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少年王勃第1课时 苏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30.15 KB
- 文档页数:1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让细节激起疑问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少年王勃》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能够通过对文本细节的把握和分析,激发思考、提高思维能力;3.能够大致了解唐代文化背景,了解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在细节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唐代文化背景,了解历史人物;帮助学生抓住故事情节中关键细节。
三、教学内容及进程安排第一课时(40分钟)1.上课前:通过投影片或课前语音,了解“细节的意义”,让学生在本课堂中发现细节的重要性(5分钟);2.情境导入:教师给出一个题目——“一个人为什么会在燃放烟花的时候突然哭起来?”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讨论,从中引申出“细节的意义”(5分钟);3.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带领学生进入《少年王勃》中,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历史人物(10分钟);4.通过学生抢答的方式,回忆故事情节,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15分钟);5.作业安排:让学生回家复述故事情节,发现关键细节,并找出问题(5分钟)。
第二课时(40分钟)1.教师通过回顾上一堂课的作业,让学生一个个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并且让学生自己协助解决问题,老师只适当引导(10分钟);2.让学生分组,每个组阅读一段文字,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关键细节,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5分钟);3.小组展示,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概括(10分钟);4.作业安排:让学生在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收集细节,写出一篇与自己相关的细节文章(5分钟)。
第三课时(40分钟)1.教师通过回顾上一堂课的作业,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文章,重点关注其中的细节(10分钟);2.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讲述自己是如何通过细节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15分钟);3.小组展示及总结(10分钟);4.作业安排: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朗读一遍《少年王勃》的故事,并关注发现的细节(5分钟)。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王勃及滕王阁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自读课文三遍,自学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在滕王阁和王勃间架起一座“阅读期待”的桥梁1.课件出示“滕王阁”的图片,板书“滕王阁”(顺便指导学生书写“阁”字)。
2.出示滕王阁的名片,作简要介绍。
滕王阁名片——地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
美誉:“江南三大名楼”(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
外形: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3.板书:王勃。
(顺便让学生写一遍王勃名字)4.出示王勃名片,作简要介绍。
王勃名片——朝代:唐代。
字:子安。
户籍:山西。
美誉:初唐四杰(之冠)。
其余三人: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经历: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世人赞为神童。
6.在少年才俊王勃和滕王阁这座千古名楼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动人故事呢?今天我们走进课文《少年王勃》(板书:少年,指导学生读准“少”的读音)。
设计意图:在导入课文学习的环节,最关键的是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使导入的内容与文本重点密切相关。
因此,这里由介绍滕王阁和王勃的名片入手,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在文本中读几个来回,力争读准读通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一边听读,一边圈画生字。
2.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1)同桌互读,相互提醒。
(2)指名读,相机正音(多音字“都”,前鼻音“阎”“探”“宴”,后鼻音“凝”“昌”“章”)。
习设计不读破词、破句,标出小节号。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标上拼音。
课后生字描红,并组两个词。
3.联络上下文或查字典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都督宴会凝望庆贺赞不绝口千古传诵胸中有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4.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课题导入〔5分钟〕1.欣赏一组滕王阁的图片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古色古香华丽堂皇2.复杂了解滕王阁少shào 少年Shǎo 多少3生简了解王勃王勃:唐代文学家,字子安。
他年少时就显露才气,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他的诗篇侧重于写团体生活,作风较为清爽,有«王子安集»。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25分钟〕1 自读课文2.读准生字词〔1〕同桌互读互纠。
〔2〕逐一读这些词语,开战车读。
〝昌、章〞:读翘舌音〝诵〞:读平舌音〝督〞〔监视他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第一板块:课题导入1.出示一组滕王阁的图片。
请同窗们看,这就是滕王阁。
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复杂引见滕王阁,引出课题。
〔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唐初始建,曾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
曾屡次被毁重建,但由于一个少年的文章«滕王阁序»而不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
〕〔板书课题〕3.预习了课文,你对王勃有什么了4.总结〔出示ppt〕过渡:一座楼阁,由于一个少年而声名远扬,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那这篇«滕王阁序»王勃是怎样写成的呢?我们一同来走进课文。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如今请大家再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2.反省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出示PPT)探望南昌滕王阁序都督孤鹜宴会文章野鸭约请朗诵凝望赞不绝口千古传诵胸中有数文思如泉〔2〕指名逐一读这些词语,开战车读。
