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填料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污水处理技术之MBBR的原理及优缺点分析MBBR工艺原理基于生物膜工艺的基本原理。
通过向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悬浮载体,增加了反应器中的生物质和生物物种,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由于填充密度接近水的密度,在曝气过程中它与水完全混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是气相,液相和固相三相。
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气泡变小并增加氧气的利用。
另外,每种载体内外都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有一些厌氧或厌氧细菌,外部是需氧菌,因此每种载体都是微反应器,因此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
从而提高了加工效果。
一、MBBR工艺原理及特点工艺原理MBBR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反应器中添加一定数量的悬浮填料来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和生物物种,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由于填料密度接近水,在曝气过程中与水完全混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使气泡细化,提高了氧的利用率。
另外,每种载体内外都有不同的生物物种,一些厌氧或兼性细菌在内部生长,好的细菌在外部生长,使每个载体都是一个微反应器,使硝化和反硝化同时存在,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湿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它兼有传统流化床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
载体处于状态,主要是水槽中的再分配和水流的增强。
然后形成悬浮活性污泥和附着污泥,使移动床充分利用整个反应器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生物相的优势,增强各自的优势,避免各自的弱点,取长补短。
与以前不同的是,悬浮法被称为“移动法”,因为它们经常接触污水。
2、MBBR的优点与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填充生物膜法相比,MBBR不仅具有活性污泥法的高效率和操作灵活性,而且具有传统生物膜法,具有高抗冲击性,污泥龄长,残留量少的特点。
污泥。
(1)填料特点填料主要由聚乙烯、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氨酯泡沫等制成。
比重接近水,主要为圆柱形和球形,易成膜,不结块,不堵塞,易去除膜。
(2)良好的脱氮能力在反应器中可以发生硝化和反硝化,对氨氮的去除有很好的效果。
污水悬浮物处理SS标题:污水悬浮物处理SS引言概述:污水悬浮物(SS)是指在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质,包括有机和无机物质,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是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污水悬浮物的处理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物理方法处理污水悬浮物SS1.1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悬浮物凝聚沉淀,然后通过过滤或沉淀分离出来。
1.2 筛分法:通过筛网或过滤器将悬浮物截留下来,实现固液分离。
1.3 离心法:利用离心机的离心力将悬浮物与水分离,提高悬浮物的浓度。
二、化学方法处理污水悬浮物SS2.1 凝聚沉淀法:通过加入凝聚剂使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便于沉淀分离。
2.2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将有机悬浮物氧化降解,降低水体中的SS浓度。
2.3 螯合法:利用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将悬浮物从水中去除。
三、生物方法处理污水悬浮物SS3.1 生物滤池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悬浮物,净化水质。
3.2 植物净化法: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
3.3 微生物处理法:利用特定菌种降解有机悬浮物,减少水体中的SS浓度。
四、膜分离技术处理污水悬浮物SS4.1 超滤膜:通过超滤膜的微孔效应,将悬浮物截留下来,实现固液分离。
4.2 反渗透膜:通过反渗透膜的半透膜效应,将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分离。
4.3 纳滤膜:利用纳滤膜的分子筛选作用,将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分离。
五、重视污水悬浮物处理的重要性5.1 保护水环境:有效处理污水悬浮物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环境。
5.2 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悬浮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维护生态平衡。
5.3 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论:污水悬浮物(SS)的处理是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膜分离技术等多种方法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有效净化水质,促进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污水悬浮物处理工作的重视,共同努力保护水资源,建设美丽中国。
初沉发酵池和悬浮填料技术在污⽔处理⼚提标改造中的应⽤初沉发酵池和悬浮填料技术在污⽔处理⼚提标改造中的应⽤摘要:针对城镇污⽔处理⼚⼀级A标准提标改造⼯程中应⽤的初沉发酵池和悬浮填料新技术,从设置条件、技术特征、设计要点及运⾏控制要求⽅⾯进⾏了简介,并结合某污⽔处理⼚提标改造⼯程实例,对其⼯程应⽤设置条件进⾏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沉发酵池悬浮填料污⽔处理⼚提标改造⼀级A标准据统计,截⾄2012年6⽉,我国⼀级A排放标准的污⽔处理⼚的数量和规模分别为640座和441万m3/d,占⽐分别为9.54%和4.92%,“⼗⼆五”期间污⽔处理⼚提标改造任务仍然繁重。
与此同时,⼀些新技术或新⼯艺得到了⼯程应⽤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悬浮填料投加技术、初沉发酵池、反硝化滤池、带回流污泥反硝化池的改良A2/O ⼯艺等[1~3]。
但不同新技术均有其具体的技术内涵和设置条件,因此,本⽂对初沉发酵池及悬浮填料新技术分别进⾏了简介,并结合污⽔处理⼚提标改造⼯程实例,对其⼯程应⽤设置条件分别进⾏了具体分析,以期为其在城镇污⽔处理⼚的提标改造⼯程中的推⼴应⽤提供基础和⽀持。
1某污⽔处理⼚提标改造⼯程概况某污⽔处理⼚设计规模为5万m3/d,处理⼯艺为变型Orbal氧化沟⼯艺,由氧化沟1#沟、2#沟和3#沟构成,氧化沟⽣物段分为4个系列,每个系列的设计规模为1.25万m3/d,原出⽔执⾏⼆级排放标准,因⼀级A 标准提标改造需要,基于实际进⽔⽔质特征和污⽔处理⼚原有构筑物硝化能⼒分析,结合原污⽔处理⼯艺流程,提出了污⽔处理⼚提标改造的⼯艺流程,提标改造前后的⼯艺流程和改造后的氧化沟⼯艺平⾯布局分别见图1~图3。
2初沉发酵池技术简介及其⼯程应⽤设置条件分析2.1技术简介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城镇污⽔的碳氮⽐明显偏低,BOD5/TN⽐值仅3~4,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5~6,严重影响⽣物除磷脱氮能⼒。
在设置常规初沉池的情况下,由于碳、氮的去除⽐例不同,碳氮⽐偏低问题更加突出,BOD5/TN⽐值可降低到2.5~3的⽔平,后续除磷脱氮⼯艺的效能受到更加明显的不利影响。
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工艺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体化MBBR 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组成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
