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交换-第二章-交换技术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39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数据通信领域最早使用的交换方式,多用于电话网络交换。
电路交换就是在数据传输期间,数据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节点构成的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线路,这条线路被通信双方独占,而不能被其他节点使用,直到数据传输结束。
如果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容量很大时,这两个相邻节点之间可以同时有多个物理电路。
利用电路交换技术完成的数据传输要经历建立电路、传输数据和电路拆除三个阶段。
1.建立线路建立线路是指当数据源点向网络发送带目的节点地址的请求连接信号时。
该信号先到达连接源点的第一个中间交换节点,该节点根据请求中的目的节点地址,按一定的规则将请求传送到下一个中间交换节点;依此类推,直到目的节点。
目的节点收到请求信号后,接受请求,从刚才的来路返回一个应答信号,此时,数据源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线路即已建成。
但是如果中间节点或目的节点没有空闲的物理线路可以使用时,整个线路的连接就无法实现,只有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起物理线路之后,才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线路一旦被分配,在未释放之前,其他节点将无法使用,即便线路上没有传输数据。
如图1-17所示,就为一个电路交换示意图。
图1-17 电路交换示意图数据源点A要发送数据到目的节点B,首先要通过中间节点1、2、4发送一个呼叫请求到目的节点B,从而建立起一个连接。
节点1到4的路径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及是否可用等条件决定的。
比如节点1选择通向节点2的线路,在这条线路上分配一个空闲信道,并发送一个与B相连的请求信息,此时,节点A到节点2之间建立了一条专用线路;然后节点2再选择向节点4的路径,直至完成节点A到节点B的连接。
但如果节点B正在连接别的节点而占用线路,则此次连接不成功,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2.传输数据在已经建立物理线路的基础上,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即可以从发送源点向接收方传输,也允许相反方向的数据传输,即双向交换数据。
在传输数据时,整个物理线路的资源仅用于本次通信,通信双方的信息传输延迟仅取决于电磁信号沿媒体传输的延迟。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及答案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题第1章绪论一、填空题7-1“竹信”就就是用一根_________连结两个小竹筒,在竹筒得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小声说话得声音。
绳子7-2人类用电来传送信息得历史就是由_________开始得。
电报7-3电报(Telegraph)就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传送信息得方式,即所谓得数字方式。
符号(点、划)7-4“电信”就是使用有线、无线、光或其它_____________系统得通信。
电磁7-5在电信系统中,信息就是以电信号或___________信号得形式传输得。
光7-6交换设备得作用就就是在需要通信得用户之间_________________,通信完毕拆除连接,这种设备就就是我们今天常说得电路交换机。
建立连接7-7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_______________设备与传输设备组成。
交换7-8在由多台交换机组成得通信网中,信息由信源传送到信宿时,网络有___________连接与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面向7-9电路就就是在通信系统中两个终端之间(有时须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为了完成_____________传递而建立得通信路径。
信息7-10物理电路就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得一种________连接,终端之间可通过这种连接接收/发信息。
实7-11信息在通信网中得传送方式称为传送模式,它包括信息得复用、传输与________方式。
交换7-12时分复用,就就是采用___________分割得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数字信号得信道。
时间7-13交换技术从传统得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到综合业务交换技术在内得现代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交换与_________交换三个阶段。
电子7-14电路交换技术就是一种主要适用于_________业务得一种通信技术。
实时7-15分组交换采用得路由方式有数据报与_________两种。
电路交换原理一、电路交换基本概念1. 电路交换的定义电路交换是一种通过建立一条物理通路来实现数据通信的技术。
在电路交换中,通信的两个端点需要在通信前建立一个物理通路,直到通信结束时才会释放该通路。
这种通路可以是实际的电路线路或其它专用媒体(如卫星通讯、光纤通讯等)。
① 建立通路时间较长,但通信质量稳定且可靠。
② 数据传输速率稳定,传输延时少,实时性好。
③ 通路固定占用,资源利用率低。
① 信道:电路交换中,信道指建立的物理通路,由各种媒体构成。
② 交换机:通常由电话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组成,用于建立和断开通路。
③ 终端设备:使用电路交换服务的设备,如电话、传真机、调制解调器等。
电路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2. 交换机建立通路3. 通信过程中占用通路在通信过程中,该通路将被占用,并且只能被呼叫双方使用。
此时,通路占用的资源将不可用于其它通信。
4. 通信结束通路释放三、电路交换的优缺点1. 优点② 通信质量可靠,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 缺点① 建立和释放通路耗时较长,资源利用率低。
② 通路占用导致通讯资源的浪费。
四、电路交换的应用和发展1. 应用领域电路交换最早应用于电话通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路交换也逐渐应用于其它领域,如在线游戏、视频直播、视频会议等等。
2. 发展趋势在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电路交换虽然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其资源利用率低,建立连接时间长等缺点,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中被替代。
目前,大多数的在线游戏、视频直播等场景中已经使用数据报或数据报文交换技术替代电路交换技术,而电路交换技术则主要应用于一些对数据传输质量有较高要求的业务场景,如国际长途电话等。
五、总结电路交换是一种建立物理通路进行数据通信的技术。
