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80 KB
- 文档页数:3
大禹治水教案《大禹治水》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的7篇《大禹治水》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
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
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
(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出示自读要求:(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大禹治水》教案标题: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大禹治水》,培养幼儿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活动材料:故事《大禹治水》的图片、幻灯片或视频资源。
2. 道具:小巧的铲子、水杯、地球仪等。
3. 游戏道具:随机观察卡片、情景卡片、角色卡片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如幼儿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方面的记忆。
2. 引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步骤二:故事展示和讲解(10分钟)1. 使用图片、幻灯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故事《大禹治水》。
2. 讲解故事情节,并请幼儿参与讨论,了解大禹是怎样治水的,解决了什么问题。
步骤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分发角色卡片,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大禹、百姓、水怪等。
2. 让每个小组自由讨论如何扮演各自的角色,创造出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情景。
步骤四:游戏活动(15分钟)1. 使用随机观察卡片或情景卡片,让幼儿回顾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提问问题,让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或回答。
2. 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步骤五:语言表达(15分钟)1. 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让幼儿进行表演。
2. 鼓励幼儿使用词汇和句型,描述地理环境、人物形象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步骤六:结束(5分钟)1. 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复述故事《大禹治水》的关键点。
2. 鼓励幼儿对故事进行情感上的表达,如感叹、喜爱、惊讶等。
拓展活动:1. 根据故事,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大禹治水场景,展示给大家。
2. 组织幼儿一起编写和表演《大禹治水》的小剧本,扩展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并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语言表达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幼儿的听说能力。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设计意图: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1、齐读课题,生书空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滔滔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百姓无家可归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
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
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
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
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
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是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习应重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
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
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The reality is this shore, the ideal is the other shore, separated by a turbulent river, and the action is a bridgeover the river.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15大禹治水》)题目就是__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结合课题,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2、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一)洪水毒蛇猛兽伤害(二)认为教训棉被恢复(三)灾难仍然消退继续3、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治水前与治水后景象的句子。
4、对比治水前、治水后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1.学习第一段。
(1)理解“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
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3)这样的场面使人们的生活感到无比的痛苦。
你能读出来吗?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
2、学习第二段。
(1)生自由朗读,说一说鲧是利用什么方法治水,治水的结果如何?(板书: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2)指名朗读鲧治水办法的句子。
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
(3)出示“继续”词卡,联系用“继续”说句子。
《大禹治水》教案《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5篇《大禹治水》教案1一、教学目标:认知: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
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
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
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同桌同学讲)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过程及意义。
(2)培养学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3)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场景。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大禹治水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为他人着想、团结协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及意义。
(2)大禹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1)大禹治水过程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
(2)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大禹治水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禹治水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大家谈谈自己对大禹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
(2)教师提问:大禹治水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大禹、洪水等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2)教师点评表演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大禹的精神品质。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禹治水的故事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为大禹治水的故事写一个简短的评论。
2. 调查了解身边的水利设施,了解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成就。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对大禹治水故事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担当。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大禹治水》教案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大禹治水》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二、精读指导:(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为什么治水?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二)学习二自然段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14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神话想象丰富、具有神奇色彩的特点,掌握“窟、栖、悯、矗、拯、疏、跋、涉、锹”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赏析神话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力量。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精神。
2、难点:分析合乎人物身份、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以及大禹形象。
[教法]讲读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一般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整体内容。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字词语的学习,理清课文思路,分析第一部分。
2、难点:理解禹的不平凡的出生。
[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具准备]生字词的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代有个伟大的人物,他一心解救被洪水转困的百姓,十三年锲而不舍、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谁呢?他就是大禹。
(二)了解神话。
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三)出示幻灯,进行字词教学。
(四)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思路。
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1—4)写鲧治水被杀和禹的出生。
第二部分(5-14)写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三部分(15-17)写大禹哭石生启,被尊为“大禹王”。
(五)讲读第一部分。
1、课文如何描绘这场大水灾?说明什么?明确:课文从田淹、房毁、人们无处栖身这几方面突出了上古这场水灾水势的浩大、灾难的深重。
这样写既点明了治水的必要,也为鲧治水失败被杀作了伏笔。
2、面对这场灾难,众神、鲧、天帝各采取了什么态度?明确:众神: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鲧:费尽心机偷来息壤,拯救人民;天帝对鲧违背他的旨意非常恼怒,派火神杀了鲧。
3、鲧是怎样治水的?如何评价他?明确:鲧治水方法不对,但他具有为拯救人民而不惜冒犯天帝的勇敢和刚强的行为,是一个英雄。
大禹治水公开课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领略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2. 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大禹的贡献。
2. 大禹治水精神的教育。
三、教学难点:1. 大禹治水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大禹治水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的贡献、大禹治水精神等内容。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大禹治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2. 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包括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失败,大禹接受任务治理洪水,采取疏导的方法,十三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最终成功治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3. 分析大禹的贡献(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禹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到大禹是古代治水的伟大英雄,他的治水方法为后世的防洪抗旱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 学习大禹治水精神(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大禹治水的精神,包括大禹的聪明才智、勇敢担当、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等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大禹治水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对大禹治水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大禹治水精神。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的观后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禹治水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小组讨论:大禹治水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团队合作、勇于担当、坚持不懈等方面进行思考。
2.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大禹治水的故事,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禹治水公开课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大禹治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学生勤劳、智慧、勇敢、担当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理解大禹的品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所蕴含的环保理念。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的品质、环保知识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大禹治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大禹的品质。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禹治水故事的理解和大禹的品质。
4. 环保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讲解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环保行为,拍下照片,下次课分享。
7.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分享,评价学生对大禹治水故事的理解、环保意识的提高等情况。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大禹、百姓等角色,再现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大禹治水的故事中的环保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课堂小结:2. 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环保行动。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关于大禹治水故事的手抄报。