师相机正音,解释,指点生解〝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让细节激起疑问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2.掌握故事背景知识;3.听、说、读、写《少年王勃》。
教学内容1.故事背景介绍;2.故事情节讲解;3.细节激起疑问;4.听、说、读、写《少年王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2.学习故事背景知识。
教学难点1.学生对细节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少年王勃》故事书;2.课件;3.大型黑板和白色粉笔;4.学生绘本;5.彩色笔和铅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故事背景介绍(15分钟)1.展示课件介绍故事背景,大致思路如下:–先以地图形式展示唐代的地理位置,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唐朝盛世的文化和科技成就,简单讲解唐朝官制变化;–最后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发动的战争和对外关系,进入这个故事的背景介绍。
2.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讲述《少年王勃》的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问题例如:–本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个朝代是什么时候;–本故事的主人公王勃是谁,他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它有什么后果?第二步:故事情节讲解(20分钟)1.老师讲解故事情节,通过分析每个事件强化学生对故事人物和组织情节的记忆。
2.老师讲解时,需要强调细节,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人物和情节。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结合故事背景和情节,表演故事,以帮助学生记住故事内容。
4.教师从情节的角度和细节的角度对表演进行评估。
第三步:细节激起疑问(15分钟)1.老师通过提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故事细节上思考。
2.老师可以提出一些诸如下列问题:–为什么王勃选择了带弓箭的士兵;–那只红雀真的是让王勃遇到好运吗?–对王勃来说有没有更好的选择?3.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他们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4.以小组形式分享下列问题的讨论结果:王勃如何在他的旅途中找到了他的雄心和信仰?第四步:听、说、读、写《少年王勃》(30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阅读《少年王勃》故事书。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少年王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朗读课文;•确定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旨意思;•学会使用书籍的元素,如书名、作者等等;•了解一个成功人士的培养历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产生深层次的感悟;•从勃勃的人生意志中感受到什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阅读和朗读,难点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少年王勃》课文;•教师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用PPT展示本节课的标题“少年王勃”。
2.引导学生观察PPT中展示的图片,询问学生图片中的元素。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了解这张图片的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1.由教师先朗读全文两遍。
2.让学生在课本中自读本文,读完之后请学生举手反馈,谈谈自己读到哪些感触和体会。
3. 故事情节剖析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将故事情节梳理出来。
4. 朗读课文1.让学生听教师朗读全文。
学生默读全文后,小组内指定学生轮流朗读。
2.教师再次朗读,让学生跟读。
5. 讲解课文教师通过PPT或者讲述的方式,讲解课文中生僻字、语言独特的词语和疑惑解答等内容。
6. 组织学生表演小组合作,练习朗读并归练每一段小说的主旨。
7. 总结1.教师口头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学生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2.获得学生的总结,表明学生对本次课的感受和启示。
3.针对学生的归纳和评估,教师再次对课程进行修改或扩展。
六、教学评估1. 检测型评估教师随机抽查学生是否朗读正确,是否能回答相关问题。
2. 自评型评估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反思。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学习书写生字: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少年王勃学生齐读2、课文讲谁?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简介王勃:他在少年时,在藤王阁的宴会上,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藤王阁序?。
请同学们自己来学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2、检查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宴会都督邀请一篇文章凝视秋景水天一色突然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小组读课文。
4、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5、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用的方法理解〕南昌探望藤王阁都督孤鹜拍案叫绝三、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讲了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板书:很有才气二、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课文1、课文的那些语句说明王勃很有才气?请把他找出来读一读。
〔小组讨论学习〕2、全班讨论交流相机出示: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藤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容许。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奇才,真是奇才!〞王勃写的这篇?藤王阁序?……名文。
少年王勃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知道事情的起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ū”。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怎样?结果呢?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本课题课时数:2 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 3 月 20 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2.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A多种方法读一读生字词。
