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8.81 KB
- 文档页数:2
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郑笑丛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2期郑笑丛民族文化和区域性民众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间有一定的联系,近些年来我国民俗旅游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受到各地旅游部门的重视。
民俗旅游开发阶段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旅游业的进步。
在本次研究中将以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有效的发展对策。
民俗旅游指的是借助民俗文化发展的旅游项目,主要是以某一特定的区域为旅游资源,能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民俗旅游形式能扩大受众的视野,丰富知识的需求,也是当前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
随着文化旅游热潮的发展,民俗旅游发展迎来新的高潮,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发展形式,研究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开发格局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将对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文化性质弱在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持原有的文化特点,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创新,适应区域性发展格局的要求。
但是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性质弱的情况,忽视了文化性质的重要性,用商业化的眼光看待民俗。
部分开发商甚至肆意对民俗形式进行更改,失去了文化形式的自身特色。
甚至存在艺术化和舞台化处理的现象,采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调整。
游客仅看到了民俗文化的表象,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二)民俗商业化严重民俗旅游的受众多数是城市居民,很多开发商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将民俗文化作为商品进行展示。
例如在传统的礼俗和婚俗中,对原有的节日模式进行改编,将其作为表演平台,此类形式虽然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但是忽视了对民俗地居民的影响。
将世代传承的习俗作为赚钱的工具,忽视了民俗的保护工作,完全丧失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
(三)民俗特点不明显由于民俗形式的种类比较多,在具体开发过程中,为了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仅是照搬原有的民族形式,导致民俗文化特点不明显。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各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
为了实现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有必要对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策略的研究。
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动。
一是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和数据库,确保民俗文化的可持续传承。
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民俗文化旅游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加强对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并且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是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与联动,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更加完整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确保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加强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确保历史建筑和文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是加强对旅游开发的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对民俗文化资源的破坏。
四是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其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尊重,避免不当行为对文化遗产的损害。
要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企业可以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参与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民俗文化旅游的认识和参与度。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作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省份。
本文将研究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需要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估。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包括传统民俗节日、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等。
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了解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情况,为后续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开发规划和保护政策。
根据资源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开发规划,明确开发的目标、内容、时间表等。
制定保护政策,明确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和标准,并加强对民俗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保护意识和专业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公厕等。
建设旅游设施和配套设施,如民俗文化展示馆、民宿等,提升游客的体验和参与度。
第四,开展宣传推广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向游客介绍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并吸引他们前来参观和体验。
可以结合互联网和传统媒体,推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
第五,加强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旅游机构、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和保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可以开展合作推广活动,互相推荐和宣传旅游资源,并开展人员的交流和培训,提升整体的开发和保护水平。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对于违规开发和破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行为,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这些资源,需要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规划和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加强合作和交流,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北方的边疆地区,拥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对于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制定科学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和开发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分析1.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黑龙江是我国少数几个满族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汉、蒙、回等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春节期间的庙会、元宵节的花灯、端午节的赛龙舟,以及在哈尔滨和阿城市举办的冰雪节,都是黑龙江省的重要民俗文化活动。
此外,黑龙江还有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如东北二人转、三毛流浪记等。
2.多元化的旅游资源黑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民俗文化资源之外,还有众多自然风光景观、文化古迹和现代城市风貌等。
黑龙江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嫩江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等,以及世界文化遗产雪乡、上甘岭、滨江文化园等景点,还有现代城市风光,如哈尔滨中央大街等。
3.存在的问题虽然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但是也存在开发和保护方面的问题。
