼虫规模养殖。
种虫养殖较为精细,要求生产虫体个体大,能够用来产卵繁殖后代,为生产提供不间断的虫源;幼虫规模养殖以生产应用为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幼虫体及预蛹产量。
人工大规模养殖,不仅要考虑到生产数量最大,还要达到生产成本最低,并且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养殖场址的选择由于养殖黑水虻全部采用的是腐朽性食物,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腐臭的气味,即使是利用人工配制的饲料饲养,也需要经过泡水或者发酵等工序,在幼虫取食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异味,因此,养殖黑水虻尽量避免在人口聚居的生活区附近。
如果因为生产需要,可以将养殖场建立在餐厨垃圾的就地处理基地,人工养殖场地选择在居民区附近,则需要建设专门的养殖车间,并配置高效的除臭设备。
黑水虻养殖场所除远离居民生活区外,最好选择在具有大量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地方,如鸡场或猪场内、农村菜市场旁边,这样可以就近获得大量廉价饲料,不会造成环境不协调。
黑水虻养殖技术要点黑水虻(学名:Chironomus plumosu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生昆虫,也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昆虫。
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黑水虻养殖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进行养殖工作。
一、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是黑水虻养殖的第一步。
黑水虻适宜生长于水质清澈、富含氧气的水体中,因此养殖场地的水质要符合这一条件。
此外,养殖场地应光照充足,有稳定的温度和适度的湿度,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准备养殖设施养殖设施的准备是黑水虻养殖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搭建合适的养殖池,池塘的大小和深度要根据养殖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其次,要建设好水泵、过滤器等水处理设备,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此外,还需要设置适当的光照设备,以提供充足的光线。
三、选购优质种苗种苗的选购对养殖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优质的种苗应具有良好的生长状况、体型健壮、无病虫害等特点。
在选购过程中,可以观察种苗的活动情况和外观特征,如有需要,还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鉴定。
四、合理投喂黑水虻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其食物主要包括水藻、腐殖质、浮游生物等。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黑水虻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投喂。
投喂的食物要保持新鲜,并避免污染水质。
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营养物质,以提高黑水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五、适宜温度管理黑水虻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和繁殖。
一般来说,黑水虻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25℃。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热或降温的措施,以维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六、定期清理和维护定期清理和维护养殖设施是黑水虻养殖的必要工作。
养殖池应定期清除污物和残渣,保持水质的清洁。
同时,要及时检查和修复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黑水虻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七、科学管理和繁殖科学管理和繁殖是黑水虻养殖的关键。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黑水虻养殖技术养虫基地设在山腰的一块平地上。
1000多平方米的钢架厂房里,地上建有一排排的养殖池,每个池子三四平方米,高度只有20多厘米。
其中的两口池子,覆着黑色的“土”,用小铲子一铲,下面全是密密麻麻黑褐色蠕动的虫子。
徐家增说,这是野生虻虫的幼虫,还在冬眠中,“这几天我们准备慢慢加温,让虫子苏醒过来,投入生产”一、前言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是一种双翅目水虻科的昆虫,英文名称Black Soldier Fly,又称光亮扁角水虻,幼虫营腐食性,取食范围非常广泛,是自然界中碎屑食物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见于农村的猪栏鸡舍附近,取食新鲜的猪粪和鸡粪。
