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
- 格式:pdf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
残疾人社会工作
⒈背景介绍
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概述
⑵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⑶社会工作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关系
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与职责
⑴目标: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⑵职责1: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与参与
⑶职责2:提供包容性的服务与支持
⑷职责3: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⑸职责4:制定和执行政策与方案
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⑴评估与个别化规划
⑵社区参与与倡导活动
⑶心理支持与咨询
⑷康复训练与技能培训
⑸就业与职业辅导
⑹家庭支持与家庭培训
⑺社会保障与权益保障
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工作流程
⑴建立联系与需求评估
⑵制定个别化服务计划
⑶实施服务与支持
⑷监测与评估服务成效与调整计划
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案例分析
⑴案例1:帮助残疾人获得适合的就业机会
⑵案例2:为残疾儿童提供家庭支持与康复训练
⑶案例3:促进残疾人在社区中的参与与互助⒍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⑴社会认知与偏见
⑵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
⑶系统性障碍与法律保障的不完善
⑷少数群体特殊需求的挑战
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⑴人权导向的社会工作实践
⑵技术与创新的应用
⑶多部门合作与整合服务
⑷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⒏总结与展望
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残疾人社会工作评估表格
附件3:案例分析工具及分析指南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 残疾人权利公约:这是一个由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法律文件,旨在保障残疾人的权利与福祉。
- 社会工作:指通过改善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功能,提升生活质量的专业实践,包括评估、干预和评估服务等方面的活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两篇第1条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一章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学习目标理解残疾、残疾人的概念和残疾人概念的变化理解残疾的原因、残疾人的类型和特征理解残疾人的权益理解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第一节残疾和残疾人(主要内容)残疾世界卫生组织将残疾分为三类,(1)功能性残疾、形态性残疾;(2)丧失功能性残疾;(3)社会功能性残疾汤森的五种残疾类型(1)残疾或丧失;(2)临床症状;(3)日常活动的功能限制;(4)异常导致的残疾;(5)不利条件造成的残疾。
残疾人的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1)根据身体和精神功能和身体结构分类(2)根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分类(3)根据损伤程度分类(4)根据ICF的残疾功能定义分类(ASCUMENT)任何损伤或生理、心理或解剖结构和功能都是不正常的。
这里关注的是人体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
残疾由伤害引起的任何限制或能力缺乏都不能通过正常方法完成行动或活动。
它专注于人们无法完成的任务。
不利条件对接收者来说是不利的。
它限制或组织接受者实现他的社会角色,这与特定的环境和与他人的交流有关。
残疾原因和预防残疾;专业工作的干预;医疗工作/保健/教育;护理人员/康复人员;社会工作者/政治家医学知识和社会工作任务在一项案例研究中,一名年轻的社会工作者被指派管理一名女性四肢瘫痪患者。
当联系她的新病人时,她告诉病人她对四肢瘫痪综合症一无所知,但表示她愿意学习。
社会工作者和病人达成了协议,一起度过了一天,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并为病人提供了满意的服务。
干预的结构性残疾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概念,以某种方式将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
经验的概念提供了与社会结构的联系。
个人残疾和社会残疾残疾人遭受的问题是他们自身残疾的直接结果。
例如,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社会工作者韦勒和米勒观察并分析了新截瘫患者对残疾的适应情况,并经历了四个困难阶段。
第一阶段是休克,在这一阶段中,受伤病人的身体和精神在突然袭击下得到及时的反映,通常表现为哭泣,有时表现为极度精神不安引起的幻觉。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5+2)本章核心考点总结1.残疾人的需求2.服务模式变迁3.社区康复4.个案管理5.就业支持性资源6.职业康复1.残疾人的需求(必考)(1)康复权:前提条件(2)教育权(3)劳动权:充分体现自我生命意义和奉献社会;(4)文化生活权(5)社会福利权(6)环境友好权:平等社会生活无障碍的权利,物理环境、人文环境,逐步推进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2.服务模式的变迁残疾人社会工作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从“医疗治疗模式” 向“社会康复模式” 转变。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层面转型①致残原因的理论分析:从个人责任转向社会责任;②残疾现象的理论分析:从社会标签理论转向社会照顾理论;(2)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层面转型①工作方法理念上: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转变,去机构化;②直接介入模式上:由单一个案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3.社区康复(必考)社区康复是集教育、职业和医疗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施“治疗—康复—服务”整合性服务。
一级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发生:实施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咨询与保健、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避免引发伤病的危机因素或危险源、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二级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三级防止残疾后出现残障: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功能用品用具、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
4.个案管理(1)建立专业关系的特殊性(价值观)信任是专业关系的基础;专业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2)个案管理的步骤①建立关系②评估阶段③制订服务方案:共同行动的必然结果④获得整合性资源⑤整合实施⑥结束阶段:主导型角色,评估服务绩效、巩固服务对象的变化、处理服务跟踪的事务5.就业支持性资源①政府部门:税收减免政策、优先生产、残疾人用人指标②企事业单位:加大聘用残疾人员工、公平环境中的特殊照顾③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发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④社区各类志愿者服务:融入社会、实现就业6.职业康复(必考)职业康复的步骤,即咨询—评估—培训—指导;职业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有效途径,是一种集合了“治疗—康复—发展”三种功能的方法。