(领读、个别读、齐读。
纠正错误读音,强调个别词语的读音。
)文章宴会庆贺才气秋景灿烂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B(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C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概括大意。
D说说文中主要讲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教师作适当补充)三、指导书写生字1.分析字形。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督(上面“叔”少个钩。
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四、作业设计1.多音字组词Shào() yìng() lùo( )少应落Shǎo() yīng ( ) là ( ) 2.抄词,组词: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3.理解词义:都督凝望水天一色文思如泉胸有成竹拍案叫绝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A领读、个别读、齐读。
纠正错误读音,强调个别词语的读音。
B指读诗句。
C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概括大意。
D说说课文大意。
三、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少年王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
3、图文对照,通过对画面的欣赏、文字的感悟,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设计理念:文包诗是一种新的课型,学习时,必须将诗和文紧密联系以帮助理解。
本课教学,直接从名句导入,然后找出具体描绘诗意的句子,接着诗文对照,通过看图、想像等方法,引领学生在这两个不同的文本世界里自由穿行,让他们在与文本、与同伴、与老师的对话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进而将之揉进自己的阅读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教学流程:一、读话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这就是我送给大家的礼物,谁来读一读?(标拼音)想一想,该怎样读才正确?标上停顿号,自由读,齐读。
2、导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在练字时写得最多的;也是我闭目休息时,脑子中常幻想的意境。
今天,我把它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3、质疑:收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作记号。
2、小组内交流,解决一些问题。
3、集体交流:滕王阁(看图)探望宴会才气邀请庆贺重阳节都督凝望千古传诵4、小组学习,分节轮读课文。
三、理解诗句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诗句意思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①自由读句子,注意把句子读正确。
②指读。
③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④先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情景,再带着你的想象来读句子。
(放眼望去,蓝的天,蓝的水,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了。
)(我感受到了,在你的心中澎湃着一股激情,你真想亲眼见一见这美景,是吧!请你再读一读,让我们再好好地欣赏一下。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第五自然段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藤王阁景象视频、图片等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的: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生字,教学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2、在江西××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
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
(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二、初读课文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4、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A、读一读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文章野鸭披着灿烂读《藤王阁序》才气秋景庆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千古传诵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
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目标预设]1.知识目标: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成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感受诗句的意境,受到情感的熏陶,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预习作业设计]1.画出生词,描红,把课文读通、读顺,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词义。
2.标出课文的小节号,质疑问难标“?”说说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4.学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重点、难点]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2.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感受诗句的意境,受到情感的熏陶,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设计理念]本课本着以学生的预习贯穿全课。
着力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最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事理,培养更强的能力。
[设计思路]我设计本课的课堂总体思路为三步六环教学模式。
三步即三个步骤:预习——研习——练习。
六步即六大环节:明确任务,课前预习;交流预习,营根固本;探讨目标,自主学习;反馈交流,精讲巧拨;当堂练习,积累巩固;反思总结,迁移延伸。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古诗导入,揭示课题1.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谁能把自己喜欢的古诗名句给大家背一首?(学生背自己喜欢的古诗句)2.老师也很喜欢古诗,尤其喜欢这一句。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问:知道这句诗出自谁之口吗?(学生回答后出示作者)4.简介王勃。
5.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勃少年时期的一个故事。
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9 少年王勃)6.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课题。
7.说到王勃,咱们一定会想到这幢楼。
课件出示滕王阁图片。