黑水虻原产于南美的热带稀树草原,随后扩散至北美,二战后,随着人员与物资的广泛运输与流动,黑水虻迅速传播到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大部分地区,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河北、四川等地均有标本记录,是一种非常广布的常见昆虫。
1.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 mm左右;触角宽、扁且长,体黑色并具蓝紫色光泽,腹部前端两侧各具一白色半透明的斑,足的胫节白色,余黑色。
幼虫乳白色,有毛,体型肥胖,半头式,老熟幼虫长约20 mm。
蛹为围蛹,深褐色,表皮革质,较硬,化蛹前尚有预蛹阶段,体色与蛹相同,不取食,能活动。
卵长椭圆形,初期半透明,后渐变为淡黄色,孵化前可见两个红色单眼。
1.2 生活史黑水虻在华南地区1年有8-9世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或预蛹越冬,越冬场所为覆盖有树叶、杂物的浅土层。
蛹通常在3月初温度升高时羽化,羽化的成虫寿命短,完成交配和产卵后即死亡。
世代历期约35天左右,但随着环境的适合度而有很大弹性,实际上,黑水虻在适宜条件下28 d就能完成1代,而在极端严酷环境下则有可能延长至8个月,其中蛹期的弹性最大,从1周至6个月不等。
成虫羽化后即能交尾,约2-3天后开始产卵,单雌产卵量约800粒,聚产。
雌雄性比约为1:1,雌成虫寿命8-9天,雄成虫寿命约6-7天。
黑水虻的养殖技术黑水虻养殖场地的选址建立黑水虻养殖场所,应远离居民生活区,最好选择在具有大量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地方。
如养殖场内,农村菜市场旁边,造酒厂等地方。
可以就近获得大量廉价饲料,不会造成环境不协调。
以养殖场、村落为单位进行饲养,通过提高规模来缩减管理成本。
在这些地方交通方便,接近市场,而且可以利用现有厂房资源快速进入生产。
虫卵的采集首先要从室外设置引诱盆采收卵块,做为虫源。
黑水虻产卵一定选择缝隙,一般缝隙宽度不大于2mm,深度不小于7mm。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收卵方法。
在室外选一处遮光、防雨的地方,放置引诱盆,盆内放置鸡粪、发酵好的麸皮等臭味物质;盆上放置的多孔收卵板。
Booth and Sheppard在 1984年发明的瓦楞纸板收卵盒方法较为实用。
收卵板用瓦楞纸箱做成,将纸箱剪成长约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条,其中长边为多孔的边。
硬纸板大约三层叠放起来。
两天后,将已经带有虫卵的硬纸板放入饲料培养盒上边,孵化后的幼虫自动爬行落入饲料中取食。
瓦楞纸板也可以用其它带有缝隙的物块代替,如两块木板叠放在一起,由于木板自然弯曲形成缝隙,可供黑水虻产卵于木板间隙。
幼虫饲养与分离黑水虻卵孵化需要2~4天,孵化后的幼虫自动爬行落入饲料中。
在饲养过程中,黑水虻卵尽量以一天内产的卵一起饲养。
这样到后期幼虫生长整齐,易于管理。
幼虫初期的饲料用发酵一天以上的麸皮,饲料的湿度以手握出水(约70%含水量)为宜。
麸皮疏松透气,易于幼虫取食,幼虫成活率高。
三到四天后,幼虫长到0.6厘米左右,这时幼虫开始大量取食。
根据盆内虫的密度,可以进行分盒饲养。
这一时期后幼虫即可以选择用其它饲料来喂。
养殖黑水虻幼虫可以用发酵的麸皮、豆粕、玉米粉,还可以用禽畜粪便、剩饭剩菜、腐烂的水果菜叶瓜皮等。
实际生产中,建议多采用生活垃圾及禽畜粪便进行养殖,既降低成本,又减少环境污染。
黑水虻幼虫的可用盒养、池养、以及新式的桶养。
盒养及池养近似传统的家蝇及大头金蝇养殖方法,桶养由美国人发明的黑水虻生活垃圾处理桶(又名生物转化器)饲养,适于农村家庭应用。
黑水虻养殖技术桶养桶养指采用美国人制作的黑水虻生物转化器进行养殖,卵块及初孵幼虫培养不必专门饲养。
其桶价格昂贵,但我们也可以制作相类似的工具进行处理。
适宜农村家庭处理餐储垃圾应用。
操作极为简单方便,只需要将每日餐饮垃圾、瓜菜果皮等倒进桶内,每隔十天左右收集一次预蛹即可。
虫体可以作为宠物饲料或者饲养鱼、龟、蛙等。
这种养殖方法适于以家庭或者院落为单位推广。
种虫幼虫、预蛹及蛹的管理黑水虻的大规模饲养,需要大量的虫卵以保证生产的持续及规模化。
所以种虫的培养,预蛹及蛹的收集、保存,以及种虫的交配、采卵也极为关键。
根据实际生产规模来确定种虫的数量。
一般能够每日保证一万头左右的成虫,即可达到日生产300公斤。
种虫幼虫可以单独饲养,基本方法是添加足量、多样化的饲料,生产出个头大的预蛹。
也可在规模生产的产品中挑选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的预蛹作为种虫。
预蛹极易出现大量死亡。
气候干燥,或者气温过高,虫体容易失水死亡。
如果缺少缝隙,或者无法提供适当的压力,预蛹会一直爬行,消耗体力,不能安分化蛹。
解决方法,可以在已经建好的成虫笼室中铺设厚度约15厘米的沙细,其中底层5厘米为湿土,上层为干土。
定期翻沙土的湿润程度,当底层沙子变干时。
在沙土层的一角缓缓注水,一段时间后,沙土下层就会变湿。
将黑水虻预蛹倒于沙土上,预蛹即自行钻于沙土中,不再活动,等待化蛹。
正常情况下,黑水虻在一周左右化蛹,蛹期无需管理,等待羽化即可。
成虫交配笼室的建造黑水虻活动和交配需要较大的空间,养殖家蝇所用的笼子太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建造专门的大笼室进行养殖。
理论上笼室空间越大越好,但考虑到实际生产成本控制,所以设计为笼室长、宽均为3米左右,笼顶的高度2.5~3米为宜,拱形。
顶部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可以防雨,保持较干燥的环境和充足的光照。
在拱形棚顶部安装500W的碘钨灯泡备用。
黑水虻交配需要阳光的刺激,如遇阴雨天,可以用碘钨灯照射,每天上午开灯4~5个小时即能达到效果。
