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一(9)
- 格式:ppt
- 大小:21.39 MB
- 文档页数:47
中外建筑史题库(有答案)一、填空题(20分)1.雅典卫城的总负责人是菲迪,其主题建筑是帕台农神庙。
2.标志西方文艺复兴建筑历史开始的建筑物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3.飞扶壁常见于哥特式建筑中,这种建筑的早期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
4.写出以下建筑作品的设计风格:母亲住宅后现代范斯沃斯住宅技术精美马赛公寓粗野主义美国国会大厦古典复兴爱因斯坦天文台表现主义5.列出下列建筑作品的设计人:筑波中心、集崎、新南京中山陵、吕延志、安都东堂、中国国家大剧院、裴一鸣·克朗大厦、密斯悉尼歌剧院、吴崇伟宝图书馆、阿尔托·西塔里·艾森·赖特安子桥、帕拉弟奥李春园厅别墅二、单选题(10分)1.中国已知的最早使用榫卯技术建造房屋的例子是(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村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遗址D陕西岐山凤鸡村遗址。
2.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组成部分豆苗钠毡枫衣始于哪个朝代?(c)战国时期B秦c汉d唐3。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指:(a)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B五台山、武当山、峨眉山、普陀山C武当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D武当山、五台山、峨眉山和九华山。
4.《建筑十书》的作者是:(a)a、维特鲁威b、维尼奥拉c、帕拉第奥d、阿尔伯蒂5.著名的罗马大角斗场的叠柱式由下而上的柱式依次是:(b)a、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科林斯壁柱b、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科林斯壁柱c、爱奥尼、科林斯、多立克、科林斯壁柱d、科林斯壁柱、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6.“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谁的名言?(a)a、雨果B,歌德C,布鲁内莱斯基D,大仲马7。
著名的“帕拉迪奥主题”指的是:(d)平面形式,B建筑风格,C屋顶形式,d窗户开口的构图处理。
8.被称为西方第一个真正的“现代建筑”的作品是:(B)a、法格斯B工厂、涡轮机车室C、包豪斯学校大楼D、科隆展览办公楼9。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最早的设计师是:(d)达芬奇B拉斐尔C米开朗基罗d布拉蒙特10.ciam的第四次会议主题是?(a)a、城市规划B、建筑产业化C、居住与休闲D、最低生活空间标准III.简短回答问题(30分)1.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特征。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北方的雄伟宫殿到南方的精巧园林,从西北的土楼窑洞到西南的吊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这多样的风格中,木构架建筑因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
1.2 木构架的特色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柱、梁、枋等构件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损害。
同时,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和扩建,也易于搬迁和重组。
1.3 单体建筑的构成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包括屋顶、墙体、柱子、地面和门窗等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其形式多样,如悬山、硬山、庑殿、歇山等,不同的屋顶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和建筑功能。
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柱子则是支撑屋顶和梁架的主要构件,而地面和门窗则分别起到承载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1.4 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宫殿、寺庙、府邸等。
建筑群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如中轴线布局、对称式布局等。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它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将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依次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
1.5 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
宫殿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其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寺庙用于供奉神佛和举行宗教活动,其建筑形式庄重而神秘,给人以崇敬之感。
府邸则是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其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还有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中外建筑史》期末复习1、建筑设计是以自然环境及地域传统为背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凭借清晰的逻辑思路将具体需求逐步抽象化,寻找和描绘出某一场所的形式特征,实现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2、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群在商朝开始成型。