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商业化活动,缺乏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感觉;一些市场化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很严重,缺少新意和创新性;还有一些景点内部管理欠佳,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需要从教育方面入手,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民俗文化教育,让年轻一代更多地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增加非商业化的民俗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需要避免让民俗文化消失在商业化的迷雾之中。
政府应该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组织非商业化活动,增加更多的原汁原味的传统习俗活动。
3.推广多元化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推广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例如,推出更有故事性和情趣味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充分调动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游客更好地接触到民俗文化。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
为了有效开发和保护这些资源,必须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要加强对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和调查,深入了解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挖掘和发掘更多的资源,为开发和保护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支持。
要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和机制,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加大对违规开发和破坏民俗文化资源的打击力度。
加强监管和巡查,确保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要注重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仅要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可以通过制定开发规划,科学规划资源的开发强度和方向,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还要注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和传播。
通过加强对民俗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培育,使之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传播给游客和社会大众。
可以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民俗文化教育等方式,增强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要加强黑龙江省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发和保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通过合作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借鉴经验,共同解决发展和保护的问题。
可以通过开展联合宣传和推广活动,扩大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发与保护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调查、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和机制、平衡开发与保护、注重传承和传播、加强合作交流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推动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这里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在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如何有效开发和保护这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1.开发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项目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开发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比如冰雪文化体验、农耕文化体验、渔猎文化体验等。
这些项目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增强其旅游体验。
2.打造民俗文化节庆活动针对当地丰富的传统节庆文化,可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如冰雪节、龙船节、火把节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并推广当地的民俗文化。
3.推动民俗文化产品开发可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如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衍生品等,推广当地的民俗文化,丰富旅游商品种类,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1.加强民俗文化传承对于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应加强传承和保护工作,培养一批懂民俗、爱民俗、会传统手工技艺的人才,保护和传承好当地的传统文化。
2.维护民俗文化的原生态环境保护民俗文化的原生态环境,保持其纯粹性和原汁原味,防止因为旅游开发而导致环境污染,影响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合理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时,要合理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保持其原有风貌,提高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策略建议1.鼓励政府和企业参与政府应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立一系列的奖励政策,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强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向国内外游客展示黑龙江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和管理机制,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大对违规开发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民俗文化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黑龙江省发展民族民俗生态旅游产业对策研究作者:迟耀军来源:《理论观察》2019年第08期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表述涵盖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基本内容的“两山论”。
民族民俗文化好比“绿水青山”,其内涵丰富、底蕴浓厚,是我国民族精神传承的结晶。
而相关生态旅游产业如同“金山银山”,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硕果。
黑龙江省民族民俗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是在实证调研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民族民俗生态旅游发展优势,突出民族元素和文化内涵,提出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为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族民俗;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8 — 0089 — 03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住发展旅游产业的有利契机,找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结合点,以民族民俗旅游资源为依托,立足地域优势,突出民族特点,开发旅游产业,形成北方民族民俗生态旅游品牌,努力探索出一条民族民俗文化进步与经濟发展有机融合、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
一、黑龙江省发展民族民俗生态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调查中大家认为,近年来,旅游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性游”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名地游”。
充分发挥民族民俗资源优势、挖掘民族文化魅力,黑龙江省形成了以黑龙江水系、嫩江湿地、乌裕尔河流域、民族村落为主体的民族民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一)地域优势得天独厚,民族民俗生态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正是人们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形象描述,可以说北方气候宜居、四季分明,春季风清气爽,夏季花红柳绿,秋季天高云淡,冬季银装素裹。
境内黑龙江、嫩江、乌裕尔河长流不息,自然泡沼交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民族民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作者:乔爽来源:《大观》2019年第03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逐步完善起来,从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点开始,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经济产业支柱。
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节假日旅游景点的游览人数都在不断打破记录,因此,旅游业已成为当今的热门产业,也是我国经济收入的主要产业之一。