第07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第07章残疾人社会工作07.1 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07.1.1 残疾人基本信息登记- 进行残疾人基本信息登记,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残疾类型、残疾程度等内容。
07.1.2 残疾人生活能力评估与分级- 通过评估残疾人的生活能力,确定其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程度,并进行相应的分级。
07.1.3 残疾人心理及心理需求评估- 对残疾人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
07.1.4 残疾人家庭状况评估- 评估残疾人所在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支持体系、家庭成员关系等情况,为后续社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07.2 残疾人康复与辅助器具服务07.2.1 康复评估与康复目标制定- 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评估,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并制定康复计划。
07.2.2 康复训练与指导- 提供残疾人康复训练和指导,包括生活技能训练、运动康复、职业康复等。
07.2.3 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 为残疾人提供适合的辅助器具,包括轮椅、助听器、假肢等,并提供相应的维修和使用指导。
07.2.4 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 对残疾人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康复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07.3 残疾人就业与职业培训07.3.1 就业需求调查与分析- 调查残疾人就业需求,了解其职业意愿和能力,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07.3.2 就业机会提供与匹配- 提供残疾人就业机会信息,并帮助残疾人进行职业匹配,促进其就业。
07.3.3 职业培训与能力提升- 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提升其职业技能和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07.3.4 就业辅助和支持服务- 提供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的辅助和支持服务,解决就业中的困难和问题。
07.4 残疾人教育与培训07.4.1 残疾人学前教育- 提供残疾人学前教育服务,包括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等。
07.4.2 残疾人义务教育- 为残疾人提供义务教育服务,包括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等。
07.4.3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其就业能力。
残疾人社会工作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的生活和权益保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指南,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在残疾人社会工作领域开展工作。
本文档将涵盖以下内容: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和意义2.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和角色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原则和价值观三、残疾人社会工作领域划分1.康复服务a) 残疾人康复评估b) 康复训练和康复辅助设备c) 康复服务的社区化发展2.就业与职业培训a) 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b) 就业援助与职业培训方案c) 就业歧视防范与维权3.教育支持a) 残疾人教育需求评估b) 教育资源与支持计划c) 教育咨询与辅导服务4.社区融合与无障碍环境a) 社区融合计划与推行b) 无障碍环境评估与改造c) 社区意识与宣传活动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1.社会调查与需求评估a) 调查方法与工具b) 需求评估与制定服务计划2.个案管理与支持a) 个案登记与跟进b) 心理支持与情绪辅导c) 应急支援与危机干预3.社区合作与资源整合a) 社区合作伙伴关系建立b) 资源整合与共享c) 网络社会工作与信息化平台五、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对策1.政策与法律环境a) 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b) 政策与法律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影响2.社会认知与偏见a) 社会观念与文化影响b) 反歧视宣传与教育活动3.专业发展与培训a) 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素养培养b) 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机会六、结语本文档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指南,希望能为社会工作者在残疾人社会工作领域提供实用的参考。
对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推动,仍有许多工作和挑战等待我们共同努力。
希望这份文档对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及相关组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附件:1.调查表样本2.需求评估工具3.康复训练手册4.社区融合宣传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用于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福利。
第一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学习目标:了解残疾、残疾人的概念以及残疾人观念的变化了解残疾的原因、种类以及残疾人的特征理解残疾人权利以及权益的保护了解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第一节残疾与残疾人(主要内容)残疾:世界卫生组织把残疾分为三类,(1)功能、形态残疾;(2)丧失功能残疾;(3)社会功能残疾汤逊德:五类残疾(1)畸形或损失;(2)临床症状;(3)日常活动功能限制;(4)由于异常而造成的残疾;(5)由于不利条件而造成的残疾。
残疾人: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1)根据身心功能和身体结构分类(2)根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分类(3)根据障碍影响程度分类(4)根据ICF分类残疾人功能定义损伤(impairment):任何损伤或生理心理或解剖结构及功能不正常,这里关注的是人体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
残疾(disability):由损伤导致的任何限制或能力缺乏,不能以正常人的方法完成动作或活动,关注的是人们无法完成的任务。
残障(handicap):对承受者的一种不利的状态,它限制或组织了承受者实现其社会角色的职能,关系到特定的环境和与他人的交往。
失能的原因和残疾的产生预防专业工作的干预:医药工作/卫生保健/教育;护理人员/康复人员;社会工作者/政治家医学知识和社会工作任务一个青年社会工作者,在一次案例研究会上,被指定管理一名女性四肢麻痹症病人,在接触她的新病人时候,她告知病人其对四肢麻痹证一无所知,但表示愿意学习,这位社会工作者和病人取得了一致意见,一起度过了一天,并且学习到许多相关的知识,为病人提供了满意的服务。
进行干预的架构残疾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概念,把个人和社会在某方面联系起来。
经历这一概念提供了与社会结构的联系。
个体型残疾与社会型残疾个体型残疾:残疾人所受的问题是他们自身伤残的直接结果。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关爱和支持。
残疾人社会工作作
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领域,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首先,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关注残疾人的个体需求。
每个残疾人都有自己独特
