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0.05 MB
- 文档页数:68
肌理的介绍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面的肌理是面的内部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形状不同、密度不同、明度不同的点、线或形状规律或无规则的排列与组合产生的视觉效果。
基本概述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绘画中的肌理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
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
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
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自然肌理与艺术肌理之美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
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
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简析对肌理的认识及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作者:刘佳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经常会涉及到肌理。
肌理是事物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勾勒了事物的表面。
肌理常被用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中,提升了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不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少涉及到肌理元素,对其的运用也很少。
但肌理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能够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会为园林景观提供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景观空间。
关键词:肌理;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一、肌理概述对于肌理,人们的观点都是不同的,并没有给肌理一个统一确定的定义。
普遍上认为,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表现出高低、粗滑等纹理变化。
“肌”是指皮肤,“理”是指纹理,所以事物的肌理和人的外表一样,是事物外在的“皮肤”,表现出不同的质感,有的坚硬,有的柔软,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隆起,有的凹陷等。
对于不同的事物,其肌理形式是各不相同的。
(1)肌理的构成类型。
在自然界中,肌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人文肌理和自然肌理。
其中自然肌理是自然存在的,没有经受过人为干扰的自然要素,如天然的河流、山川、树木等。
自然肌理经受了人类的干扰,被改造或破坏后,就形成了人文肌理,如城市、农田、水库等。
这些人文肌理蕴含了人为的要素,在视觉上和自然肌理有着显著的区别。
(2)肌理的构成要素。
肌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的,如具象或抽象的点、线、面等,这些元素通过相互叠加,按照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合颜色、维度等,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肌理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随处可见的,如房子粗糙的墙壁、镜子光滑的表面、大地起伏的山脉等。
在平面设计当中,一般将材料搭配上不同的形状和色彩,表现出肌理的独特艺术效果;在室内设计中,利用装饰材料对室内的墙壁、天花板、地面等进行装饰,就形成了室内的艺术肌理形式。
二、肌理在景观中的表现形式自然景观中的山水、草木等都是肌理,人为设立的景观是人们根据自然界的形象而设定,如园林、绿化带等,带有着一定的肌理特征。
肌理因素对当代设计的意义
引言
在当代设计中,肌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肌理可以给设计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质感,使得设计作品更加有趣、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肌理因素对当代设计的意义,并分析其在不同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1. 丰富设计表现力
肌理可以给设计作品带来丰富的表现力,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运用不同的
肌理,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质感的作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得设计更加吸
引人。
2. 增加设计趣味性
3. 提升设计品质
二、肌理在不同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1. 室内设计
在室内设计中,肌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通过运用不同的肌理,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丰
富多彩的室内空间,使得空间更加有趣和富有层次感。
在墙面上运用不同的材质和手法,
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让空间更加生动。
在家具和装饰品的选择上也可以考虑肌理
因素,比如木质家具可以增加空间的温馨感,金属材质的装饰品可以增加空间的现代感,
不同材质和肌理的搭配可以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2. 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中,肌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通过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师可以使
得平面作品更加有趣和生动。
在海报设计中,通过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可以使得海报更
加吸引人,增加视觉冲击力。
在印刷品设计中,比如书籍封面设计,通过运用特殊的肌理
效果,可以使得书籍更加具有吸引力,增加读者的兴趣。
结论。
纸张肌理特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作者:王悦妍来源:《造纸信息》2021年第03期摘要:随着造纸术不断进步,纸张种类越来越多。
不同的纸张有着不同的质地纹理,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纸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不同纸张的肌理特征对于平面作品设计风格的展现十分重要。
本文从纸张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介绍不同纸张的肌理特征,并分析纸张肌理特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纸张肌理;平面设计;应用纸张是最贴近大自然的设计材料,不同的纸张有着不同的肌理特征。
纸张的肌理特征对于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纸张肌理的特征,能够促进纸张在平面设计中的良性使用,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
1纸张的发展与应用1.1纸张的发展历程纸张的发明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重大革新,人们的书写材料不再局限于竹简和布料,为人们的书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使得人类文明可以被更完整地保存下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造纸的原材料越来越丰富,隋唐时期是造纸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纸的品种和样式繁多,造纸体系也趋于成熟。
不仅如此,隋唐时期对造纸技术进行了革新,发明了纸染色工艺。
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和进步,纸的加工技术得到了提高,造出的纸张质地更加光滑,外形更加美观。
机械造纸技术发明之后,纸张的运用领域变得更加广泛。
1.2纸张的应用随着纸张质量提高、种类增加,纸张的用途也从曾经单一的书写工具拓展到如今的装饰、美工、包装等各个领域。
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并没有影响纸张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纸张在书本画册、包装等方面的应用依然十分频繁。
另外,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纸张也被广泛使用。
平面艺术设计对于纸张的挑选不仅在于纸张的原材料构成,也在于纸张的肌理特征。
不同的纸张肌理特征,能够塑造出不同情感的表达形式,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深化作品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纸张的不断发展对于艺术的进步与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纸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纸张种类越来越多,也就产生出不同的纸张肌理。
肌理的理解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肌理作为设计中最常见的设计元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景观设计来说,关于肌理元素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却很少。
本文从对纹理的理解入手进行研究.肌理作为设计中最常见的设计元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景观设计来说,关于肌理元素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却很少。
本文从对肌理的理解出发,确定肌理的景观表现形式,最后从地域文化、场所精神、乡土材料、自然环境等方面探讨肌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从而帮助设计师深入全面地理解肌理,启发相关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善用肌理及其表现形式,最终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地域特色和功能要求的景观空间。
1对纹理的理解1.1质感的概念一直以来,纹理的定义都是有争议的。
从字面上看,纹理可以简单理解为物体表面的纹理,即各种纵横交错、凹凸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或者我们可以把纹理称为物体的“皮肤”,“肌肉”就是皮肤和皮肤;“理”是指肌理结构和肌理;这种“皮肤”在自然进化中有其自身不同的结构,包括光滑与粗糙、轻软与松散、重与硬[1]。
这种理解侧重于物体的外观,一般不涉及物体的内部结构,也就是说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纹理形式。
对于物体来说,除了以上的表象之外,还有很多具有一定纹理形式的内部结构,比如蜂巢、海螺、不同植物的内部纹理等。
可以称为纹理。
1.2纹理元素在构图艺术中,任何形式的构图元素都是通过具体或抽象的点、线、面等进行视觉表达的。
然后根据优美的视觉效果,结合图形和色彩,形成理想化、有质感的构图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随处可见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而这些材料和材料的一个特殊属性就是质感。
所以在平面设计中运用肌理时,可以用不同的形状、颜色、材质来表现,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展现在人们面前;肌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表现为室内墙壁、地板、天花板等装饰材料的艺术肌理表现;肌理运用到建筑中,可以表现为建筑的外立面和内部结构,以及它所需要的材料的独特肌理表现。
2018年第4期现代园艺6.1植物配置手法6.1.1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6.1.2动势和均衡。
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避免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6.1.3起伏和韵律。
韵律有2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6.1.4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
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6.2植物配置方式6.2.1不规则式配置。
(1)孤植。
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
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
(2)丛植。
由3~5株至8~9株同种或异种树木不等距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可用作主景或配景。
(3)群植。
1~2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
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效果。
(4)带植。
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
多应用于公路两旁。
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6.2.2规则式配植。
(1)行植: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里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叫作行植。
(2)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网在交叉点种植树木,株行距相等。
(3)三角形种植:株行距按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4)长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种变型,其特点为行距大于株距。
(5)环植: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
(6)带状种植:用多行树木种植或带状,构成防护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