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乳腺癌术后辅助TE和EC方案的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7.77 KB
- 文档页数:2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完整版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阶段和辅助阶段治疗模式的优化探索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主要区别在于治疗时间节点和治疗目的。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主要治疗手段之前进行的抗肿瘤治疗,其目的是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的相关分期,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有利于后续手术的顺利开展;而辅助治疗则是指在手术后给予的治疗,以消灭体内任何残留的癌细胞,降低肿瘤复发或者向其他部位散播的可能性。
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模式在新辅助阶段的标准化疗方案包括蒽环类+ 环磷酰胺序贯紫杉类(AC-T)、多西他赛+ 多柔比星+ 环磷酰胺(TAC)、白蛋白紫杉醇+ 铂类(TP)等,这几个方案是以蒽环类、紫杉类和铂类化疗药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新辅助阶段的优化探索方向是免疫治疗、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抗血管治疗联合化疗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强调「精准诊断,分类而治」。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在术后辅助阶段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患者的标准治疗包括:AC-T、剂量密集型AC-T(ddAC-ddT)、多柔比星+ 环磷酰胺(AC)、多西他赛+ 环磷酰胺(TC)以及奥拉帕利(可能获批gBRCA 突变肿瘤),而未达到pCR(non-pCR)患者的标准治疗包括:卡培他滨、奥拉帕利及免疫治疗。
未来的探索治疗包括:德曲妥珠单抗(HER2-ADC)、Trop2-ADC 以及与免疫治疗联用等。
治疗靶点的筛选和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预测至关重要。
在TNBC 新辅助阶段和辅助阶段的治疗过程中,应尝试新型药物和不同的治疗组合,从而优化探索形成新的治疗模式。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决策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是早期TNBC 治疗路径的主要系统治疗手段。
而Ⅰ期TNBC 患者是否应该接受新辅助化疗,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基于荷兰癌症登记处针对1312 例TNBC 患者开展的研究发现,95% 的T1c 患者pCR 率为57.3%,<50 岁、高级别肿瘤、导管癌患者的pCR 率更高。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李佳珍;权毅【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盐酸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EC→T)与盐酸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本院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接受3~4个周期的ECT方案(n=22)或TEC方案(n=30)的新辅助化疗.结果:EC→T方案的CR为0例,PR为16例,有效率为72.73%;TEC方案的CR为2例,PR为24例,有效率为8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 C→T组骨髓抑制及脱发程度均轻于TEC组(P<0.05).结论:EC→T与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近期疗效相似,但后者不良反应重于前者.EC→T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8(044)002【总页数】3页(P123-124,127)【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不良反应【作者】李佳珍;权毅【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四川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已成为我国妇女身心健康的重大威胁。
如何让乳腺癌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是医生关注的重点,因此乳腺癌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元化、规范化。
其中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价值已得到肯定[1],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是指在手术前予以全身性、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以达到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的目的,并且有利于医生了解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2-3]。
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国际上无统一标准,大多参照辅助化疗方案,主要为含蒽环类药物和(或)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方案。
EC-T与ET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朱明华;常振宇;胡朔枫;郝文德;黄焰【摘要】目的分析化疗方案ET(表柔比星+多西他赛)与EC-T(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及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对比我院119例行新辅助化疗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ET方案68例、EC-T方案51例),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差异.结果 EC-T组的病理治疗有效率为80.4%,显著高于ET组的63.2%(P<0.05),而两组间保乳率、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C-T方案在不增加副反应的基础上,病理治疗有效率优于ET方案,可使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好.【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6(026)011【总页数】4页(P1256-1259)【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疗效【作者】朱明华;常振宇;胡朔枫;郝文德;黄焰【作者单位】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普外科;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常被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规范化治疗[1-2]。
通过NACT,可使姑息性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变为可手术者,并显著提高其5年生存率[3-4]。
与经典的术后辅助化疗比较,NACT有利于降期保乳,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5],以及更早的在全身范围内控制癌细胞的蔓延,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6]。
NACT的另一项优势是可以作为试验平台,快速直观的反映化疗药物在体内的敏感性及耐药性、推动新药或新化疗方案的临床研究[7-8]。
目前,针对乳腺癌患者的NACT方案及治疗周期仍无统一标准,因此,探索更优的NACT方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TAC(多西他赛+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化疗效果、2年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3.56%明显高于对照组58.90%(P<0.05),2年生存率87.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27%(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
