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我是小小配音员》说课
- 格式:pptx
- 大小:32.00 MB
- 文档页数:14
大班其他教案:小小配音师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儿童配音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现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通过模仿不同的声音、语速、语调等,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语音演绎来模拟人物或场景,锻炼自己语言选择和表现能力,并通过别人的表现接受感性的教育。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区分能力,通过声音的特点学习语言表达方式。
2.初步接触人物和场景表演,通过大量的模仿学习提升幼儿语言表现和情感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力,发掘幼儿的才艺,提升幼儿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多元化、趣味性、大量模仿和自由发挥。
教学内容认识不同的声音让幼儿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些声音,认识不同的声音,并谈论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
模仿声音让幼儿开始尝试模仿老师的声音,向自己的同伴模仿声音,然后互相鼓励评价和指正。
演唱儿歌让幼儿演唱一些儿歌并以不同的方式和情感诠释歌词,如快乐、伤心、紧张、惊慌等。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物和场景,通过感性的表达加深自己对人物和场景的印象,进而提升幼儿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生成自己的音乐通过创造自己的音乐,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才能,让幼儿自由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展现不同的音乐。
教学流程1.认识不同的声音–介绍不同的声音,如动物、汽车等–让幼儿互相模仿和分析声音来源2.模仿声音–让幼儿模仿老师的说话普通语调–让幼儿模仿周围的声音,如自然和市区等3.演唱儿歌–让幼儿熟悉儿歌的旋律和歌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表演方法表达歌词中的不同情感,如快乐、伤心等4.角色扮演–选取一些和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和场景,分配角色–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表现方式传达角色中的情感和性格特点,如开朗、内向、慷慨等5.生成自己的音乐–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自己的音乐–让幼儿合作,创造一段完整的音乐作品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自我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学会了不同声音的表达方式,能够模仿别人的声音和语气,学会了表达不同情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相应提高,对于大班学生来说,对应着他们成长的大步。
《我是小小配音员》课程设计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型:新课教学
设计理念:《我是小小配音员》是表演课程中配音教学的一部分,从有趣的动画场景引入,通过分组角色扮演入手,在招聘配音演员的情景中,由易到难,打开学生学习表演的大门,让他们感受表演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招聘配音演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角色扮演中,感受配音的快乐
2、初步掌握配音的语速、情绪的表达等基本技巧,运用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人物的情绪
3、通过竞聘配音演员,尝试不同的角色扮演,感受声音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为动画片片段配音,感受配音乐趣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配音的技巧,即速度,情绪,肢体语言相统一。
教学准备:课前游戏,动画片片段
教学过程:。
大班语言活动:《我是小小配音师活动目标:1、大胆想象并用连贯的语言为角色动态创编语言。
2、尝试看动画与同伴合作为动画片配音。
3、感受动画片的幽默与诙谐,体会配音活动的艺术和乐趣。
活动准备:1、环境准备:(1) 动物王国系列图片展版。
(2) 小小影视角(供幼儿白由欣赏动画片)。
2、知识经验准备:(1) 幼儿对动画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2) 幼儿有为动画片配音的经验。
3、材料准备:(1) 制作后的〈〈蜡笔小新》动画片段,蜡笔小新配音演员配音片段,〈〈猫和老鼠》动画碟片、(节选动画片的一个片段,分割成多个画面重复播放)(2) 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动画制作输入多台电脑)。
(3) 角色道具。
活动过程:一、观看动画片段激发配音欲望1、看动画片,导入活动主题。
请幼儿欣赏动画片,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活动主题。
2、理解“角色” “对白”。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逐步让孩子认识“角色、对白”(播放课件)总结:动画片有了配音就更精彩了。
我们把小朋友给角色配的音叫做对白。
(出示“对白”字卡)刚才好多小朋友都给角色在配对白,动画片有了对白就更精彩了。
都想试试给动画片配音吗?那就找几个小伙伴打开电脑,看着画面一起试吧。
二、分组尝试配音1、幼儿分组初步尝试创编角色语言。
2、教师巡回指导,肯定幼儿的创意。
3、个别展示配音。
三、分节探究1、刚才一个小朋友给动画片配音太辛苦,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2、组织幼儿分节看动画,启发幼儿大胆想象,为同一情景创编多种表述语言。
“小朋友喜欢那个角色就可以给哪段配音,我们来看看这段主要是那个角色的对白?谁想给他配音?”3、评价幼儿语言表述情况并引导幼儿动脑解决配音中出现的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说角色语言最好?(2)怎样解决画面换了,角色语言还没说完的问题?(让幼儿了解配音与画面要同步)现在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合作三人一组分角色给动画片配音。
四、分角色配音1、幼儿白由组合并协商分配角色。
2、按照故事情节进行同步配音。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小小配音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配音的概念和意义;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3.提高幼儿的音感和听力水平;4.激发幼儿对音乐、舞蹈、配音等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知识点1.配音的概念和意义;2.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基本要素;3.句子的结构和语调。
技能点1.培养孩子的音感和听力水平;2.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3.集体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2.激发幼儿对音乐、舞蹈、配音等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音乐、录音笔、黑板、彩色笔、纸张等;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
教学过程第一步:学习配音的概念和意义1.讲解配音是什么,为什么要配音;2.播放有儿童动画片的配音和没有配音的片段,比较两者的不同。
第二步:学习基本的音乐元素1.通过唱歌、比较不同音高、节奏、力度的声音口说出三个音乐元素;2.在黑板上画出三个音乐元素,让孩子们理解和记住。
第三步:学习句子的结构和语调1.以简单的句子为例,通过敲击声、大声和小声等模拟语音,让幼儿们了解不同的语调和音质;2.让孩子们模仿老师说出相同的句子,让老师指出不同之处。
第四步:模拟配音1.准备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或情景剧本;2.选取故事中的几个角色,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声音去模拟这些角色。
每个孩子可以尝试两到三个角色,达到轮替练习的目的。
第五步:集体配音1.指定孩子们分组合作,让每个小组根据老师讲解的故事线索进行配音,最后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2.孩子们可以在配音时选择加入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对配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音感、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小小配音师(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小小配音师一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变化二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愿望三
- 1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小小配音
师一
1、感知动画片中的声音,学习用为动画片配音。
2、通过对各种物品的尝试,培养对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动画片:有一只大象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动画片,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好吗?
