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上·20年代诗歌徐志摩
- 格式:ppt
- 大小:1007.00 KB
- 文档页数:57
徐志摩诗歌欣赏(20⾸)20⾸徐志摩的诗歌欣赏徐志摩(1897-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仙鹤、鹤、海⾕、⾕、⼤兵、黄狗、删我、⼼乎等。
浙江海宁⼈。
,现代新⽉派诗⼈、散⽂家。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学、天津北洋⼤学和北京⼤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伦敦剑桥⼤学当特别⽣,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的影响。
在如今,他的名字不仅仅是作为⼀个⽂坛⼀位知名学诗⼈的名字,⽽是⼀个符号,⼀个时代⽂明的符号。
徐志摩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出版的诗集有《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夜》(1927)、《猛虎集》(1931)、《云游》(1932)。
其他著作有散⽂集《落叶》(1926)、《⾃剖》(1928)、《巴黎的鳞⽖》(1927)、《秋》(1931),⼩说集《轮盘》(1930)、戏剧《卞昆冈》(1928,与陆⼩曼合作),⽇记《爱眉⼩札》(1936)、《志摩⽇记》(1947)。
译著有《涡堤孩》(1923)、《死城》(1925)、《曼殊斐尔⼩说集》(1927)、《赣第德》(1927)、《玛丽玛丽》(1927,与沈性仁合译)。
1948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志摩遗集》5集8卷,校样本今存北京图书馆。
陈从周1948年编印的《徐志摩年谱》,上海书店1981年复印。
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74年出版有梁实秋的《谈徐志摩》,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出版梁锡华著《徐志摩新传》。
徐志摩以诗闻名,但他的爱情故事更为⼈所熟悉。
他的⼀⽣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感情。
徐志摩是⼀个集才学、思想于⼀⾝的⽂化⽃⼠,⽣活中的他也是⼀个浪漫的情种。
他为追求真正的爱情,做出了时⼈难于理解之举,他的离婚和再婚都是那样的破格离奇。
最后竟然为爱情所驱使,在飞机失事中结束了短促的⼀⽣。
“唯爱⽽⽣,为爱⽽死”,是他⼀⽣的写照。
他的感情道路上曲折坎坷,他⼀⽣中最对不起的⼈,便是他的原配夫⼈张幼仪。
20年代诗歌第四章20年代新诗(一)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第二节徐志摩闻一多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等几个阶段。
】1、【新诗诞生之前已经有“诗界革命”的探索。
】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
(文学殿堂里,诗为崇高地位,被视为文学正宗,甚至被当作“经”。
)从周朝初期开始形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曾出现过大批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曾创造出唐诗宋词那样辉煌的诗歌时代,但是,发展到明朝和清朝时期,却出现了不可遏制的衰败趋势,也激发起许多有识之士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
清同治七年(1868年),黄遵宪(1848—1905,南社诗人)率先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口号,并致力于"新派诗"的创立,提出了一整套新的诗歌纲领,主张打破一切禁制,但这些理论却没能在实际创作中得以实现。
黄遵宪的新派诗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旧诗格律写新事物、新思想;一类在保持传统诗歌应有的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上,尝试着打破旧诗格律。
由于他的新派诗主要还是利用旧形式,诗歌语言也主要来自于古籍,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晚清宋诗运动的影响,因而在当时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自序》从诗、人、事的关系方面,主张打破一切禁制,强调“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并且尝试“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这是一次古典诗歌体制内自由化、散文化的尝试。
梁启超指出,黄遵宪诗中“欧洲意境语句,多物质上琐碎粗疏者,于精神思想上未之有也”。
】清光绪22年(1896年)至23年(1897年)间,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根据资产阶级改良派融合佛、孔、耶三教创立"维新运动"新学(即西方社会科学)的思想,开始试作"新学之诗"(又称"新诗")。
评论20年代徐志摩的诗歌
20年代徐志摩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主题.他以细腻..感性的笔触,描绘了爱情、孤独、人生的苦乐与渴望。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同时也融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时代特色。
以下是对他的几首代表作进行的评论。