的需求和挑战,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个案管理,了解每位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生活质量。
其次,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
各类社交活动和培训课程,帮助残疾人拓展社交圈子,提升社会融合能力。
同时,也可以倡导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理解和支持,消除歧视和偏见,营造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残疾人社会工作还需要关注残疾人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社会工作者可以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获取适合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也可以协助企业和机构营造无障碍的工作环境,提供合理的工作调整和支持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机会的公平和平等。
最后,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积极参与政策倡导和社会改革。
社会工作者可以代
表残疾人群体,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争取残疾人权益的保障和促进。
同时,也可以积极宣传残疾人的正能量和成功案例,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推动社会的包容和进步。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充满意义的工作。
通过不懈的努力
和关爱,我们可以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让他们在社会中享有应有的尊严和权利,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社会。
残疾人社会工作文献《残疾人社会工作:一份有温度的事业》在接触残疾人社会工作之前,我对这个领域其实是一知半解的。
那时候总觉得这工作大概就是给残疾人送点物资,慰问一下就行。
但一次偶然的志愿者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参与到一个社区残疾人帮扶项目里。
有一位大哥,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腿,整天就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小的屋子里。
我们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他的眼神里满是戒备和冷漠。
那屋子又暗又小,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
我们几个人当时就有点不知所措,不过一想到来之前接受的基本培训,还是硬着头皮打了招呼。
我们小心翼翼地跟大哥聊天,刚开始他压根不怎么搭理我们,回答都是简单的“嗯”“哦”。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我们开始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
终于得知他曾经特喜欢下棋。
于是第二周我们就带了一副象棋去。
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光芒。
从那以后,每次下棋的互动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紧闭的心房。
我们一边下棋一边分享彼此的生活。
从他口中,我知道了他以前多热爱户外活动,一场意外夺走他的双腿却不只是行走的能力,还有积极生活的心。
我们就一点点鼓励他,从给他讲述外面世界发生的新鲜事,到帮他联系同样爱好下棋且也身有残疾却乐观生活的伙伴。
渐渐地,他屋子里的那股沉闷气息消散了,他开始主动打开窗户,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
他房间的墙上也开始多了一些朋友送的小饰品,像棋子纪念章之类的。
看到大哥的改变,我才深切体会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远不止物质援助那么简单。
这是一场心灵对话的旅程,是如同破冰船一样打破残疾人内心坚冰的努力。
每一个残疾人背后都有一段只属于自己伤痛又渴望被理解和温暖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意识到社会工作者就像是桥梁,连接着残疾人与外界社会。
需要去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调动他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一点点引导他们走出去。
这一次经历就像是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种下了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热爱。
后来我专门去查阅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发现很多成功的案例都有着相似的轨迹。
《残疾人社会工作》教学大纲(理论课程)课程名称:残疾人社会工作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编号:041680 开课院(部):人文学院本课程学时学分: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个案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一、课程简述《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在残疾人领域的应用学科。
残疾人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心特别是社工介入的特殊社会群体,通过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会把社会工作的方法、手段,介入和参与到残疾人的社会生活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本课程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什么是残疾,残疾人的生活就业困境、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特点及工作面临的问题等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多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这项特殊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多样化的工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习后能够学以致用实际帮助我国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质量,获得社会保障,在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基础上,与健全人一样共享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二、课程要求(一)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以课后作业为辅。
(二)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PPT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也辅助采用板书的传统教学手段,必要时辅助实例(个案、影视资料)讨论。
(三)课外作业:本课程以几个章节为一个阶段,分阶段布置课后作业,由学生单独完成或组合成小组共同完成。
(四)辅导答疑: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安排2-4次的课外辅导答疑。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闭卷的考核方式,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实训和作业完成情况)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教材或者主要教学参考资料1.卓彩琴.残疾人社会工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马洪路.残疾人社会工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奚从清、林清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张福娟.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评析.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内容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内容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