一、原理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了生物膜技术和悬浮填料技术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其中,生物膜技术是指利用生物膜微生物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悬浮填料技术是指将特制的填料投放到污水处理设备中,通过填料的大比表面积和悬浮性,提高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二、工艺流程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工艺的典型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1. 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除渣和沉砂池处理。
格栅除渣是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通过格栅过滤器进行去除,以防止后续处理设备堵塞。
沉砂池处理是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将污水中的沉积物沉淀到池底,以减少有机物的负荷。
2. 生物处理阶段:该阶段是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
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生物反应器,填料中的微生物在有机物的作用下进行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同时,通过曝气系统提供氧气,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生物反应器通常采用多级串联的方式,以提高处理效果。
3. 后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沉淀池和消毒处理。
沉淀池是将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进行沉淀和脱水,以减少悬浮物的含量。
消毒处理是利用消毒剂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杀菌,以达到排放标准。
三、设备组成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工艺的主要设备包括格栅过滤器、沉砂池、生物反应器、曝气系统、沉淀池和消毒设备等。
1. 格栅过滤器:用于除渣,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去除,以防止后续设备堵塞。
2. 沉砂池:采用重力沉降原理,将污水中的沉积物沉淀到池底,减少有机物的负荷。
3. 生物反应器:是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设备,填料中的微生物在有机物的作用下进行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污水处理环保填料的作用在曝气生物过滤池废水处理工艺中,填料的性能及挂膜效果直接影响设备的处理效率。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如:组合填料,弹性填料。
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
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
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氰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能配合新型组合式生物填料使用,可加速生物分解过程,具有运行管理简便、投资省、处理效果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等优点。
基本特点1、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2、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但又与一般生物膜法不尽相同。
一是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在废水中,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池又称淹没式滤池。
二是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而不同于一般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相当于在曝气池中添加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也可称为曝气循环型滤池或接触曝气池。
三是池内废水中还存在约2~5%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对废水也起净化作用。
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
SBR工艺特点及其应用发展SBR工艺特点及其应用发展引言混合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SBR)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工艺,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SBR工艺的特点、优势以及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的最新发展。
一、SBR工艺特点1. 灵活性:SBR工艺可以方便地根据废水处理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变。
反应器内的操作控制可以根据废水特性和处理目标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类别废水的处理要求。
2. 适应性:SBR工艺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废水处理。
不同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生活污水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来适应SBR工艺。
3. 高效性:SBR工艺的生物降解效率高,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
利用好气候区与非气候区的差异,可以实现高效低能耗的处理效果。
4. 管理简单:SBR工艺相对于其他废水处理工艺来说,管理和控制相对简单。
它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设施,并且进行操作和维护也相对容易。
二、SBR工艺的应用发展1. 废水处理领域(1)工业废水处理:SBR工艺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合理的调整反应器中的操作条件,可以高效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实现生化处理的效果。
(2)城市污水处理:SBR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来说,SBR工艺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季节和流量的变化,保证出水质量稳定。
(3)生活污水处理:SBR工艺也可以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
它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使其达到可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新技术的应用(1)溶氧控制技术:传统的SBR工艺中,溶解氧浓度普遍较高,存在一定的能源消耗。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溶解氧的控制,将其降至最低,降低能源消耗。
(2)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技术:传统SBR工艺中,活性污泥浓度的控制较为困难。