1.《再别康桥》: 这首诗被誉为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通过向友人道别的场景,徐志摩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他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康桥美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向往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再别赋桐城中聞乐府》: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他回望J L时的乐府小镇,感叹岁月的变迁,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无奈的感慨融为-体。
通过对乐府音乐的提及,他传达出对故土情感的深刻体验。
3.《有感》:这首诗反映了徐志摩对人生苦痛和对幸福的追求的关注。
他描绘了-个无助而困扰的灵魂,通过对人生痛苦和希望的对比,表达了对心灵深处真实追求的渴望。
4.《离情》:徐志摩在这首诗中将爱情与孤独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他对于爱情的矛盾和痛苦的感受。
他将对爱情的向往与现实中的无奈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矛盾和困惑。
总的来说, 20年代徐志摩的诗歌富有个人的情感表达和思考,其作品融合了浪漫情怀及对于生命的追问,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共鸣。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于人生的探索和情感的表达,其中所蕴含的真实感受
和情感上他的作品至今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徐志摩诗歌《为要寻一颗明星》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徐志摩诗歌《为要寻一颗明星》原文及赏析【导语】:《为要寻一颗明星徐志摩》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我骑著一匹拐腿的瞎马,向著黑夜里加鞭;向著黑夜里加鞭,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20年代的诗歌第一节.初期白话新诗(一)胡适的历史功绩新诗实践和理论建构:《希望》1.胡适《谈新诗》“以文入诗”,“作诗如作文”《一颗星儿》2、胡适的新诗实践⏹《尝试集》⏹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集⏹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蝴蝶》3、体裁特点(1)以白话入诗。
(2)句式不限长短。
(3)声调不拘平仄。
(4)用韵自由。
4、《尝》中诗歌的内容(1)反封建——《礼》、《威权》(2)反军阀——《你莫忘记》(3)倡自由——《鸽子》、《老鸦》(4)尚进取——《上山》(5)人道精神——《人力车夫》《鸽子》、《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5、《尝》的文学史意义(1)展示了白话新诗从传统中蜕变和新生的艰难历程。
(2)既提供了白话新诗的最初形态,也表达了相应的诗歌观念。
多是即事感兴、即景生情之作,说理性强,缺乏诗情和想象力,诗味不足。
(二)早期新诗运动1、刘半农,江苏江阴人。
⏹《相隔一层纸》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现象⏹《学徒苦》反映学徒难言的辛酸《教我如何不想他》2、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前清举人。
诗集《旧梦》最好的诗作是歌谣体的白话诗《卖布谣》:歌谣形式,浅显通俗。
《是谁把?》3、俞平伯(1900—1990)⏹《冬夜》⏹杂糅着旧文学的意象与新思潮的哲理,旧诗词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最能反映早期新诗的“过渡”性4、康白情(1896——1958)⏹新潮社成员,四川安岳人。
⏹自由吐出心里的东西,我不是诗人。
——康白情⏹《草儿》集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新诗集,在大自然中发现了新诗的材料。
⏹1921年1月,中国新诗社创办《诗》月刊,为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
(三)早期新诗的特点1、以白话作诗,将诗歌从文言中解放出来,重实感,少想象,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白描,来表现社会人生。
2、大多不用韵,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3、大多未脱尽旧诗词的痕迹,是“女人放大的小脚”。
第二节、小诗创作与“湖畔诗人”(一)小诗创作小诗的特点1、作家们广泛地思索着关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个性等时代性的命题,引发了诸种“零碎的思想”。
徐志摩《梅雪争春》原文及背景徐志摩《梅雪争春》原文及背景徐志摩《梅雪争春》选自《志摩的诗》其中的一首,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徐志摩《梅雪争春》原文及背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徐志摩《梅雪争春》原文】南方新年里有一天下大雪我到灵峰去探春梅的消息残落的梅萼瓣瓣在雪里掩我笑说这颜色还欠三分艳运命说你赶花朝节前回京我替你备下真鲜艳的春景白的还是那冷翩翩的飞雪但梅花是十三龄童的热血南方新年里有一天下大雪我到灵峰去探春梅的消息残落的梅萼瓣瓣在雪里掩我笑说这颜色还欠三分艳运命说你赶花朝节前回京我替你备下真鲜艳的春景白的还是那冷翩翩的飞雪但梅花是十三龄童的热血【徐志摩《梅雪争春》背景】1925-1926年间,中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其间发生了"五卅"惨案与"三·一八"惨案。
段祺瑞当局对无辜生灵的涂炭,引起了诗人徐志摩的“愤慨”和“悲切”,为纪念“三·一八”,他写了这首《梅雪争春》,隐喻了一个十三岁的`儿童惨遭杀害的事件,揭露了北洋军阀屠戮无辜平民的罪行。
而为大家所熟知的《纪念刘和珍君》(鲁迅著),亦是为谴责这一血案。
