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查丽斌]第三章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章 直流电路一、填 空 题1.4.1 与之联接的外电路;1.4.2 1-n ,)1(--n b ;1.4.3 不变;1.4.4 21W ,负载;1.4.5 Ω1.65A , ;1.4.6 1A 3A , ; 1.4.7 3213212)(3)23(R R R R R R R +++=; 1.4.8 1A ;1.4.9 Ω4.0,A 5.12;1.4.10 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1.4.11 3A ;1.4.12 3A ;1.4.13 Ω2;1.4.14 15V ,Ω5.4;1.4.15 V 6S =U 。
二、单 项 选 择 题1.4.16 C ; 1.4.17 B ; 1.4.18 D ; 1.4.19 A ;1.4.20 A ; 1.4.21 C ; 1.4.22 B ; 1.4.23 D 。
第2章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一、填 空 题2.4.1 短路,开路;2.4.2 零输入响应;2.4.3 短路,开路;2.4.4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2.4.5 越慢;2.4.6 换路瞬间;2.4.7 三角波;2.4.8 s 05.0,k Ω25; 2.4.9 C R R R R 3232+; 2.4.10 mA 1,V 2。
二、单 项 选 择 题2.4.11 B ; 2.4.12 D ; 2.4.13 B ;2.4.14 D ; 2.4.15 B ; 2.4.16 C 。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一、填 空 题3.4.1 ︒300.02s A 10, , ; 3.4.2 V )13.532sin(25)(︒+=t t u ;3.4.3 容性, A 44;3.4.4 10V ,2V3.4.5 相同;3.4.6 V 30,20V ;3.4.7 A 44,W 7744;3.4.8 A 5;3.4.9 减小、不变、提高;3.4.10 F 7.87μ;3.4.11 20kVA ,12kvar -;3.4.12 带通,带阻3.4.13不变、增加、减少;3.4.14电阻性,电容性; 3.4.15 LC π21,阻抗,电流;3.4.16 1rad/s ,4;3.4.17 Ω10;3.4.18 P L U U =,P L 3I I =,︒-30; 3.4.19 P L 3U U =,P L I I =,超前。
习题三3-1 网络“A ”与“B ”联接如题图3-1所示,求使I 为零得U s 值。
解:根据戴维南定理可知,图(a)中的网络“A ”可以等效为图(b)电路,其中等效电源为:)(431133V U oc =⨯+=,当该等效电路与“B ”网络联接时,(如图(c)所示),只要)(43V U U oc s ==,电流I 恒等于零。
(注意根据此题意,无需求出R o ) 3-2 (1)题图3-2(a)电路中R 是可变的,问电流I 的可能最大值及最小值各为多少? (2)问R 为何值时,R 的功率为最大?解:(1)由图(a)可知:当R =∞时,I =0,为最小当R =0时,I 为最大,其值为: )(31032212132//21110A I =+⨯+=(2)由图(a)可算得a 、b 端左边部分的开路电压为: )(3102121110V U oc =⨯+=其等效电阻为:)(121121132Ω=+⨯+=o R根据戴维南定理图(a)可以简化为图(b)电路,由图(b)电路可知,当R=R o =1Ω时,可获得最大功率。
3-3 求题图3-3电路中3k 电阻上的电压(提示:3k 两边分别化为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为求3k 电阻上电压U ,先将图(a)中3k 电阻两边电路均用戴维南等效电路代替。
“A ” “B ” (a)(b)(c)题图3-1 习题3-1电路图(a)(b)题图3-2 习题3-2电路图对于左边电路由弥尔曼定理有:)(1060//30//20)(20301601201302402012011Ω==-=++-=k R V U o oc对于右边电路由弥尔曼定理有:)(712040//60//60)(7240401601601402406048022Ω===++-=k R V U o oc 所以图(a)可以简化为图(b)电路,由图(b)很容易求得: )(4.5211338037120103207240V U ≈⨯=⨯+++=3-4 试求题图3-4所示的桥式电路中,流过5Ω电阻的电流。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1 两同频率的正弦电压,V t u V t u )60cos(4,)30sin(1021︒+=︒+-=ωω,求出它们的有效值和相位差。
解:将两正弦电压写成标准形式V t u )18030sin(101︒+︒+=ω V t u )9060sin(42︒+︒+=ω,其有效值为V U 07.72101==,V U 83.2242==︒=︒-︒=150,15021021ϕϕ或︒=-=∆6021ϕϕϕ3.2 已知相量21421321,,322,232A A A A A A j A j A ⋅=+=++=+=,试写出它们的极坐标表示式。
解: ︒∠=⋅=⎪⎪⎭⎫ ⎝⎛+=︒304421234301j e j A ︒∠=⎪⎪⎭⎫ ⎝⎛+=604232142j A3122(23(31)()2(13)45A A A j j =+=+++++∠︒ 412443060169016A A A j =⋅=⨯∠︒+︒=∠︒= 3.3 已知两电流 A t i A t i )45314cos(5,)30314sin(221︒+=︒+=,若21i i i +=,求i 并画出相图。
解:A t i )9045314sin(52︒+︒+=,两电流的幅值相量为 1230m I A =∠︒ ,A I m︒∠=13552 总电流幅值相量为)135sin 135(cos 5)30sin 30(cos 221︒+︒+︒+︒=+=j j I I I mm m ︒∠=+-=++-=11285.453.480.1)2251(2253j jA t t i )112314sin(85.4)(︒+= 相量图如右图所示。
3.4 某二端元件,已知其两端的电压相量为V 120220︒∠=U ,电流相量为A I︒∠=305 ,f=50H Z ,试确定元件的种类,并确定参数值。