3、《兆域图》是已知我国最早的一幅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工程图,它不仅说明当时已具备一定的制图水平,还反映当时已形成了先绘图设计,后施工的建筑程序。
4、秦砖汉瓦是对秦汉时期建筑材料和装饰设计创新的高度评价。
5、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盛行,形成佛教建筑,主要包括寺院、佛塔和石窟。
6、清朝时期北方民居代表——北京四合院,7、宋朝是古代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全盛期,辽承唐制,金随宋风,西夏别具一格,多种民族风格的建筑共存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8、屋顶的等级限制十分严格,从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到最低等级的硬山顶。
9、隋朝的主要是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赵州桥,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御苑、都城——大兴城和洛阳城。
隋文帝创建的大兴城采用的是规整、中轴对称的里坊制城市,这是中国城市设计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10、城市道路风格网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城市方格网道路系统设计的典范。
11元朝的大都城是我国第一个按照《考工记》理想所设计的城市。
12、著名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教授最早把中国建筑新风格定为“京派”、“广派”和“海派”。
13、琉璃面砖的建筑设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整面墙为一幅画面,上下分几段处理,横向的突出重复,纵向的上下段各不相同;另一种是在主要墙面均匀排列一两种形态各异的动物肖像,图形简单而不重复。
14、古代埃及金字塔、方尖碑、及神庙是世界建筑设计史上的奇迹。
15、如果说土砖是两河流域建筑的特征,那么石头就代表了史前时代的欧洲建筑。
在石圈内部建造石墙用以承重是东西方建筑设计艺术的分流。
16、古希腊三种柱式结构:多立克式(雅典娜神庙、帕提侬神庙);爱奥尼克柱式(伊瑞克提翁斯神庙);科林斯柱式(宙斯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玛斯塔巴 P142 陵墓地表部分呈长方形的平台状,侧面略有些倾斜,多用尼罗河流域盛产的“泥坯砖”来建造。
陵墓内有厅堂,用于放置死者在陵墓中将要“使用”的一切“生活”用品,墓室部分则深埋在地下,用阶梯或竖井与地面入口相连。
这种陵墓看起来与当地常见的石头板凳很相像,后来人们习惯用阿拉伯语的“石凳”,也就是“玛斯塔巴”来称呼它。
2.人首翼牛像 p151 门洞两侧和塔楼转角处都有高大的象征智慧和力量的长翅膀的人面牛身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五条腿的造型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看都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创精神。
3.巴西利卡 p164由中间相对高大的长方形大厅式空间同两侧相对低矮的侧廊空间组成,侧廊多为两层,这种空间形式就叫做“巴西利卡”。
4.古典主义建筑 p238“由于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和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都发生在17世纪,而且相互渗透,所以有许多史学家把它们混为一谈,统称为巴洛克,这种看法只从一部分表面现象着眼,而没有顾及它们的文化历史内涵。
5.飞扶壁结构逻辑是由侧厅外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的侧推力。
为了增强稳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
6.折中主义建筑 p254 折中主义超越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和模仿历史上各种风格和样式,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折中主义建筑追求建筑比例的和谐与均衡,注重建筑的形式完美。
)7.倒挂楣子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不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作用。
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
8.副阶周匝 p9在建筑主体外部,附加一圈回廊,这种做法在《营造法式》中叫做“副阶周匝”,它一般用于大殿、塔等比较隆重的建筑,如应县木塔。
9.嫩戗发戗指子角梁将屋角翘起,此做法可使屋角翘起更高,多用于攒尖顶亭子等。
10.水戗发戗子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如象鼻。
11.抱鼓石又称门鼓,石鼓,锣鼓石,属门枕石的一种。
是放置于寺庙,宗祀等传统古建筑的门槛两旁之圆形石雕,可以稳固门面。
中外建筑史题库(五)(九〉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法国1、古典主义建筑的成就与影响(★★)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它的理论和创作,影响十分深远。
当时,法国不仅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且是绝对君权制度的典范。
陆续建立起来的欧洲各民族国家,纷纷学习法国的典章制度,宫廷仪节,文学艺术,生活习尚,直至走路的姿式和言语的风雅。
一时古典主义建筑成了全欧洲的潮流,连意大利都不例外。
①古典主义建筑,用巨柱式控制整个构图。
巨柱式起源于古罗马,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比较经常地使用,到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它被突出地当作构图的主要手段,而且形成了一套程式。
② 古典主义建筑,构图简洁,它们的几何性很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以致完整而统一。
巨柱式减少了分划和重复,既能简化构图,又使构图能有变化,并且统一完整。
巨柱式也有利于区分主次。
古典主义建筑确实创造了不少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的壮丽形象,在这方面积累了经验,探讨了规律。
17世纪往后,欧洲各国先后都有建造宫殿和大型公共建筑的高潮,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对它们的成就作出了贡献。