诗中“梅雪争春”引自南宋诗人卢梅坡的七言绝句《雪梅》,原诗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中的“灵峰”为杭州郊外的一座山丘,是探梅的绝佳去处。
诗中的“花朝”即“花朝节”,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或二月十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20世纪70年代,这首诗被配上曲子传唱,原唱系第一届金韵奖优胜歌手包美圣,后被著名音乐人杨芳仪&徐晓菁、南方二重唱等作为二重唱作品翻唱,逐渐成为重唱音乐的典范佳作。
“南方二重唱”组合名中的“南方”即取自这首歌歌词的前二字。
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
中国现代诗歌三百首·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三百首·20世纪20年代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穆木天冯至徐志摩〖再别康桥〗〖偶然〗〖我等候你〗闻一多〖幻中之邂逅〗〖孤雁〗〖死水〗李金发〖夜之歌〗〖爱憎〗〖时之表现〗穆木天〖苍白的钟声〗〖苏武〗〖落花〗冯至〖十四行集(节选)〗〖蚕马〗〖帷幔——乡间的故事〗·徐志摩〖再别康桥〗〖偶然〗〖我等候你〗徐志摩,1897-1931,于二十年代成立了“新月社”并加入了文学研究会。
他曾担任《新月》月刊的主编,之后与陈梦家方玮德等创办了季刊。
徐志摩的诗集包括《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云游》(1932)等。
并有散文集《落叶》(1926)、《自剖》(1928)、《巴黎的鳞爪》(1927)、《秋》(1931),小说集《轮盘》(1930)、戏剧《卞昆冈》(1928,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1936)、《志摩日记》(1947)。
译著有《涡堤孩》(1923)、《死城》(1925)、《曼殊斐尔小说集》(1927)、《赣第德》(1927)、《玛丽玛丽》(1927,与沈性仁合译)。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我等候你〗我等候你。
中国现代诗歌是从中国现代白话语言中自然生发出来的。
因此,中国新诗是白话的语言艺术。
中国新诗的意蕴和底蕴都必须从中国现代语言本身所感受,由中国现代生活本身所反馈。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现代诗歌由此诞生,其中《两只蝴蝶》一篇,堪称开山之作,次年再次刊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中国新诗由此始流。
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此后郭沫若的《女神》,俞平伯的《冬夜》先后问世,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纪元。
如果说,首倡“诗体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是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则无疑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胡适的《尝试集》稍显肤浅幼稚,郭沫若的《女神》则雄浑奔放,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成熟的标志,而俞平伯的《冬夜》则充满晦涩和神秘,留着旧体诗的烙印。
但正如作者所说“我所以要印行这部诗集,一则因为诗坛空气太岑寂了,想借《冬夜》在实际上,做‘秋蝉的辨解’”因此《冬夜》,可以视为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开先河之作。
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了白话诗的创作。
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社团】在北京成立,代表诗人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郑振铎等,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强调“文学为人生”。
就诗歌方面,发表《诗》月刊(1922至1923年﹐共7期),通过大量译介普希金,拜伦,泰戈尔等外国优秀诗人的诗作来促进中国新诗的进步。
作为响应,同年6月,创造社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的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
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强调”文学为艺术”,后期则倾向于革命,与文学研究会目标趋同,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
徐志摩的诗歌及赏析徐志摩的诗歌10首及赏析徐志摩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徐志摩的诗歌10首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赏析: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
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纪念徐志摩》)。
的确,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
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
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
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充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觉的诸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