解:元件的阻抗为449044305120220j IU Z =︒∠=︒∠︒∠==元件是电感,44=L ω,H L 14.05024444=⨯==πω3.5 有一10μF 的电容,其端电压为V )60314sin(2220︒+=t u ,求流过电容的电流i 无功功率Q 和平均储能W C ,画出电压、电流的相量图。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1=-5V ,U2=2V ,U3=U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xx 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xx 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本题中元件1、2、4xx 电流和电流为非xx 参考方向,元件3xx 电压和电流为xx 参考方向,因此P1=-U1×3= -(-5)×3=15W; P2=-U2×3=-2×3=-6W ; P3=U3×(-1)=-3×(-1)=3W ; P4=-U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1.2图所示的RLCxx 电路中,已知 求i 、uR 和u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xx 参考方向,故()()33133t t t t c du di ce e e e A dt dt--=-=-⨯-=-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xx 参考方向()34t t R u Ri e e V --==- ()()3313t t t t L di du Le e e e V dt dt----==⨯-=-+1.3 在题1.3图中,已知I=2A ,求Uab 和Pab 。
解:Uab=IR+2-4=2×4+2-4=6V , 电流I 与Uab 为xx 参考方向,因此Pab=UabI=6×2=12W1.4 在题1.4图中,已知 IS=2A ,US=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 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解:I=IS=2A , U=IR+US=2×1+4=6V PI=I2R=22×1=4W,US 与I 为xx 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U=IUS=2×4=8W, U 与I 为非xx 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I=-ISU=-2×6=-12W , 验算:PU+PI+PR=8-12+4=0ba题1.3图1.5 求题1.5图中的R 和Uab 、Uac 。
第三章习题与答案3.1 问答题:1.什么是反馈?答:在电子线路中,把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以某种方式反送回输入回路,与输入量(电压或电流)进行比较的过程。
2.什么是正反馈?什么是负反馈?放大电路中正、负反馈如何判断?答:正反馈:反馈回输人端的信号加强原输入端的信号,多用于振荡电路。
负反馈:反馈回输入端的信号削弱原输入端的信号,使放大倍数下降,主要用于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反馈极性的判断,通常采用瞬时极性法来判别。
通常假设某一瞬间信号变化为增加量时.我们定义其为正极性,用“+”表示。
假设某一瞬间信号变化为减少量时,我们定义其为负极性,用“-”表示。
首先假定输入信号某一瞬时的极性,一般都假设为正极性.再通过基本放大电路各级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位变化关系,导出输出信号的瞬时极性;然后通过反馈通路确定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最后由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判别净输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凡是增强为正反馈,减弱为负反馈。
3.什么是电压负反馈?什么是电流负反馈?如何判断?答:根据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凡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凡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流,称为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的判别方法,通常采用输出端短路法,方法是将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时,使输出电压等于零,如反馈信号消失,则为电压反馈,如反馈信号仍能存在,则为电流反馈。
这是因为电压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如输出电压为零,则反馈信号也为零;而电流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比例,只有当输出电流为零时,反馈信号才为零,因此,在将负载交流短路后,反馈信号不为零。
4.什么是串联负反馈?什么是并联负反馈?如何判断?答: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分别加在两个输入端,是串联反馈;加在同一输入端的是并联反馈。
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减小的,是负反馈。
判断反馈的极性,要采用瞬时极性法。
3.2 填空题:1.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可以引入直流负反馈;如果要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交流负反馈;希望扩展频带,可以引入交流负反馈;如果增大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果降低输比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本题中元件1、2、4上电流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3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U 1×3= -(-5)×3=15W ;P 2=-U 2×3=-2×3=-6W ;P 3=U 3×(-1)=-3×(-1)=3W ;P 4=-U 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1.2图所示的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V 33t t C e e (u ---= 求i 、u R 和u 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U 4-题1.1图+u L-1/题1.2图1.3 在题1.3图中,已知I=2A,求U ab和P ab。