师引述:这幢楼的名字叫——?(生齐答腾王阁)(板书生字——阁,<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这幢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积累成语,课件出示成语,全班齐读: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气势恢宏金碧辉煌)(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学生无限的热情。
因为小学生的内心向来就对新生事物充满着好奇,对求知充满着冲动。
本课的教学,先从赛背古诗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出本课的教学。
)第二板块:交流预习,营根固本1. 课前大家预习了这一课。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看看这些词语和句子,能不能读好。
媒体出示——●读准字音探望南昌都督宴会文章野鸭读书姓阎邀请凝望●读出节奏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滕王阁序拍案叫绝千古传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先组词,再读懂含义探:探望①寻求;②侦察打听③做侦察工作的人;④访问,看望;⑤头或上体伸出,手伸入。
督:都督①察看;监管;②责罚;③古代将官名。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安排营根固本的词语教学: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懂含义。
其意义,一是借助读,把容易读错的字读准,把具有节奏感的词语读美,把值得品味的词义读活,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二是随时不忘理解积累字词;三是为学生感悟课文、感情朗读课文做好重要的铺垫。
)2.在预习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第三版块:探讨目标,自主学习1.带着以上疑问读课文,尝试解决。
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小组里讨论。
2.还有问题在小组里不能解决的吗?我们来集体讨论。
(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的)3.预习课文,最重要的就是把课文读好,读正确、读通顺。
做到了吗?想不想展示给大家。
好,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下,等会我们来进行朗读大比拼。
4.现在请小小组组长带着你们小组的成员,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即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
合作学习试图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第四板块:反馈交流,精讲巧拨1.看来大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有的同学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了。
在展示之前老师提点小小建议:读时声音要响亮,尽量读得有感情。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后给出恰当的评价。
例:我展示朗读第一自然段……2.读完后评价。
★第三段时:指导读好长句。
出示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指名读。
书上有幅插图画的就是这两句话写的景色,先看一看图,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着图上的情景。
自由练读。
指生再读。
师范读。
自读全段,指名读。
挑战读。
★第四段:●这两个成语,能不能读好?出示,指名读。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不断冒出来,源源不断,写作文时很顺畅)师:是说王勃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呢。
成语是我们汉语的精髓,我知道大家小脑袋里装着很多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此类的成语吗?●出示诗句。
指名读。
指导断句。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白了意思就能正确地读好这句话。
(理解字面意思,联系上文看图理解,师范读引领读好诗句。
)这句诗句也是写的这幅图的意思,王勃写得多简洁,富有诗意,朗朗上口呀。
●自由读全段。
指名读。
第五段:一起读。
3.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少年王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主要写少年王勃什么事情呢?可以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吗?(王勃怎样写成《滕王阁序》的)出示填空:课文主要说了(谁)在(什么地方)参加宴会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4.抓住这个主要事件,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呢?请大家分组进行讨论,讨论时要说一说这样分段的理由哦。
交流:把学生的分法写在黑板上。
5.交流板书一(1)参加宴会(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写成名文(客人们不敢答应都督提出的要求,但是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三(5)传诵千古(《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6.朗读全文。
第五板块: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写字的时间。
每一课中的生字应分散在不同课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六板块:当堂练习,积累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
wãn zhāng yàn huìqìng hâ wãn sīrúquán()()()()cái qìqiūjǐng càn làn bǐzǒu rúfēi()()()()以上词语中表示王勃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成语是、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2.用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3.水连着天,天连着水()4.形容书写非常老练,纯熟,速度快()三、我能够把作者跟古诗题目用线连起来。
王勃《清明》卢纶《塞下曲》杜牧《滕王阁序》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回顾课文把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积累在下面。
四、想一想,文中的王勃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来说明。
(设计意图:学完一堂课,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以便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第七板块:反思总结,迁移延伸“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
比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
课后找一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同学们,要想让自己变得像王勃一样的聪明,我们平时就要做到:多观察、勤思考、敢创作!(设计意图:拓展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附板书设计少年王勃写腾王阁《滕王阁序》一(第1节)参加宴会二(2-4节)写成名文三(第5节)传诵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