2、播放动画片:有一只大象(把声音关掉)
你在动画片看到了谁?
(大象,长颈鹿,鸵鸟,河马。
)听到了哪些声音?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想够树上的苹果和树叶吃。
)
谁吃到苹果了,谁吃到树叶了?
(大象吃到了苹果,长颈鹿吃到了树叶。
)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它们在说什么?
(幼儿相互说一说。
)
二、尝试给动画片配音
1、引发幼儿讨论:动画片没有声音有趣吗?
教师:今天小朋友做小小配音师,给没有声音的动画片来配音,愿意吗?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模拟动画片中的声音
2 / 2。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配音师教案一、教学背景大班儿童在科学教育中,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体验活动来探究周围的事物、现象和规律,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而本次教学活动,以“小小配音师”为主题,通过观察刺激声音、模仿、配音等科学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声音产生的原理、传播规律和使用方法,达到增加幼儿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2)学习配音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声音产生器、麦克风等工具进行观察、实验、配音。
(2)练习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幼儿兴趣,培养探究的好奇心和勇敢的精神。
(2)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活动设计1.前期准备(1)教师准备麦克风、声音产生器、喇叭等教学用具和录音设备。
(2)组织园内声音丰富的素材和图片,如车鸣笛声、飞机起飞声、海浪声、拍手声等。
(3)准备配音练习时用的童谣、音乐、短篇故事等教材。
2.活动实施2.1 活动一:“声音大搜索”教师让幼儿边走边听,找到每种声音的来源并进行描述,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声、飞机的轰鸣声,等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幼儿懂得声音产生的方式和传播规律,同时,巩固幼儿对单词的拼写记忆。
2.2 活动二:“声音实验室”教师现场演示和简单解释声音的原理。
然后发给幼儿声音产生器和麦克风,让幼儿制作自己的声音。
在通过对声音进行放大、缩小、变调等处理后,让幼儿对自己创造出的声音产生兴趣和好奇。
2.3 活动三:“小小配音师”组织各队自主选择童谣、音乐、短篇故事等内容,并进行配音练习。
通过这些练习,幼儿学会了录音设备的使用方法,还锻炼了配音技巧,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反思教学活动设计简单有趣,可以让大班的幼儿更具生活性,并且通过“摸”“听”“看”的不同维度的体验,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好奇心和手脑协调能力。
在幼儿乐于参与的情况下,我抓住了机会,设计了收集、实验、创作和表演等环节扩充教学知识,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让幼儿趣学、愉悦、启蒙。
大班语言教案:小小播音员【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的思维流畅性、发散性和逻辑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
【活动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多观察周围的人或事物。
2、具有故事情节的连环图。
3、一些水果的图片(苹果、哈密瓜等)。
4、麦克风。
【活动过程】1、请小朋友来当播音员,要响亮、清楚、完整地广播幼儿园里的新闻,拿着麦克风报道,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什么人,做出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将故事的名称和水果的名称写在纸条上,让小朋友分成红组和蓝组,让每组其中一位小朋友出来抽签,抽到什么题目就当小播音员,拿着麦克风,看着图片向其他小朋友报道指定的新闻。
老师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讲述故事情节。
3、新闻报道完毕,游戏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小小播音员(2)教学目标:1.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清晰地朗读故事;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朗读故事;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2. 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故事并进行流畅朗读。
教学准备:1. 一份故事《小小播音员》;2. 组织学生形成小组。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即小小播音员。
2. 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提问一些跟播音员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播音员吗?”、“播音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播音员的工作是什么?”等。
3. 老师播放一段新闻广播记录(可从互联网上找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播音员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
Step 2 故事阅读 (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担任小组播音员,其他成员为助理播音员。
3. 教师将故事《小小播音员》分发给每个小组,并让小组播音员朗读一遍故事。
《我是小小配音员》教学设计丽水市青少年宫梁巧玲教学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60分钟)课型:新课教学设计理念:本课根据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在学员已有的认知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能动性。
从有趣的动画场景中引入,通过角色扮演入手,在招聘配音员的情境中,由易到难,引导学员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我是小小配音员》是主持与表演课程中配音教学的第一部分内容。
配音教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配音的基本功及训练,第二部分是声音应用区别。
作为配音教学内容的启蒙课,我用篇幅短小、角色鲜明、趣味性强的动画片段《神偷奶爸2》作为教学载体,通过为动画配音,打开学员学习配音的大门,让他们初步感受配音的魅力,初步掌握配音的基本技能。
用时一个课时。
学情分析:主持与表演中级班的学员是9-10岁儿童,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是活泼开朗、善于模仿、表现欲较强。
