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28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分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它是个体对世界进行主观认知和主观判断的总和。
世界观是人们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标准,也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世界观学说。
下面将对其中的几种主要世界观进行分析。
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指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一种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和价值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实在的,物质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独立于意识的存在。
也就是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思维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实现的。
在这种世界观中,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探索被视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物质生活和现实存在,追求物质利益和生存欲望。
唯物主义世界观强调实证和可证性,注重逻辑推理和科学实证。
它主张人的认识应该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它追求真理,强调实践和革命。
唯物主义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指导作用,推动了社会和科学的发展。
二、唯心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是指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一种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和价值观。
唯心主义世界观认为意识是最基本的存在,是能动的、主体的、能产生作用的实体,物质世界是意识或思维的产物。
在唯心主义世界观中,人的认识是通过思维、理性和感知来实现的,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存在,并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的主观感受和思维活动是唯一真实的,物质世界只是人的主观想象的产物。
唯心主义世界观注重人的精神和意识,强调人的内心体验和思想。
它主张人的认识要通过个人的心灵和思想来实现,强调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在唯心主义世界观中,人们关注的是精神追求和灵魂世界,追求精神的满足和超越。
唯心主义世界观在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一种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和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和意识相统一的,物质和意识是辩证发展的。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教材解析】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探究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
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所以要了解哲学的含义.就必须首先理解世界观的含义。
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
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补充:掌握世界观的概念应明确:“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堆三部分,而不是世界某一部分;总的观点、根本看法”不是对某类事物的观点.不是零散的具体的看法(如:小王早上5点起床”就不是世界现。
);世界现人人都有,但有科学扣非科学之分(如:“存在即被感知”就是错误的世界砚)。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分析世界观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对世界的整体观察和理解,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评判标准。
世界观的形成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因素息息相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世界观学说和思想体系,对世界观的分析可以提供不同的理解角度和见解。
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以物质、能量和自然界的客观实在为起点的哲学体系。
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对经验现象的观察和实证研究,并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揭示出客观真理。
唯物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学说。
古代的唯物主义学说如老子的“道”、荀子的“性”等,强调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物质变化。
而现代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强调历史观和社会变革,并试图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揭示社会历史的规律。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对立,它强调意识、思维和精神现象的优先地位,认为物质世界只是主观意识的影响或产物。
唯心主义也有不同的学说流派。
在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学说,强调理念和观念的存在与重要性。
而在近代,康德的批判哲学与费希特的主观精神论等唯心主义学说,重视思维过程和认识范畴的分析,批判了绝对理性的存在与实在性。
三、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近代哲学的主流之一,它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旨在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和争议。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与实验从事事实的描述和解释。
在20世纪初的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学说中,实证主义扩展到了逻辑和语言方面。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命题的合理性和可验证性,主张通过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
四、唯像主义唯像主义是一种相对于实证主义的另一个哲学思潮。
唯像主义主张对视觉感知的重视,并认为真理可以通过感知和经验建立。
唯像主义批评了实证主义对形式知识的过分包容和重视,并强调人类经验的中心地位。
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学派被语言哲学的兴起所取代,其中伍尔特海姆的唯像主义思想是重要的代表。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世界及其本质、存在意义的一种总体观念体系。
在哲学、文化、宗教等领域,世界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包括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新苏联—康德学派和现象学。
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的学说。
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思想、意识和观念都是物质的产物,它们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引发的。
唯物主义在历史上有多个流派,如古代的唯物主义、现代的科学唯物主义等。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意识或心灵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的学说。
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意识和观念是世界的基本实在,它们对于物质世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唯心主义强调人类的精神活动,认为它们是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可以独立于物质而存在。
哲学家康德是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辩证法辩证法是一种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而产生的学说。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运动,认为只有通过矛盾的解决和统一,事物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矛盾和变化,它对于认识世界的运动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四、新苏联—康德学派新苏联—康德学派是苏联哲学家康德的学说在20世纪发展的一个重要学派。
新苏联—康德学派继承了康德哲学的思想核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新苏联—康德学派在苏联的哲学界有重要影响,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五、现象学现象学是一种研究人类经验与意义的学说。
它强调人类的主体性和经验的本体性,在研究世界观时注重描述和分析人类对现象的直接经验。
现象学关注人类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过程,试图揭示事物的真实本质和意义。
哲学家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奠基人之一。
综上所述,世界观的学说涵盖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方式,辩证法、新苏联—康德学派和现象学则从不同的角度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经验进行了研究。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它们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信念和认知方式。
以下是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结:
世界观:
1. 唯物主义:相信物质是世界的基础,人的意识和行为是物质的产物。
2. 唯心主义:相信意识和精神是世界的基础,物质世界是意识的投射。
3.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斗争与统一。
4. 哲学理性主义:相信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可以获得真理。
5. 经验主义:相信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
6. 宗教观:相信超自然的存在和力量对世界有影响。
方法论:
1. 科学方法论: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世界。
2. 归纳法:通过观察和实例来推导出一般规律。
3. 演绎法:通过逻辑推理来从一般规律推导出具体结论。
4. 实证主义:依赖实证证据,强调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5. 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论、社会学习论等不同的心理学观点来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
6.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人类行为和价值观是受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的。
总结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们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信念和认知方式。
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会对个体的认识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理解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这里的“整个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自然和人类社会),也包括主观世界(人的思维或意识)。
这里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既包括人对世界的关系(人能否理解世界,怎样理解世界,怎样改造世界等),也包括世界对人的关系(世界如何产生人,影响人)。
这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它不同于人们对某个事物或事物的某个方面的个别看法和个别观点,而是指存有于这些个别看法和个别观点中的那些共同的、一般的、根本的和普遍的看法和观点。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也不是各种个别理解的综合、总和或汇总。
世界观人人都有,仅仅有的是分散的、零乱的、不自觉的,而有的是理论化的、系统化的、自觉的。
世界观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能具有不同的世界观。
例题:世界观是指()A.人们对世界的各种理解的总和B.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C.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观的理解。
世界观不是人们关于世界的各种理解和看法的总和或综合,即使这些理解形成体系也不是世界观,所以A和B是不准确的。
C项中的“客观世界”把世界观的范围缩小了。
准确答案为D。
(提问)人人都有世界观,但是世界观是否就是哲学呢?大家能否给“哲学”下个定义呢?(二)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方法论就是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例题: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看法,准确的选项是()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③哲学上讲的方法论就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④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相互脱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