结论 TAC辅助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及2年内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TAC化疗方案;TC化疗方案乳腺癌是女性多发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是其中常见类型,发病人数约占乳腺癌的15%-20%,该病内分泌缺乏,且抗HER2治疗的靶点不足,因此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案[1]。
该病具有复发率高、生存率低、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因此现阶段主要采用化疗治疗。
本研究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TAC(多西他赛+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9.25±6.01)岁;肿瘤分期:T1期45例,T2期28例;淋巴结分期:N1期41例,N2期3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7.92±5.86)岁;肿瘤分期:T1期47例,T2期26例;淋巴结分期:N1期40例,N2期33例。
纳入标准:符合三阴性乳腺癌诊断标准,病理检查结果为阴性,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化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TAC化疗方案,75㎎/㎡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多西他赛(国药准字H20064301)+50㎎/㎡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毗柔阿霉素(国药准字H10930106)+60㎎/㎡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表阿霉素(国药准字H20000496)+600㎎/㎡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14023686),持续静脉滴入3h。
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ER(-)/PR(-)/HER-2(-)19例,pCR(病理完全缓解)7例(36.84%);ER(+)/PR(+)/HER-2(+)8例,pCR 1例(12.50%);ER(+)/PR(+)/HER-2(-)28例,pCR 3例(10.71%);ER(-)/PR(-)/HER-2(+)25例,pCR 3例(16%);其他组合中均无pCR。
ER(-)/PR(-)/HER-2(-)组合的pCR率与其他组合(非TN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可获得更高的pCR率。
标签: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人们根据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受体情况分出的一个乳腺癌亚型,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缺失,约占乳腺癌的15%~19%[1]。
由于缺乏相应受体不能进行内分泌及生物治疗,目前,这类特殊类型乳腺癌的治疗仅限于化疗,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化疗的疗效对这类乳腺癌显得尤为重要。
2006年11月~2010年6月笔者对入住本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乳腺癌ER、PR、HER-2阴性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影响的研究。
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TEC方案在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三阴型乳腺癌患者52例,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66例,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和Ki67的表达情况。
结果Ki67高表达者所占比例在三阴组明显高于非三阴组(分别为78.9%,53.0%,P=0.001),三阴组Ki67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更易获得pCR(P=0.022)。
三阴组pCR、CR、OPR、ORR、SD以及PD分别为28.8%、36.5%、51.9%、88.5%、9.6%以及1.9%,非三阴组分别为7.6%、17.3%、47.0%、62.1%、34.8%以及3%,其中两组pCR、CR、ORR以及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EC方案应用于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能获得较高的pCR率,Ki67高表达在三阴型乳腺癌中更多见,且更能够获得pCR。
标签:新辅助化疗;TEC方案;三阴型乳腺癌;Ki67三阴型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阴性表达的一类乳腺癌,其预后差于其他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能否提高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越来越受重视。
本研究就我科应用TEC方案对三阴型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到我科就诊的女性患者118例,年龄33~56岁,中位年龄46岁。
所有患者均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浸润性癌,临床分期Ⅱ、Ⅲ期,排除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
根据ER、PR、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两组,三阴组为三阴型乳腺癌52例,非三阴组为非三阴型乳腺癌66例,基本临床资料见表1。
1.2治疗方法使用美国巴德全自动活检穿刺枪(MG1522)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可获得22mm的组织标本,经病理确诊为浸润性癌,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HER2和Ki67的表达情况,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化疗方案 EC-T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EC-T是一种经典的乳腺癌化疗方案,由环磷酰胺(Epirubicin)和环磷酰胺+紫杉醇(Paclitaxel)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EC-T乳腺癌化疗方案的用药、副作用和效果等信息。
用药方案EC-T乳腺癌化疗方案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EC方案,第二个阶段为T方案。
具体的用药方案如下:1.EC方案:–环磷酰胺(Epirubicin):每次剂量为90-100mg/m²,用药周期为每3周一次,连续进行4-6个周期。
–西妥昔单抗(Trastuzumab):对HER2阳性患者适用,剂量为4mg/Kg,用药周期为每3周一次,连续进行4-6个周期,同时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
2.T方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每次剂量为600-900mg/m²,用药周期为每3周一次,连续进行4-6个周期。
–紫杉醇(Paclitaxel):每次剂量为175-200mg/m²,用药周期为每3周一次,连续进行4-6个周期。
副作用乳腺癌化疗是一种较为强力的治疗方法,因此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
EC-T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1.恶心、呕吐:化疗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可以通过使用抗恶心药物来缓解这些副作用。
2.乏力、疲劳: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常感到乏力、疲劳,这是化疗药物对机体造成的一种常见影响。
适当的休息和营养补充可以帮助缓解这些症状。
3.免疫抑制:化疗药物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容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患者在化疗期间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和健康管理,避免感染。
4.毛发脱落:化疗药物对毛发的影响较为明显,患者可能在治疗期间出现脱发现象。
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通常在化疗结束后会逐渐恢复。
疗效评估EC-T乳腺癌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其疗效得到了较为明确的评估。