关键词:黑龙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基金项目: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旅游景观设计对黑龙江省民俗旅游开发促进作用的研究”(QC2017002)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旅游景点的品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追寻特色民俗旅游,以寻找与自身生活环境不一样的风土民情,体验不一样的民族特色,所以,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当下旅游业的发展重点。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比如黑龙江,当地有很好的特色民俗资源待开发建设,这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增加当地人民群众收入,改善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
一、黑龙江特色民俗简介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部,以寒冷著称,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度甚至零下50度,夏季气温在18度左右,冬季时间较长,其省会哈尔滨有“冰城”之称,每年來自世界各地去参观冰雕或冰雪节的人士络绎不绝,夏季去黑龙江避暑的人们比比皆是,其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造就出热情、豪放的东北人民。
同时,黑龙江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常驻少数民族包括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民族多样性使得黑龙江更加具有吸引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游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民族住宅,饮食文化、民族服饰都不尽相同,此外,近代历史事件的风起云涌,也为黑龙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积攒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素材。
(一)黑龙江的节庆民俗黑龙江省会哈尔滨作为中国的“雪上冰城”,每年都会举办享誉世界的中国哈尔滨冰雪节、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中国哈尔滨国际啤酒节等丰富多彩的国际盛会。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地方。
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开发和保护好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促进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黑龙江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汉、满、蒙古、回等多个民族,各民族都保留了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 多民族文化交融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多民族文化资源,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在这里交相辉映。
如满族的舞龙舞狮、蒙古族的哈达送礼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表现。
这些民族文化的交融,为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2. 自然风景与民俗文化相融合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雪乡的雪景、东北虎林园的自然环境等,这些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相互映衬,使得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更加具有吸引力。
3. 乡村民俗文化生活黑龙江省的乡村民俗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如土家宴、民族歌舞、丰收节等,给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感受民俗文化的机会。
1. 加强民俗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黑龙江省各地民俗文化资源散落在不同的乡村、景区中,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体系的旅游产品。
可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将各地的民俗文化资源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加强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对于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保护与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设民俗文化保护基地、非遗传承基地等,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
要注重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工作,使得民俗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3. 加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产品的创新。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蓬勃发展,民俗文化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侵蚀,亟需加强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来进行规划和推动。
本文旨在通过对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为黑龙江省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
对于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保护民俗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开发和保护民俗文化还可以促进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双赢。
对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充分重视和保护民俗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提升黑龙江省的旅游形象和竞争力。
2. 正文2.1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冰雪文化是黑龙江省独特的民俗文化,冬季的冰雪节和冰灯艺术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黑龙江省还有丰富的民间工艺文化,如刺绣、剪纸等,这些工艺传统流传至今,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2 0 17年8月第35卷第4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OF JIAMUSI UNIVERSITYAug. , 2017Vol.35 No. 4绥化市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研究韩福丽,王海荣(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摘要]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农业体闲旅游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推进了当地 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黑龙江省各个区域悄然出现了大量具有各自地域特色优势的农业休闲旅游 区,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和农业体闲农庄等,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
坐落在松嫩平原腹地的黑龙 江省绥化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农业历史和浓郁文化特色的生态之城、田园之都、养生之地,是世界现存为数不多 的寒地黑土之乡,具备发展农业休闲旅游所必备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本文对绥化市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 现状进行了实践调研和理论整理分析,并对绥化市农业体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提出绥化市 农业体闲旅游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绥化市[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9882 (01)04 -0054 -0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 《决定》中指出,我国各个区域都应在顺应时代的大 背景下,依据当地所具有的特色资源优势,进行合理 的深化改革,提出一些能够发挥本地优势政策和可行 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有步骤地进行下去,从而实现区 域之间的有效合作和帮助[1]。
基于以上的政策发展 背景,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农业历史和浓郁乡村特色文 化的生态之城,绥化市应该抓住时代机遇,在农业旅 游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而改善绥化市乡村 农业经济,不断提升人们文化生活水平。
一、相关概念概述(一)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休闲旅游,是指将农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相 互结合起来而共同协作式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产业活 动方式[2],是利用农业中的自然特色旅游资源、生产 经营活动,以及农村中的原始乡村生活环境等来吸引 有需求欲望的旅游者前来进行欣赏、品尝、度假、疗 养、购物等多种农业休闲活动形态,是传统农业向现 代农业转变和升级中的新型方式之一,也是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的避震器,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