但是,古典主义建筑毕竟主要在宫廷建筑中发展,因此,它的作品大多过于冷肃,傲气凌人,甚至夸张造作,乖谬情理。
宫廷文化中“孤家寡人”的气息宠罩着它们。
古典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世界主义和形而上学起过、甚至还起着消极的作用。
一些人盲目地以为古典主义的种种观念和相应的手法是永恒的,是无所不适的。
他们没有看到古典主义只是产生于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是一种历史现象。
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是在古典主义时期设立的,在这些学院里形成了欧洲建筑教育的传统,长时期里统治着欧洲各级的建筑学校,因此,古典主义的教条主义的影响就更加顽固。
2、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形成与特色(★★)古典主义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总潮流。
它的哲学基础是反映自然科学初期的重大成就的唯理论;它的政治任务是颂扬古罗马帝国之后最强大的法国的专制政体。
① 哲学基础(☆)笛卡儿的唯理论在当时产生了最广泛的影响。
古代埃及的建筑(约公元前3200年-前30年)一、历史文化背景人类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奴隶社会建立开始的,奴隶制的形成使得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成为可能,出现了艺术水平很高的建筑物。
建筑技术也有一定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形制。
奴隶制的形成使得劳动分工得以实现,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专业的建筑师。
埃及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之一,埃及领土包括上下埃及两部分,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统一。
古埃及的建筑史分为四个时期:(1)古王国时期(2)中王国时期(3)新王国时期(4)晚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二、古埃及建筑的艺术成就自然环境与宗教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促使石建筑的发展与传承,石料的运用促进了雕饰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水利建设中发展的几何学和测量学,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较专业的建筑图纸。
社会分化,出现了“工程主持人”---伊姆霍泰普三,埃及三柱式: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
三、古代埃及的建筑类型1、府邸和宫殿古埃及的较原始的住宅主要有两种,a、下埃及的以木材为墙基。
B、上埃及的以卵石为墙基。
府邸:府邸形制很发达。
宫殿:出现了明确的纵轴线和纵深布局。
(卡宏城里的宫殿)2、金字塔的演化(A)陵墓: 早期陵墓是以台形墓葬——“玛斯塔巴”( Mastaba)这种形式为主。
风格:是古王国初期墓葬建筑时间:公元前3000年以前—公元前2600年Mastaba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凳子”的意思,古代埃及陵墓的特点:分为两部分1、地下墓室2、地上祭祀的厅堂(B)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此陵墓在祭祀厅堂下建了9层砖切的台基,形式简炼,有集中式的纪念性构图的理念。
同时也是金字塔形式的原形。
(C)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昭赛尔金字塔D)金字塔的形成过程:1、陵墓“玛斯塔巴”(Mastaba)2、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3、金字塔(昭赛尔金字塔)(E)吉萨金字塔群与昭赛尔金字塔相比,吉萨金字塔群里的金字塔有一定的进步。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一、绘图并说明 12金厢斗底槽(平面图)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二、绘出唐乾陵平面,并分析和概括其组成和特点22答:总体特征:以山为陵,以山为阙,以山为穴。
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
布局:乾陵陵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外廓城井然有序.陵园内现存有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碑、述圣记碑、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奶头山遥遥两华里之余的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三、填空题 241、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斯林柱式.2、格罗皮乌斯3、意大利罗马城4、巴黎国家工业与技术陈列大厅。
5、101大厦,台北6、耶酥会教堂。
7、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
8、民族化和人情化道路9、透平机车间四、绘出西方五种古典柱式柱头16塔司干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式五、论述24从史料、建筑材料与技术、城市建设、重要建筑类型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中国汉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答: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
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史料方面:木架建筑虽无遗物,但根据当时的画像砖、画像石、明器陶屋等间接资料来看,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建筑材料与技术:斗栱已普遍使用。
在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有了巨大进步,城市建设与重要建筑物:都城长安是同时期罗马城的2.5倍,城市建设发达。
