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 (《世界贸易组织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19
《世界贸易组织概论》教学大纲导论一、世贸组织课程的研究对象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世贸组织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世贸组织各项协定、协议的主要内容;WTO新一轮谈判的进展;中国与世贸组织的关系;加入WTO与中国经济发展。
二、世贸组织课程的学习方法(一)具备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政治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二)学习与思考方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注重跟踪研究与实事观察;国际政治与经济的辨正关系;实践检验真理;注重数据分析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三、世贸组织课程的结构课程结构共分为十七讲,按照历史到现实,国际到国内,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安排,授课时间一共32个学时,另外有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分别2个课时,一共为36个学时。
其中包括期中考试前和考试后分别有一次专门讨论课程。
各讲课时安排如下表:第一讲多边贸易体制的产生与发展重点:关贸总协定产生的原因、关贸总协定的职能、作用和局限。
难点:《哈瓦那宪章》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八轮回合谈判进程。
一、关贸总协定的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争论1.重商主义的盛行——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
早期——重金主义,晚期——贸易差额论。
代表观点:金银是一国财富的惟一象征,通过多卖少买,防止贵金属的外流和鼓励金银流入。
措施:对商品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并以关税作为贸易战的重要武器;1651年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以保护本国的航运事业,对用外国船舶运输的进口货物征收歧视性的高额关税。
18世纪初,在重商主义的保护下,英国、法国的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等逐渐发展壮大。
2.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学说资本主义进入一个发展的崭新阶段——英国率先进入产业革命。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廉价的原材料和粮食,以此降低工业制成品成本,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以便自由地销售工业产品。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强调在绝对成本优势存在的情况下,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品数量。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运行机制如何才能确保贸易尽可能地公平?尽可能地自由?通过协商确定规则,并遵从制定的规则。
WTO的规则,即各项协定,是WTO全体成员国协商的结果。
目前采用的规则是1986-1994年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制定的。
乌拉圭回合对关贸总协定作出了重大修改。
WTO中关于货物贸易的主要规则仍然沿用关贸总协定中的规则。
乌拉圭回合还制定了有关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解决争端和贸易政策审议等方面的规则。
整套文件长达30,000页,包括60个协定及一些成员国在某些特定领域,如降低关税、开放服务市场等作出的承诺(称作"安排")。
WTO的各项协定使各成员国在一个非歧视的贸易体制中享受各自的权利并履行义务。
在这一体制中,每个成员国都得到保障:其出口将在别国市场上受到公平、一致的待遇;每个成员国必须承诺采取同样的原则对待各项进口。
该体制还规定,发展中国家在实施承诺的过程中可享受一些灵活性。
货物1947年至1994年间,关贸总协定成为了协商降低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障碍的论坛;关贸总协定制定了一些重要原则,尤其是非歧视原则。
自1995年起,经过不断完善的关贸总协定成为了WTO中关于货物贸易的主要协定。
其中的附件专门对一些具体领域,如农业和纺织品,及一些具体问题,如国家贸易、产品标准、补贴和反倾销行为等作出了规定。
服务那些希望到国外去作生意的银行、保险公司、电讯公司、旅行社、连锁饭店和运输公司现在也能享受到过去只适用于货物贸易的自由、公平原则了。
这些原则出现在了新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
WTO成员国还在该协定中作出各种承诺,表明有哪些服务领域是本国希望对外国开放的,以及开放的程度。
知识产权WTO的"知识产权协定"由有关思想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贸易和投资规则构成。
这些规则阐明了如何利用专利、商标及地理名称来识别产品。
它指出: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应该予以保护。
争端解决"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下制定的有关解决贸易纠纷的程序是促使各成员国遵守规则,保障贸易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