三阴乳腺癌术后辅助EC→T密集与常规方案化疗的疗效分析周志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10)29【摘要】目的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类不能受益于分子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的高危乳腺癌.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辅助EC→T常规方案与剂量密集化疗.方法TNBC术后接受EC→T常规3周方案化疗52例为一组,另一组为EC→T采用密集2周方案43例,T为紫杉醇,均完成8周期,主要评价5年无疾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观察毒性反应情况.结果密集组与常规组比较,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要高;其中在无病生存率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生存率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密集组的毒副反应并未增加,因预防性使用G-CSF,Ⅲ度及以上白细胞下降较常规组更低.结论EC-T密集2周方案用于TNBC术后辅助化疗,优于常规3周方案,毒性反应可耐受,化疗时间得以缩短,是可以考虑优先使用的辅助化疗方案.【总页数】2页(P531-532)【作者】周志全【作者单位】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内科,广东连州 51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EC序贯P剂量密集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分析 [J], 凌丰军2.EC序贯P剂量密集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较∗ [J], 胡赛男;俞乔;胡亦钦;袁渊;高津;张莉莉3.三阴乳腺癌术后辅助TE和EC方案的疗效分析 [J], 林孟波;薛芳沁;王金泗4.含铂与不含铂化疗方案在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分析 [J], 刘书政5.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J], 张淼;宋敏;屈淑贤;章国晶;郭放;韩雅玲;谢晓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对比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144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ⅢA期)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TA方案治疗,即给予患者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TC方案治疗,即给予患者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TA方案及T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相对于TA方案而言,TC方案的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更好,因而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其在相对早期便可发生全身扩散,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临床上通常将新辅助化疗作为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常用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院为探讨TA及TC两种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采用TA方案与TC方案两种方式对接收的14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且效果显著,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144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ⅢA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本组144例患者术前均经针吸穿刺病理诊断证实为局部晚期乳腺癌;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
观察组患者最小年龄33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4.5±2.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3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2.8±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对照组72例患者采用TA方案治疗,即给予患者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
EC-T序贯和ET方案新辅助化疗在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及对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实施EC-T序贯新辅助化疗与ET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ⅡB~ⅢC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观察毒副反应发生率。
方法:本次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ⅡB~ⅢC期乳腺癌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根据住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各21例,本次调查中给予对照组患者ET方案新辅助化疗,调查组则进行EC-T序贯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毒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调查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存在优势,数据对比有差异存在(P<0.05);调查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ⅡB~ⅢC期乳腺癌治疗中采用EC-T序贯新辅助化疗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ⅡB~ⅢC期乳腺癌;ET方案新辅助化疗;EC-T序贯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目前随着乳腺癌患者的日益增加,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也成为了临床医学关注的重点。
乳腺癌是女性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
对于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病情不同,因此给手术增加一定的难度,手术能够切除病灶组织,但对于瘤体体积较大的患者,手术切除的面积较大,这也给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风险性。
据相关文献记载,在手术前进行EC-T序贯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共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EC-T序贯新辅助化疗对患者治疗存在的优势[2]。
具体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42例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21例、调查组21例。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作者:田忠成邵飞飞邱实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观察、对比EC方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和ET方案(蒽环类+多西紫杉醇)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为临床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08年8月至本院就诊的符合三阴乳腺癌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ET方案(蒽环类+多西紫杉醇)进行化疗,对照组使用EC方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进行化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的概率和1年、3年及5年生存率。
结果使用ET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的患者,其副作用的发生概率和1年、3年及5年生存率与使用EC方案进行化疗的患者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蒽环类+多西紫杉醇和使用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两种不同方案进行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临床上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化疗方案。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蒽环类;多西紫杉醇;疗效对比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及最重要的疾病,目前其发病几率逐年上升,已经超过子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做为一种无法分子靶向治疗的高危乳腺癌更是让大部分患者绝望。