学员中有20%基础较好,表现力极强。
还有个别学员在口语表达和表现力方面基础相对较弱。
教学目标:1.通过“招聘配音员”,激发学员对学习配音的兴趣。
并在角色扮演中,感受配音的快乐。
2.初步掌握动画配音的语速、情绪的表达等基本技能、基础较好的部分学员能运用肢体语言表达人物情绪。
3.通过竞聘配音员,尝试不同角色的扮演,能初步感受声音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为动画片片段配音,感受到配音的乐趣。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配音的技巧,即速度、情绪、肢体语言相统一。
教学准备:动画片《唐老鸭和米老鼠》、《神偷奶爸2》片段——格鲁重出江湖、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环节缩略图:教学过程:(唐老鸭的声音特点:沙哑、有磁性。
)的唐老鸭更像,为什么?并总结。
介绍配音演员:为这个角色配音的演员叫李扬。
那沙哑的、富有磁性的嗓音使憨厚可爱的唐老鸭形象走进了千万中国电视观众的心中。
了解配音演员李扬,懂得配音的技巧之一:声线要有特点。
通过了解配音演员的故事,激发学员争当小小配音员的热情。
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小小配音师教学目标1.了解配音的概念和职责。
2.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配音练习用的配音台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配音首先,老师给学生介绍配音的概念和职责。
简单地说,配音是指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视听资料的声音资料重新导入,用新的声音重新配制的过程。
配音演员通过模仿人物形象,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演绎人物角色,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内容。
配音是电影、电视、广播等音像媒介产业的重要环节。
Step 2. 学生练习接下来,老师向学生介绍配音的重要性,特别是合理运用语音语调等元素来塑造人物,让学生理解配音的技巧和方法。
然后,学生利用配音台进行练习。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模仿人物形象,通过调整声音表现出不同的感觉。
Step 3. 匹配发音和情感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配音技巧后,接下来老师可以进一步讲解通过匹配发音和情感,让配音更加生动。
学生可根据难度挑选适合的配音片段,参考原配音演员的表演特点,通过不同的情感,表现出角色个性,从而让配音更加生动。
Step 4. 团队配音活动接下来,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人配音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剧本角色分配扮演任务,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语音能力和掌握的配音技巧,体验成为小小配音师的乐趣。
此外,老师还可以协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帮助他们共同完成配音作品。
教学效果评估1. 语音语调能力评估: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角色,灵活运用语音语调,表现出符合剧本情节的适当表现。
2. 沟通能力评估:学生可以通过配音活动来和其他同学合作讨论和分配角色,体验团队配音的乐趣。
3.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评估:学生可以合理利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优势,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的配音作品,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
总结配音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能力,促进沟通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对于大班语言教学而言,这种互动且有趣的教学形式,更容易得到学生积极的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活动《小小配音员》说课稿一、说教材:《小猪佩琪》(英文名:Peppa Pig)是由英国阿斯特利贝加戴维斯(Astley Baker Davis)创作、导演和制作的一部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
故事围绕她与家人的愉快经历,幽默而有趣,藉此宣扬传统家庭观念与友情,鼓励小朋友们体验生活。
本部动画片以可爱的动画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前不久还热播于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动画剧场。
故事《吹泡泡》就选自本部动画片。
吹泡泡是学龄前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因此,将此作为配音的素材,更能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
《吹泡泡》故事情节简单、生动、有趣,时长约4分30秒,正适合大班幼儿观看。
人物简单、形象鲜明,猪爸爸慈爱博学、猪妈妈温柔贤惠、佩琪俏皮可爱、乔治活泼调皮。
二、说学情:5~6岁幼儿的词汇更加丰富,可以与成人自由地进行言语交流,已经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默语),因而,其言语表达能力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且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
我班幼儿已经有创编儿歌和故事的经验,但在故事表演方面经验缺乏,而动画配音却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的机会。
依托动画故事,通过运用恰当的语言、语音和语调为动画片中的人物配音,发挥语言表演方面的优势。
三、说目标: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我们应为幼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因此,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结合我们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特拟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1、根据画面内容,尝试用恰当的语言、语音和语调为动画片中的人物配音。
2、根据画面内容,想象不同人物的特点,大胆创编故事内容。
3、体验配音活动的乐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目标2中指出:5-6岁幼儿要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因此,特拟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为:根据画面内容,想象不同人物的特点,大胆创编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