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C反应蛋白对动脉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早期诊断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24.17 KB
- 文档页数:3
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在人体血液中广泛存在的蛋白质,在炎症和感染等疾病过程中的浓度会显著增加。
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的水平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
本文将探讨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意义和应用。
1. 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固有免疫系统蛋白质,属于急性相蛋白,它主要参与了机体的炎症反应。
在炎症和组织损伤时,细胞会释放信号分子,促使肝脏合成和释放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通过结合细胞壁的磷脂多糖、坏死细胞、凝血酶和一些病原体等,从而激活补体系统,并介导炎症过程。
因此,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作为炎症和感染程度的一个指标。
2. 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2.1 作为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是一种早期反应蛋白,其水平通常在炎症或损伤发生后的6-8小时内开始升高,达到峰值需要24-48小时。
因此,C反应蛋白常被用作监测炎性疾病的标志物,如感染、创伤、风湿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
2.2 预测心血管风险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用来预测心血管风险,指导预防和治疗策略。
2.3 监测慢性疾病除了急性炎症外,C反应蛋白还可以用来监测一些慢性疾病的状态,如糖尿病、肾病、肿瘤等。
定期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帮助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
3. 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免疫比浊法、免疫化学发光法等。
这些方法对于快速、准确地测量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4. 结语总的来说,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指标,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医生可以及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预测患者的预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C反应蛋白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在多个领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免疫散射比值法:<2毫克/升。
【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动态监控,以预测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当超敏
C-反应蛋白>2.1毫克/升时:①初发心肌梗死危险度增加3倍。
②发生出血卒中危险度增加2倍。
③发生严重外周动脉血管性疾病危险度增加4倍
众多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性疾病,机体炎症在A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特别是采用一些新的敏感的方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发现其轻度升高与冠脉事件、卒中及周围血管病相关联,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支架置入患者未来事件的因素。
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及AS、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又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
1、结构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
hs-CRP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 血清hs-CRP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 ACI) 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2、病理研究有研究显示,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CRP 升高者预后不佳;hs-CRP 含量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是脑梗死患者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而且CRP 也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CRP 、补体复合物和泡沫细胞等沉积在动脉壁内,CRP 可与脂蛋白结合, 激活补体系统, 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氧自由基, 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及不稳定斑块脱落, 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以及ACI 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低水平CRP 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 同时,CRP 升高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率; 因此,CRP 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发展都有关的促炎因子。
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hs-CRP 水平升高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几率是正常健康人的 2 倍, 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正常者的3 倍。
2003 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 ESH/ESC) 正式推荐, 高血压患者需检测hs-CRP 水平。
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心血管疾病,新生儿细菌感染,肾移植等方面。
