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课件苏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319.72 KB
- 文档页数:29
《品质》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3、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4、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5、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重点难点】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
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等等。
(周国平《灵魂的在场》)灵魂即品质。
它无关财富的多少,无关地位的高下,那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底层鞋匠身上展现的高贵品质。
二、作者简介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
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
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
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正音。
沁(qìn)人心脾靴(xuē)子一爿(pán) 鬈(quán)曲赊(shē)账趿(tā)拉蹙(cù)眉时髦(máo)褶(zhě)皱脚趾(zhǐ)诧(chà)异断炊(chuī)褐色(hè)簇新(cù)潜在(qián)四、整体感知1、迅速浏览全文(限时5分钟)2、请学生概括小说内容(限50个字)明确:拥有高超制鞋手艺的鞋匠格斯拉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品质》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描写技巧。
(3)能够品味小说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描写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朗读和感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同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小说基本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描写技巧的分析。
3. 小说语言的品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描写技巧的解读。
2. 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多元解读。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小说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小说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基本情节。
(2)让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思考人物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描写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语言,品味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升审美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小说中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价值观。
(2)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小说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请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描写技巧,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小说基本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品质》内容主旨高尔斯华绥写过不少短篇小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风格也各不相同,描写的人物形形色色。
《品质》(1911年)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篇。
作者摆脱了向来充斥英国社会那种崇尚贵族绅士的阶级偏见,热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制鞋匠的高贵品质;对在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英国社会里小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小说故事平淡,语言朴素,通篇无惊人之笔,然而就在平淡和朴素之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作者着重刻画格斯拉兄弟如何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工作上,因而结局只简单几笔,就足以激动人心。
格斯拉饿死前精工细作了最优质的靴子一节,表现了劳动者对自己技艺的深厚感情,尤为感人。
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通过“我”和鞋匠格斯拉的交往,介绍格斯拉的基本情况。
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
作者细致地描绘橱窗陈列的样品,称赞格斯拉高超的制鞋手艺。
“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先赞美靴子的制作手艺,后介绍制靴人。
在看过靴子的样品之后,人们一定想知道格斯拉其人。
作者在介绍格斯拉兄弟的相貌时有一些评点:“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
人物性格已经部分地表现在这样的描述中,读者可以看出,这是个严肃认真、不擅交际的人。
在这一部分中已经点出了矛盾:因为质量好(“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所以靴子经穿,人们也就不常到他的店堂里去。
在作了一般性的介绍之后。
介绍“我”和格斯拉的具体交往。
《品质》课堂实录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今天我们要来一起欣赏小说《品质》。
小说有三要素,哪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那么,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啊?哥斯拉。
请一位同学用三到四句话,来为我们复述一下小说的故事情节。
生:制造靴子的哥斯拉先生不肯降低鞋子的品质,然后大公司的竞争,和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导致哥斯拉悲惨地死去。
师:比较简单,是吧?还有没有同学需要补充的?来,旁边这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哥斯拉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他想做完美的皮靴,但最终还是由于竞争不过大的公司而失败了。
师:好,我们刚刚两位同学基本上都对故事情节做了一下介绍。
大家可以发现,小说时围绕主人公哥斯拉的故事展开的。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小说的一开始并没有直接介绍哥斯拉,而是先写了什么?店铺!很好。
那么在这里面,其实一开始写环境描写的。
我们以前初中里面也学过,比如说鲁迅的小说《故乡》,有没有学过?开始是对故乡进行自然环境描写。
还有大家应该记得比较清晰的《孔乙己》。
《孔乙己》开头一段就是对鲁镇的酒店格局进行描写的。
那么,小说的环境描写,其实跟人物的命运是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的。
而且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能够更好地来烘托小说的主题。
今天,老师就想让大家抓住环境描写,以此为突破口,从这篇小说中店铺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解读主人公哥斯拉的性格特点和他的命运,从而更好地来理解小说的主题。
好不好?那么之前让大家来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到了店铺?文章哪些地方来提到了店铺?第几小节?第二!还有吗?第八!还有?二十八!还有?五十四!大家都非常快地就找到了。
那么,下面呢,让我们分别来看一看。
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小说的第二小节中的片段。
我们从开始一直读到“确实是模范品”吧,思考一下,哥斯拉的店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这些特点里面我们可以了解哥斯拉是怎样的一个人?好,下面开始。
预备齐!生(齐读):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确实是模范品。
师:不为难大家,老师先来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品质》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品质》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近年来,高中生物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学生选课的热门之一。
不仅是因为其比较简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开启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而教材同样是关键因素。
今天我画重点介绍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对应的生命科学教材——《品质》。
一、教材特色1. 探究性教育:教材内容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不仅仅是知识点的二次加工,而是深入剖析每个问题的根源,注重追问,拓展思维,尤其是从分子层面细致剖析生命各方面的奥妙。
2.题材丰富:教材以120个章节展开,其中既有基础知识又有实际应用问题,如生命的进化与发展、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环境与有机生命的互动等。
融合了量子力学、生物学等多领域的交叉知识,课堂内容更为酣畅淋漓。
3. 培养科学素养:教材内部设置了各种参与性的实验,让学生亲手出笼饲养、花粉染色体观察、遗传实验等等。
除此之外,案例研讨、比较分析等活动也格外引人入胜。
二、优秀教案基于《品质》教材,苏教版还精心制定了一套教学大纲和教案,使得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更加科学系统。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大纲和教案才能称之为“优秀之作”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几点: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更是确立学生需要达成的技能与认知目标。
充分利用课程大纲,可以让教学更加有序,指导教师对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合理的安排。
同时,学生在完成课程目标后也能自觉意识到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2.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学大纲中除了明确课程目标以外,还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和连续性。
在每节课之前,强调课程中的目的和重点,教师正式教学时也充分地利用教案进行梳理,将重点难点知识点通过充实的演示、实验、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讲解。
3.注重全面的评估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大纲设计需要想清楚如何评估教学效果。
相信每个学校或者班主任老师都会制定不同形式的考试或者期末考试。
但是,对于教师们来说,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质疑、讲解表现等方面,尤其是期末评分系统以多元评分制度为基础。
《品质》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导语设计】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
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等等。
(周国平《灵魂的在场》)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篇描写一个普通靴匠坚守自己本分而付出生命的小说。
【整体感知】一、基础梳理1.预习检测2.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及文体知识(1)约翰·高尔斯华绥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出身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曾在牛津大学读法律,后放弃律师工作从事文学创作。
30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直到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关注。
1906年,高尔斯华绥完成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获得广泛好评,他也因此被公认为英国第一流作家。
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由《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组成)和《现代喜剧》(由《白猿》《银匙》《天鹅之歌》组成)。
(2)写作背景《品质》写于1911年。
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
现代社会的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实行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
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商品的质量却在下降。
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轧到社会边缘的传统手工业无限怀念,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
二、主要内容《品质》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写作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靴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