0.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一性、稳定性三大特征1吉萨金字塔群主要是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大斯芬克斯.孟卡乌拉金字塔组成2古埃及的金字塔是陵墓;古埃及的“玛斯塔巴”是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平台式形式的陵墓4古埃及的金字塔式陵墓中最早的是昭塞尔金字塔5古埃及的金字塔中附建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的是哈夫拉金字塔6、古埃及神庙的建筑艺术重点已从早期重视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1、原始社会人类居住建筑类型:天然山洞,穴居和半穴居,圆形树枝棚,印地安人的帐篷,蜂巢形石屋,巢居,湖居2金字塔的演变与特点:金字塔的演变与特点:古王国早期的台形贵族墓:地下是宽大的墓室,地上是用砖建造祭祀的厅堂,仿造住宅2、玛斯塔巴:孟菲斯一带的早期帝王陵墓(约公元前28世纪)3、萨卡拉的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式陵墓塔身呈阶梯形,周围有庙宇,4、建于2723BC的(代赫舒尔)金字塔:当时可能发生了特殊情况,工程必须很快结束,故上部收拢的速度明显比下部原定的要快。
第四王朝斯尼弗鲁。
5、吉萨金字塔群埃及现存最大的金字塔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6、胡夫金字塔及大斯芬克斯“胡夫(斯尼弗鲁的继承者)金字塔”位于开罗附近,闻名世界的三个金字塔中最北部和东部一个,形状呈巨大的棱柱体,在世界建筑史上独一无二,其数学机理的运用达到顶峰。
3中王国时期古代埃及陵墓建筑的特征:峡谷陵墓:逐步由外部空间向室内空间过渡;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峡谷很窄,两侧悬崖峭壁,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已经完全不合适了,皇帝们效仿当地贵族的传统,大多在山崖上凿石窟作为陵墓;德•埃•巴哈利建筑群由两座陵墓兼神庙组成:曼特赫特普庙和哈特什普苏庙。
特点:是传统的金字塔和石窟墓(崖墓)的结合。
主体建筑在一片从断崖伸展出的大平台上,巧妙利用了地形,和环境结合和谐。
4、古代埃及太阳神庙的主要特征?其一、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其二、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中外建筑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与细部演变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
地理位置独特2.人口众多3.没有遭到古代中国建筑一脉相承,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是:1.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异己或被同化或被驱逐。
外来影响和冲击减弱。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
(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唐代已经到达成熟阶段。
如:古代中国最古老的木构架建筑是——唐晚期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简介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木构架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1. 材料来源广泛:(古代森林茂密;树木可再生)2. 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由于木构架采用榫卯结构,地震力的作用下允许有一定的变形。
木材本身具有柔韧性,能够最大程度的消减地震力的破环程度,@木构建筑中分隔空间的墙体是自承重墙体,可以进行自由的分割,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3. 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从唐代时期进入成熟期,民间建筑和管式建筑呈现高度程式化,尤其是官方建筑的程式化达到及其严密的程度,使用建筑模数制的方法。
) 4. 便于加工和运输(青铜,铁器)5. 利于迁移和维修(木构架采用构件组合的形式进行装配式施工,节点采用榫卯构造连接方式,拆卸性非常强。
维修替换很容易。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1. 大型材料逐渐减少:(木材生长需要时间,特殊材质的大型木材越来越少,《营造法式》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2. 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虫蛀,水灾腐朽的损害,火灾的毁坏性)3. 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木材的承受荷载的能力有限,所以木构建筑的体量和高度与石材建筑相比受到的限制比较大)4. 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免受风雨的剥蚀,需要经常对结构构件和装饰构件表面的油漆.彩绘进行护理甚至重新修缮,日积月累,成本很高)5. 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断水等) 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色两种基本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
1.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布局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古希腊庙宇的典型形制是__________。
2.古罗马在全世界建筑学术史上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建筑学著作是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__________。
3.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是世界上保存得比较好的一所__________建筑风格的宫殿,它以两个互相垂直的长方形院子为中心,分别叫做__________和狮子院。
4.__________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它是由__________和矩形的小广场两部分组成的。
5.古希腊成熟的柱式风格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刚劲雄健;另一种是__________,清秀柔美。