常规C-反应蛋白人类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
体检项目中的异常指标解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和解读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体检项目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在体检中通常被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等炎症相关疾病的风险。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解析hsCRP的意义和解读方法。
一、hsCRP的意义hsCRP是C反应蛋白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当机体遭受感染或组织受到损伤时,免疫系统会释放一些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这些介质刺激肝脏合成和释放CRP。
hsCRP是较低敏性的C反应蛋白分子,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体内炎症的轻微程度。
体检中对hsCRP的检测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并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当hsCRP水平较高时,说明机体内存在较强的炎症反应,这可能与感染、组织损伤、肿瘤等疾病有关。
同时,高水平的hsCRP也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指标。
二、hsCRP的解读方法1. 参考范围hsCRP的参考范围通常是由实验室根据大量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得出的。
一般来说,参考范围的上限为3.0 mg/L。
当hsCRP水平超出该范围时,可能表示体内存在潜在的炎症或心血管疾病风险。
2. 高敏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高敏CRP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的关联。
心血管疾病是指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等疾病,其发生与慢性炎症过程密切相关。
hsCRP的升高可能预示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同时也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当hsCRP水平在1.0-3.0 mg/L之间时,被认为是中度心血管风险范围。
如果hsCRP水平超过3.0 mg/L,表明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hsCRP并不能直接诊断心血管疾病,它只是一个辅助指标,结合其他临床信息综合判断更准确。
3. 影响hsCRP水平的因素hsCRP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吸烟等习惯,以及一些疾病状态。
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中的含量,探讨hs-CRP在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测定两组的hs-CRP、TG、HDL-C、CHOL,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者hs-CRP表达的差异。
按照冠心病发展阶段,将实验组分为心肌梗死组(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8、稳定型心绞痛组(SAP)49例,比较上述三组与对照组hs-CRP、TG、CHOL、HDL-C和CHOL、HDL-C水平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的hs-CRP、TG、CHOL、HDL-C、CHOL/HDL-C分别为10.81±8.63mg/L、2.28±1.06mmol/L、5.21±1.13mmol/L、1.03±0.26mmol/L和5.05±0.37,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SAP组、UAP组、AMI组的hs-CRP分别为3.87±2.06mg/L、10.54±1.89mg/L、15.53±2.34mg/L,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hs-CRP表达从高到底排序为AMI组、UAP组、SAP 组和对照组。
SAP组的TG、CHOL/HDL-C、UAP组和AMI组的TG、CHOL、HDL-C、CHOL/HDL-C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的hs-CRP 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随着冠心病病情的发展,hs-CRP水平显著提高。
相比于血脂检测指标,Hs-CRP更为灵敏,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更好的判断冠心病的进展情况。
标签:冠心病;炎症反应;hs-CRP;诊断价值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炎症反应标志物。
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机制之一[1]。
本文比较了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证实了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发病和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简介]胡良煜(1975—),女,主治医师,E -mail :hu1liang2yu @126.com超敏C 反应蛋白在动脉硬化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胡良煜综述,上官改珍审校(解放军323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730050)[关键词]动脉硬化性疾病;超敏C 反应蛋白;预后判断[中图分类号]R 5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622(2013)01-0060-03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 )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质,它可与细菌的细胞壁结合,起抗体样调理作用。
它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促进吞噬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
因CRP 的血浆水平与炎症的活动性有关,临床上常测定CRP 以判断炎症及疾病的活动性。
超敏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 -CRP )在判断急性脑梗塞、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等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的预后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CRP 、hs -CRP 的概念及意义感染、烧伤、大手术、创伤等应激原可诱发机体产生快速反应,如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分解代谢增强、负氮平衡及血浆中的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变化等。
