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
- 格式:docx
- 大小:14.75 KB
- 文档页数:2
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大型桥梁的桥墩到高层建筑的基础,从大型水坝到大型设备的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体积混凝土呢?简单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十分显著。
首先,由于其体积大,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产生的水化热难以迅速散发出去,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这种温度差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其次,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量通常很大,施工过程中需要连续作业,对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外,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泥,而水泥的水化反应会消耗大量的水,容易导致混凝土的干缩,进一步增加了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水泥应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品种,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骨料要选用级配良好、粒径较大的石子和中粗砂,这样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同时,还需要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缓凝剂、减水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在配合比设计方面,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既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又要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水胶比一般不宜大于 055,坍落度应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确定。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
首先是浇筑,浇筑方法通常有分层浇筑、分段浇筑和斜面分层浇筑等。
分层浇筑是将混凝土分成若干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不宜超过 500mm,相邻两层浇筑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分段浇筑是将混凝土分成若干段进行浇筑,每段的长度不宜超过 30m。
斜面分层浇筑则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 3 倍的情况,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优点包括强度高、耐久性好以及施工方便等。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更大体积的混凝土,以满足工程项目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内容。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与特点大体积混凝土通常指的是超过传统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体积。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通常通过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和控制水胶比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这样可以减少结构中的钢筋用量,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2. 全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要求一次性完成浇筑,以确保整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这需要合理的施工组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3. 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较大,容易发生温度裂缝。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速率,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以防止产生不可修复的质量问题。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 水坝和堤防:水坝和堤防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典型应用。
大坝通常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力,因此需要使用大体积混凝土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航道和港口:航道和港口工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来建造海堤、防波堤、码头等。
这些结构需要承受来自海洋的冲击力和波浪侵蚀,因此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较高。
3. 隧道和地下结构:隧道和地下结构也是大体积混凝土的重要应用领域。
对于地铁、地下停车场等工程,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的选择: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2. 浇筑方式:采用连续浇筑的方式,避免出现冷接缝和裂缝。
可以使用泵车来提高浇筑效率和施工质量。
3. 温度控制:通过降温剂、冷却水等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速率,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可以在施工中使用散热管或冷却剂进行降温。
4. 施工组织: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的标准首先,大体积混凝土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压强度,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因此其抗压强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强度不足的情况。
2. 抗渗性能,大体积混凝土在水下或潮湿环境中使用较为常见,因此其抗渗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合格的大体积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渗透,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3. 抗冻融性能,在寒冷地区或者在寒冷季节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冻融性能,以确保在低温环境下不会出现冻胀等问题。
4. 施工工艺,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工艺对其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制定大体积混凝土标准时,需要考虑到施工工艺的要求,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5. 质量检测,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其性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标准中也需要包括相应的质量检测方法和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可控。
总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标准应该是全面的,包括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抗冻融性能、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其在工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和保证。
同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标准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定,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实际工程中,制定和执行符合标准的大体积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稳定性。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大体积混凝土标准是每一个建筑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的标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制定和执行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严格的标准要求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我们相信大体积混凝土在未来的建筑工程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简述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
由于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裂缝。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及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1、混凝土量大,结构厚实。
2、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快。
3、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4、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措施。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原材料的选择(1)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等。
(2)骨料:粗骨料宜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 23。
(3)掺合料:可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4)外加剂:应选用缓凝型减水剂,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峰值。
2、配合比设计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低水泥用量、低水胶比、高掺合料用量的原则,以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同时,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3、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浇筑方法、振捣方式、养护措施、温度监测方案等。