有研究表明,目前对于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2]。
本研究立足化疗的基础上,对比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与蒽环类+多西紫杉醇两种不同的化疗方案对三阴乳腺癌的疗效,为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8月~2008年8月至本院就诊的符合三阴乳腺癌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所有患者都已绝经,平均年龄(54.35±2.18)岁。
按临床分期,其中ⅡA期患者12例,ⅡB期患者15例,ⅢA期患者27例,ⅢB期患者11例,IV期患者9例。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疗效临床分析【摘要】本文对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进行了临床分析。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对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定义、分类及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描述。
接着对不同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结论部分总结了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疗效,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探讨了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研究方向, 应用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前或放疗前使用化疗药物,通过减少肿瘤的体积、改善手术条件、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等方式来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已有多种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被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包括AC-T方案、TC方案、FAC方案等。
对于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仍然不够充分。
本研究旨在对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疗效、不良反应及处理等问题,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为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情况,评估其对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寻找最适合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研究还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建议,帮助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对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动乳腺癌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率的乳腺癌亚型,目前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传统的化疗方案对其疗效不佳。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疗效临床分析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治疗也在不断改进。
而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的亚型,其治疗方案更加复杂。
本文旨在对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疗效进行临床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上分子分型不清晰,表现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
由于缺乏靶向治疗的适应症,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化疗。
传统的化疗方案一般为纤维二联或三联方案,如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或AC(阿霉素+环磷酰胺)。
这些方案的毒性较大,不良反应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新辅助化疗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缩小肿瘤体积,使得手术更容易进行,并且可以评估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情况。
常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有TAC(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和DD(多西他赛+博来霉素)。
多西他赛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微管动力蛋白来阻断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而阿霉素和环磷酰胺则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肿瘤的分裂和增殖。
与传统的化疗方案相比,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TAC方案可以显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TAC方案的疗效也优于传统化疗方案,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都有所提高。
而DD方案则相对更加有效,可以使得肿瘤进一步缩小,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
尽管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相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分期和家族史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采用新辅助化疗以及选择哪种方案。
总结而言,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疗效有所差异,而TAC和DD 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陈曲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6(028)003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86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62例。
A 组患者采用TAC方案治疗;B组患者采用TC方案治疗;C组患者采用CEF方案治疗。
观察3组患者化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化疗后,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
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小。
结论:采用TAC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陈曲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辽宁锦州 1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EC-T方案和EC-T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J], 张城玮;李靖若;张莹莹
2.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预后评估 [J], 张发良
3.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
疗效分析 [J], 张锦丰;李亮;张锦宏;王秋明;吴静娜;丘惠珍;张裕诺
4.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J], 杨小宇
5.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疗效的临床分析 [J], 刘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