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PPT课件二
- 格式:pptx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4
《野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以及《野草》的写作背景。
2. 分析《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学习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难点:学习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阅读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简单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吗?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2. 新课讲授:
介绍《野草》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学生自行阅读《野草》中的重点篇目,如《秋夜》、《风筝》、《好的故事》等。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些篇目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如象征、隐喻、
对比等。
3. 课堂总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总结。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野草》篇目,写一篇读后感。
鲁迅《野草》名词解释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其中收录了鲁迅所写的23篇散文诗,以及一首长篇小说《不周山》。
这些作品主要写于1924年至1926年期间,反映了鲁迅在“五四”落潮以后孤独的心灵和思想。
《野草》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优美而富有音乐感,意象丰富,常常通过象征、隐喻、梦幻等手法来表现内心世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其内容主要反映了鲁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包括对现实的不满、对人生的探索、对未来的渴望等。
总体来说,《野草》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它不仅是鲁迅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