解:Uab=IR+2-4=2×4+2-4=6V,电流I与Uab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ab =UabI=6×2=12W1.4 在题1.4图中,已知 IS =2A,US=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恒流源上的电压U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解:I=IS=2A,U=IR+US=2×1+4=6VPI=I2R=22×1=4W,US 与I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U=IUS=2×4=8W,U与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I =-ISU=-2×6=-12W,验算:PU +PI+PR=8-12+4=01.5 求题1.5图中的R和U ab、U ac。
第一章 电路的根本概念和根本定律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此题中元件1、2、4上电流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3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U 1×3= -〔-5〕×3=15W ; P 2=-U 2×3=-2×3=-6W ; P 3=U 3×〔-1〕=-3×〔-1〕=3W ; P 4=-U 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 1.2图所示的RLC 串联电路中,)V 33t t C e e (u ---= 求i 、u R 和u 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33133t t t t c du di ce e e e A dt dt--=-=-⨯-=- 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34t t R u Ri e e V --==-()()3313t t t t L di du Le e e e V dt dt----==⨯-=-+1.3 在题1.3图中,I=2A ,求U ab 和P ab 。
解:U ab =IR+2-4=2×4+2-4=6V , 电流I 与U ab 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ab =U ab I=6×2=12W1.4 在题1.4图中, I S =2A ,U S =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 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解:I=I S =2A ,U=IR+U S =2×1+4=6V P I =I 2R=22×1=4W ,U S 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 U =IU S =2×4=8W ,+U 4-题1.1图ba题1.3图+u L-1/题1.2图题1.4图U 与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 I =-I S U=-2×6=-12W ,验算:P U +P I +P R =8-12+4=01.5 求题1.5图中的R 和U ab 、U ac 。
模拟电子技术查丽斌版习题7(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习题 7什么叫反馈负反馈有哪几种类型解:在电子系统中,将输出回路的输出量(输出电压或电流)通过一定形式的电路网络,部分或全部馈送到输入回路中,并能够影响其输入量(输入电压或电流),这种电压或电流的回送过程称为反馈。
负反馈可分为4种类型的反馈组态(或称反馈类型):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和电流并联负反馈。
负反馈放大电路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试用方框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解:根据反馈放大器各部分电路的主要功能,可将其分为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两部分,如图所示。
在图所示的各电路中,请指明反馈网络是由哪些元件组成的,判断引入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
解:(a)R e、C e,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b)R f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c)R f1、R f2、C,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 e1级间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R e2本级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d)R f、R e2级间交、直流电流并联正反馈;(e)R2、R f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f)R2、R5本级的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6级间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g)R1、R f交、直流电压串联正反馈;224(h)R3交、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试判断图所示各电路的交流反馈组态。
