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670.58 KB
- 文档页数:5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的开题
报告
背景和意义:
胫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是在激烈运动、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情况下更为常见。
该类骨折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和生活质量,特别是老年患者。
因此,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对于恢复患者的骨骼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问题: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0名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2. 研究方法: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一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另一组采用现代手术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等方面的差异。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结果为,现代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较传统手术方法更为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效果更明显。
应用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在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中的探讨摘要:目的:探索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的治疗方式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对2010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患者,均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
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0.00%)、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优良,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
结论: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手术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疗效确切。
关键词: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中和螺钉;3.5mm钢板;后外侧入路;预后;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好发人群为青少年,系胫骨远端骨折的特殊类型。
是一组骨折,共同点是正位片貌似Salter-HarrisIII型骨折,侧位片貌似Salter-HarrisII型骨折 [1]。
三平面骨折,即骨折同时发生在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由 Salter-HarrisII、III、IV型骨折组合而成[2]。
是青少年特有的一种累及骨骺板的复杂的踝关节损伤,发病率占骨骺损伤的6-10%[3]。
依据骨折后的骨折片段数目分为:二部分,三部分和四部分型[4]。
按照受伤时足受力方向不同分为外侧和内侧型。
此种骨折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在采取治疗之前,需要明确诊断以及正确分型。
国内的文献报道多为采取锁定钢板进行固定。
本组病例全部为“两部分外侧型骨折”,就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固定进行讨论。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两部分外侧型骨折患者,不合并外踝骨折,共有6例,在2015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收治。
平均就诊时间4小时,平均年龄为12.8岁,男性有2例,女性有4例;受损部位:2例患者为左踝,4例患者为右踝;受伤原因:2例患者为车祸伤,3例患者因低空坠下落地时扭伤,1例为滑到时扭伤。
入院时,小腿中下段至足背均有肿胀,尤其以踝关节前外侧部肿胀最明显,皮肤张力高。
胫腓骨骨折治疗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一,治疗上存在的难点1,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手段较多,但早期采用的AO分型方法缺乏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且采用的分型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临床诊疗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
2,胫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中下1/3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长。
3,对于波及关节面的胫腓骨骨折大多数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中医治疗方法效果有限。
4,传统的跟骨牵引加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卧床时间长、患者的护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5,伴有软组织损伤、缺损的患者,中医治疗手段比较缺乏。
6,下肢深静脉血栓、小腿筋膜间室综合症的预防与治疗。
7,开放性骨折容易导致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
二,难点解决方案及现状1,通过一年余的诊疗方案的实施,根据临床操作的实际需要我们将胫腓骨骨折的分型修改为稳定型(包括短斜形骨折、横行骨折)和不稳定型(有蝶形骨块的骨折、长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对于指导治疗起到更好的作用,同时又简化了分型方案,便于个临床医师掌握使用。
2,我院对于胫腓骨骨不连的治疗采取了镶嵌式外固定支架加压并植骨、局部注射金葡素的手段治疗,通过随访均使骨折愈合,但所做的临床病例数量不多,有待积累更多的临床病例。
为更好地解决骨折愈合问题,在常规中医三期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针对骨延迟愈合、骨不连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将患者分为肝肾亏虚型、瘀血阻络型、气血亏虚型、邪毒内侵型等,药物使用形式包括内服、中药离子导入、外敷三种形式。