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简介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
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工作的理念:平等、参与、共享.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1780年,瑞士人奥比(orbe)创立了第一家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
1820年第一个残疾人之家在德国慕尼黑成立。
之后,欧美各地建立招收残疾儿童的学校。
1922年,第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国际组织“国际康复会”成立,在此前后,一些国家颁布了有关残疾人保障的政策,如1887年德国的残疾保险法令,1935年,美国颁布的紧急救济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残疾人社会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残疾人有接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此后各国纷纷立法保障残疾人的权益。
联合国及有关国际会议其后通过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1970年公布了《弱智人权利宣言》,1975年公布了《残疾人权利宣言》,规定残疾人有基本生活权利、政治权利、康复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以及人格尊严、平等待遇的权利。
这被认为是继种族解放、妇女解放、民族解放之后人类的又一次解放运动。
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981年残疾人的世界性组织——残疾人国际(DIP)成立并得到联合国的承认与支持,其宗旨是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并动员、帮助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社会生活。
"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残疾人工作的新的理念。
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福利或残疾人社会工作就大致经历了如下一些发展阶段:(1)文艺复兴之前的不被特别关注的“自然”状态;(2)文艺复兴时期把残疾人应该得到特殊关怀视为尊重人权的表现;(3)工业革命初期及以后关心残疾人的保障,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初创时期;(4)20世纪初期以来,“保障残疾人生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理念被社会接受,成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时期;(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立法保护残疾人利益,可称为残疾人工作的立法时期;(6)80年代以后“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残疾人工作的新的理念,残疾人社会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可称为平等发展时期。
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的障碍,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这个群体就是残疾人。
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致力于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融合的专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残疾人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
首先,身体上的残疾往往限制了他们的行动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自理,如出行、购物、就医等。
其次,心理上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由于自身的残疾,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孤独、焦虑,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再者,就业问题是残疾人面临的一大难题。
许多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存在偏见,导致残疾人就业机会稀少,经济来源不稳定。
此外,社会环境的障碍,如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公众对残疾人的误解和歧视等,也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帮助残疾人克服这些困难,实现自身的价值,融入社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要进行需求评估。
了解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方面,从而为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提供依据。
在评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以尊重和关爱的态度与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其次,提供康复服务是关键。
这包括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两个方面。
身体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残疾人联系康复机构,获取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帮助他们提高身体机能。
心理康复方面,则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小组等方式,帮助残疾人树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碍。
教育和培训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例如,为视力残疾的人提供盲文学习,为肢体残疾的人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等。
通过教育和培训,让残疾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劳动,实现经济独立。
促进就业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宣传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和法规,消除用人单位对残疾人的偏见。
80
2013年 第2期
意投资经营社会企业,既能实现个人价值,也能实现社会价值。
这在广东社会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潘家华,魏后凯编.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5.
[2] 潘小娟. 社会企业初探. 中国行政管理,2011,7:20-23.
[3] 王世强. 社会企业的起源及其在全球的兴起. 中共四川
/观察视界/Observation and Viewpoints
省委党校学报,2012,3:69-72.
[4] 同[3].
[5] 张永安. 残疾人工作与社会建设. 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189-191.
[6] 广州:福利企业招穗籍残疾人明年起既减税还有奖. 南方日报,2012-9-4.
[7] 林海,彭劲松,严中华. 广东省社会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广东科技,2010,5:70-76.
[8] 同[5].
[9] 康蕾,徐月芳,何荷,张政杰,巫文瑜. 中国社会企业战略发展的思考——以深圳残友模式为例. 战略决策研究,2012,2:84-90.
[10] Waddock S.and J.E.Post.,Social Entrepreneurs and Catalytic Chang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1,51(5):393-
401.
《残疾人社会工作》
刊名:
残疾人研究
英文刊名:Disability Research
年,卷(期):2013(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jryj20130202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