2. 思考如何将大禹治水的故事中的环保理念应用到学校和家庭的环境保护中,写一篇心得体会。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学、交流,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他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生字词。
2、板书课题。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两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过渡:大禹治的是什么水?那是怎样的洪水呢?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人们心情如何?(指导朗读)3、我们一起看看这可怕的洪水(看视频)。
4、齐读一自然段。
(二)其它原因。
1、大禹治水,除了来自自然灾害方面的原因,还来自哪方面?2、指名说。
三、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大禹的精神。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大禹怎样治理洪水的?(1)指名回答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2)鲧采用了什么方法?是鲧办法好,还是禹办法好呢?(3)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禹办法好。
2、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1)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容易吗?(引导学生找句子,抓重点词语理解。
)(2)指导朗读。
3、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比较句子。
(2)指导朗读。
(3)师讲述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4)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四、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治水的结果。
1、治水结果如何?2、屏幕出现洪水退后的美丽景色。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出示禹画像,师:面对他,你想说什么?2、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英雄们!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历尽千辛万苦舍小家、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教案篇二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北师大版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练掌握课文《大禹治水》的内容,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及意义。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2利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劳动、关爱自然的品质。
3.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1.3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2对大禹治水过程中所展现的品质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大禹治水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禹治水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学习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3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字形。
3.2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3.3教师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
4.课文分析4.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5.朗读、默写与表达5.1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出优秀朗读者。
5.2学生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检查记忆效果。
5.3学生围绕课文主题进行表达,分享自己的感悟。
6.2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四、板书设计1.课题:《大禹治水》2.生字词:洪、水、患、疏导、堵塞、祭祀、治理3.课文结构:a.大禹治水的背景b.大禹治水的过程c.大禹治水的成果4.大禹的品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善于创新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大禹治水》,使学生了解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及意义,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劳动、关爱自然的品质。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6、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15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
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教学难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一起喊喊他的名字(板:大禹),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生:治水,师补全课题)师板“治”,生一起书空2、给生字“治”找找朋友(指名说,并结合学生回答写出本课的词语“治理”)3、你还能从文中找出“治”的同音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师板“制”,引导学生一起跟老师书空生字“制”)谁是火眼金睛,找出课文中“制”字所组的词?(板:制服)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生:洪水)师生齐写“洪”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一起去四千多年前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吧!2、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录像(放录像)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
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这些受灾人民的同情。
大禹治水公开课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领略大禹的智慧和勇气。
2.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习大禹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
2. 大禹治水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大禹治水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大禹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与大禹治水相关的故事图片或插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要介绍大禹治水的背景。
1.2 引导学生关注大禹治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2.1 描述大禹治水的原因,即洪水肆虐,百姓受苦。
2.2 讲述大禹如何调查洪水来源,寻找解决办法。
2.3 描述大禹治水的过程,包括他如何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最终成功治理洪水。
2.4 强调大禹治水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如勇敢、智慧、毅力等。
3. 讨论与思考:3.1 引导学生思考:大禹治水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3.2 组织学生讨论: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品质和精神?4. 总结与拓展:4.1 总结大禹治水的故事,强调其勇敢、智慧、毅力等品质。
4.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中国在治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如三峡工程等。
4.3 鼓励学生:我们要学习大禹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5. 布置作业:5.1 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了解更多信息。
5.2 写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心得,体会大禹的精神品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大禹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所体现出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大禹治水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从故事中感受到大禹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10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一课时目标1、识字方面:掌握15个字的读音,洪灾难3个字的字形。
理解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节课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泛滥的意思。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1、今天我们教师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让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2、禹是谁,干什么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课件示:随板大)3、讲大禹什么事情?(板书:治水)领读课题后提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大禹治水的结果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坐上时空穿梭机,穿越时空,回到4千年前去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71页,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我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得更精彩?大小声游戏。
同桌互相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多读几遍。
(指句回答)请按顺序说。
(课件示)为了奖励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我们来玩一玩收集水滴的游戏。
开火车读。
3、现在我要提高难度了,老师把刚才的词语分成了两组,看你们能不能读出不同的感受。
(课件示)第一组: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痛苦极了(指名读)想访问你,你在读这一组词语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
(痛苦)全班一起读第二组:继续退去被动耕种恢复安居乐业(指名读)你又是带着怎样心情读呢?(开心)5、你们真棒!读这两组词语的时候能带着不同的心情来读,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
这一变化归功于谁?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
6、有了生字朋友的帮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大禹的英雄事迹,请大家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地形、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4个生字,重点学习“制”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洪水淹没无家可归治理挖通千辛万苦制服英雄代代相传
5、你能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大禹决心治理洪水,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
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
可归。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这滔滔的洪水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淹没了农田,人们将——冲到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
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治水”艰辛
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 同学们,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2. 看图。
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
用文中的词就是—“千辛万苦”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投影出示情境)
5. 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
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6.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7.仅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艰辛,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读禹又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感知“治水”之智
随学生读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 这里有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齐答)九条、九座
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九”并不是刚好九个,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
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4.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
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5.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
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5.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6.…………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六、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通被制伟
1.观察字形: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有什么不同?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1.《补充习题》本课所有习题
2.《习字册》本课所学生字描红临写
3.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4.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
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
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
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
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
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