目前在我院进行中医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没有骨不连的病例,骨折延迟愈合的病例比例也明显减少。
3,胫腓骨骨折合并关节面的破坏往往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的并发症,目前我院主要开展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有限固定或骨牵引配合体位调整,早期关节磨造等微创治方法来解决,目前治疗病例主要集中于经济条件差、关节面严重破坏内固定难以奏效的患者,关节面恢复均达到60%以上,无骨不连病例,近期疗效尚可,远期效果还待长期随访。
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1.引言1.1 概述胫腓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在胫骨和腓骨的远端部位。
手术是治疗该骨折的一种常见方法,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胫腓骨远端骨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中,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是一个重点。
康复训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疗法,促进骨折处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以实现病患的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骨折处的功能锻炼、肌肉力量的恢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以及活动范围的恢复等。
这些训练旨在加强受伤肢体的力量和稳定性,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提高下肢的平衡能力和步态模式。
在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这包括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定制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
同时,康复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并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确保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疾风险,并提高功能恢复的速度和质量。
本文将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介绍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希望为临床医生、康复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推动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主题的概述,说明文章的目的,引发读者的兴趣,并为后续的内容做好铺垫。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手术后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的意义和作用,包括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将介绍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原则,包括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循序渐进的原则、个体化的康复方案等。
胫腓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架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效果。
方法:收治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44例,采用环形外固定进行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2.6个月。
平均带架时间4.5个月,44例患者骨折部位无压痛、扣击痛,膝关节功能没有影响,均无明显短缩、成角和旋转畸形。
x线复检显示折线已模糊。
经过去除外固定架后也没有再骨折的发生,无软组织感染和骨髓炎的发生。
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关键词胫腓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临床效果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119胫骨易遭受直接暴力打击,发生骨折,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1],这种骨折部位创伤面积大、骨折粉碎、污染严重、皮肤及软组织往往遭受严重挫伤,并发症较多[2],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9年4月~2011年6月收治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44例,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20~59岁,平均45.6岁,44例均为闭合骨折。
骨折原因:挤压伤6例,摔伤15例,车祸伤23例。
就诊时间:24小时内32例,25~48小时11例,56小时1例。
根据ao分型:a1型6例,a2型12例,b1型21例,c1型5例。
手术方法:手术前根据骨折类型组装好外固定架,在组装环形外固定架时,1~2个环放在骨折线近端,1~2个环放在骨折线的远端。
手术在c型臂x线机下操作。
骨折的远近端都通过2mm带橄榄头的钢针交叉穿过骨骼然后拉张固定于金属环上。
需要时橄榄针可以用来进行骨折复位[3~4],骨折复位基本满意后垂直于骨折线穿过1~2枚橄榄针并拉紧使骨折端紧密接触。
所有患者,手术前30分钟开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多采用头孢菌素药物,持续到手术后3天,患者从手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手术后3~4周扶双拐下地完全负重。
胫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技巧胫骨远端胫骨远端骨折主要发生在胫骨远端较宽的方形区域,多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
建议评估软组织情况,感觉及足部运动功能,并注意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这些都可能在伤后一段时间内出现。
严重移位的骨折及脱位必须立即复位,临时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
非手术治疗适应证胫骨远端骨折很少单独使用石膏固定作为最终治疗措施,但在无移位或轻微的稳定骨折中可以使用。
对于其他类型的骨折,非手术治疗的另外一个适应证手术风险明显较高。
使用石膏管型对骨折进行固定可以作为早期处理,直至软组织条件改善,允许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