225解:(a)无交流负反馈(b)R f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c)R e1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d)R f、R e2级间交流电流并联正反馈;(e)R2、R f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f)R6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g)R1、R f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h)R3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225图习题和电路图226227某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已知其开环电压增益u 2000A •=,反馈系数u 0.0495F •=。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3章习题答案(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3章 习题1. 概念题:(1)在放大电路中,三极管或场效应管起的作用就是 将一种形式的电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电量 。
(2)电源的作用是 为能量转换提供能源 ,如果离开电源,放大器可以工作吗( 不能 )(3)单管放大器的讲解从电容耦合形式开始,这是因为 阻容耦合放大器设计和计算相对来说要简单点 ,如果信号和负载直接接入,其 工作点 的计算将要复杂的多。
(4)在共射放大器的发射极串接一个小电阻,还能认为是共射放大器吗( 能 )在共集放大器的集电极串接一个小电阻,还能认为是共集放大器吗( 能 )(5)在模电中下列一些说法是等同的,(A 、C 、F )另一些说法也是等同的。
(B 、D 、E )A. 直流分析B. 交流分析C. 静态分析D. 动态分析E. 小信号分析F. 工作点分析(6)PN 结具有单向导电性,信号电压和电流的方向是随时间变化的,而交流信号却能在放大电路中通过并获得放大,这是因为 放大器输出端获取的交流信号其实就是电流或电压的相对变化量 。
(7) β大的三极管输入阻抗 也大 ,小功率三极管的基本输入阻抗可表示为EQTbb'be I U )1(r r β++≈。
(8)画直流通路比画交流通路复杂吗(不)在画交流通路时直流电压源可认为短路,直流电流源可认为开路,二极管和稳压管只考虑其动态内阻即可。
(9)求输出阻抗时负载R L必须断开,单管放大器输出阻抗最难求的是共集电极放大器,其次是共源放大器。
(10)对晶体管来说,直流电阻指晶体管对所加电源呈现的等效电阻,交流电阻指在一定偏置下晶体管对所通过的信号呈现的等效电阻,对纯电阻元件有这两种电阻之区分吗(无)(11)在共射级放大器或共源放大器中,电阻R C或R D的作用是把电流I C 或I D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
模拟电子技术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3题,每题1分,共103分)1.PNP型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其发射极电位最高,集电极电位最低。
()A、对 :B、错正确答案:A2.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存在()现象。
A、虚地;B、虚断;C、虚断和虚短。
正确答案:B3.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是让交流信号叠加在直流量上全部通过放大器。
( )A、错误B、正确 ;正确答案:B4.集成运算放大器采用差动放大电路作为输入级的原因是A、提高输入电阻B、抑制零漂C、稳定放大倍数D、克服交越失真正确答案:B5.理想集成运放的开环放大倍数Au0为( )。
A、∞;B、0;C、不定。
正确答案:A6.分压式偏置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若VB点电位过高,电路易出现( )。
A、截止失真;B、饱和失真;C、晶体管被烧损。
正确答案:B7.射极输出器的特点是()A、只有电流放大而没有电压放大,输出电阻小、输入电阻大B、只有电流放大而没有电压放大,输出电阻大、输入电阻小C、只有电压放大而没有电流放大,输出电阻小、输入电阻大D、既有电流放大也有电压放大,输出电阻小、输入电阻大正确答案:A8.分析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电路时,不能使用的概念是( )。
A、虚短;B、虚地;C、虚断。
正确答案:A9.基极电流iB的数值较大时,易引起静态工作点Q接近( )。
A、饱和区B、死区C、截止区正确答案:A10.正弦电流经过二极管整流后的波形为()。
A、正弦半波;B、矩形方波;C、等腰三角波;D、仍为正弦波。
正确答案:A11.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类型相同,因此可以互换使用。
()A、对 :B、错正确答案:B12.对于工作在放大区的晶体三极管而言,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I=βIbB、Ic=βIbC、Ie=βIb正确答案:B13.集成电路内部,各级之间的耦合方式通常采用 ( )A、直接耦合B、变压器耦合C、光电耦合D、阻容耦合正确答案:A14.具有输入、输出反相关系的小信号放大电路是 ( )A、共集电放大电路B、射极输出器C、共射放大电路D、共基放大电路正确答案:C15.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差为180°的反相关系。
a)N沟道耗尽型U P=-3V
b)P沟道增强型U th=-4V
b)P沟道耗尽型U P=2V
(详细内容参看课本188页图表,找规律,会区分型号)
a)P沟道增强型U th=-1V(?网上答案为3V,有异议请核准)b)N沟道耗尽型U p=-1V
(a)不能(b)不能(c)能NPN(c)能PNP
构成的复合管型号与前级三极管型号相同。
(详细内容参看课本222页)
,如图所示。
电流并联负反馈