通过引入新的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活性污泥浓度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在线监测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利用先进的在线监测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对SBR工艺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悬浮生物填料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前言(内容来自大连生源水处理设备发展有限公司)采用BM悬浮生物填料的生物移动(流化)床工艺(MBBR)在国际和国内正在蓬勃兴起。
在国内,我们实地考察了由威立雅水务改造的山东兖州污水处理厂。
该厂日处理水量6万m3,吨水电耗0.21-0.25元。
采用的工艺为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初沉池-厌氧缺氧池-曝气池-终沉池-出水南四湖。
进水主要为生活污水,进水COD200mg/L左右,进水氨氮20mg/l;出水COD30mg/L 以下,氨氮2mg/l以下。
曝气池池容5400m3,HRT=2.16h,悬浮填料投加在曝气池,在出水处加设不锈钢筛网截留以免填料随出水外溢,填料投加量2400m3。
曝气池以活性污泥和填料混合方式运行,夏天曝气池的MLSS为4000mg/l左右,冬天曝气池MLSS为3500mg/l左右。
由此可看出,兖州污水厂的处理效率非常高,效果远超过设计指标—国家02年一级B标准,而且冬季运行也非常稳定,氨氮去除效果好。
图一兖州污水厂曝气池图二填料阻隔器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取“科利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建造了湖南龙山污水厂,处理能力为25000吨/日,出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02年一级B标准。
由于污水厂准备提标至国家02年一级A标准,氨氮达标的压力很大。
科亮公司通过业内人士对我司BM悬浮生物填料各方面性能的介绍,尤其是对氨氮去除能力的介绍后,非常高兴,马上采用我司BM-1填料,开展中试。
令人吃惊的是,在实验进水后的第11天,曝气池的出水氨氮即下降到1.7mg/L,远低于国家02年一级A标准。
由此可见,BM填料在老旧污水厂的升级改造上也有良好的应用空间。
目前,生物移动(流化)床工艺和悬浮填料已在国内多个污水厂的改造和新建项目上采用,如:1.张家口主城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吨/日,该污水处理厂原出水水质为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该厂运用MBBR工艺对其原有的工艺进行升级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mbbr悬浮填料容积负荷MBBR悬浮填料容积负荷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悬浮填料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生物滤料,可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工业用水净化和饮用水处理等领域。
其独特的设计和高效的处理效果让它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污水处理技术。
本文将探讨MBBR悬浮填料的容积负荷,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因素。
一、MBBR悬浮填料简介MBBR悬浮填料是一种环保型生物滤料,由多孔的塑料颗粒组成。
这些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提供大量的负载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通常,MBBR悬浮填料采用圆柱形或立方体形状,便于在水中悬浮并形成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和繁殖的生物膜。
二、MBBR悬浮填料的容积负荷容积负荷是指在单位体积的填料中,能处理的废水负荷量。
对于MBBR悬浮填料而言,容积负荷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性。
MBBR悬浮填料的容积负荷与填料的比表面积、有机负荷和氧气负荷等因素密切相关。
1. 填料的比表面积:填料的比表面积是指填料单位体积表面积与填料体积的比值。
通常以m2/m3为单位。
填料的比表面积越大,提供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就越多,能够处理的废水负荷量也就越大。
因此,在选择MBBR悬浮填料时,需要考虑填料的比表面积,以满足特定的容积负荷需求。
2. 有机负荷:有机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
在MBBR 悬浮填料中,有机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率。
当废水中的有机负荷过高时,容积负荷可能超过填料的承载能力,导致微生物脱落,使处理效果下降。
因此,合理控制有机负荷的水平对于维持MBBR悬浮填料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3. 氧气负荷:氧气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废水中氧气的消耗量。
MBBR悬浮填料中的微生物需要氧气来进行生物降解过程,而氧气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微生物附着和繁殖的速率。
合理控制氧气负荷的水平,既能满足微生物的需求,又能避免过量的氧气造成能源浪费。
悬浮填料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邓纪鹏;张轶凡;马劲;孙晓莹;李伟
【期刊名称】《天津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9(019)006
【摘要】采用悬浮填料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AO工艺处理效果优于传统AO工艺,出水COD、BOD5、NH3-N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出水TN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 标准.投加悬浮填料能够显著提高活性污泥系统的硝化效果,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出水氨氮基本满足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邓纪鹏;张轶凡;马劲;孙晓莹;李伟
【作者单位】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05
【相关文献】
1.流化填料型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J], 王冰;韩松;佟首辉;肖怡
2.不同温度下SBBR工艺处理高海拔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J], 宗永臣;陈相宇;李远威;张永恒;郝凯越
3.悬浮填料床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 [J], 陈轶波;夏四清;吴育文
4.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移动床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J], 印明;安丽;夏四清;杨殿海
5.多级SMBBR工艺处理低C/N比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J], 唐若凯;肖作义;杨文焕;肖明慧;范荣华;李卫平;敬双怡;康文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悬浮填料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悬浮填料在工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情况,悬浮填料的挂膜情况、污水处理中悬浮填料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脱氮的机理,以及悬浮填料在污水厂中的升级改造应用情况。
文章为悬浮填料在污水处理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
标签: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污水处理