施工方案应经过专家论证,并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4、现场准备(1)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场地平整、坚实,排水畅通。
(2)设置混凝土输送泵、布料杆等施工设备,并进行调试和试运行。
(3)准备好足够的模板、支架、钢筋等材料,并进行检验和验收。
大体积混凝土,指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米以上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一般规定厚度超过1米、面积也超过1平方米),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有如下特点:⑴混凝土强度高,水泥用量大,因而收缩变形大;⑵几何尺寸大,内部热量积聚迅速,升温快,而外部却散热快,易形成高温差;⑶工程量大,施工连续性强,不易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一般有三种:一是由外荷载引起,即按照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二是结构次应力引起,即由实际工作状态与假设模型不符所致;三是由变形应力引起,这是由于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产生原因属于第三种。
1.1温差的形成及其影响在混凝土结构中,引起温度变化的热量主要源于水泥的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级别较高,水泥用量大,因此混凝土在初凝过程中会有大量水化热产生。
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又由于几何尺寸巨大,这些热量不易及时排出而积聚,导致了其内部温度迅速升高(最高时可达70~80℃)。
相反,在构件表面,则由于散热条件良好,温度保持较低水平,这样就出现了内外温差。
这种相对的“内胀外缩”对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当它超过混凝土拉伸极限,裂缝就产生了。
1.2混凝土收缩变形及其影响1.2.1化学收缩: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要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称之为水化,但水化生成物体积比反应前物质总体积要小,这种收缩,我们称之为化学收缩;1.2.2混凝土的干收缩:干收缩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吸附水蒸发,引起凝胶体失水产生紧缩,混凝土的干收缩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湿度变化。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当这种收缩由于内外环境不一致而使混凝土构件表面拉应力超过其拉伸极限时,导致了裂缝的产生。
1.3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及其影响基础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任何一个地质勘察,其结果都是近似的。
当设计假设模型与地质实际不符等情况出现时,都很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
一、简述大体积混凝土概念摘要:1.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3.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领域4.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5.总结正文: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体积大于或等于100立方米,或者无论体积大小,由于混凝土浇筑部位的结构特点和施工工艺,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自然形成一个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大坝、水池、基础等。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1.体积大:大体积混凝土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体积大,这使得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温度控制和裂缝防治等问题。
2.质量要求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对其质量要求非常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方法和养护措施等。
3.施工工艺复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面对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多个环节,因此施工工艺相对复杂。
4.温度控制重要: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体积大、热量散发慢,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大体积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等。
如大坝、水池、基础、桥墩等大型混凝土结构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四、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和顺序,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裂缝产生。
3.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工作,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5.合理选择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美观度。
五、总结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和施工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美观度具有重要意义。
大体积混凝土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单批混凝土消耗量大于200m3的混凝土,其生产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实践经验要求。
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发布了大体积混凝土规范。
一、规范适用范围大体积混凝土规范适用于单批混凝土消耗量大于200m3的混凝土,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
二、规范内容1.设计、施工和养护要求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规范对设计、施工和养护的要求做了详细规定。
其中,设计要求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指标;施工要求包括料场管理、原材料配合、搅拌设备、运输和浇筑等方面;养护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养护时间等。
2.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非常严格。
其中,对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沙子等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做了严格规定;对不同强度等级的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试块制作及试验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试块制作和试验要求也非常严格。
试验包括标准养护试块、早期强度试块、选取中桶位混凝土的浇筑作块等。
4.检测记录和试验结果的处理规范还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检测记录和试验结果的处理进行了详细规范。
其中,对检测记录的填写、试验结果的计算、合格判定等做了详细规定。
三、规范实施效果大体积混凝土规范自发布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通过实践证明,规范的实施可避免混凝土强度不足、开裂、收缩等问题,保证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了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规范的发布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单位和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生产和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大体积混凝土定义及基本规定关键信息项: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4、大体积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规定5、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点6、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7、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方法和时间要求8、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监测的要求和频率11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111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方量大、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由于水泥水化热的释放较为集中,内部温升较快,易产生温度裂缝。
11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技术措施、质量控制要点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各工序的协调配合和连续施工。
12 大体积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规定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品种。
粗骨料宜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含泥量不得大于 1%。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3%。
掺合料应选用粉煤灰、矿渣粉等,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选用,其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121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点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水胶比不宜大于 055,砂率宜为 38% 42%。
1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浇筑应分层分段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超过 500m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应超过初凝时间。