对高度不稳定骨折,石膏不足以维持复位和防止短缩。
这类骨折需要用外固定架来稳定。
显示了胫骨远端骨折的各种类型和治疗方案选择。
非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非手术治疗•牵引•手法复位•石膏管型牵引于跟骨置入斯氏针并施加羍引力,从而使骨折复位。
使用重力复位认识到重力在畸形复位中作用的重要性,没有比胫骨远端骨折更好的例子了。
具体操作时,手握足,脚跟搁在掌心,足和小腿水平外旋,踝关节自发复位只有当医生真正理解如何不必使用肌肉力量,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骨折的机制和病人受伤后尽早就医的必要性。
首先要做的不是通过物理运动复位任何骨折,而是评估各种个体不同的受伤机制的影响,这非常重要。
手法复位一些医生并不利用重力增加支持来复位骨折,而是重新分配有效力量,从而消除重力的影响。
在踝部骨折,可以通过小腿垂悬于桌子的边缘来实现胫骨骨折的复位。
医生一手握足,从足底内侧握住足中部;另一只手抓住足跟,通过轻柔牵引和调整足去匹配小腿轴线来复位,进而纠正旋转。
石膏管型骨折复位的最初目的,只是应用足够的石膏,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维持骨折临时复位。
不推荐使用高分子或半刚性高分子石膏。
在操作中,不需要花费精力在最终完成石膏的上下边界上,这是浪费时间,并且易在实现骨折复位前造成石膏成形。
完成初始石膏绷带的快速使用后,医生接替助手,通过活动感知湿石膏内的骨折;通过之前对骨折的分析,应该再次确认复位的感觉,即使这些印象被隔在石膏中。
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蔡振宇;杨伟;施忠民【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376-378)【作者】蔡振宇;杨伟;施忠民【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同仁医院骨科,上海 20033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同仁医院骨科,上海 20033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 2003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胫骨骨折约占四肢骨折的3.77%,其中胫骨远端骨折约占胫骨骨折的7.2%[1]。
胫骨远端骨折往往为高能量损伤所致,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易发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而导致治疗失败[2]。
目前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外固定支架、钢板螺钉、髓内钉内固定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类型骨折及骨折的不同阶段。
早期内固定有利于肢体早期负重功能锻炼及骨折愈合。
本文对近几年来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和现状作一综述。
1 外固定支架内固定目前,外固定支架主要作为胫骨远端骨折分期治疗的补充。
对于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一期多采取急诊清创缝合、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二期再根据骨折分型、软组织条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治疗。
对于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必须仔细检查骨折部位有无血管、神经损伤,观察并预防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必要时及时切开减压[3];有张力性水疱时,要注意保护皮肤,待创面干燥、肿胀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关节周围骨折多采用关节表面解剖复位和碎骨块的坚强内固定,以便于早期功能锻炼。
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严格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虽能达到理想的关节复位和胫骨远端重建,但易发生切口和深部感染[4]。
Carroll等[5]认为,外固定支架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同时具有独特的牵开作用,能恢复骨折部位的长度,并可在牵开过程中利用韧带使粉碎骨折更好地复位及恢复关节间隙;后期固定过程中还可以加压调整骨折端紧密度,便于早期功能锻炼。
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丁香园胫骨远端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现在的手术方法较以往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来自美国Geisinger Health System 的Raveesh Daniel Richard 和University of Utah 的 Erik Kubiak 对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发表在 Orthop Clin N Am 杂志 2014 年第 45 期上。
解剖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是指那些骨折线距离胫距关节面 4cm 以内的骨折。
当骨折线未累及胫距关节面或虽累及关节面但无移位的骨折,则视为关节外骨折。
从胫骨干至胫骨远端,胫骨的横断面形状由尖端向前的三角形逐渐变成类圆形。
和骨干相比,干骺端的骨皮质明显更薄,其中央的皮质更是为松质骨所替代,这就给螺钉固定带来了难度。
松质骨密度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和活动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常50 岁以下的患者骨量较好,对螺钉也有着更好的把持力。
胫骨髓腔呈近似沙漏的形状,即为一个骨干窄而干骺端宽的结构,而膨大的干骺端又会对髓内钉的固定造成影响,此时髓内钉和髓腔间的匹配度完全取决于骨干中部几厘米长的峡部。
腓骨位于胫骨外后方,其远端关节面和胫骨远端形成下胫腓关节,该关节处的下胫腓韧带和远端骨间膜使得高能量损伤常使腓骨受累,但另一方面,下胫腓关节对于骨折愈合又非常重要,保持腓骨的完整有利于对胫骨骨折进行复位。
胫骨远端的血供主要有两个来源。
胫骨皮质的外 1/10 至 1/3 的血供源于胫骨前后动脉分支分布于胫骨内侧皮质骨膜的血管网,而胫骨皮质内2/3 的血供则源于胫后动脉分支形成的骨内营养动脉。
在多段骨折的情况下,骨内血供可能受损而仅靠骨外维持血供。
因此在行内固定手术时,如果过多剥离骨膜就有可能损伤残留的血供,进而导致包括骨坏死等在内的并发症。
在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时,容易损伤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的主要分支在内踝尖上方10cm 平面于胫骨后方皮质相交,并于内踝尖上方约 3cm 越过胫骨前方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