Re C e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R f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R f1R f2C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 f R e2级间交、直流电流并联正反馈R e1级间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R e2本级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R2R f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2R5本级的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R6级间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R1R f交、直流电压串联正反馈R3交、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A.无交流负反馈
B.R f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C.R e1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D.R f R e2级间交流电流并联正反馈
E.R2R f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F.R6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G.R1R f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
H.R3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这个要看一些如何区分反馈类型的视频,掌握方法。
应该会考。
第三章练习题
第一部分:作业、课堂举例 第二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弦电流i=10cos(ωt-30°)A ,它的相量式为( B )。
A .A I 0
3010-∠=
B. A I 030210-∠=
∙
C .A e I 0
3010-∙
⋅=
D. A e i j 0
302
10-=
2.接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元件,其平均功率P ( C )。
A .“>0”
B .“<0”
C .“=0”
D .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3.已知正弦交流电流)6
cos(10π
ω+
=t i A ,其对应的相量式为( A )。
A. 6
2
10πj
e
I =
∙
B. 6
210πj
e
i =
C. 6
210πj
e I =∙
D. 6
2
10πj
e
I =
4. 已知V t u )20sin(22200-=ω,则( B )。
A .V U 0
20220-∠= B. V U 020220-∠=∙
C .V U m 020220-∠=
D. V U m 020220-∠=∙
二、填空题 1.将一个100Ω的电阻元件接到频率为50Hz 、电压有效值为10V 的正弦电源上 时,电流I 1=100mA ;如保持电压不变,而电源频率改为5000Hz ,则此时的电 流I 2 = I 1(填<、=、>)。
2.已知某正弦电压在t=0时的瞬时值为220V ,其初相位为45°,该正弦电压的有效值U= 220 V 。
3.电路如下左图所示,R 、L 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如图所示,若
V t u R )10cos(250+=ω,V t u L )100cos(250+=ω,则总电压u 为 V t )55cos(100+ω 。
三、辨析题
答题要求:认为正确的请在“()”内填“√”;认为错误的请在“()”内填“×”,并写出正确的结论。
1.( × )00305)30sin(5∠=+=t i ω A
答:A I 0
305∠=∙
,A t i )30sin(50+=ω,两者不相等,但表示的是同一个正弦
量。
2.( × )4
)4
cos(π
π
ωj
e
t u =+
=(V )。
答:)4cos(π
ω+=t u (V );4π
j
m e I =∙
(V )或4
2
1π
j e I =∙
(V )。
3.( √ )将一个电容元件接到频率为50Hz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时,电流为I 1,如保持电压不变,而电源频率改为5000Hz ,则此时的电流I 2> I 1。
4.( × ))30cos(23606
+==∙
t e U j
ωπ。
答:6
6π
j
e
U =∙
,)30cos(260+=t u ω。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
)
五、计算题
1.求电源等效变换计算流过电阻R 1的电流。
2. 已知A 1和A 2的读数都是5A 。
要求:⑴写出电流I 和电压U 的相量式,画 出相量图;⑵ 证明R=X C 。
答:⑴ ))(1(54525021A j A A I +=∠=+=∙
∙
∙
R R A U 52=⋅=∙
∙
⑵C
X U
A =
1 ,R U A =2,21A A =,所以,R X C =。
3. 将电感元件接正弦交流电路,已知L =100mL ,f =50Hz ,)(sin 27A t i ω=,问u =?,?=∙
U 。
答:)(7A I =,ππω100502=⨯=;ππω701010010073=⨯⨯⨯===-L I IX U L ;
))(90100sin(2700
V t u +=ππ; )(90700A U ∠=∙
π。
6.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表“A ”的读数为4A ,其它已 知条件如图中所示,请计算电流表“A 1”的读数应为何值,并用一张相量图表 示电流之间、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
答:相量图
,)(305.74V U =⨯=,)(310
30
A I C ==
,)(5432222
1A A I A C =+=+=。
7.图中的A 1和A 2是两只电流表,读数均为5A ,请计算总电流I =?、U=?,并画出相量图。
答:090590500=-∠+∠=∙
I ,所以I =0; )(1535V U =⨯=; 相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