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 se ,APR ),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 ,APP )。
正常血浆中APP 浓度较低,在多种应激原作用下,有些APP 可升高1000倍以上,如C 反应蛋白。
APP 主要由肝脏产生,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亦可产生少量。
关于应激时APP 产生的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单核-巨噬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有关。
在炎症、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许多细胞因子的血浆水平明显升高。
细胞因子产生增多后,刺激肝细胞及其他细胞释放APP ,如白细胞介素-1(IL -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可刺激CRP 、血清淀粉样蛋白及补体C3的产生。
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CRP与DN的治疗传统的观点认为DN的治疗主要是饮食控制,严格降血压、降血糖,延缓肾衰竭的进展速度。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炎性反应存在于DN患者并且与DN的进展有关,提示控制体内的炎性反应对DN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为D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严格的血压和血糖控制,5年后没有发生DN的患者血CRP明显降低,而发生了DN的患者血CRP降低不明显|1。
提示通过血压和血糖控制,有可能降低了体内的炎性反应程度而延缓了肾脏病变的发展。
国内有研究表明,DN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血CRP水平明显下降”。
也有研究表明,罗格列酮能够明显降低DN患者血CRP水平和减少UAER|l。
说明胰岛素和双胍类药物除了降糖外,还可能有减轻炎性反应作用,但胰岛素和双胍类药物的这种减轻炎性反应作用的机制和其确切效果还有待更多的研究。
此外抗炎作用是否有益于DN的治疗也有争议,有报道氯沙坦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水平,但其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与血CRP水平的变化无关,提示氯沙坦可以通过某种机制降UAER,但不是由于它的抗炎作用_l。
CRP与肾脏病理的研究国外一项研究对20例DN患者和6例正常人行肾活检并用抗CRP 抗体染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证实了这种CRP抗体主要结合经过修饰的蛋白单体形式的CRP(modifiedCRP,mCRP)。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肾小球和85%患者的肾小管中可以检测到mCRP,而血管和问质中则检测不到。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组[肾小球滤过率≥30mL/(rnin·1.73rn2)](11例)中只有4例呈现强染色,而重度肾功能不全组[肾小球滤过率<30mL(rnin·1.73fn2)]全部呈现强染色,正常人肾组织染色呈阴性。
CRP染色强度和肾脏组织学变化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但和血CRP水平和UAER则无相关性。
说明mCRP在DN患者的肾脏组织中有沉积,并且与肾脏组织病变的进展和肾功能下降有关,但其在肾脏组织中的沉积和其损伤肾功能的机制还有待进~步研究。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产品信息: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CRP)是人体血浆中的一种正常蛋白组分,含量甚微。
当组织损伤或炎症发生时,CRP 在肝脏的合成和分解率增加,血清中的CRP浓度会显著上升,是一种急性相的反应物。
在临床上,CRP 浓度的测定非常有助于炎症和感染的检测,是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
表现健康人:90%<3mg/L,99%<10mg/L,由细菌感染或创伤引起的急性炎症>10mg/L。
近期研究表明,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扩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状态下CRP呈低浓度升高(10mg/L以下),只能用超敏CRP(简称hsCRP或hCRP)来检测(普通CRP检测低限为8-10mg/L,不能检测低浓度)。
对无症状的人,基础CRP值可预示将来6-10年或更长时间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程度。
随着对低浓度的CRP准确测定要求的增加,定量测定低浓度的CRP作为防治早期冠状动脉心脏疾病(CHD)的主要工具之一,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测定方法和说明。
LEADMAN公司生产的hCRP测定试剂盒是以胶乳免疫比浊测试为基础的高灵敏度的检测试剂。
在使用LEADMAN生产的hCRP试剂盒时,样本与缓冲液以及胶乳试剂混合。
样本中的CRP与胶乳试剂中的抗人CRP抗体标记的胶乳颗粒特异性的结合,产生一种不溶的聚合物,导致溶液的浊度增加。
溶液混浊的程度可以通过光学仪器进行检测,并与标本中CRP的浓度成正比。
LEADMAN生产的hCRP试剂盒具有优良的性能。
精密度测试显示当样本的平均浓度为2.13和8.0mg/L 时,CV值分别为0.76%和0.56%。
本试剂盒的线性范围是0-160.0mg/L,可以检测的最低浓度为0.05mg/L。
按照以上所述的步骤,对一组CRP浓度范围在0.10-48.30mg/L的388个血清样本进行了测试,另外还采用了一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浊度计检测的方法进行参考。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
冠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指标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标志慢性炎症的血液指标,是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升高衍生物。
研究发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往往明显升高,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
肌钙蛋白(cTn)是一种心肌特异性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损或坏死时会释放出来,是目前临床上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的程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情况。