克迈拉黑水虻养殖技术流程及要点成虫房和幼虫养殖面积比例:1:10(举个例子:成虫房100平方,幼虫房要建1000平方)黑水虻成虫一、幼虫养殖:豆渣上喷洒乳酸菌(一吨豆渣可以喷一公斤乳酸菌),表面可以洒一层麦麸或锯末(目的是提高豆渣的透气性)。
夏天饲料厚度3-5公分,冬天饲料厚度10-15公分。
幼虫15度以上恢复正常活动,30-35度为最适宜温度,湿度60%-75%,幼虫养殖要避光、通风、防老鼠、麻雀等。
黑水虻卵二、预蛹阶段:拿出幼虫的5%去留种,等虫体变成黑褐色的时候,就不要喂料了,把它分离出来,上面盖上1-2公分的麦麸或锯末(温度30-35度,空气湿度50%左右),等黑水虻的尾巴翘起来是,就是化成蛹了,就要把蛹筛出来,放在塑料盒里面(盒子里放1/3位置就可以了),把带有蛹的塑料盒放在成虫房里面就可以了。
黑水虻预蛹三、成虫养殖:(重点)1、温度:30度左右(25-35度);2、湿度:空气湿度65%左右(湿度计上要显示的湿度是80%-90%);3、光照:足够的光照(如果连续阴雨天需要补光);4、密度:以50平方的养殖面积为例:每天需要加20公斤的蛹(如果7天加一次,一次应加140公斤),第一次可以多加;信息物盒子可以放10个,每个盒子上放25-30块产卵板(产卵板大小:长:宽=30cm:5cm);5、信息物:新鲜的干鸡粪4斤加6斤水,放入桶中密封,在太阳光下发酵2-3天就可以;如果冬天在成虫房里放置2-3效果一样;一次发酵好的信息物最多能用一个月,成虫房里的信息物需要7天更换一次,一次加入盒子的三分之一就可以,每天往里加一点新的信息物,搅拌一下。
黑水虻环保产业园6、通风:每天需要通风,夏天可以吃完早饭就开窗通风,晚上把窗户关上就可以,冬天可以一天通2-3次风,一次10-20分钟。
四、虫卵的孵化:参照视频(注意虫卵不能沾水,所以不能往卵上喷水),温度30-35度,空气湿度65-70%。
黑水虻养殖简介黑水虻(scientific name)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
以其特殊的吸血生活方式而闻名,黑水虻常常寄生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身上,并从其血液中获取营养。
由于黑水虻数量庞大且寄生效果显著,养殖黑水虻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介绍黑水虻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殖环境黑水虻适应性强,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然而,在养殖黑水虻时,我们仍然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提高其繁殖和寄生效果。
温度和湿度黑水虻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养殖环境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保持在60-80%之间。
通过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可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促进黑水虻的繁殖和寄生能力。
光照黑水虻对光线的要求较低,适宜的光照条件是阴暗或微光。
过强的光线可能会对黑水虻的生存和寄生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尽量避免养殖环境中的强光照射。
饲料和水源黑水虻主要以血液为食,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源。
养殖中可以使用人工培养的无害昆虫,如蝇虫等,作为黑水虻的饲料。
此外,为了维持养殖环境的湿度,还应提供充足的水源,可以使用浸湿的海绵或喷雾器来供给水分。
养殖步骤养殖黑水虻的步骤相对简单,但有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1.准备养殖容器:选择合适的容器,可以使用大型塑料容器或玻璃瓶作为养殖容器。
容器的底部需要加入适量的水以维持湿度。
2.添加饲料:将人工培养的昆虫作为黑水虻的饲料放入养殖容器中。
确保饲料足够丰富,以满足黑水虻的营养需求。
3.选择合适的虻群:从健康且数量合适的黑水虻中选择适当数量的个体放入养殖容器。
注意,过多的黑水虻可能导致养殖环境过于拥挤,影响虻群的寄生效果。
4.维持合适的温湿度:根据前面提到的温湿度要求,调整养殖环境中的温湿度,以提供最适宜的生存条件。
5.定期观察和清理:定期观察养殖容器中的黑水虻群体,清理死去的虻体和其他杂质,以保持清洁的养殖环境。
6.监测和控制疾病:及时发现和控制虻群中的疾病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黑水虻养殖技术第一篇:黑水虻养殖技术介绍黑水虻,是一种常见的生态昆虫,也是一种适合养殖的经济昆虫,它可以用来制作蛋白粉、鱼饲料、鸟饲料等产品。
相对于传统的动物蛋白饲料,黑水虻蛋白饲料有着更多的优势,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就是价格更为低廉。
黑水虻因其肥胖的外观和昏昏欲睡的行为也被称为“睡蝇”,所以在一些地区也有睡蝇养殖或肥蝇养殖之称。
本篇将介绍黑水虻养殖的基本要求及技术指导。
1.母虻和父虻的配对要想顺利完成养殖,首先需要进行母虻和父虻的配对。
配对的时候最好是将一对母虻和一对父虻放在一个小笼子里,让它们自由地在笼内交配。
两天之后,可以将母虻和父虻分别收回自己的养殖箱,等待母虻产卵。
需要注意的是,配对时应尽量选择体形健康、强壮有力的黑水虻进行配对。
2.养殖箱的准备为了确保良好的养殖效果,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大小合适、深度较高的养殖箱。