浇筑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离析和漏振现象。
131 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点应均匀分布,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 15 倍,振捣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132 浇筑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及相关规范、标准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大体积混凝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才能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1、结构实体最小尺寸≥1m的大体量混凝土(即长、宽、高任意一维度尺寸)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根据结构混凝土的体量和结构物实体的最小尺寸来确定的,这个结构实体的最小尺寸一般满足≥1m。
如果仅仅是混凝土方量比较大,而结构实体的最小尺寸不满足要求,按照正常的施工采取措施,可以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也不能称作大体积混凝土。
2、水泥水化热导致有害裂缝的产生
如果混凝土方量和结构实体最小尺寸不满足相关大体积混凝土规范要求,但混凝土内外温差比较高,超出规范要求的温度差≤25℃的规定。
如果内外温差大于25℃,所产生的混凝土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为例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也要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采取措施。
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有两个判定条件:
①、混凝土结构的最短边≥1米,这种就定义为大体积混凝土;
②、尺寸并没有达到第一条要求,但是因为温度裂缝或者收缩影响,可能会造成结构比较严重的结构变形,像这种情况也把它定义为大体积混凝土。
二、大体积混凝土相关规范、标准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
从结构实体尺寸和有害的温度裂缝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定义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这个临界温度为25℃。
以下为相关规范条文截图:。
大体积混凝土名词解释
大体积混凝土(High volume concrete)是指具有较高水泥用量和较大粒径骨料的混凝土。
该类型的混凝土采用的水泥用量明显更大,常见的水泥用量可以达到每立方米300千克以上。
大体积混凝土还采用了较大粒径的骨料,其直径一般在20毫米
以上。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用于承重结构,例如大型桥梁、高层建筑、港口码头等工程。
其具有以下特点:
1. 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使用较高的水泥用量,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
这种混凝土的强度一般可以达到40兆帕以上,适用
于需要承受较大荷载和压力的结构。
2. 耐久性:由于大体积混凝土采用较高的水泥用量,其致密性更好,抗渗透性和抗冻性能更强,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因素对混凝土的侵蚀和损坏。
3. 施工性好:尽管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大,但由于其使用较大粒径骨料,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好,容易施工和浇筑。
4. 经济性: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可以减少结构的钢筋用量,从而节约了成本。
此外,这种混凝土还可以减小预应力材料的使用量,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要求较高,需要控制材料的比例和性能。
在生产中,需要使用优质水泥和骨料,并进行适当的掺合料控
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
此外,还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包括浇筑均匀、振捣均匀等,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承重结构的建造中。
它的特点包括高强度、耐久性好、施工性强和经济性,但其配制要求较高。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是近年来在建筑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建材。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桥梁、港口、隧道、地下工程等大型建筑项目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以及优势。
概述:
正文内容:
1.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选用
1.1水泥
1.2粗骨料
1.3细骨料
1.4外加剂
2.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2.1材料配合比设计
2.2设备选择与施工准备
2.3混凝土搅拌与浇筑
2.4养护工艺
3.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3.1高强度
3.2优异的抗渗性能
3.3耐久性
3.4施工性能
4.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领域
4.1桥梁工程
4.2隧道工程
4.3港口码头工程
4.4地下工程
4.5水利工程
5.大体积混凝土的优势
5.1减少施工周期
5.2降低施工成本
5.3增加结构安全性
5.4提高工程质量
5.5保护环境资源
总结:
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优异的抗渗性能、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特点。
它已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港口码头、地下工程等大型建筑项目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
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减少施工周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并对环境资源保护有积极的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定义:一般为一次浇筑量大于1000 m3或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2 m,且混凝土浇筑需研究温度控制措施的混凝土。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
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
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无明确定义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在水工建筑物里常见,类似混凝土重力坝等。
大体积混凝土特点: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一般都是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预计超过25度),易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变形。
大体积混凝土除了最小断面和内外温度有一定的规定外,对平面尺寸也有一定限制。
因为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作用所产生的温度力也愈大,如采取控制温度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则易产生裂缝。
大体积砼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砼结构,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砼结构。
(该定义摘录自建筑施工手册缩印版第二版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编写组1999年1月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
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
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
但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都有一个最大允许值。
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一般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3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2mm。
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水性能。
一般当裂缝宽度在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可以自愈。
如超过0.2~0.3mm,则渗漏水量将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
所以,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mm贯穿全断面的裂缝。
如出现这种裂缝,将大大影响结构的使用,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于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受拉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
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
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
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
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2、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
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
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
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
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
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3、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
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
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
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
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