血脂包括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等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胆固醇、高三酸甘油酯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阻,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监测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讨论这些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意义: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水平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提示患者预后不佳,需要加强治疗以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来说,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提示心肌缺血或坏死的发生,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新标志物SVATIH.SHAH,MD,MHS;L.KRISTINNEWBY,MD,MHS;刘震宇;戴玉华【期刊名称】《世界医学杂志》【年(卷),期】2003(007)021【摘要】无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还在继续发生心血管事件,这一现象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标志物以便更好地评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鉴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不可缺少的作用,炎性生物标志物已浮现为首要的候选标志物。
尤其是C-反应蛋白(CRP)测定,已经成为很大范围病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目前应用的新的高敏感性cRP测定方法已被标准化并具有可重复性,可检测低于标准检测范围的CRP水平变化。
研究显示在进行一级预防的人群中,CRP 水平升高的健康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达2~4倍。
在上述人群中,联合应用CRP和脂质参数比单用脂质参数可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在已确诊为心血管疾病者和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CRP水平可预测短期和长期预后,有助于识别可能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亚组患者。
CRP水平还可用于选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对象,识别哪些患者将从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中获益最大。
本文是有关CRP测定在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价中的应用的资料总结。
【总页数】6页(P1-6)【作者】SVATIH.SHAH,MD,MHS;L.KRISTINNEWBY,MD,MHS;刘震宇;戴玉华【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超敏C反应蛋白——一种很有前景的评价心血管疾病危险度和治疗及预后的标志物 [J], 魏文青;刘晶;赵满仓2.睡眠缺失对心血管疾病危险的一种炎症标志--C-反应蛋白的作用 [J],3.C-反应蛋白及其他炎症标志物预测妇女心血管疾病 [J], 李双燕;李绍敏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中的意义 [J], 唐永平5.三个新的独立风险因子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可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准确率(三)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P hs-CRP)与普通CRP属同一种蛋白,只是由于其测定方法更敏感而得名。
C反应蛋白(CRP)是非特异性的炎性标志物,主动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过程。
CRP的应用已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拓展到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报和监测等多方面。
标签: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并降解的非特异性的炎性标志物,其实质是一急性期反应蛋白。
IL-l、IL-6和TNF-α能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分泌CRP,并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表明,肾脏是继肝脏之后第二个被发现能合成和分泌CRP的器官。
此外,血管内皮细胞与肺泡巨噬细胞等亦可诱导表达合成CRP。
CRP由五个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亚单位以非共价键、对称地围成一中心孔状五聚体结构,分子量为105.5kD。
每个亚单位均有识别位点与结合位点位于两端,近似排列于两个平面上。
在每个亚单位的一侧有CRP配体和钙的识别部位,另一侧则有补体Clq、Fcγ受体结合部位。
CRP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极低,当组织受到感染、炎症和损伤时CRP的血清浓度快速而急剧上升[1]。
传统的观点认为CRP只是一种炎症标志物,但近年研究发现,CRP本身也是一种天然免疫分子和促炎症介质,主动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过程。
CRP在不同物种中具有极高的同源性,且在同一物种中不存在亚型,由此提示CRP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其生物学作用表现为:①调节自身与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上的Fcγ受体结合并激活细胞,介导炎症反应;②CRP具有许多类似免疫球蛋白IgG的特性,可通过结合脂蛋白、磷脂、核抗原、受损细胞膜、凋亡细胞与微生物抗原、再与特定配体结合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起到类似调理素的作用[2-3];③被Clq识识别并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促进炎症反应;④CRP可刺激主动脉内皮细胞,上调CD64和CD32的表达,介导CRP诱导的炎症反应,释放炎症因子[4]。
2016.03药物研究66C 反应蛋白与超敏C 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曾亚军贵州省习水县人民医院 贵州省习水县【摘 要】C 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的蛋白,参与着体内多种病变过程,具有抗炎以及促炎的双重作用。
