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精细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5.4课时眼睛和眼镜一、眼睛的工作机制眼球相当于一架 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眼球后部的 相当于胶片(光屏),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 、 的 像.二、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晶状体变 ,对光的折射能力 ,看 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提前会聚,像成在视网膜的 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 ,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三、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远视眼的形成是由于晶状体变 ,对光的折射能力 ,看 处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延后会聚,像成在视网膜的 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 ,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答案:照相凸视网膜倒立缩小实厚增强远前凹透发散向后移考点1 对眼睛和眼镜的解读1.眼睛的结构:(1)角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
(2)晶状体:眼球前部有一个透明的囊状物体叫晶状体,它的特点是易发生形变,弹性较好(3)睫状体:位于晶状体附近的肌肉,起改变晶状体形状的作用,使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焦距变大;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
(4)视网膜:上面布满了感光细胞,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它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片。
(5)瞳孔:可以放大或缩小的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在外界光线充足时,瞳孔缩小;光线较弱时,瞳孔放大。
2.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可以看到了物体,睫状体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相当于改变了凸透镜的屈光度。
3.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1)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2)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一、眼睛1、眼球的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由一层坚韧的膜包着,这层膜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这层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角膜。
眼球里有一个透明囊状物,叫做晶状体。
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水样液,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胶状物是玻璃体。
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观察物体时,物距都大于二倍焦距,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经晶状体和角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眼睛的调节①眼睛的调节作用:正常的眼镜无论是眺望远景还是看近物,都能看清楚。
从凸透镜成像分析,那就是物距变大时像能成在视网膜上,物距变小时,像仍然能成在视网膜上。
光屏未移动,像距不变,居然都能成像,奥秘何在呢?原来,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焦距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焦距变小,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可见,眼睛就像一架可以变焦距的高级照相机。
②远点与近点: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
当睫状体完全松弛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也就是晶状体变得最扁时,所能看清的最远极限点叫做远点。
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入眼睛的光近似平行光线,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
当睫状体极度张紧时(使劲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此时所能看清的最近极限点叫做近点。
正常眼的近点在离眼睛约10cm的地方。
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4、眼睛与照相机的对比眼睛照相机构造成像原理凸透镜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屏视网膜胶片注意:人眼看物体的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似,但有本质的区别:照相机镜头(凸透镜)的焦距是不可变得,而人眼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可变的。
【课程标准】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学习目标】1.知道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原理;2.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3.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学习重点】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学习难点】知道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原理;知识点1. 眼睛1.构造:睫状体、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等部分构成。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他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视神经系统传入大脑,就能看到物体。
3.远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4.近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
正常眼睛的近点大约在10cm处。
5.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知识点2. 近视眼及其矫正1. 成因: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2.矫正:佩戴凹透镜。
知识点3. 远视眼及其矫正1. 成因: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线还没汇聚就到达视网膜上了,近处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2.矫正:佩戴凸透镜。
知识点4. 眼镜的度数1.透镜的焦度::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
1f Φ=2.透镜的度数: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
叫做透镜度数。
D=100/f,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注意:记忆视力及矫正方法比较考点1. 眼睛【例题1】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过度用手机玩游戏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________,折光能力变________(选填“强”或“弱”),形成近视眼,为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由________透镜做的眼镜.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________(选填“10”“15”或“25”)cm左右.【答案】照相机、凸透、倒立、厚、强、凹、25【解析】眼球的结构类似于照相机,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过度用手机玩游戏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形成近视眼,为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由凹透镜做的眼镜.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对点训练】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________.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________.(前两空选填“大”或“小”)照镜子时,当你向平面镜走近时会觉得像变大了,原因是________.【答案】小、大、视角增大【解析】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一、基础知识:1、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射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2、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射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模糊的光斑。
3、眼球好像一架。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的像。
4、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给,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5、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
其中对光有会聚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
6、矫正近视眼需要戴()A凹透镜B、凸透镜C、凹镜D、凸镜7、矫正远视眼需要戴()A凹透镜B、凸透镜C、凹镜D、凸镜8、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二、能力培养:9、有一幅眼镜,如何知道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知道了凸透镜,又如何估测出它的焦距?说出你的办法。
三、拓展延伸:10、爷爷有一幅老花镜,调皮的小明拿来一戴,结果看到的东西都很模糊,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1、厚;强;长;前。
2、薄;弱;短;后。
3、照相机凸透镜视网膜倒立缩小实4、光大脑5、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6、 A7、 B8、 D9、把眼镜对着远处的太阳,在光屏上能得到亮圆点,眼镜就是凸透镜;如果在光屏上得不到亮圆点,这个眼镜就是凹透镜。
这时亮点的位置即为焦点。
光屏到眼镜的距离就大约等于眼镜的焦距。
因此,测量出眼镜到光屏的距离即可估测出眼镜的焦距。
10、老花镜是凸透镜,小明的眼睛是正常的,当他戴上老花镜后,由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致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小明感到看东西很模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人眼的结构人眼的结构和照相机十分相似: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3、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凸,使得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利用凹透镜先使光发散,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4、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过于扁平,物体经晶状体折射后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
矫正:利用凸透镜先使光会聚,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二、重、难点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眼睛的结构近视眼及其矫正:凹透镜眼睛与眼镜远视眼及其矫正:凸透镜眼镜的度数:D=100/f四、知识拓展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距眼约10厘米;正常眼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
1、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1/f (f的单位是m,∮的单位是m-1)2.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乘100的值即: D= 100/f3.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1福建三明)下图中,可用于矫正近视眼的透镜是()解析: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眼睛和眼镜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眼睛和眼镜上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眼睛和眼镜,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眼镜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眼镜知识点总结
对于初中学生朋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
下面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眼睛和眼镜,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眼镜知识点总结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眼镜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2 212二近视眼与远视眼★★ 4 4一、眼睛及其视物原理:1.眼球的结构:晶状体、角膜、睫状体、瞳孔、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2.成像原理:(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2)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3)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4)明视距离:25cm ;近点:10cm;(正常人眼能看清最近的距离约为25cm,最远距离为无穷远)2.正常眼睛视物: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来看清楚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眼睛的结构可以看成一个可以调节焦距的凸透镜,正常眼睛看物体时,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面;(1)看近处的物体,角膜变厚: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其折光能力增强,使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2)看远处的物体,角膜变薄: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其折光能力减弱,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例题1】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变式1】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功能,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焦距变短B.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小C.正常人看很远处物体时分辨不清,是由于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D.人眼晶状体凸度过大时为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例题2】如图所示,与照相机结构中的部件比较,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A.镜头B.快门C.胶片D.暗箱【变式2】甲图为照相机成像原理图,乙图为眼睛成像原理图。
5.4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结构和作用: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矫正后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
矫正后
3.眼睛的度数: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Φ=1/f。
●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即D=100Φ=±100/f(近视镜
取负号,远视镜取正号)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
5.4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结构和作用: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产生原因矫正
近视晶状体太厚,折光
能力太强
或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戴近视镜
(凹透镜)
远视晶状体太薄,折光
能力太弱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戴远视镜
(凸透镜)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矫正后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
矫正后
3.眼睛的度数: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Φ=1/f。
●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即D=100Φ=±100/f(近视镜取负号,远视镜取正号)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