近年来,以悬浮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的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大量应用,相比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悬浮填料反应器更有利于细菌和微生物的富集,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抗冲击能力强、沉降性能好、能承受高有机负荷,兼具好氧、缺氧和厌氧多种代谢活性特点,提高污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同时附着微生物的存在,使系统中微生物种类趋于多样化,增强了对难降解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
文章通过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近年来悬浮填料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情况,探讨悬浮填料在污水处理中的影响因素,为悬浮填料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1 悬浮填料的挂膜研究
王向英通过向A2/O好氧段投加聚丙烯悬浮填料,研究悬浮填料的挂膜启动过程,通过快速排泥法快速挂膜,试验采用人工模拟废水,悬浮填料填充比为50%,曝气量为0.55m3/h,好氧段DO为4.0,通过40天的培养,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逐渐提高,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6%和50%,表明反应器的挂膜启动过程完成。
张永祥等通过对好氧MBBR连续流与间歇流的挂膜试验的研究,反应器的最佳填充率为50%;间歇式進水的挂膜方法可以加快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30天后,对COD去除率能达到将近60%,氨氮去除率在90%左右,生物膜厚度大多在100-150um,启动时间明显少于采用连续式进水的挂膜方法;连续式进水的试验条件下,培养生物膜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h。
2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
何国富等通过向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中投加悬浮填料,研究考察了低温、填料投配比和生物膜量等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在停留时间为6.2h,添加悬浮填料后,系统对氨氮及总氮的去除效率明显增高。
高艳玲等通过对悬浮填料型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试验采用生活污水为进水,反应器对COD的总平均去除率达到86.98%,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72.25%,氨氮平均出水浓度为8.15mg/L;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48.39%,出水浓度平均为17.63mg/L。
整个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
余建恒等通过在MBBR系统中,进水采用粪便液态与生活污水的混合液,脱氮除磷效果及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均稳定而良好,出水氨氮、总氮、总磷和COD去除效果较好,均达到了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3 悬浮填料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特性研究
张永祥等通过对采用移动床生物膜(MBBR)系统的研究,在污水平均C/N 比为3.5的条件下,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曝气量对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氮及有机物降解的影响,并分析了COD、NH3-N及TN在系统中的沿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系统中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控制HRT为14h,曝气量为100L/h,溶解氧在4.5mg/L左右时,COD、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53%、78、51%和62、89%;随着HRT的增加,COD、NH3-N和TN 的去除率都相应提高,且NH3-N和TN去除率增加的幅度更大;随着曝气量的减小,COD、NH3-N和TN的去除率相应降低,且NH3-N和TN去除率下降得更明显。
魏海娟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
不同碳氮、氮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碳氮、氮的同步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增加,在好氧条件下,总氮去除率达到92.9%。
但是当C/N=12时,TN去除率提高不明显;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H值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对氮的去除效果甚微的碱度和pH值,不需要调整体系的pH值。
在pH值和碱度的变化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研究表明,pH值和能表明SND中氮的转化过程。
4 悬浮填料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王翥田等在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在A2/0工艺好氧段投加悬浮填料,形成MBBR工艺,悬浮填料填充率为50%,改造后系统对COD的去除率为85%,对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低温条件下,系统仍然显示了良好的去除污染物的能力。
营口市将杨红悬浮填料应用于二级处理系统改造工程,BOD-SS负荷0.13kg/kg.d;生化池内的生物量为4500~5000mg/L,气水比为4:1~5:1,污泥龄17d,BOD和COD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NH3-N、TP和TP的去除率大于85%,和出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该研究显示,A/A/MBBR工艺对现有污水处理厂扩建和升级可以提高曝气池的生物量,降低污泥的有机负荷,提高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能力,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提高。
5 结束语
国内学者对悬浮填料的研究从悬浮填料的挂膜、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机理以及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运用等各个方面,探讨了悬浮填料在污水处理中的各个环节,为悬浮填料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悬
浮填料可简单有效的将活性污泥法跟生物膜法结合起来,可以对现有的很多工艺进行改良。
悬浮填料的深入研究发展与技术运用对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挖潜改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推动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不容忽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永祥,等.好氧MBBR连续流和间歇流的挂膜试验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3(26):295-306.
[2]余建恒,等.A/A/MBBR工艺处理混合污水的脱氮除磷中试研究
[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21):26-28.
[3]霍天瑞,等.A2/MBBR工艺除磷脱氮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
[4]张永祥,等.MBBR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特性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1(27):105-110.。