箱子要有盖,这样不但可以防止蚊虫和其它昆虫的侵入,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光照和气温。
为了方便饲养,可以将底部放置一个符合要求的垫料,这种垫料可以帮助黑水虻排泄并吸收液体。
3.养殖环境的调节黑水虻的养殖环境对于养殖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
在环境调节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可以促进黑水虻的生长和繁殖。
(2)湿度控制:湿度在60%-70%之间,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和繁殖环境。
(3)养殖箱内部的光照:应该保持光线充足,建议在白天让光线进入养殖箱,晚上再拉上遮光布控制光线。
(4)通风:在养殖箱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通风不良会导致箱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从而导致黑水虻的患病率增加。
4.黑水虻的饲料黑水虻的饲料种类较多,包括水蜜桃、香蕉、苹果、菜叶、面包和蛋白等。
需要注意的是,黑水虻天生好食腐肉,尽量不要将其投放新鲜食物,应该使用一些快要变质的食材,这样可以保证它们的健康和营养。
第二篇:黑水虻养殖技术实践1.养殖箱的制作为了更好的养殖黑水虻,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标准化的养殖箱。
黑水虻的先进养殖案例
黑水虻是一种重要的水生昆虫,其幼虫可以有效地分解有机废物,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黑水虻的养殖和
利用,以解决环境污染和有机废物处理的问题。
在某地,一家农场开展了黑水虻的先进养殖案例。
他们利用大
型温室和水池,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黑水虻养殖系统。
首先,他们收
集了大量的有机废物,如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等,然后将这些废
物投放到特制的水池中。
接着,他们引入了大量的黑水虻幼虫,这
些幼虫会迅速繁殖并开始分解有机废物。
在分解过程中,黑水虻幼
虫会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成为优质的饲料资源。
这家农场利用黑水虻的先进养殖技术,不仅解决了有机废物处
理的难题,还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资源。
他们将这些资源
用于畜禽养殖和饲料生产,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同时,黑水虻的幼虫还可以作为鱼类和家禽的优质饲料,为农场带
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
这个先进的黑水虻养殖案例,不仅为环境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农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
随着
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意识的提高,相信黑水虻养殖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厨余垃圾生物处理——黑水虻的养殖技术黑水虻简介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原产于美洲,目前为全世界广泛分布(南北纬40度之间)。
近些年传入我国,目前已广布于贵州、广西、广东、上海、云南、台湾、湖南、湖北等地。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
通过数年的研究,解决了黑水虻生产中的一些难题,希望黑水虻的大量规模养殖得到推广。
通行的方法是,将黑水虻饲养分为并行的两部分:一部分为种虫的饲养,另一部分为幼虫规模养殖。
种虫养殖较为精细,要求生产虫体个体大,能够用来产卵繁殖后代,为生产提供不间断的虫源;幼虫规模养殖部分以生产应用为目的,最大限度提高幼虫体及预蛹产量。
大规模生产,不仅要考虑到生产量最大,而且要生产成本最低,并且能产生一定量的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
黑水虻养殖场地的选址建立黑水虻养殖场所,应远离居民生活区,最好选择在具有大量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地方。
如养殖场内,农村菜市场旁边,造酒厂等地方。
可以就近获得大量廉价饲料,不会造成环境不协调。
以养殖场、村落为单位进行饲养,通过提高规模来缩减管理成本。
在这些地方交通方便,接近市场,而且可以利用现有厂房资源快速进入生产。
虫卵的采集首先要从室外设置引诱盆采收卵块,做为虫源。
黑水虻产卵一定选择缝隙,一般缝隙宽度不大于2mm,深度不小于7mm。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收卵方法。
在室外选一处遮光、防雨的地方,放置引诱盆,盆内放置鸡粪、发酵好的麸皮等臭味物质;盆上放置的多孔收卵板。
Booth and Sheppard在1984年发明的瓦楞纸板收卵盒方法较为实用。
收卵板用瓦楞纸箱做成,将纸箱剪成长约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条,其中长边为多孔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