C 反应蛋白对于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具有鉴别及诊断的临床意义,而超敏C 反应蛋白则对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性意义。
它们都被当作有效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
【关键词】C 反应蛋白;超敏C 反应蛋白;检测;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C 反应蛋白(CRP )与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研究的不断增多,其用途也随之增加。
其都可用于鉴别及诊断感染性疾病、肿瘤、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哮喘、外周血管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
但C 反应蛋白与超敏C 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不尽相同,C 反应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侧重于感染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而超敏C 反应蛋白则主要运用于诊治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1 CRP 与hs-CRP 的检测以往C 反应蛋白的检测仅限于散射比浊法与透射比浊法,其检测能力有限。
当前,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采用了免疫发光法等新技术,提高了其检测的灵敏度,检测可达0.005 mg/L ,更能精准的测定CRP 。
而这种灵敏度高的测定也就是指超敏C 反应蛋白。
目前,临床上的CRP 的检测已采用CRP 与hs-CRP 相结合的检测。
两者在化学的本质上无区别,均是测定C 反应蛋白,只是两者的检测方法、检测范围、检测的灵敏度与精密度有所不同[1]。
2 CRP 的临床意义CRP 生物学的功能主要是指通过与配体相结合以激活补体,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若人体出现感染性疾病,其组织的炎症物质及损伤物质就会大量的进入到血液中,生成免疫反应,刺激生物细胞因子,促使肝脏受到刺激而合成CRP 。
CRP 含量和炎症的变化是同步的,细菌感染时血清CRP 水平会明显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和细菌感染的程度呈正比关系,而病毒感染时血清CRP 水平变化不大或者维持不变,因而CRP 的检测能够鉴别诊断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2008NO.23C HI NA FOREI GN MEDI CAL TREATMENT综述1C 反应蛋白的定义及生物学特性临床研究证实,C RP 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及组织损伤标记物,其水平增高不仅见于链球菌肺炎患者,其他各种急性期感染、炎症性疾病、坏死、外伤和恶性肿瘤患者都有类似反应。
CRP 主要有肝细胞合成,总分子量114字符800Da 。
人类CRP 分子由五个相似的非糖基化多肽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包含206个氨基酸残基。
其原体为环状结构以非共价键相连,以5个为基数形成循环对称结构。
每个原体具有特征性的“外源凝聚素折叠”,有2层平坦胶冻卷状的β片段组成。
配体部分由2个Ca 2+结合4A 组成的环构成,被蛋白侧链分开,位于凹面,其他面携带一个单独的α螺旋。
人类CR P 与磷酸胆碱残基结合最为紧密,也可与其他各种自身的和外来的S 配体结合,它聚集或沉积在细胞、微粒体或分子结构内运载这些S 配体。
但与大分子配体结合时,人CR P 被C 1q 识别并有效地激活经典补体通路,与C 3结合,最终形成膜攻击复合物C 5~C 9。
CR P 与S 配体结合后的继发效应与抗体的一些主要特性相似,说明CR P 可帮助宿主抵御感染。
CR P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其结构保持高度的保守性和稳定性,迄今为止未发现C RP 的缺乏个体和变异型。
新近研究发现,C R P 在加热、氧化等条件下,可行成CR P 亚型,后者主要发挥促炎作用。
2C 反应蛋白的正常值无感染的健康成人C RP 正常范围一般在2m g/L 以下。
疾病发生时,如风湿性关节炎或脓毒血症,于发病6~8h 内开始升高,约48h 内达峰浓度300m g/L 。
一般认为C RP 仅由肝细胞产生,主要由具有促进胞质分裂的白细胞介素-6(IL-6)转录调控。
新近由学者研究发现,机体尚存在其他的局部合成及分泌CR P 的部位如动脉粥样斑块中的部分细胞。
你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它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 血清hs-CRP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CRP 升高者预后不佳,hs-CRP 含量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是脑梗死患者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而且CRP 也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CRP ,补体复合物和泡沫细胞等沉积在动脉壁内,CRP 可与脂蛋白结合, 激活补体系统, 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氧自由基, 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及不稳定斑块脱落, 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的发生 .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是测定心血管疾病,新生儿细菌感染,肾移植等方面的临床医学指标.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CRP 升高者预后不佳;hs-CRP 含量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是脑梗死患者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而且CRP 也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CRP ,补体复合物和泡沫细胞等沉积在动脉内,CRP 可与脂蛋白结合, 激活补体系统, 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氧自由基, 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及不稳定斑块脱落, 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以及ACI 的发生.你好,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的反应蛋白的,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所以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查c-反应蛋白来辅助诊断一些疾病,但缺点是只能提示存在有感染或是炎症,但并不能判断具体的部位以及感染的病因,所以还有必要结合临床资料以及一些其他的检查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