虽然具有传输稳定、实时性好等优点,但是其建立和释放通路时间较长,资源利用率低等缺点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路交换正在逐渐被替代,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缩小。
电路交换数据通信基础
目录
CONTENTS 1,电路交换通信2,电路交换技术
地
特点
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也叫线路交换。
是数据通信领域最早使用地交换方式。
专用通信链路
123
建立电路传输数据拆除电路
Ø建立电路
在传输任何数据之前,要先经过呼叫过程建立一条端到端地电路。
电路交换过程建立时间地长短与连接地间节点地个数有关。
Ø数据传输
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所建立地电路需要始终保持连接状态。
Ø拆除电路
数据传输结束后,由某一方发出拆除请求,然后逐步拆除到对方节点。
2,电路交换技术地特点
Ø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需要先设置一条专用地通路,采用面向连接地方
式。
Ø一旦电路建立,用户就可以固定地速率传输数据,间节点不对数据进行其它缓冲与处理,传输实时性好,透明性好。
Ø在电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即使没有数据传输也要占用电路,因此线路利用率低。
Ø电路建立延迟较大,对于突发式地通信,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Ø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THEEND,THANKYOU
谢谢观看!。
交换技术复习题第一章交换概论1、交换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最早的“自动交换机”是在1892年11月3日投入使用的,那是美国人史端乔发明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
电话的发明家是英国人亚历山大·贝尔。
2、构成通信网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什么?通信网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
它由交换设备完成接续,使网内任一用户可与其他用户通信。
3、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ATM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CS)是指固定分配带宽(传送通路),连接建立后,即使无信息传送也占用电路的一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简述电路交换系统有哪些特点?答: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
2)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占通信资源的方式。
3)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业务。
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点是:第一,为用户提供了在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终端之间能够相互通信的灵活的通信环境;第二,采用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出现差错可以重发,提高了传送质量和可靠性;第三,利用线路动态分配,使得在一条物理线对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
分组交换可提供虚电路(Virtual Circuit,VC)和数据报(Datagram,DG)两种服务方式。
数据报方式的每个分组头要包含详细的目的地址,而虚电路方式由于预先已建立逻辑连接,分组头中只要含有对应于所建立的虚电路的逻辑信道标识即可。
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A TM 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
答:①电路交换:独占时隙,同步时分,位置化信道,面向连接;②分组交换:采用包交换方式,分组包长度可变,异步时分,标志化信道;③A TM 交换:采用包交换方式,分组包长度定长为48+5 字节,异步时分,标志化信道,面向连接。
4、PCM帧结构。
某用户占用PCM30/32路系统的TS12路,则其信令位出现在一复帧的第()帧的第()时隙的()四位。
简述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及应用1. 电路交换的概述电路交换是一种在通信网络中建立直接连接的技术,它是传统电话系统运作的基础。
在电路交换中,通信线路被独占地分配给通信双方,直到通话结束。
这种方式确保了通信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但也导致资源的浪费。
2. 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2.1 电路建立与释放在电路交换中,通信双方需要先建立连接,即分配一条专用通信线路。
通信线路的分配是由交换机完成的,通信双方通过信令交互请求建立连接。
连接建立后,通信双方可以进行通话。
通话结束时,通信双方发送信令释放连接。
2.2 信号传输在电路交换中,通过已建立的通信线路传输的信号是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的,可以表示声音、图像等信息。
这些模拟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并在通信线路上进行传输。
传输过程中,保持模拟信号的连续性,以确保通话质量。
2.3 回路检测与保持电路交换中的交换机需要对通信线路进行回路检测和保持。
回路检测用于判断通信线路是否正常,以及连接是否断开。
保持功能用于在通话过程中维持通信线路的稳定性,防止连接中断。
3. 电路交换的应用3.1 传统电话系统电路交换是传统电话系统的基本机制。
在传统电话系统中,通信线路通过交换机进行连接,实现电话之间的通话。
3.2 私有数据网络电路交换也可以应用于私有数据网络,如公司内部的电话系统。
通过电路交换,可以提供稳定的电话通信服务,并且避免受到网络拥塞的影响。
3.3 语音会议系统电路交换可以用于语音会议系统,通过建立连接来实现多方通话。
电路交换确保了通话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使得语音会议系统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3.4 专线通信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如跨国公司间的通信,电路交换可以提供专线通信服务。
通过建立专用通信线路,确保通信的安全和稳定性。
3.5 传真机传真机也是基于电路交换的应用之一。
传真传输需要建立一条连接,通过传输模拟信号的方式实现文件的传输。
4.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4.1 优点•电路交换保证了通话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传输的信号质量高,适用于对音质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在建立连接时预留了稳定的通信资源,能够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