6.我国木构建筑主要源于哪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
7.石窟寺可以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已知最早最完善的四合院实例是__________,瓦的发明是__________在建筑上突出的成就,春秋时期作为诸侯宫室用的__________建筑出现。
9.跳头置横栱的叫__________,不置的叫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_____是亚述王国常用的装饰题材,象征睿智和健壮。
( )A.圣羊像 B.人首翼牛像 C.狮身人首像 D.雄牛像2.下列哪种柱头样式是拜占庭教堂所特有的?( )A.卷涡形 B.倒圆锥台形 C.忍冬草形 D.倒方锥台形3.古代埃及最早的柱子雕饰图案是以_____为题材的。
( )A.动物B.植物C.人像 D.几何图案4.佛罗伦萨的育婴院立面的特征是科林斯柱式的( )A.连续券 B.叠柱式 C.券柱式D巨柱式5.雅典卫城中有著名的“女像柱”的建筑物是( )A.卫城山门B.帕提农神庙C.伊瑞克提翁神庙D.胜利神庙6.为下图示选择恰当的名称( )A.南禅寺 B.晋祠圣母殿 C.佛光寺 D.永乐宫三清殿7.为下图示选择恰当的名称( )A.明长陵 B.清裕陵 C.明孝陵 D.清昌陵8.为下图示选择恰当的名称( )A.水戗发戗 B.螭首 C.鸱吻 D.嫩戗发戗9.下图示选择恰当的名称( )A.计心造 B.单抄双下昂斗栱 C.偷心造 D.五踩斗栱10.为下图示选择恰当的名称( )A.金刚宝座塔B.喇嘛塔C.单层塔D.密檐塔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2.连续券3.柱式4.帕提农神庙6.叉手7.阙8.和玺彩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河北美术学院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案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任教班级17271、17272、17273、17274教师名称尹春然教学单位城市设计学院教案首页导入:介绍本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学科地位和教学目标要求,概述本次课教学目的及要求,并指出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重点难点。
新课讲授:第一节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农耕时代到来后,人类逐渐步入了营造地面建筑的新阶段。
从距今一万年前后的石器时代遗址中可以得知,上古时期的建筑经历了从深穴居到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的发展过程,其构筑方式也完成了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过渡。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大型建筑:“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前堂后室”的空间布局。
公元前17世纪,传统的中国院落式建筑群开始成型。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院落式建筑群,营造了目前史料记载中最早的公园,形成了较完善的建筑设计制度及文字实录记载,建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先河。
周朝的建筑设计特点:一、建筑材料与技术有了提高,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是在商代早期开始的,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
二、周朝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建筑制度,我国自奴隶社会就已经开始形成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标准形式,并能够依循一定的准则和程序营建都城。
此外,周朝的民宅设计开始流行“一堂二内”的简易形式,即一栋房屋,依据用途分成三个单元,中央为厅堂,左右两边为寝室,房屋四周为夯土围成的方形墙壁,中间使用简单的屏风、帷幕等分隔。
讲授法|5分钟(1课时/45分钟)(多媒体教学)(1课时/45分钟)(多媒体教学)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活动时间: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人物:我国古代土木工匠祖师——鲁班;特点: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相应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量使用青瓦覆盖屋顶,开始出现砖、彩画、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等,建筑规模比以往更为发达。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一)一、中国建筑史部分〈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
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5、工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自周至汉,国家最高工官称作“司空”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土木之工”称做“将作”8、将作少府秦至西汉,将作的称谓。
9、将作大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
大匠的副手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
监的副手称为“少监”。
11、工部隋朝开始设置的,用以掌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屯田、水利等各项工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比将作大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明清时期,在工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工程的营建。
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
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